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把创新实践写进“教科书”,积水潭医院创新转化启示录

作者: 沈宇婷 2024-02-28 16:00

2022年4月17号早上八点半,北京积水潭医院第一届医工交叉与成果转化论坛开幕了。

 

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张立群,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二级巡视员陈宏生等专家现身,诸多行业内人士也赶到积水潭医院;线上,超过8000人涌入积水潭医院直播间。

 

大家都想看看,被写进“教材”的积水潭医院(该医院“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医工企合作模式”收录在北京市首部《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集》)是如何做创新转化的。

 

一位长期关注科研成果转化的医疗从业者说,在科技部发布的试点单位里,做得好的不多,积水潭医院就是其中一例。

 

向研究型医院进发


2022年2月,积水潭医院启动“阿兹夫定片与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相互作用”的临床研究,承担这项临床试验的是医院最新建成的研究型病房Ⅰ期临床实验室。

 

研究型病房在立项时,就确定了深度绑定医院创伤骨科科室的方针。号称“全国最好的骨科医院”,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在2010年10月,被列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每年要诊治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翻修以及并发症处理等患者。

 

其骨科相关研究也一路高歌猛进。“骨科框架导航技术的临床应用”、“骨创伤智能微创化手术技术装备研制与应用示范”、“不稳定骨盆骨折移位的影像学测量与诊断” 、“肘关节损伤的系统研究”等科研项目获国家级、省市级大奖。

 

专科发展,不仅是解决疑难杂症回和成果产出,还要将成果合理转化。因此,院方喊出的口号还包括“发挥骨科临床溢出效应,加快医工企转化合作”。

 

对于搭建研究型病房,积水潭医院十分上心。从正式启动筹建工作到承接首个临床试验项目,积水潭医院只花了8个月时间。不仅速度快,研究型病房负责人、积水潭院长蒋协远还一再强调,要在人、财、物三方面同步保障。

 

在团队搭建上,积水潭医院引进王美霞主任医师为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的负责人和PI。王美霞教授从事药品临床试验规范(GCP)工作近十五年,作为PI已完成60多个药物早期临床试验项目工作,其中已有四个创新药上市,这些创新药都获得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平台支持。

 

此外,积水潭医院快速配置了13名工作人员,包括3名研究医生、5名研究护士、2名药物管理员、2名样本管理员和1名内部质控人员,从而形成一个专业化团队。

 

image.png I期团队合影,来源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官网

 

在财政支持上,积水潭医院2022年财政预算信息显示,医院2022年项目支出预算为73,027.57万元,比2021年51,911.39万元增加21,116.18万元,增长40.68%,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医院新增新龙泽院区开办费支出上升。

 

在设施设备上,为了满足《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建设要求,积水潭医院将新龙泽院区北楼8层病房作为I期试验病房,面积1500平米,共设有25张标准化研究病床。病房实施24小时封闭式管理,配备门禁系统、高清监控系统、生物样本全过程管理系统、同步时钟、志愿者筛查数据库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

 

Ⅰ期临床试验实验室完工后,它也开始发挥了自己的最关键的作用:与医药企业协同创新,形成“临床需求-产品研发-临床验证-转化应用”的创新闭环。

 

对外,Ⅰ期临床试验实验室提供从立项、合同商定、合同签约、项目质量管理等全过程服务。王美霞教授说,她和其他同事的个人手机号都是对外公开的,就是为了方便企业对接项目,提交资料。

 

企业提交立项申请资料后,积水潭医院的Ⅰ期临床试验团队工作日即时受理,当天立项。针对重大项目或积水潭医院牵头项目,团队还提供加急伦理审查服务,立项48小时后,即可获得伦理审查意见。

 

对内,基于院内PI项目风险把控,Ⅰ期临床试验实验室基于团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培训,包括药物相互作用(DDI)试验设计、新药临床试验伦理审查要素、临床试验与GCP的挑战等。

 

王美霞教授最近公开表示,随着积水潭医院综合化发展,积水潭医院临床试验的专业几乎覆盖到了医院的所有学科,未来还将逐渐积累更多PI的资质,服务企业

 

2023年5月,积水潭医院和埃斯顿医疗公司签订《“以床引企”项目智能骨科领域合作协议书》,联合开发肩肘关节骨科机器人,围绕肩肘关节复杂创伤修复、康复的机器人辅助治疗开展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发。

 

转型研究型医院,还给积水潭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进一步刺激企业与医院合作开发项目。

 

