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多管线布局创新领域,博联众科是如何领跑医疗器械国产化的?

作者: 施懿 2022-12-07 10:20
博联众科
http://www.veinsight.com
企业数据由 动脉橙 提供支持
智能成像设备研发商 | B轮 | 运营中
中国-湖北
2022-11-22
水木创投
查看

近年来,“医工结合”成为了医疗圈里的热门话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化设备的迭代革新,医工交叉力量在临床的价值逐步突显,而智能感知技术更是成为了医工结合行业里炙手可热的“明星”。


在今年的“两会报告”中也特别强调:要从医疗供给侧出发,结合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进而实现医疗资源的“连接”、“提效”、“下沉”。政策的导向、市场的需求,似乎都在宣告智慧医疗时代即将到来,医工交叉融合也将迎来更深层次的探索。


在这风口将至之时,一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队伍早已做足了准备。2014年,布宁斌博士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毕业,主要研究智能感知和柔性电子制造方向。通过结合自身所学和当时的市场趋势,布宁斌博士敏锐地察觉到智能感知技术和医疗结合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所以博士刚毕业的他便带着自己积累多年的科研基础,一头扎进了医疗圈子里,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独辟蹊径,将智能感知技术融入医学


为实现智能感知技术和医疗的完美结合,布宁斌博士铺垫了十余年。


2008年,布宁斌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便专注于研究智能感知技术。博士毕业后,他又跟随中科院院士熊有伦教授,从事智能感知和柔性电子制造方面的研究。凭借优秀的科研能力,布宁斌博士发表了多篇科研论文和相关专利,并获得了“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所研项目也获得了“日内瓦发明博览会金奖”


智能感知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是智能机械制造的基础。但布宁斌博士从未把自己局限在“工科男”的身份里,他想:智能感知领域的信号处理、传感器设计等技术绝不能只局限在工业方面,它在其他领域也该更多应用。


这样的想法在布宁斌博士心中埋下了种子,在日常研究中他也常常思考是否能将智能感知运用在其他领域。经过多次调研评估他意识到,将智能感知技术和医学需求结合起来,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医疗的的范围非常广,究竟该落脚哪一个赛道?布宁斌博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既要运用上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瞄准市场痛点,做有价值的科研。”


通过咨询许多医疗器械领域的专家,并做了详细的市场调研后,他发现我国在无创监测、测量方面还存在着巨大难点。首先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传统监测(监护)的“6参数测量”已不能满足精准医疗的需求,临床上对围术期和重症监护有了新需求,市场亟需一款能够囊括围术期、ICU医疗环境下所有生命参数的连续监测设备。


其次,我国无创监测、测量领域和海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以全球知名的医疗器械商美敦力为例,在我国无创监测领域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美敦力的产品已经升级了几代。毫不夸张的说,纵使我们在这一领域逐年追赶,但对于新兴的监测设备,我国医疗企业厂商和美敦力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厂商之间相差了十几倍。同时无创监测的范围逐年扩大,不仅是在临床端,在大健康领域也具有很大的潜力。


而智能感知技术恰好有能力弥补我国医疗器械在这一方面的差距。智能感知技术能够通过近红外、脑电等技术,对使用者的组织氧、麻醉深度等生理指标进行监测,让医生获得更为准确、全面的指标信息,同时也能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因此,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还是研究方向来看,无创监测、测量领域似乎都是布宁斌博士进入医疗行业的最佳切入点。终于在2015年,布宁斌博士下定决心在首批国家高新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创办了博联众科,由此开辟出了一条智能感知融入医学的创新之路。


重点发展生命信息监护、齿科数字化方向,实现产品本土化


在布宁斌博士看来,医疗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一阶段的重点是会随之改变的。因此,博联众科要成为一家优秀的医疗器械企业,就得与时俱进,时时创新。布宁斌博士也给博联众科制定了“三年计划”——每三年完成一个大目标,以保证产品的先进性。


创业之初,博联众科率先选择在无创监测、测量领域占比最大的生命信息监护方向进行布局。布宁斌博士将主攻方向定在围术期和重症监护这个小赛道,分别研发组织氧监测、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相关产品。


1.png

 ▲图1 博联众科围术期监护产品的技术重点及临床意义


在生命信息监护的系列产品中,博联众科团队开创性的融入了智能感知中的氧饱和度LB算法、脑电双频指数的AI麻醉深度算法等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监测仪的准确性。另外,博联众科的产品相互之间能够实现一体化关联,并对组织氧监测、麻醉深度、血流动力等重要参数进行智能化整合分析,成为医疗信息化重要组成单元,以提高医护人员对围术期患者或是麻醉患者的身体机能监控。


在布宁斌博士的带领下,博联众科创立三年便完成了组织氧监测、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基础布局。而下一个三年计划,布宁斌博士定在了齿科数字化方向


