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九次出手逆市投资,比邻星“穿越周期”有哪些方法论

作者: 陈鹏 2024-02-10 08:00

聚焦全球创新医疗早期投资的比邻星创投,成立时间虽不长,但这几年却已经在医疗器械领域和生命科学仪器领域投资、支持了一批具有重大技术创新的企业,并已在生物制药布局投资16家企业。以产品创新度和产品组合的丰富程度来看,比邻星创投过往出手的医疗器械及生命科学仪器为主的医疗创新企业,大都在相关细分赛道具有领跑优势。


尽管2023年的资本寒冬凛冽,但比邻星却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仍然一如既往支持创新的投资机构,全年共有九次出手,在当前的背景下尤为不易,颇为抢眼。


比邻星创投在2023年采取哪些策略取得了哪些成绩,又将在2024年带来哪些新希望?动脉网与比邻星创投创始合伙人孙晓路进行了交流,并将交流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jpg

比邻星创投创始合伙人孙晓路(图片来自比邻星创投)


动脉网:2023年的资本市场相比之前有何变化?


孙晓路:2023年医疗行业压力比以往更大。国内IPO基本上处于一个“暂停”的状态,港股由于多方面原因,市值巨幅下降,并且严重缺乏流动性,这些都挫伤了企业的上市梦想,对整个行业的影响非常之大。我个人认为这个影响是最大的,因为支持企业成长的很大一个动力,是来自于企业家和投资人的梦想。


另外,行业环境也更具挑战性,比如医疗反腐以及集采。尤其是集采的范围不断扩大,虽有官方文件要求创新通道不参与集采,但从各地的情况来看,集采范围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对于企业来说压力俱增。


在这些影响下,投资获取收益的难度剧增、风险益大,很多投资机构非常谨慎。传递到企业端则是企业的融资压力变大,很难获得新融资。所以整体来说,我认为医疗行业的压力可能是最近10年最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基金在改变策略。我们了解到很多基金投资明显放缓,甚至有些基金在过去一年放弃投资。整个投资的当下趋势也已然不是偏向创新,而是偏向晚期、确定性、和安全性。坦率地说,整个医疗创新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动脉网:在这种环境下,比邻星的出手次数还是相当可观。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比邻星在整个2023年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逻辑是怎样的吗?


孙晓路:刚才我提到退出的确受到很大的影响,不过,投资是不一样的逻辑,即便考虑到后续融资要做一些调整,但是整个投资机会其实比过去多出不少


首先,大家都去投晚期的更有确定性更安全的项目,导致创新企业拿到资金的机会变得非常小,实际上它更需要资金支持。比邻星是市场上少有的仍然坚持投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机构,所以我们发现竞争反而变少了。我们有更多的标的,也有更充足的时间来跟企业沟通未来的发展,帮助企业进行战略和发展的设计,也可以更加细化。


其次,市场及环境的变化也推动演变出了更多的退出方式。之前我们感觉国内的并购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而目前的环境则可能会推动并购市场更快的发展,以便实现更多的退出


以往,由于并购市场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做投资退出往往只能一个渠道,就是需要把企业打造得更加成熟才能实现IPO退出,这个时间周期会非常长。即使是转股退出也基本上要等候新一轮融资机会。但是,目前很多企业难以IPO,已经IPO的企业的创始人减持安排也受到影响,加剧的竞争和扩大的集采给企业的财务和业绩都带来了很大压力。


这种压力也使得企业开始不那么排斥并购,开始寻求跟其他企业,或者跟战略投资方的被投企业合并重整。同时,更多资金也会涌入支持并购整合。这个时候,退出的方式就会更加的丰富。


对于我们这类投资全球创新技术的投资人来说,也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比邻星创投自成立以来,在全球共投资了62家企业,其中协助发起设立了20多家,我们看到创新技术其实是很多的,但是原来有些企业我们投不了,它的体量不够大,没有退出的机会。现在随着并购整合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这些企业,通过多方合作打通产业链来发展企业,聚合相关资源来实现退出,真正做全产业链的投资、整合和退出。我们团队已经做了多次头脑风暴,大家都很兴奋,我们已经在开始尝试一些不同的思路。


动脉网:比邻星在协助旗下被投企业去做一些产业资源的聚合,包括企业并购及合作这些方面做了有哪些尝试?效果如何?


