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40 多亿美金BD背后的超前押注者

作者: 王世薇 2024-01-09 08:00

2024年刚一开年,国内创新药的跨境BD交易就再度炸开。

 

1月8日清晨,位于上海张江的国内小核酸药物明星企业舶望制药,公布了成立以来的首次跨境管线交易,签约的对面坐着跨国药企诺华。根据协议,上海舶望制药向诺华授权一项正在1/2a期临床的心血管项目的海外权利、一项正在1期临床的心血管项目的全球权利、以及不超过两个其他心血管项目的选择权。这笔交易的首付款为1.85亿美元,总金额高达不超过41.65亿美元。至此,新年以来,国内创新药企已经披露6笔大型的跨境BD交易,总金额一再刷新纪录。

 

2021年,舶望制药由几位在小核酸药物开发方面金字塔头部的科学家组建,快速成长为国内最耀眼的小核酸药企业之一,相继建立起超过20余条研发管线,覆盖心血管疾病、罕见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毒性肝炎、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其中,4款在研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尤其是靶向AGT的高血压新药,研发进展全球领先。

 

“对于看好的企业,我们做出投资决策,可能只需要台上1分钟。因为之前我们已经花了十年功夫把细分行业市场空间、技术突破点、靶点和人才布局等梳理清楚了。”杏泽资本合伙人强静告诉动脉网。2021年4月,在舶望制药的天使轮融资中,杏泽资本独家投资了这家新公司。强静认为,眼下的BD爆发,是价值投资带来的必然结果。“但BD的结果不能用来指导投资,”他强调,“热点总会过去,但产业发展的规律和价值创造的投资逻辑是相对确定的。”

 

强静.jpg

杏泽资本管理合伙人强静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动脉网注意到,仅新年第一周的6笔BD交易中,杏泽资本被投企业完成的交易占据4席。除了舶望制药的BD交易外,1月2日,杏泽资本的被投企业宜联生物、安锐生物相继发布公告,宜联生物将靶向间质表皮转化因子(c-MET)的ADC药物候选产品YL211授权给罗氏,而安锐生物则将一款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L858R突变的新型变构抑制剂授权给阿斯利康。几天后的1月5日,安锐生物再度发布公告,将一款潜在的同类最佳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选择性抑制剂ARTS-021授权给Avenzo。

 

无独有偶,无论是舶望制药,还是宜联生物、安锐生物,杏泽资本都以首轮领投者的身份入局。孵化型投资、科学家/企业家创业的模式,正在成为国内优质创新药资源输出的源头活水,也成为杏泽资本这类超前押注者的“显眼包”标签。


站在创新药BD的聚光灯下


“打富裕的仗,就是不一样。”舶望制药与诺华交易的消息,再度点燃了医药投资圈对创新药的热情。

 

过去近10年间,风险资本持续涌入创新药,为国内的初创企业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在研新药创造了可能。2023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行业在全球BD交易中的角色,从买入为主扭转为卖出为主,创新力逐步得到各个细分领域头部药企的认可。

 

根据动脉新医药发布的《2023中国药企BD交易报告》统计,截至12月28日,2023年中国医药BD交易总额为505.9亿美元,交易事件共124件。尽管相比2022年,国内创新药企BD交易时间数量减少76件,同比下降38%,但全年交易总额增长147.3亿美元,同比增长41%。而在总金额505.9亿美元的交易中,429亿美元来自对外授权交易,占比84.2%。

 

图片1.png

2022年至2023年,国内创新药企BD情况  数据来源:动脉新医药

 

2023年以来,国内创新药企的BD交易,呈现出总金额大、频次高的特点。根据《2023中国药企BD交易报告》,2023年全年共发生超过10亿美元的大额BD授权交易18次。据动脉网统计,2024年发生的超10亿美元重磅交易,已经达到4起。自2023年以来,多家国内创新药企业连续完成多次管线授权。比如,映恩生物披露了4起BD交易,宜联生物、信诺维等披露3起,瑞博生物、安锐生物则接连披露2起BD交易。

 

从某种意义上讲,BD已经成为国内创新药企经营的新常态。

 