数字化诊疗模式被业内公认为是未来口腔修复领域的重点发展趋势,因此博联众科决定向口腔数字化诊疗的基础——口内扫描仪发起挑战。


目前,市面上普遍是通过“PVS印模+3D打印”的方式完成口腔内取模,但这样的方式存在成功率较低、患者舒适度较差等问题。


而博联众科的口内扫描仪配备了点云自动拼合、匹配等功能,仅需使用小型探入式光学扫描头扫描患者口腔,便能直接在患者口腔内获取牙齿、牙龈、黏膜等软硬组织表面三维形貌及彩色纹理信息。这样的方式极大地简化了临床操作流程,同时也将取模成功率提升至95%以上。


无论是生命信息监护管线还是齿科数字化管线,博联众科的产品都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本土化


据统计,我国80%的高端医械仍依赖进口,而由于不同国家医疗发展方向以及医生操作习惯的不同,我国医生在使用大多数海外器械时,都有可能出现“不顺手”的情况。虽然,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对国产化推进愈发重视,但不少国产化设备还是以海外器械为模板,在设计过程中也未能从我国医疗习惯出发,设身处地的改良器械,因此不少国产化设备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将海外器械做成了“中文版”。


基于此,布宁斌博士给博联众科定下了“死规矩”——“我们要做的国产化不能只是一副空壳,而是要从设计到使用方式都符合国人的思维,一定坚持自主研发。”


所以博联众科的产品,大到传感器、芯片,小到操作设置,尽量做到自主研发,并以实现国产化为目标。这样做不仅更符合我国医护人员的使用习惯,同时也控制住了成本,商业化空间增大,为产品的批量化大规模销售奠定了基础。


最为关键的是,较高程度的国产化也从根本上阻绝了因国际关系变化而影响价格、生产水平等问题,保证了产品供应数量、质量的稳定,让我国医护人员用得舒心、放心。


布宁斌博士告诉动脉橙果局:“在我看来,医疗行业是带有公益性的。因此,博联众科绝不是依靠大量制造来控制成本,而是通过技术突破来为我国医疗行业提供高性价比的医疗设备。”


精益求精,国内国际双驱动


目前,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如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白求恩医院、四川华西医院等都采用了博联众科的医疗器械。但布宁斌博士并不满足于只服务国内市场,因此公司也在继续升级产品,精益求精,力争国内国际双驱动。而博联众科两大“唯一”,似乎成为了出海的最佳筹码。


这两大“唯一”分别是“唯一一个在脑氧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方面掌握全面技术的团队”“国内唯一采用国际标准的产品”。


首先,博联众科掌握了在脑氧监测、麻醉深度监测、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方面的全部技术,在围术期和重症生命指数监测方面形成了闭环,这为博联众科未来形成综合的麻醉围术期的监控大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符合国际标准”也为博联众科走出国门铺平了道路。正因为采用国际标准,既能提高产品的综合品质质量,同时也更容易得到海外认可,增长了博联众科的海外竞争力。


国际标准的另一层含义就是,精益求精的工业设计国际化,打造高端设计,打造中国制造高端形态。目前,博联众科,已经获得了“中国设计红星奖”以及“德国红点设计奖”,并远销海外50多个国家及地区,实现创新出海。近两年在疫情持续对国内市场造成影响的时候,博联众科凭借成熟的海外渠道与销售经验仍然能够保证稳定的销售业绩。


较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市场能力,都让博联众科备受风投机构的关注。在今年8月,博联众科完成了由水木创投独家投资的数千万A轮融资,用于产品更新升级以及市场化。


水木创投在谈及为何选择投资博联众科时表示,“我们充分认可布博士以及核心技术团队在智能感知领域多年的技术研究积累,以华中科技大学博士为主要班底的技术团队不仅研发能力强大,同时经历了多年的合作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默契和信任。另外,博联众科立足于平台型技术,具备较强的可延展性。这也便于他们后续开发更多的产品矩阵去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


有了水木的加持,博联众科不仅得到了资金上的帮助,同时也获得了许多商业化经验。布宁斌博士说:“水木创投为我们进行商业推广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让我们避开了不少‘新手坑’。我相信,在水木的支持下,未来博联众科能继续丰富产品管线,为医疗界提供更多选择。同时,进一步打开国内和海外市场,做到真正的立足国内,放眼全球。

相关赛道 医学影像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施懿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施懿

共发表文章136篇

最近内容
  • 华西医院陈蕾团队,一项癫痫监测专利公开

    2024-04-29

  • 专访华中科技大学陈伟教授:一套评估方式,让AI医疗更智慧

    2024-04-25

  • 2024 VC意难平:曾经婉拒的项目,又联系起来了

    2024-04-25

上一篇

ATLATL落户BioBAY,“优等生”的叠加释放了什么产业周期性信号?

2022-12-07
下一篇

NVIDIA获颁戈登贝尔特别奖,百万倍AI加速计算重新定义药物研发

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