电子健康卡,逆袭之路不得不迈过的三道坎……

作者:郝雪阳 2019-01-17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在电子健康卡之前,居民健康卡一直扮演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3521工程”框架核心的角色。其发卡目的,是实现居民全程健康管理,提升居民健康的统一服务水平。

 

但作为统一规划实施的统一标准的“就诊卡”,居民健康卡长期掣肘于多方因素,难以在国内的医院内真正被应用起来。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居民健康卡的发卡和消耗成本较高,即使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也难以保证成本。

2、缺乏社保卡那样的强制性使用机制。由于无法涉及患者的医保支付,因此对患者而言可有可无。

3、应用场景不够丰富。居民健康卡主要围绕诊疗服务展开,在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和健康体检方面涉及较少,且难以跨区域使用,因此难以让居民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

 

随着智能卡应用逐渐从“线下实体”往“线上虚拟”加速转型,推进安全、可信的居民健康卡虚拟化应用建设,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身份认证服务,对于促进服务流程优化,保障线上应用安全,降低发卡用卡成本,实现居民健康卡应用广泛覆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7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和江苏省卫生计生委联合举行了全国电子健康卡首发式。电子健康卡在万众瞩目中,登上了历史舞台。

 

一年之后,也就是2018年的12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又正式发文《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电子健康卡被赋予的使命,至此被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本篇文章,动脉网将深入探讨电子健康卡的三种现行模式,以及推行过程中的三大阻碍。

 

>>>>

电子健康卡,通向未来医疗的二维码钥匙


何谓电子健康卡?按照官方的定义,它是卫生健康部门依据居民身份证及其他法定证件为城乡居民办理的统一标准、全国通用的就诊服务卡,旨在消除“一院一卡、互不通用”堵点问题,便于居民获取连续医疗服务和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动态掌握个人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方便群众就医与健康管理。居民可在医院服务窗口、自助机或通过各类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随时申领使用。

 

居民通过电子健康卡这一入口,将能顺畅连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预约挂号分时就医、电子健康档案授权调阅、互联网诊疗等各类医疗健康服务。同时,电子健康卡全面支持金融行业支付二维码标准,基于“多码聚合”创新机制实现健康二维码、医保结算码、支付二维码等多码融合应用,方便居民享受医院就诊、医保结算、移动支付等“一站式”便捷就医服务。

 

居民健康卡全国公众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5月,全国包括江苏、四川、青海、福建、武汉、江西、安徽、河北等22个省市已完成电子健康卡首发。

 

从具体的功能上看,电子健康卡可以满足以下四大医疗服务类别:

 

1
就医服务


提供基于电子健康卡的区域预约挂号、就诊缴费、候诊查询、记录查询、服务导航及服务评价等应用,使居民可凭电子健康卡选择区域内任意医院享受诊疗流程全过程服务,实现“互便捷医疗,实现看病就诊“一卡通”同时调阅查看个人就医产生的所有电子病历,实现跨机构共享电子病历的“一本通”服务。

 

2
报告查询服务


电子健康卡用户在区域内任意医疗卫生机构完成就诊后,系统将挂号、缴费、检验检查、处方患者基本信息、医疗检查报告、重复检查提醒门诊诊断、出院诊断等单据信息实时推送至居民个人,居民可通过互联网进行报告查询,可自主选择区域内任意一家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报告查询打印,实现在全市医疗机构内的“一单通”。

 

3
医疗救治联动服务


电子建康卡存储居民诊疗记录及过敏史信息,患者患者电子健康卡二维码获取持卡人疾病记录及过敏史,有针对性地实施院前急救。救护车在途中将持卡人相关信息及病情及时通知医院,医院准确制定治疗方案,挽救病人生命。

 

4
公共卫生服务


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公共卫生服务,如免费首诊通知、随访预约、疫苗接种预约、健康档案调阅、建档提醒、健康教育信息精准推送等服务,以互联网手段提升市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认知度,引导市民方便快捷的到指定机构享受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促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提升公共卫生数据质量与完整性。

 

从系统框架上看,电子健康卡主要包含:跨域主索引系统、注册管理系统、识读终端、密钥管理系统等组成部分。

 

主索引ID,是标识居民健康卡用户唯一性的信息,也是最核心的系统之一。通过主索引ID,可以关联用户的实体居民健康卡、电子健康卡、医院就诊卡等不同类型账户。

 

