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安医大一附院梁朝朝教授:医疗创新需要科技进步,更需要医生参与

作者: 施懿 2023-12-08 11:02

晚上七点二十五分,距离采访开始还有五分钟,梁朝朝教授突然“失联”。

 

助理一边打电话,一边解释到:“教授太忙了。不在手术室就在实验室,办公室里总见不到人。”五分钟后,梁教授匆匆赶到办公室,褪下白大褂,如约出现在镜头前,采访正式开始。

 

七点半这个时间点很微妙,一般大家都在回家的路上,或者正在和家人共进晚餐。但对梁教授而言,这却是难得的空闲时间——白天要处理学校的公务,还要指导研究生做课题,此外还要问诊、手术,稍晚些还要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梁教授的日常,那就是“忙”。然而就是这样“忙”的状态,他保持了三十余年。

 

从业三十余年,他提出了慢性前列腺炎的整体解决方案,自主研发了5G/4K智能无线腔镜等。凭借诸多创新成果,梁教授登上了2023年全国泌尿外科专家学术影响力排行榜及高产学者榜前十的席位


一、坚持攻关30年,给慢性前列腺炎“改名”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高发于青壮年男性。梁朝朝教授团队曾进行过一次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们国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占在18岁到60岁男性总人数的8.4%。这种疾病不仅患病率高,还易复发,几经折腾往往使患者身心俱疲。

 

由于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因尚未清晰,在教科书上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的最终标准是由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数量确定的,即白细胞数量超过10个单位便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


一次,一位患者来复查时告诉梁教授:“这药效果立竿见影,我才服用两天就没有尿频、尿急的症状了。”看见患者病情得到缓解,梁教授也倍感欣慰,按照规范医疗流程,只需确认患者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下降至标准范围内,患者就能结束治疗了。但令人诧异的是,在患者症状全无的情况下,白细胞数量仍然没有降至标准以下——这引起了他的关注。

 

事后,梁教授与业内多位专家讨论了这一案例,发现同仁们也遇到过相同的案例——有患者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未超过标准,却仍存在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也有患者白细胞数量超过标准,但并未出现临床表现的情况。

 

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与慢性前列腺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绝对的关联度?梁教授认为,或许另有他解。

 

九十年代初,梁教授初次尝试小规模验证,而他的学生也成为了第一批受试者。在做完第一批验证后他发现,无症状但白细胞数量超过标准值的情况的确存在。要改变“固有认知”,小批量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收集到更多数据,梁教授又把医院里的医生、患者陪护等都“发展”成了研究对象。

 

医学生对于疾病有一定的认知,配合程度自然更高,但患者端进展就没那么顺利了。梁教授只能一个病房一个病房的走访和普及,给患者的陪护们科普如何提取前列腺液,以及提取后的用途。医院人来人往,在志愿者们的支持下团队终于收集到了足够的样本数据,最终证明原本的判断标准的确存在误差。

 

随后,团队又和国内多家医疗研究中心合作,进行了三十余年的跟踪研究,最终确认白细胞数量与慢性前列腺炎之间无绝对关联。得益于这一发现,Ⅲ型前列腺炎也更名为“前列腺盆腔综合征”,该成果在2020年发表于《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image.png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论文截图(图源:中国泌尿外科杂志)

 

目前,Ⅲ型前列腺炎更名为前列腺盆腔综合征已取得全国专家广泛共识,经过大样本研究完善后,有望写入专业教材,成为中国前列腺炎诊疗标准,进一步在亚洲和全球推广应用。

 

谈到这里,梁教授有些感慨:“这不只是简单的改了一个名字,它将影响到泌尿外科这个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更名后,医生在开具治疗方案时,就能跳出“炎症”的束缚,无需以“白细胞数量”为准,而是以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继续治疗,或采取哪种治疗。此外,前列腺盆腔综合征的名字也能有效消除慢性前列腺炎所带来的病耻感,以及患者的恐惧感,更有利于鼓励患者主动就医。

 

二、20厘米,为腔镜系统“瘦身”


如果说手术的变迁史体现了医疗发展的趋势,那么外科医生一定是最能感受到医疗创新变化的一群人。

 

2013年,梁教授完成了国内第二例、华东第一例3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从开放手术过度到了腹腔镜微创手术,作为泌尿外科医生,他深刻感受到了手术器械革新所带来的魅力:“在腹部打几个孔就能进行手术,不仅创伤更小,手术时间也大大缩短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创手术器械又涌现出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诸多新产品。梁教授依旧与时偕行,在2014年他便在国内较早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为诸多年轻医生做出示范。

 

如今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了泌尿外科的常用术式,在“新器械”褪去新鲜感之后,许多问题也随即暴露。梁教授打趣道:“传统腹腔镜手术器械是给患者微创,但‘重创’了医生。”

 

