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每天完成14个技术转移交易,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如何定义”网络式孵化“?

作者: 沈宇婷 2022-07-23 10:00

当国内大多数技术转移机构还在思考如何进行成果转化的时候,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就已经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每年大约完成5000多个技术转移项目,2019年的总营业额高达1.62亿欧元。

 

如此高的交易频率,如此高的转化营收,这样的成绩是很多技术转移机构都望尘莫及的。

 

而从行业地位上来讲,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不仅是欧洲最大的技术转移机构,同时还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家技术转移领域上市公司之一。此外,它每年还与上万家客户开展合作项目,业务遍及研发、咨询、培训、转移等创新生态链的各个环节。

 

那么,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是如何成长的?它又是如何高效孵化科研项目的?放眼国内,我们的技术转移机构又能发现哪些可借鉴的方法和模式呢?为解开这些问题的答案,动脉橙果局进行了深度分析。

 

成长史:缘起巴登•符腾堡,拒绝政府“扶持”

 

从被政府强行保护的“幼童”,到成长为完全市场化经营的“大人”,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走过了整整27年。

 

1971年,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的运营总部——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以下简称为基金会)在巴登•符腾堡州经济部倡议下重新成立。州政府通过无偿资助和购买的方式,每年给予基金会大约1.8亿马克来支持基金会的技术咨询和技术转移服务,这些在政府支持下进行的技术转移活动,成为了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的基础。

 

1983年,第一位政府技术转让专员Johann Löhn博士被任命为基金会的理事会主席,并进行了一次里程碑式的改革——史太白技术转移活动开始将政府支持与市场相结合。

 

具体而言,基金会开始在应用科学类大学中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中心,同时,州政府通过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或购买其服务的方式,来支持专业技术转移中心的成立。

 

经历了长达15年的尝试与摸索,1998年,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正式成立,它从以往的“被动”接受政府扶持,到主动放弃州政府每年的财政补贴,完全按照市场导向运营。

 

但被迫“退出”的政府并不想被搁置开来,它也在想方设法参与成果转化,在后期主要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的各项活动。

 

成功史:抓住“管理、孵化、人才”三大亮点


成长不易,但成功更不易。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在完全市场化经营后,才迎来了它真正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在成果转化方面打磨了三项过硬的“本领”。

 

第一项“过硬本领”是集中化和分散化兼容的管理机制。

 

据悉,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当前拥有1000多家下属机构,包括技术转移中心、研究中心、咨询中心、史太白大学、投资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等,总体员工数量达到6000人,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组织架构。


是太白.png 

 

图: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组织架构

 

因此在整体的管理上,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选择化繁为简,摒弃了传统金字塔状的管理模式,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将集中化与分散化相结合,从而达到两方面的最大化:一是统一的规划,掌控技术转移活动整体的发展方向;二是效率的提高,更适应市场化运作。

 

这其中的集中化主要是“统一”,即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之中设立一些“标准化动作”。

 

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中所有技术转移中心及附属机构,都和基金会总部保持一致的发展理念和目标,机构名称也都在前面冠以“德国史太白”的前缀。基金会作为“首脑”,负责旗下机构的统一宣传、定制服务原则和标准。

 

在技术转移实操中,史太白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承担了对各地技术转移中心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是为各地转移中心寻找企业作为技术的投资方与受让方;第二是搭建资金平台,协助各地转移中心申请商业贷款以及德政府或欧盟的项目资助,并进行财务指导;第三是负责大型项目的筹备,统筹技术转移中心的分工合作。

 

分散化则是侧重市场化运作,即各地技术转移中心完全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独立发展。

 

也就是说,各地技术转移中心是极其“自由”的,虽然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对分支机构负管理责任,但并不会横加干涉,公司只进行定期考核。

 

“自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史太白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对于各技术转移中心的成立标准并不死板。在申请门槛上,依托大学研究中心、独立研究院、科技型企业或团队都可以,甚至是以个人身份自愿申请也可以成立一个技术转移中心。

另一面则体现在具体业务上,每个技术转移中心都是独立对外的,是完成技术转移的主体和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实现了它们既能通过基金会得到项目和任务,规避项目风险的同时,也能自主开拓市场,直接承接客户委托的项目,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转化服务。

 

第二项“过硬本领”是完全基于市场的产学研孵化模式。


政府和内部管理机制为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的发展铺好了道路,但真正驱动一家企业发展的是市场需求。其实对史太白科研成果转化事业来说,巴登•符腾堡州是一块福泽之地。

 

作为欧洲第一大创新地区,巴登•符腾堡州为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产业以及研发优势,尤其是在生命健康领域,这里科教资源丰厚,汇聚了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同时也是德国最大的医疗技术和制药基地,健康产业成为州内第三大出口产业。

 

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了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的业务发展,其深度参与研发、咨询、培训、转移等各个转化环节,并形成了产学研转移的运营模式。

 

那么,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具体是如何链接技术端与产业端的呢?