电子健康卡管理系统用于标识电子健康卡账户唯一性的信息,ID由用户的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的密文组成。另外,电子健康卡二维码电子健康卡通过二维码的形式予以展示,通过“面对面”方式进行交互使用。

 

二维码包括静态二维码和动态两种:其中,静态二维码可通过移动APP呈现,也可印刷或粘贴于就诊卡等介质上,适用于挂号、问诊等非核心应用场景;动态二维码由APP呈现,在每次使用前生成,其生命周期根据应用安全的要求限定时间范围,适用于病历查询、结算交易等核心应用场景。

 

终端方面,电子健康卡涉及的设备主要包含三类:


机构终端:机构终端医疗卫生机构部署机构终端用于申请二维码。机构终端可包括自助终端、挂号窗口终端等多种形式。

识读终端: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识读终端识读用户提供二维码,并将二维码信息传输至居民健康卡虚拟化应用管理系统,用于识别用户身份。

个人终端:个人终端(如手机等移动设备)运行的电子健康卡APP接入居民健康卡虚拟化应用管理系统。电子健康卡APP可注册电子健康卡账户,申请电子健康卡二维码,并可管理与居民健康卡绑定的各医院就诊卡账户,查询居民在各医院的就诊信息。


>>>>

电子健康卡模式,三种并行


现阶段,电子健康卡的卡管系统主要有三种模式,包括以省为中心,以城市为中心和以医院和医联体为中心。这三种模式,也分别对应了不同的流量入口:


1、以省为单位,建立健康APP平台作为电子健康卡入口。

2、以城市为单位,建立健康APP作为电子健康卡入口。

3、以医院和医联体为单位,建立微信公众号、生活号或者医院自己的APP,通过远程连接独立的卡管中心作为电子健康卡入口。

 

形成这些入口原因在于,各省份的资金、技术和应用时机存在差异。有的省份很难以省为单位去推行,而一些城市或医联体却已具备了能力,所以可先行开展试点,后再考虑省级平台的建设。以下,便是三种模式的实际案例:


1
省级模式,代表:福建省,关键词:三码融合


2018年11月8,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在北京召开三码融合技术标准及项目建设方案论证会,听取了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福建省医保中心关于“三码融合”创新应用技术标准、项目试点建设方案及建设进展的汇报,观看了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就医全流程应用的效果演示。

 

根据设计方案,福建省居民可通过医院公众号、生活号、榕医通APP(福州市医疗便民服务平台)等渠道一次注册身份认证,领取具有“三码融合”功能的二维码,便捷完成预约挂号、在线建档、扫码就医、检验检查、取药、取报告单,以及在线医保结算、在线金融支付等全流程操作。

 

患者就医可不用办理就诊卡或携带社会保障卡,也不用去收费窗口缴交预交金,实现“先诊疗、后付费”的“一码通”无卡就医与结算支付便捷体验。通过医疗、医保数据在省级平台层面的双向打通,实现对就医全流程的追溯监管,也可减少社保卡冒名顶替使用、骗保报销等问题,有效推进三医协同监管。

 

2
城市模式,代表:深圳市,关键词:丰富的应用场景


依托“健康深圳”APP、深圳健康网等,电子健康卡就像一把钥匙解锁很多健康功能。市民不仅可以在试点医院授权给医生查看健康档案,未来,市民将可以享受更多便利医疗服务,如就诊提醒、慢病管理、社保卡绑定线上支付、消费账单查询、住院预缴金、体检预约、智慧云药房、在线咨询或诊疗、健康科普、健康评估等等。

 

据悉,电子健康卡作为开放的平台,随时欢迎第三方支付渠道接入服务市民,将来,电子健康卡如同一个钱包,市民可通过银行卡、第三方支付进行线上充值,也可通过现金、银行卡在线下充值。也就是说,未来,市民打开某个已经接入电子健康卡平台的第三方支付APP,可直接在该APP缴费支付。

 

下一步,深圳将全面推进电子健康卡发行与应用,逐步以电子健康卡整合就诊卡及卫生计生服务相关卡证,真正实现“一卡通用”。计划到2020年,电子健康卡将覆盖到90%的医院。

 

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主任林德南指出“深圳市电子健康卡设计和建设具有平台开放、发卡快、覆盖人群广、应用场景丰富等鲜明特点。不仅带来了舒适便捷的看病体验,还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站式的健康管理平台。”

 