传统腹腔镜手术器械要连接各种线路,且不谈错综盘杂的线路是否会造成电路隐患,手术开始前还需另费时间安排线路消毒、布局摆放等工作,增加了手术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此外,医生四周都围绕着线路,很难移动位置。这既限制了手术方位,也禁锢了医生的活动。在长达几个小时的大型手术中,医生也只能被困在一方小小的操作台上——很多外科医生也因此患上颈椎病、腰椎病等职业病。

 

不仅如此,传统腹腔镜器械庞大的体积,能耗较高,这也将其使用场合限定在了手术室里。在战场、灾害事故现场等特殊条件场合,大器械的运输、消毒、摆放都将受限,传统腹腔镜器械反而成为了累赘。

 

渐渐的,梁教授萌生出了设计一款简便、无线的腹腔镜器械的想法。想法一出,他便四处打听,联系了一批工科、信息技术的专家,探讨可能性。但遗憾的是,当时(2014年)的技术给这一方案打了个“叉”:没有线路怎么控制摄像头,又怎么保证病灶处照明?

 

虽然方案因技术原因被否决,但梁教授却没放弃这一想法,在他看来:技术在进步,总有一天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现在只需将设想打磨成熟。

 

梁教授和团队一边从医生视角,寻找腹腔镜手术器械可改进的方向;另一边又关注工科领域的创新技术,试图和腹腔镜手术联系起来。此后,他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分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德铭电子有限公司等诸多工科单位合作。

 

后来得益于5G技术的成熟,团队逐一攻克了感存算一体化芯片设计、内窥镜专用智能图像血管增强算法、高速低延时无损腔镜视像传输、低功耗自适应腔镜照明、智能感知与智能计算等关键技术。2020年,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梁教授团队自主研发出了一款仅20cm大小的无线腹腔镜手术器械,并将其命名为“5G4K无线智能腹腔镜系统”(后简称:无线智能腔镜系统)。

image.png 无线智能腹腔镜系统(图源:德铭电子)

 

梁教授告诉橙果局:“这款袖珍的腹腔镜手术器械,不仅浓缩了传统器械包括照明、影像在内的所有功能,还融入了5G时代的特征。”

 

5G技术的成熟,使得信息间的传输延迟微乎其微。而无线智能腹腔镜系统利用5G技术实时传导手术中的图像与信息,便能实现诊疗数据的交互和智能化管理。同时,上级医院的专家还可以通过APP,在术中实时对基层医院进行远程指导,有助于解决过去在偏远、医疗资源相对贫乏等地区难以完成的医疗问题。

 

af12c66aeca9e88397fd6a1c32d91c3.jpg 梁朝朝教授研发无线智能腹腔镜系统(图源:受访者提供)

 

虽然梁教授是因泌尿外科手术起念,研发了这款腹腔镜系统,但它的应用绝不只局限于泌尿外科。目前,无线智能腹腔镜系统已经在北京协和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山东齐鲁医院、四川华西医院、湖南湘雅医院等全国31个省市100余家各级医院以及多家国外医疗机构应用,包括妇科、骨科、五官科等在内的外科医生都给予了好评。

 

三、医疗创新也离不开其他行业的进步


腔镜系统从有线到无线、体积从大到小、智能化水平由弱到强的突破,背后也反应出了各个领域技术的突破。研究无线智能腹腔镜系统的这些年,梁教授最大的感触便是:“医疗作为社会最关注的行业,其创新离不开其他行业的进步。”

 

“但更为关键的,还是在于医生本身。”他继续补充到。

 

医生是最了解疾病,最了解临床,最了解患者需求的一批人,同时也是最容易发现医疗创新方向的一批人。梁教授想用实践经验告诉正在进行创新尝试的年轻医生们:无需局限于技术的固有领域,只要能将疾病的伤害降到最低、将治疗的疗效放至最大,那便是能利用至医疗行业的好技术。


6f7a03b3eb4c7d4e3d14c99861e53e3.jpg

梁朝朝教授(图源:受访者提供)

 

如今,梁教授依旧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他又将目光锁定在了外科医生最熟悉的“手术刀”上。传统手术中,外科医生必须用手术刀切开患者皮肤,才能进入病灶处操作。而未来,是否可以通过光、电等物理能量,改变这一固定做法?目前还是未知,但梁教授清楚,三十余年间,他最倾心的便是打破未知。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施懿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施懿

共发表文章142篇

最近内容
  • 最年轻的“985”,一项成果转化吸金超亿元!

    7 小时前

  • 南方医院,一项止血抗菌材料专利公开!

    7 小时前

  • 又一例远程手术!5G技术或成国产手术机器人突围新方向

    7 小时前

上一篇

辐联科技比利时GMP生产设施奠基,进一步推进放射性药物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2023-12-08
下一篇

神经退行性疾病赛道风口将至,国产检测再出新方案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