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连续输出S玻色因、胜肽、司美格鲁肽等爆款原料,瑞德林如何用合成生物学打造绿色活性原料巨舰?

作者: 李汶芸 2024-02-01 08:00
瑞德林生物
http://www.szreadline.com/
企业数据由 动脉橙 提供支持
固定化酶催化技术应用服务商 | B+轮 | 运营中
中国-广东
2023-04-14
东方富海
查看

位于南山区粤海街道科技中一路的创益科技大厦B座,最近又变得热闹起来。

 

来访者大多是VC、PE,也有无数国内外大大小小的美妆品牌。前者的目的很简单,都想赶在上市前,能有机会把自己的筹码放上牌桌。后者的愿景也很纯粹,希望自家产品能用上时下最热最好的明星原料,让产品功效更好、卖得更俏。

 

这家镶嵌在创益科技大厦B座21楼的企业,是一家令投资人“上瘾”、投了还想投的企业。


自2017年8月成立至今,累计融资超7亿人民币,背后矗立近20家知名投资方。不少老股东连续追投,东方富海更是坚定拥趸、大力狂追4轮。

 

无标题.png

 

和许多埋头苦搞业务的初创企业不同,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在企业成立初期花费了很大部分精力在公司的研发管理体系构建、人才队伍与企业文化建设,以及组织架构设计上。凭借独特的理念体制,这家公司在数年间“博”揽人才,荟萃近500人,超60%为研发人员且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近50%。

 

2023年8月,这家企业更是从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团队中脱颖而出,成为25个获得由《哈佛商业评论》评选的“高能创新团队”奖中的唯一一家创业公司。此外,它还曾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圳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珠海市创新创业团队、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0深圳医疗健康成长30强、2022深圳高成长企业TOP100等荣誉。

 

这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迅速蹿升的绿色活性原料“巨兽”,就是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德林”)。


珠海瑞德林1.jpg

 

3位兰州大学同学携手3位老友创业


与现今被疯狂掘金的火热景象不同,十年前的合成生物学,静默得如同深埋于山的矿藏。

 

彼时,在某医药上市公司从一线研发工程师干到集团副总裁的刘建,已在多肽药物领域深耕近20年。在他看来,肽类物质天然参与生物体内代谢活动,安全性高;且作用机理明确,有大量研究数据支撑,是在消费市场上极具潜力和前景的健康产品。但受限于当时主流的化学合成技术,肽类产品普遍制造成本高、生产规模小,应用场景也囿于药物领域。


微信图片_20240129150320.jpg

瑞德林联合创始人&CEO 刘建


 “这么好的产品为什么不能应用于更庞大的消费市场?”于是他开始探寻解决之道。

 

在一次偶然交谈中,刘建与后来瑞德林的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黄华博士一拍即合,一致认为以酶催化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合成技术,是实现肽类生产降本增效的最佳方式。


创业的种子自此落入心间。

 

2016年,黄华从美国回国,刘建果断辞职,放弃百万年薪和超厚股权,拉住黄华一起积极筹备落地。2017年,刘建作为发起人,联合黄华及其他四位合伙人,正式开启创业之路。

 

在那个金桂飘香的秋天,这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未曾料想,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年轻的瑞德林,也踏上了即将成为全球首家将合成生物技术应用于肽类规模化生产企业的发展之路。

 

微信图片_20240129153156.jpg

瑞德林EMT团队

 

让制度理念推动企业基业长青


在创立瑞德林之初,刘建并没有着急开展业务,而是花费了大量精力时间在构建组织架构体系与管理上。

 

他坦言,一方面是因为创业之初团队一直在做研究,无法开展具体业务。另一方面,合成生物学是人才驱动型行业,技术想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地取得突破性进展,就需要管理制度的护航。所以在创业初期,他采取了“双长制创业”、“共生型团队”和“合伙人制度”等一系列创新的管理制度,来化解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而这些前瞻性的管理理念和制度,也的确成为了助力瑞德林远航的风帆。

 

在瑞德林看来,合成生物企业既需要前端实验室的研发人员,也需要在产业化上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专家,还需要有着敏锐市场洞察力和判断力的运营团队。而“双长制创业”避免了由单一科学家或单一管理者主导带来的“头重脚轻”。这个在以色列、美国硅谷等地区发展成熟的制度,却未被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大范围应用。瑞德林想蹚出一条路来,将这一创新创业模式在中国落地生根。

 

合成生物学涉及多个学科的深度融合,这使得人才的数量与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密切相关。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瑞德林始终坚持与行业、企业和创业者共同成长的理念。为避免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陷入冗沉和僵化,瑞德林从2019年开始推行合伙人制度,旨在吸引、培养和留住领域内的顶尖人才。

 