在此前的新闻中,动脉网曾关注到,活跃在全球BD交易市场上的国内创新药企,背后的投资机构呈现明显的向头部集中的趋势,包括杏泽资本、礼来亚洲基金、高瓴资本、君联资本、奥博资本、华盖资本等在内的机构,其被投项目完成了超过半数的代表性交易。而这些头部机构中的大多数,会在项目组建的早期就提供可及的帮助,投资入股或者直接参与孵化。

 

图片 1.png

杏泽资本被投企业的近期BD交易  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

 

其中,自2023年以来,杏泽资本参与投资、孵化的创新药企业已经陆续完成10起管线BD授权和 1 起股权收购,交易金额累计超100亿美元,是被投企业BD交易最为活跃的投资机构。强静指出,国内创新药企,尤其是成立时间还很短的细分领域企业,能够在短期内,完成全球BD市场上的多笔交易,甚至达成热门赛道的明星交易,是极其罕见的,而这背后最核心的要求在于,企业本身技术实力全球领先,牌桌上的胜算是超前压注者把握方向的精准和懂王团队的唯快不破。

 

前面提到的宜联生物、舶望制药,都是2020年以后才成立的公司,但是凭借世界级的,甚至BIC(Best in Class)的技术平台,迅速成长为国内ADC、siRNA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线丰富、数据优异,才能在众多的创新药企业中脱颖而出。

 

具体到舶望制药的案例中,小核酸药物的序列设计、修饰和安全高效递送,是这类被寄予厚望的药物公认的技术难题。现阶段,全球领先的小核酸药物企业,也正是由于掌握了强大的核酸设计修饰平台和递送平台,才得以持续开发出具有临床价值的小核酸药物。舶望制药核心团队开发经验丰富,掌握了GALNAC技术平台、核酸序列的设计和修饰等环节的技术关键点,从而快速、高效推进产品开发。“此外,小核酸相对成药性较高,并且具有重大的用药优势和市场空间,这是最大的潜力。”强静表示。

 

“当然,合作是个彼此需要的过程,只要彼此需求相配,其他都可以通过谈判解决。”在强静看来,对于生物医药,产品数据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关注因素,但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可以成为创新药企和跨国药企建立沟通的牵线人。“投资机构可以从市场的角度,协助企业确定BD的最佳时机、合作的最佳方式,以及在必要的时候,协助企业获得最好的协议条款。”强静强调,“但应该特别注意,资本不应该越俎代庖,而是在后台协助好企业。”


优胜劣汰将再加速


动脉网注意到,舶望制药与诺华的交易,已经是去年末以来,国内创新药企与跨国药企达成的,第3笔小核酸药物BD交易。据了解,最终成交的诺华,并不是唯一一家想买下舶望制药小核酸资产的跨国药企。继双抗和ADC药物在全球市场上大热后,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小核酸药物。

 

“2024年,在全球管线的BD市场上,ADC一定还将持续火热,随着成熟的研发和临床数据越来越多,交易记录也有望再创新高。”谈及创新药管线BD的趋势,强静显得颇为乐观,“另外,我们注意到,在siRNA和PROTAC药物领域,也开始出现10亿美元级的重磅交易,这预示着,2024年至2026年间,长达3年左右的siRNA和PROTAC BD交易高峰正在到来。”

 

更重要的是,一浪高过一浪的管线BD热潮,给国内的新药研发带来巨大改变。

 

一方面,国内创新药行业的资金来源将发生结构性变化。“BD改变竞争格局、加剧优胜劣汰。”强静指出。

 

未来,国内创新药企的资金来源,将从过去十年的80%来源于风险投资机构、20%来源于政府招商,转变为40%来源于跨国药企的BD交易、40%来源于风险投资机构和20%来源于政府招商。而资金来源的结构性改变,也将改变创新药企的生存路径。以往,由于风险投资机构的偏好、理念、专业程度不同,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判断,从而投出去的资金相对分散,不同类型的创新药企业都有可能获得注资。

 

但跨国药企的BD需求,则相对集中。“在我看来,只有3%以下的创新药企业,有能力拿到来源于跨国药企BD的这40%的资金。”强静指出,所以创新药行业资金来源的结构性变化,可能进一步加剧行业的优胜劣汰。

 

当然,具体到特定企业和管线,BD如何做,还需要根据每个企业的情况来确定。以选择BD时点为例,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如果企业的技术平台强大、靶点科学性风险可控、公司资金能坚持将其开发到较后期,并且产品市场空间巨大、竞争格局优异,可以选择开发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比如临床2期,甚至临床3期阶段,再考虑BD。而如果产品科学风险相对较大,资金有限或者后期临床试验花费巨大,则选择相对早起做BD更有利,便于控制风险。