 内部赋权改革,带动医生转化热情


根据《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数据,积水潭医院2022年完成22件成果转化,168件专利授权,实现近300-500万元转化到账金额,全国综合排名第35位。这离不开积水潭医院内部成果转化模式的改革。

 

其实,积水潭医院就很早就尝试了成果转化,例如2013年,创伤骨科研究所的孙磊团队的“软骨修复支架材料”转让至北京大清生物公司,合同额100万元;2015年,医院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研发的“新型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转让给无锡宝通医疗公司,合同额150万元。

 

但成果转化不是光卖出去,其核心在于是真正的推广。

 

于是,积水潭医院开始对成果转化模式进行变革,目的是让科研人员“有动力、有权利”进行成果转化。

 

1“动力”在于简化流程和明确收益分配


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由院领导任正副组长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科技、财务、审计、纪检监察、医学工程等部门负责人,以及法律顾问和专家。

 

大部分医生和研究人员对收益处置等敏感环节是陌生的,而把财务、审计、纪检等部门拉到领导小组里,医生不用再去各个部门沟通了。这使医生们成果转化的利益得到体现,又能保证他们职业的正常发展。

 

而在具体转化收益上,积水潭医院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所取得的净收入在经费到位后按比例分配,70%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以及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人员发放奖励和报酬。此外,医院不仅将成果转化与职称晋升挂钩,还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奖励可按50%计入科技人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2“权利”在于赋权改革


2020年下半年,积水潭医院组织了一次院内科技成果库的价值评估工作,技术转移团队从424项成果中筛选出89个具有潜在转化价值的项目进行进一步评估,并按照“权属清晰、应用前景明朗、承接对象明确和科研人员转化意愿强烈”等特点,筛选出15个具有较高价值的项目进行走访调查。

 

而这次走访调查背后目的,是开展赋权改革,让科研人员“有权利”进行改革。

 

综合考察后,骨科张吴华医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科技成果“移动智能动作监测骨科康复指导仪”被率先选中进行赋权改革。

 

根据《北京积水潭医院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在赋权合同的签订中,会对职务科技成果进行部分赋权,参照医院转化奖励分配比例,确定医院和研发团队各占30%和70%,在赋权协议签订后,研发团队与医院就成为共同专利权人,承接方同时出具转化意向书,最后签订转化合同。

 

依据协议,张昊华成为“移动智能动作监测骨科康复指导仪”职务成果的共同所有人,其中张昊华对成果后续转化收益享有70%的权利。这也是北京市首例赋权成功案例。

 

搭建“医工企”合作平台


2019年9月,积水潭医院骨科团队成功转化了“骨科手术机器人”项目,总转化额达到1.023亿元。该项目是科研团队与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技术转让+与企业合作研发”的方式而来。

 

尝到甜头后,积水潭医院开始探索“医-工-企”联合转化模式,总结为“三要素-三循环”——从临床医学出发、以需求为导向实现产品技术服务的市场化推广,包括医工研发循环、工企调控循环和医企互促循环。


d2523d94ed21b3a44f2ef6e5ebef560.png “三要素-三循环”机制示意

 

在三要素合作中,医生需要经常与工程师和企业员工沟通,对原型进行更新,以确保在设计产品时考虑到临床环境和外科医生的操作偏好。

 

积水潭医院用事实证明,捆绑医院、高校和企业的转化模式,具有可持续、转化效果强的特征。尤其是高校和企业的参与,补足了医生的技术视角和商业视野。联盟一旦建立,成果转化就形成了一个闭环了,临床、实验室再到市场都有专门的团队紧跟。

 

而可持续的模式一旦建立,就可以自我循环,不断延伸。

 

积水潭医院拓展外部合作网络,与北京理工大学成立医工融合战略合作联盟,研发神经阻滞机器人;与中国科学院成立中科院积水潭骨科研究中心,研发新一代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与清华大学、易迈医疗公司合作,研发智能人工关节试模;与北京化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速生物材料及器械的进口替代与产业化进度。

 

不管是研究型病房的搭建、还是内部赋权改革,抑或是“医工企”平台,它们更重要的意义是让医生们明白,在成果转化中,医院是不可获取的角色,医生也拥有主动权。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沈宇婷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沈宇婷

共发表文章156篇

最近内容
  • 投资向下,科转向上

    2024-04-29

  • 北医一院,新增一项类器官专利公开

    2024-04-24

  • 深圳先进院,公开一项水凝胶微针专利

    2024-04-22

上一篇

医药创新两大挑战?2024西派会聚焦研发与临床价值转化

2024-02-28
下一篇

上交大徐凯团队!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适用范围扩增

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