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院魏强教授:做基础研究的青年科学家,信奉硬核科技

作者: 施懿 2023-11-03 10:00

1109bee4680830f7a8ccfdf4f8a623e.png


魏强,获国家海外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博士论文获得德国最高等级拉丁文学位荣誉Summa Cum Laude


具备材料学、化学、生物学复合背景,主要从事细胞力学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与界面生物材料的应用转化。研究聚焦于细胞感应微环境物理力学信号、及细胞力信号传递与转导调控基因转录的机制。基于对细胞行为机制的理解,联合创立美柏生物公司并担任首席科学家,实现人源细胞外基质的量产与组织工程应用。


以通讯作者与一作者在Nano LettersACS Nano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等主流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另授权专利10余项。担任国际期刊Smart Materials in MedicineMaterials Research ExpressBiosensors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编委,,The Innovation青年编委。


与魏强教授的第一次见面是在2023年的中国生物材料大会的前一天。彼时,正值重庆的秋雨季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退,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与北方频繁活动的冷空气交汇,让这座被誉为“火炉”的城市展现出温润的一面。

 

这是重庆最舒适的时节,微凉潮湿的空气清扫了大脑的疲惫与混沌,宜人又放松,适宜散步聊天。在展会旁的咖啡厅里,魏强教授和橙果局谈起了自己求学、做科研的经历。与大部分有海外经历的青年科学家偏爱应用研究不同,这位还不到40岁的教授执着于基础科学。在十几年的科研生涯中,从材料到化学、到生物学,最终再次回归材料,好似命运的安排,又好似锲而不舍的求索。

 

在材料学领域叠buff

 

越是尖端的科研,就越专业且狭窄。因此,许多科研人员在同一个领域耕耘一生。而魏强教授经历却有些“曲折”。

 

2008年,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他便希望能够去设计新的材料。出于对生物材料的向往,魏强教授选择了生物医学工程

 

不过,当时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还是对材料的改性与加工。他本来会像大多数研究生一样,继续在专业领域内研读,但在柏林自由大学的几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化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宏观层面的化学反应其实都源自微观世界中的轨道杂化与电子跃迁——这是一个微观的物理世界。正是如此,才会有人认为,化学的本质是物理。在马普医学研究所的博后期间,魏强教授的导师是一名具有物理背景的生物学家,偏向从生物物理的角度解密生物学。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日后从事细胞力学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马普医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他跟着导师开启了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从材料到化学,再到细胞生物学与物理,过往的经历像层层buff一般,最终将他引入到了细胞力学的世界。

 

人们从生物层面研究细胞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希望通过捕捉遗传物质的传递、细胞因子的踪迹来还原细胞活动的痕迹,从而应用到疾病治疗中。但或许,遗传物质的传递和细胞因子的生成还受某一因素的影响。细胞力学正是魏强教授选择的角度。

 

细胞力学研究,即在力学载荷作用下细胞膜、细胞骨架的变形、弹性常数、粘弹性、粘附力等力学性能的研究。这就好比一个在细胞层面的物理世界。细胞的活动可能受到力学因素影响,如果能够模拟这样的力学环境,是否同样能够让细胞发生类似的活动?

 

这也可能是基于材料的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研究的本源之一。魏强教授解释道,细胞力学中的“力”并不一定是外加的力。在人体内血液循环、气体交换等都会产生天然的力刺激,进而影响细胞变化。但细胞自己就会产生由内而外的力作用,这样的力在细胞表型抉择中起到关键作用。

 

解决硬核科学问题


魏强教授的课题组简介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立足于解决硬核科学问题。

 

当橙果局问到什么才算硬核科学时,他的回答是“能够摆上书架的,或能够得到真正运用的科学研究”。在他的课题组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即对基于已有成果的简单拼凑算不得创新,不应该是优秀研究生应该花精力钻研的方向。这也是他教给学生们的第一课。

 

“能够摆上书架的”,即各个学科领域奠基的,最底层重大研究;“能够真正运用的”,则是能够给人类带来好的影响、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研究。

 

或许正是如此,年轻的科学家却有着老一辈科学家的心态,执着的沉迷于基础研究领域。人们经常使用top-down和bottom-up的概念,Top-down 即从宏观逐级细化到微观,bottom-up则是从底层基础研究上升到实际应用。

 

魏强教授则是“bottom-up”的信徒。他坚信,基础研究将引领应用创新。

 

在魏强教授看来,现在不断试错的材料学研究并不是最理想的方式。而他所指的“掌握运气”就是用bottom-up的方式,拿着“生命性质”找材料。在发现力学因素对细胞生长与基质表达的调控后,魏强教授带着团队实现了体外组织工程人源ECM材料的突破。

 

新的冒险


2019年,魏强教授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同仁,将体外组织工程人源ECM材料进行商业化,目前已经有数个产品完成审批。这位“bottom-up”的信徒从基础科研出发,正在实现科技改变生活,践行他所信奉的硬核科学。

 

现阶段,理论基础科研仍然占据魏强教授的大部分科研时间,他认为这样可以让转化应用事半功倍。他还进行了多个细胞代谢与疾病发展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疾病治疗的研究带来更多线索和依据。除了本院内各课题组间的合作外,华西医学中心的存在也为理学和工程学的科学家们开展生理与病理相关研究提供了助力和优势。

 

据透露,目前魏强教授与华西医学中心的临床专家们开展了包括肿瘤、纤维化、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等多种疾病与治疗方法的研究,通过基础科研与临床科研的叠加,赋能疾病治疗研究。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施懿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施懿

共发表文章142篇

最近内容
  • 最年轻的“985”,一项成果转化吸金超亿元!

    5 小时前

  • 南方医院,一项止血抗菌材料专利公开!

    5 小时前

  • 又一例远程手术!5G技术或成国产手术机器人突围新方向

    5 小时前

上一篇

进军药食保健品领域,珍乳网开启新赛道

2023-11-03
下一篇

谁能为辉瑞的收入骤跌救急?

202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