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数字医疗助力整合型医卫服务体系推进!两办发文揭示三大机遇

作者: 动脉网 2023-04-04 22:20

“数字医联体”正成为医健产业全力竞速的新赛道。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5年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并明确“社会办医疗机构可牵头组建或参加医疗联合体”。


不难看出,两会刚刚结束,此份《意见》是为未来十余年的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提出的关键路线图,成为指导整个行业走向的风向标。《意见》全文在社交媒体“刷屏”,成为为数不多的引起行业、产业投资界共同关注的重大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一共16次提及“医联体”“医共体”,这一频率在此前的综合类改革意见文件中较为罕见,这也意味着我国从顶层制度设计层面对这一组织形态的重视。


作为整合型医卫体系的主要形态,面向未来的医联体必然要以数字化、智能化为驱动,这其中蕴含了巨大的产业机会:包括深度参与医联体建设,以及由此衍生的数字慢病管理、医保商保融合等具体场景,这是行业产业化的关键切入场景。


目前,国内的微医等头部数字健康平台正在积极布局,数字健共体、慢病医联体等数字化的区域医联体典型模式频频“出圈”。随着《意见》的出台,行业的热度将被再次拉高,更多产业资本将进入行业的细分赛道。

 

指明“整合式”数字医疗发展路径


德勤发布的《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认为,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巨大,并且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财富增长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因素的驱动下迅速扩容。“新医改的深入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在深远地影响市场格局。”


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数字医疗行业的发展脉络和行业机会,与医疗服务体系补短板以及新医改政策的核心要求紧密呼应。

众所周知,割裂的、碎片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我国医护服务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我国迈入老龄化时代,其更加难以满足以慢性病为主的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相继发布《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多部重要文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而区域的医联体、医共体成为落地这些目标的关键手段。


此次《意见》在总结了三年疫情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巨大冲击,以及在此过程中系统性地“补短板”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再度明确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总体发展方向——“到2035年,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目标已定,而如何落地成为关键,数字医疗所能扮演的角色引人关注。


对此,IDC中国高级研究经理肖宏亮分析称,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十分必要。“互联网+医疗健康”能够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医疗卫生能力现代化,促进分级诊疗,推进体系整合化。


安永咨询团队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可以跳出远程诊疗传统业务,向大健康管理模式转型,以诊疗为核心业务并向外延伸,从“有病治病”的被动医疗模式转变为国民主动进行大健康管理。


就《意见》整体安排来看,一方面延续政策层面对数字医疗行业鼓励的态度,要求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另一方面,明确了“社会办医疗机构可牵头医联体”,指明了一条“整合式”的数字医疗发展路径,即以“着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发展公共卫生和基层服务等薄弱环节”为业务重心,并实现“从‘有病治病’的被动医疗模式转变为国民主动进行大健康管理”。

 

数字医疗迎三大产业机遇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数字医疗市场规模为2110亿美元,2023-2030年将以18.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扩张至8092亿美元规模。中国一直是最有潜力、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不过,新经济常态下,在包括经济发展总体放缓、互联网渗透率遇瓶颈,以及医疗行业控费等多重要素影响下,原有数字医疗业态难以支撑行业的高速成长。而《意见》所带来的全新市场空间,或将对数字医疗的基本盘形成主力支撑。


综合来看,《意见》给产业带来的三大机遇最值得关注:


首先,数字医联体。正如前文所述,《意见》明确了“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牵头组建或参加医疗联合体”,意味着政策支持新型的、数字化社会办医机构参与到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的构建中,以数字化为驱动构建“数字医联体”成为产业主航道。


其次,数字化慢病管理。数据显示,我国卫生总费用中慢病支出占70%左右,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慢病花费或将继续上升,以可控的成本为慢病患者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成为行业趋势。《意见》中提及,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康复和护理服务,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设立慢性病联合门诊。


三是,多元支付方式创新。支付方式改革是完善医疗卫生体系的核心牵引力,《意见》强调,要完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并“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实行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这要求行业要加快推进以健康为中心、以按效果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创新,并形成更多元化筹资、支付模式,这是整合型医卫体系构建的核心抓手。


同样重要的是,《意见》在政府投入机制、编制和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等多方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治理科学化,扫清了数字医疗行业大规模推进医联体数字化整合的障碍和顾虑。

 

数字医院成行业升级关键变量


数字医疗的核心成长要素是“需求和政策”。在过去数年间,随着数字医疗等相关政策的逐步打通,以及疫情催化下人们对线上服务接受度的提高,数字医疗行业持续塑造出新格局。


如,随着网售处方药松绑,院内处方外流,以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为代表的医药电商模式,以及以圆心、思派等为代表的新型DTP药房业态迅猛发展,并且随着监管政策的扬抑,不断调整市场方向,取得了持续扩增的市场规模效益。


而随着国家逐步规范互联网医疗发展、要求互联网医疗回归“严肃医疗”,叠加医保对互联网诊疗的“破冰”,让以微医为代表的以“互联网医院+实体医院”为组织形式、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医院模式验明路径。


《意见》出台前,微医就探索依托数字医院牵头医联体建设、强化慢病管理服务的数字健共体模式,在天津、山东等地成为数字医疗推动区域医卫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的突破性创新模式,受到行业关注。


如,天津市引入属地化数字医院——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在天津市卫健委、天津市医保局的指导下,由其牵头、协同全市266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共同组建起全市的紧密型数字医联体,即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


经过2年的运营,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已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三层体系建设:首先,构建数字化、集约化服务体系即“四朵云”平台,提升了基层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同时,构建标准化、一体化服务体系即慢病管理中心,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再者,建立按效付费的健康责任制即按病种、按人头付费,提升了基层医生服务动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已与204家基层医疗机构和7家二级医院签署慢病管理合作协议,并逐步共建慢病管理中心;已建档管理患者168万余人,已签约入组并纳入糖尿病门特健康主管责任制管理服务的糖尿病患者超11万人;试点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1.5%,血糖达标率提升超12.1%。数字健共体在展现出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其市场潜力也开始释放。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调研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成效后指出,天津的数字健共体实践,展现了政府部门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坚强决心,聚焦于解决基层医疗和困难群众的重点需求,兼顾了效率与公平,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树立了标杆。


作为构建整合型医卫体系的重要行业探索,以数字医院为牵头的“数字医联体”实现了多方利益机制的统一,既强化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又充分调动了社会资源和技术力量,成为推动行业升级的关键变量。在此过程中,行业实践与国家政策产生着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为数字医疗开辟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机遇期。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动脉网

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互联网巨头下场,超千家机构布局,睡眠健康“线下大战”一触即发

“数智化”让慢病管出快成效,山东省推动数字健共体运营升级

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两办发文鼓励数字医疗发挥主力作用

获评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联仁健康如何采摘“高处的果子”?

动脉网

共发表文章7673篇

最近内容
  • 多肽药物及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 | 千亿市场规模,火热的多肽未来何在?

    6 小时后

  •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大健康思享汇校友论坛暨两周年成立庆典】共话成长路,同筑健康梦

    6 小时后

  • 医疗原创技术出海论坛 | 领航医疗原创技术创新,扬帆出海新征程

    6 小时后

上一篇

【VB100】医疗器械跨学科技术临床应用论坛 | 医疗器械行业热潮下,企业如何在顺势中寻找突破?

2023-04-04
下一篇

B轮融资超2400万美元,Vital用数字护理为患者赋能,解决“急诊不急”的难题【海外案例】

202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