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陈维广:做互联网医疗需要情怀

作者: 卜艳 2015-11-10 08:10

 陈维广的精彩观点:

1、     创业应该思考如何重构原有的产业

2、     清晰定位公司的产品模式

3、     通过与患者药厂、保险公司合作的盈利模式

4、     移动医疗被认可需要一定的时间

图片8

创业应该重构原有的产业链

关于电商等投资者都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是移动医疗的盈利模式大家都在试错,都在摸索中。

我们都倾向于优化现有的生态和流程。但很多时候创业成功肯定不是原来的马车,而是一种颠覆。马云成功是跳出了原有的商业模式和链条。

我最大的体会是很多创业者知道医疗生态有很多机会,但大部分创业者得思路还是传统的思路,想得是如何优化原有的产业链,原有的本身就是一个扭曲的链条,所以会面临很多挑战。

如果在医院现有的基础上做改善,很难成功。挂号可以提升医院的效率,但是无法解决现有根本的问题。可以利用挂号的数据去提供其他的服务,但挂号仍旧是在原有的体系里转圈。而且医疗市场是相对区域化的。很难快速全国范围复制。

赶集网就是重构了整个分类广告的链条,这个过程中,纸媒就没有出路了。

马车有可能是没有马的,医生在医院里为何动力不强,医生只花了2分钟看病人。问题是人的积极性没有跟盈利挂钩。O2O为什么火,是因为他直接把利益与服务方做结合。同样,医生是一个关键点,医生的积极性如果最终没有跟治好病人的病这个结果挂钩,这个链条就永远处于扭曲的状态。

无论所什么项目,都要解决医生的积极性,而且这个积极性要与你要服务的医生是有关系的。

比如轻问诊就是跳出了原有的医疗体系,而挂号则是在优化原有的就医流程。

你是否能在院外创造一个生态,这是我比较看重的。公立医院不管是体制问题,还是历史问题,很难市场化。当你公司很小,有没有议价能力,你又想在它现有的体系做改变,其实很难。如果你想要创造更多的用户价值,你就要创造新的服务模式。

清晰定位公司的产品模式

不管做什么项目,首先要找准公司的定位,通过具体的指标评测会对企业的定位有更清晰的了解,也会帮助你探索更合适的商业模式。

患者与患者是社区的模式,医生与患者是诊所的模式,医生与医生就是转诊的模式,不同的组合会有不同的模式。

患者社区就是得到同样病种疾病的患者可能聚在一起去交流,或者分享治病的过程,或者是推荐一些比较好的医生。但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国内,患者社区还是面临比较大的挑战。首先,患者的积极性不是太强,只有一些患者愿意做这个事;第二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

通过与药厂、保险公司合作的盈利模式

很多移动医疗都靠第三方付费来做商业模式,药厂已经在移动医疗投放广告,但它投放的规模整体还是比较小。他们是否大幅度投放广告,或者精准广告,有待时间考验。

除了药企外,保险公司也是很多移动医疗公司的主要合作方。

保险公司的优势是在于精算,但他不一定有精准的用户数据,所以奥斯卡才需要通过第三方来提供相应的数据。而且这个数据一定要足够大,否则没有价值。

另外,通过智能硬件也能够获得数据来管理患者的健康,但智能硬件的关键点是你的获客能力。很多做智能硬件的公司需要想的是如何用一个比较低的成本获得用户。而且能够让他比较高频的使用你的智能硬件,而且能够保持一定的活跃度。

美国的奥斯卡保险公司,他提供了一种保险服务比传统的保险公司价格要低,第一,他利用智能硬件来管理用户,他的行为是否有规律,有规律就可以将保险费用降低;第二,他与轻问诊平台Teledoc合作,通过智能硬件与轻问诊计算出用户可能产生的医疗费用。

美国的HMO模式类似于保险模式,病人缴1000美元,这1000美元可以去特定医院看医生,也可以去线上问诊,医生用得药也是特定的。医生所得的收入是从这1000美元获得的一部分,医生如果只开一种药治好病人,医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医生的收入是直接与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联的。

如果你的用户群和医生群的数量不够大,你是无法做HMO这个模式的。而且,国内的保险公司没有完整或者准确的数据,之前所有的数据都是从医院过来,医院的数据因为很多原因是没有价值的,无法实现控费的目标。这也是商业保险公司的挑战所在。

移动医疗被认可需要一定的时间

目前,丁香园、春雨等线上问诊能有收入,但短期内不一定能做到,这和中国人多年的观念有关,很难接受在线上一下子花费100~200元看病。但是如果价格定太低,又不能吸引好的医生在平台上提供服务,所以短期盈利不可能达到10个亿,这个模式做大规模需要一定的时间。

对移动医疗的认可是需要时间的,现阶段还是用户观念的问题,看病要找最好的医生,但最好的医生不一定想赚那50块钱。总结来看,目前大家都在尝试的模式有三类:帮药厂采集用户数据,推荐药,做广告;HMO模式;医患关系,从患者端收费,这三种模式都能盈利。

文章标签 人物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卜艳

医疗健康领域观察者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怎么做好核药创新?未来医疗100强 · 核药论坛

专访邦耀生物郑彪博士:离开MNCs后,这位懂BD的基础科学家为何看好这家Biotech?

专访中国科大张效初教授:如何厘清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的角色转换?

大健康闯入者:沈鹏,与泛起涟漪的水滴

卜艳

共发表文章49篇

最近内容
  • 【深度探访】丁香诊所:重资产下的轻运营模式

    2016-07-26

  • 康知皮肤医生:获得平安千万元融资后,将发力线上线下联动模式

    2016-07-20

  • 【深度】丁香园推出付费问答平台 “来问医生”,尝试将2000万C端用户变现

    2016-07-12

上一篇

最新《公立医院控费意见》关键指标与以往相比有何新方向?

2015-11-10
下一篇

11.10日动脉早餐精选:中美华人远程医疗项目启动、Google进军心脏病领域、可诊断关节炎的3D手指扫描仪

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