通过“大胆放权”,瑞德林成功地将团队打造成了一个敏捷型组织,能够快速感知和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这种灵活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人才管理策略,也为瑞德林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持续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刘建认为,瑞德林的每一位员工都是创业者,每一位创业者都是合伙人。所以在组织管理上,推行三层体系扁平化管理制度,即“创始人-各业务条线VP-全体创业者”,这种制度确保了决策权能够下放到一线,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同时,瑞德林会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人员变化、业务发展和环境变化,随时动态调整和升级公司的组织架构,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提升组织的效率和创新能力。

 

据悉,其核心技术团队由30多位来自生物、化学、材料、酶工程、发酵工程、自动化、人工智能、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等领域的技术带头人组成;而核心运营团队则是由30多位世界500强或上市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

 

刘建强调,留住人才的关键,在于让员工感到快乐和公平。瑞德林非常关注个体人才的感受和需求,其关注程度远超其他要素。在瑞德林人才中心,如何兼顾公平与幸福感成为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智能工厂助力绿色活性原料突破百吨量产大关


酶之于合成生物学,好比光刻机之于芯片。

 

依靠多年来的经验积累,瑞德林已成功打造出集研发和产业化于一体的 “绿色生物智造平台”。该平台涵盖生物计算与人工智能、绿色化学、基因工程、酶工程、菌株工程、发酵工程、纯化工程、质量研究十类技术模块,建立了以“生命分子”高效生产和绿色工艺为导向的新酶发现、改良与应用的核心技术体系。

 

瑞德林也因此成为业内率先将人工智能生物计算搭建到企业内部,实现算力平台、算法平台和数据平台三位一体的公司。

 

在实验室自动化建设上,瑞德林搭建了国内领先的高通量筛选平台,可自动化完成9步连续操作,单日处理样本量上万个,目前瑞德林的酶库资源容量超过百万级,其中已投入应用的酶数量接近1000个。刘建自豪地告诉动脉网:“我们公司刚成立时,10个研发人员一年筛选改造的酶也就1-2个,而现在的一年可以改造数千个。”

 

2023年6月,瑞德林智能工厂正式投产。工厂建筑面积11000余平方米,项目总投资近 2 亿元,是瑞德林首个百吨级绿色活性原料生产基地。其采用国际先进的柔性设计和智能控制理念,在有限空间里,高密度建成了两条百吨级原料产线和一条吨级原料中试线,将实现NMN、谷胱甘肽、麦角硫因、肌肽等明星功效原料的规模化生产。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超过 4 亿元。

 

凭借新工厂的投产,瑞德林实现了合成生物技术的大规模智能化生产。据悉,瑞德林新工厂的智能化覆盖率已超80%,相较于传统工厂,对于操作人员的需求至少降低50%,在国内整个行业中首屈一指。

 

珠海瑞德林4.jpg

瑞德林智能工厂于2023年6月正式投产

 

避免“大产品陷阱”,持续输出明星原料


“选品”和“量产”是横亘在每家合成生物学面前的鸿沟。后者产业化落地更是被称为合成生物学的“死亡谷”,无数怀揣着美好愿景和雄心壮志的企业都折戟于此。

 

幸运者大多靠着某个大单品原料出圈,而瑞德林不仅拥有S-玻色因、司美格鲁肽、蓝铜肽、NMN、肌肽麦角硫因等明星原料豪华“全家桶”,还竟然全都实现了规模化稳定量产。

 

为什么瑞德林有持续输出明星产品的能力?

 

刘建认为,选品没有一以概之的方法论可言,无论是合成生物学还是其他行业,都稀缺敏感、敏锐的产品经理,而这是任何企业都无法模仿的护城河。比如雷军、乔布斯,这些创始人本来就是最牛的产品经理,很多人的确是优秀的管理者或科学家,却不是最好的产品经理。选品逻辑也与之相通。

 

比如当他第一次看到玻色因时,瞬间就来了“感觉”。“因为我是做药出身的人,当我一看到这个产品,就立马想到了在药品领域的肠胃药大单品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有两种构型,且后来开发的S型比先前的R形效果更好。我当时下意识觉得玻色因可能也存在这种情况。”

 

但刘建心中旋即又浮现出了另一个疑问,为什么欧莱雅不做S型玻色因?随后他和团队追溯其中缘由,发现2000年左右合成生物学技术尚处于萌芽期,根本无法用于产业化实践,以当时的技术要实现S型玻色因,只能通过化学合成,不符合欧莱雅提倡的绿色环保理念。

 

而瑞德林介入时,已经是2017年了,行业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刘建认为,既然S型更好,那就去找到一种只合成S型的酶,就不用拆分R型了。而经过多年技术攻坚,瑞德林也的确做到了。其主打的纯S构型玻色因,相比同类原料,在功效、稳定性、渗透性等维度具有显著优势,并获得了下游数百家的客户的认可。