 

另一方面,创新药企业的合作模式将更加多元化。以往,做一家创新药企业是相对单向度的事情,登陆资本市场、构建后期的商业化能力,通常是主要的目标。强静认为,未来,这种局面将改变。管线BD将持续改变创新药企业的生存逻辑,通过合作来提高效率慢慢成为共识。同时,合作方式也将不限于管线BD。

 

比如,合作开发(co-development)正逐渐流行起来。传奇生物、百利天恒开创了合作开发的先河。伴随国内biotech研发能力的提升,更多的企业希望通过co-development来提升研发能力,尝试海外布局并获取更大收益。不过,合作开发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共担机制,biotech应该根据自身能力、产品风险收益情况,合理地选择是做BD还是合作开发。

 

此外,将企业整体出售,也可能成为创新药企业的选择。2023年底,亘喜生物整体出售,迈出了国产创新药企业完整股权交易的第一步。当然,这也是国内创新药生态阶段性成熟的表现,随着国内的工商、税务体系持续优化,还将有更多企业通过行业并购,来优化资源配置。


BD改变“信仰”

 

做医药投资十余年,强静和杏泽资本投出了许多明星项目,他始终坚持三大原则。第一、永远只根据产业发展的周期做投资,不会根据资本市场的周期做投资;第二、追逐市场热点的人永远会晚市场一步;第三、创造价值才能成就市值,不做任何套利的交易。“杏泽坚持逆向思维,我们认为2024-2026年也会是极好的投资时机。”强静告诉动脉网,“同理,现在BD的爆发只是一个结果,不是对投资的指导。一个VC很难根据一个已经发生的结果去做投资。”

 

现阶段,杏择资本的被投企业在全球管线BD市场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绩,这又再验证了强静的投资逻辑,也让越来越多人开始思考新药投资的本质。“BD改变‘信仰’。”强静笑称。

 

实际上,杏泽资本的投资逻辑很简单,即通过系统研究,发现有价值的赛道,在其中寻找有能力的企业。强静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据强静介绍,杏泽资本最早系统研究了小核酸、ADC等几个领域,并且坚定认为这几个领域存在重大的机会。“我们在内部,对于技术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瓶颈、未来突破点、靶点和早期数据等,都做了深度的研究。”强静告诉动脉网,“所以,当杏泽资本碰到优秀的创业团队时,才能迅速判断出项目的含金量和稀缺程度,做难而正确的决策。”

 

做出舶望制药的投资决策,杏泽资本也一如既往地果断,“舒旭波博士和团队的经验能力以及企业家精神,加上我们对于小核酸领域的深度理解,让杏泽在早期坚定投资舶望。”强静指出,杏泽资本不仅仅在舶望上如此,在ADC、PROTAC、基因治疗、基因编辑等均是如此布局。

 

“我们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帮忙不添乱’。”强静表示,杏泽资本专注于早期投资,合伙人或资深员工均具有担任企业C-LEVEL的经验,对于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资金、管理、人才引进、公司内控、融资等方面的需求,都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

 

实际上,新药研发和投资的信仰从未改变,不过是要做出改变人类生命体验的好药,风浪和高光,都是为了让人们靠本质更近一点。

相关赛道 生物制药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王世薇

中午好,微信:no_th_ing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4年收割6个IPO,南大化学系低调跑出千亿市值天团

【首发】银诺医药完成新一轮融资,稳步推进糖尿病代谢病药品上市

EOC Pharma Completes $71M Series C Financing

Qiyu Bio Lands Tens of Millions of Yuan in Series A Financing

王世薇

共发表文章450篇

最近内容
  • 这些布局新兴国家的企业,先赚到了钱

    2024-04-24

  • 曾经被资本抛弃的赛道,如今强势起飞!

    2024-04-11

  • 把化学发光仪器销售增速做到全国第一后,菲鹏生物将去往何处?

    2024-03-27

上一篇

成立两年就IPO,Dyne的制胜法宝是什么?

2024-01-09
下一篇

【首发】镁睿化学A轮融资2600万美元,启明创投与LYFE Capital共同领投

202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