3
个体医院或医联体模式,代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关键词:微信入口


作为依托微信平台、实施北京首个试点发卡的大型三级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希望借助通过电子健康卡,助力实现患者健康信息、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帮助医疗工作者掌握患者更全面、连续性的诊疗数据,切实可行地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


基于微信的承载平台的电子健康卡将成为居民握在手里的全周期全方位的医疗健康服务“数字化钥匙”,可以使居民与医生、医疗健康服务机构、管理机构的连接更加便捷、高效、安全。


从医院来看,电子健康卡的推出,一方面可以让患者获得全周期的健康信医疗信息,使就诊体验更连续;另一方面,微信平台也可以方便地为跨院信息服务、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提供互联网工具,帮助医院间实现资源开放和共享。

 

>>>>

迈过这三道坎,电子健康卡才能真正落地


基于卡管系统的三种推行模式,作为电子健康卡系统测评机构的负责人,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江平对于电子健康卡的推行难点有着三点认识。按照他的理解,电子健康卡要真正推行,至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微信和支付宝。基于微信公众号或者支付宝生活号开发定制化应用,实现多场景融合。

2、移动应用开发厂商。帮助医院在自己的APP中加入电子健康卡的功能,并且不断利用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应用场景,吸引使用。 

3、三码融合。电子健康卡除了在卫生领域的一些医疗应用外,还涉及到一些跨领域的服务,比如三码合一,如福建省的电子健康码与社保码和支付码三码合一。 将三码聚合在一起,识读终端能够识别出不同的卡所涉及的应用。


简单来说,三码融合、移动端入口和应用场景,是目前电子健康卡推行的关键。由于社保支付对于老百姓的半强制性机制,因此其中最核心的,便是电子健康卡与社保卡功能的融合。在国家卫健委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中也着重写道:


积极推动电子健康卡(码)与电子医保卡(码)、电子银行卡(支付二维码)的“多卡(码)合一”集成应用,并结合探索区域共享网络支付平台建设,支撑基本医保、商业健康险及金融支付等医疗费用一站式结算,方便群众就医。


但众所周知的是,社保卡为人社部所管理,而健康卡则是卫健委在主导,两者之间能否真正形成融合,背后牵扯的问题着实复杂。


对此,兰州军区总医院信息科副主任曹彤表示:“单纯从技术和流程的角度来看,病人无论是用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或是类似的卡片,单用一张卡完全可以走通诊疗缴费的环节。但目前来看,电子健康卡与社保卡在国内绝大部分地区还尚打通。如果假以时日两者能打通,那对电子健康卡的应用绝对是极大地推进。但目前而言,两者只能并行存在。”


据动脉网了解,和健康卡一样,社保卡也正处于虚拟化的进程中。

 

2018年4月,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人社部签发了全国首张电子社保卡。

 

与实体社保卡一样,电子社保卡全国统一、全国通用,具有身份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医保结算、缴费及待遇领取、金融支付等功能。全国统一的电子社保卡,作为社保卡线上应用的有效电子凭证,与实体社保卡一一对应、唯一映射,由全国社保卡平台统一签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

 

事实上,早在2016年6月,社保卡就开始了在线化服务的探索。当时深圳人社局与支付宝合作,率先探索用支付宝绑定社保卡,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医保移动支付城市。

 

随后,各地社保局与支付宝等进行电子社保卡的可行性探索。一年多时间里,能把社保卡“放进”支付宝的城市,包括杭州、武汉、深圳等14个。支持用支付宝办理社保缴费的城市有南京、长沙等40多个;可以办理社保查询等人社服务的城市有上海、天津等90多个。


按照黄江平主任的理解:“电子社保卡与电子健康卡虽然存在重合的部分,但是大部分后台业务却不一样。电子健康卡承载的更多是医疗业务,如医院诊断、化验信息。而电子社保卡存的主要是社保记录,以及社保缴费的一些记录。正是由于电子健康卡缺少电子社保卡那样的强应用场景,因此未来两者进行结合,将成为电子健康卡能否推行的关键。”


电子健康卡与电子社保卡的全面融合之路或还遥远,但有了福建省等地区的探索试点,未来老百姓一张卡“打天下”的日子着实令人期待。


参考资料:

陕西电子健康卡即将全面上线!预约挂号、线上缴费、就诊信息记录......一码搞定!

微信首推“全国”电子健康卡:腾讯的草原里,北京只是星星之火


特别鸣谢:

兰州军区总医院信息科副主任 曹彤

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黄江平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