孙晓路:我们做了很多尝试。首先,我们协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资金,这样能够实现他们的梦想。为了服务这个目标,我们从2023年的第一周开始就把周例会做了调整,在整个上午我们只考虑被投企业的融资。我们会把所有被投企业摆到桌面上来,让团队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难点和机会,大家群策群力。整个2023年,我们帮助28家公司完成了融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找到很多新的方式。比如,我们跟其他基金展开更多的合作,也跟地方政府和上市公司展开合作,同时,我们也推动被投企业之间展开合作,从而创造各种条件协助企业获取融资。


另一方面,基于IPO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我们尝试进一步把被投企业打造得更加成熟完善。有的企业可能单独一家都较难实现上市,但合并在一起实现互补就有可能成功IPO,比如,我们有两家企业合并在一起成功实现了IPO。


这也使得我们在发起设立公司的时候考虑得更全面。我们甚至在发起设立公司的时候,就考虑把市面上很有价值的公司整合进来了。此外,我们也在协助企业去收购其他企业。所以,我们也带着我们的被投企业去海外考察,寻求一些新的业务突破甚至收购的机会。总之,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以帮助被投企业发展得更强大。


动脉网:刚才您也提到出海,也是目前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可否分享一下比邻星在协助被投企业出海探索方面的一些总结?


孙晓路:出海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但是,我们觉得企业要理清楚自己出海的目的。有的企业觉得国内竞争很惨烈,考虑是不是可以销售到海外去。这确实是一个方向,可是,有可能海外更“卷”,企业出海没有目标,结果可能不如人意。


比邻星基本上投的都是比较创新的企业。我们支持了52个全球首创产品。我们的这些企业除了中国的市场,天然也会考虑海外市场。我们有企业主动在发达地区,比如美国或者欧洲开展创新产品的临床试验去开拓市场。有些企业是跟跨国巨头合作开拓海外,还有部分企业也会考虑其他一些相对更容易的市场,比如东南亚等。


总体来看,我们的企业出海还是根据产品实际情况,考虑适用人群等实际情况来出海。并不是刚刚我提到的单纯因为国内竞争剧烈被动出海——基于我们被投企业的创新属性,在国内的竞争其实没有那么激烈。


比邻星团队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发掘投资机会,也多次组织团队去美国、欧洲和以色列等地实地进行考察和合作讨论。我们和很多被投企业一起探索了多种不同的国际合作的模式,我们在组建跨国团队和发展跨国公司方面积累了独特的经验。2023年我们5位同事在美国考察了近一个月,4位同事在欧洲也考察了2周多,不光是考虑投资机会,我们也会带上被投企业的创始人一起实地考察,找寻合作甚至收购的机会。


动脉网:您预测2024年医疗健康投资市场会有怎样的特点?企业应该去如何应对2024年的这些机遇和挑战?


孙晓路:如果2024年“中美金融战”的大背景仍然持续的话,整个投资市场的压力还是会非常大,投资人可能还是趋向于更成熟、更确定、更安全的投资机会,对创新的初创企业挑战还是会非常大。


所以,我认为这些创新企业虽然也要有长远的梦想,但短期也要做一些调整,要想尽各种办法找到合适的投资人获取足够的资金。估值相对没有那么重要,最主要还是找到合适的伙伴和足够的资金。只有这样才能够穿越周期,最后逐渐实现梦想。


当然,如果资本市场出现一些调整,比如IPO规则发生变化,那情况可能又会有所不同。企业也需要根据环境进行调整。我认为企业总体上需要更加谨慎规划自己的业务发展,并时刻关注资金情况。


企业需要审视资金状况,时刻注意自己的现金流,融资时以取得现金为最优先目标,估值部分估计暂时会有“停滞”的状况,但“活下去”应该是2024的主轴。相反,对于投资人而言,2024会是投资最好的时机,企业估值可能会出现一些低估的情形,长期而言反而是获利的绝佳机会

文章标签 观点医疗器械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陈鹏

医疗行业观察者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论坛议程全公开【第八届未来医疗生态展会】

又一专家共识即将发布!为重组胶原蛋白医疗领域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从内镜单品向综合解决方案迈进,波科42亿大手笔收购背后的逻辑

专访交纳智能崔大祥:纳米呼气诊断突破性技术,开辟胃癌早筛领域新机遇

陈鹏

共发表文章202篇

最近内容
  • 史上最惨,损失已超50亿美元,医疗行业必须做好这件事

    2024-04-27

  • 互联网医疗巨头走到退市边缘

    2024-04-16

  • 8年提升1000倍AI性能,NVIDIA重注医疗

    2024-04-11

上一篇

【首发】为麦医疗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树立数字化生命体征管理新标杆

2024-02-10
下一篇

对话华兴资本:2024年医疗行业持续转型,这些赛道将迎来机遇

2024-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