 

image.png

S-玻色因不仅是瑞德林的明星产品,也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原料

 

回到瑞德林的选品策略上来看,刘建认为初创合成生物企业应该“避开摆在桌子上的好产品、大产品。好产品、大产品是一个诱人的陷阱”,因为成熟企业或上市企业可以快速调动自身资金资源迅速切入运行。“依据自身的优势选择别人看不到、看不懂、看不清的潜力产品,提前跑马圈地圈起来”。而这背后又需要一个必不可少的隐形支撑,即洪量的行业研究和详尽的专利调研

 

刘建向动脉网回溯了合成生物学发展历程中的几次论战。第一个是做平台还是做产品的论战。早期大家觉得不做平台不够“性感”,但是后来才证明做产品才能让合成生物学企业迈过“死亡谷”;第二个是做大产品还是多产品的论战,事实证明单产品公司极易在叠加各种周期的情况下遇到经营波动。

 

瑞德林始终认为,多产品战略是企业的生存之道,而这就需要企业在立项之初厘清研发和产业的匹配关系。比如不同产品的研发能力、生产线能否共用等。具体到业务场景中,瑞德林在立项阶段之所以框定在以氨基酸、糖、核苷酸为基本单元的生命分子上,就是因为这样的组合能让提升产业化阶段的共线几率。

 

传统生物发酵工厂都是一个产品对应一条或多条生产线,多数产品无法共线。针对这一桎梏,瑞德林采用国际先进的柔性设计和智能控制理念,在有限空间里高密度建成了两条百吨级原料产线和一条吨级原料生产线。将技术能力转换为产品优势的市场竞争力,以成本领先释放产品潜在市场空间。

 

打造绿色活性原料标杆,向全球品牌商业化高地进击

 

截至目前,瑞德林已实现蓝铜肽、S-玻色因、麦角硫因、NMN、司美格鲁肽、肌肽等数十种绿色活性原料的量产,累计为功效护肤、生物医药、营养健康、绿色农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超千家品牌及生产企业提供从原料到配方应用、功效和安全评价等全链条的专业支持。


ae86bb012211e54bd64f8c6f2c44f6c.jpg

瑞德林检测实验室

 

过去由于产能受限,瑞德林只能在国内布局。随着公司突破百吨级产量,瑞德林将在国际化上“大展拳脚”。

 

据悉,2022年初瑞德林以英国为海外市场桥头堡,率先成立了人工智能子公司,用AI技术和生物计算辅助酶等生物元件的虚拟筛选。同时也在东南亚、日韩、欧美、中东、俄罗斯等地完成布局,销售渠道直接从代理商延伸到终端客户。此外,公司的各项原料也在国内国外同步申报中。

 

被问及是否会自建护肤品牌,刘建打趣道:“我们一帮三四十岁的理工男觉得自己技术很厉害,这是ToB思维。ToC属于另一个维度,向C端走最大的问题其实是管理。现阶段我们想不了这么多,只想先把技术产品做扎实,成为绿色活性原料巨头。”

 

原料创新是下游产品创新的关键驱动力,而要实现原料的真正创新,必须关注原料品质、成本和供给能力。多年来,国际原料巨头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特别是高品质原料和创新原料供给,国产原料大而不强。而随着瑞德林的崛起,动脉网相信,我们终将有自己的跨国大型医疗企业,而这一愿望,有望率先在合成生物学领域诞生。

 

 

参考资料:

1、《绿色活性原料赛道的“瑞德林样本”》

2、《瑞德林:全球第一家将合成生物技术应用于肽类规模化生产》

3、《瑞德林:六年破局,引领征途》

相关赛道 化学制药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李汶芸

为中国医健产业操碎了心,微信:kokopellii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千亿级CNS领域全面爆发,这家Biotech正在交出自己的答案

百沐生物:用BT+IT实现基因行业降本增效,业务覆盖三大核心板块

【首发】独家专访“岷山行动”杨寒朔,联合君联资本孵化 “臻愈生物”并完成种子轮融资

【首发】类器官企业艾名医学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推动高通量和全自动产品研发

李汶芸

共发表文章525篇

最近内容
  • 【首发】中慧医学成像宣布正式完成近6000万港元Pre A轮融资,发布集团品牌Aitrasound® 及全新AI医学成像产品线

    1 天前

  • 【首发】英派药业宣布成功完成4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

    2024-04-19

  • 【首发】喜同生物(Cellatopia)成功获种子轮融资近千万元,助推生命科学和创新药物研发与商业化进程

    2024-04-18

上一篇

继上海之后,四川按耐不住了

2024-01-31
下一篇

手术机器人领域新突破!歌锐科技“牛顿”完成全球首次动物活体实验

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