 

首先是扎根高校院所。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旗下的各地技术转移中心是基于各类大学和研究机构发展而来的,据悉,在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中,高校教授研究人员约占总体人员的10%,而这些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教授,既能承担中心的技术转移项目,也能通过与其他技术转移中心专家教授共同协作完成项目。

 

同时,基于高校强大而又完备的专家网络,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又能够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作出迅速而又灵活的反应。

 

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咨询业务上,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针对客户诉求,将咨询的内容和形式分为一般咨询、专家咨询、管理咨询、评估专家报告等多个类型,在特定领域对技术进行评估。

 

其次是重视产业方研发工作。技术转移平台是科研机构与产业界之间的中介,但这不是它唯一的角色,在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里有一大批专家直接向产业方提供第一手高新技术,协助产业完成技术创新。

 

同时,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旗下的研发中心也利用大批技术专家和人才,深度开发已有技术,使其更好地与客户需求吻合。在这个过程中,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不仅为新技术提供从开发、测试、专利申请到生产实施一系列服务,也为现有技术和产品进行基于市场需求的优化改进。

 

最后是加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粮草先行兵马未动,在成果转化过程之中,资金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元素,基于此,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旗下的参股企业与市场风险投资人保持着紧密联系,为技术本身打通资金兑现渠道。

 

第三项“过硬本领”是拥有基于技术转移的专家团队。


技术转移领域的底层逻辑与科学研发工作一样,先有“人”才会有“技术”的转移活动,技术转移人才是成果转化的润滑剂,帮助科研人员与产业方实现有效沟通。

 

除了搭建起以高校专家为主体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与专家教授形成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之外,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还致力于知识的输出与人才的培养。

 

先说知识的输出。2005年,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成立了转学中心与转学机构,此外,还开始建立了研究和创新中心以及咨询中心,其目的是输送市场和转移导向型研发方面的专业知识。

 

然后是人才的培养,主要指代的是技术转移人才。1998年,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投资成立了史太白大学,贯彻双轨制教育理念,致力于“通过对人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现知识和技术转移转化为商业价值”,为社会不断输送技术转移人才。

 

据悉,史太白大学每年还为西门子、IBM等世界著名公司,以及上万多家中小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量身定制涵盖技术转移、知识创新、市场营销、企业财务、金融管理等技术转移和创新管理方向的教育课程。

 

思考与启发


有业内人士认为,德国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是建立在其科研提下的基础上的,其最大的优势是将技术转移工作和上游的科研体系紧密联系起来。

 

事实上,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能取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践行了这样的发展之道,在整体管理“适中”的情况下,以高校院所为依靠,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转移模式,促进更多前沿成果转化为市场经济价值。

 

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家技术转移机构,如果与政府“强绑定”,完全依赖于政府的扶持,那它将会缺乏面向市场的独立能力,也会囿于市场定位不准确、成果转化程序繁琐,导致承载的很多技术错失转化良机,最终停留在了实验室。

 

当前,我国科研成果转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主流技术转化机构在现阶段也大都有政府“背书”,在市场化能力方面还稍显薄弱。

 

但成果转化不是“闭门造车”,是一个更倾向于市场的动作,所以相关技术转移机构,在后续的探索之中,应该有意识地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并基于市场需求在成果转化方面打磨更多“硬实力”。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沈宇婷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沈宇婷

共发表文章162篇

最近内容
  • 清华大学&微构工场,新增一项合成生物学专利公开

    2024-05-17

  • 4月成果转化公示,7所高校院所交易额超亿元!

    2024-05-17

  • 上交大,公开一项内窥镜专利!

    2024-05-16

上一篇

国内运动医学市场方兴未艾,本土企业加速国产替代

2022-07-23
下一篇

康复师变服务员?引发行业5大变革3点思考

202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