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宋炎:我们建立了医院和社区的转诊制度

作者: 郝雪阳 2016-12-15 08:08

cfcd208495d565e67.jpg


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我们提倡几个字:首诊在基层,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虽然说的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


2016年12月11日,医疗健康大数据坛互联网医生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宋炎受邀,以《医院在与社区信息共享建设》为题,介绍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以及现阶段取得的成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1950年建院,是国家三级综合医院,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学生的教学任务,所以也是一家教学医院。


在1995年,发生了一个小变化,我们收并了北京乐坛医院,而这家医院以前是社区医院,服务职能是社区卫生服务。2005年,我们形成了三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就是复兴医院作为三级医院,依托月坛社区服务中心形成的服务模式。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医院和社区的转诊制度,主要以四种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为重点。国务院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有相关的要求,首先要强化公立医院的精细化管理,要提高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的水平,以及相应的一些相关的管理流程。让患者,让居民体验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流程和就医体验。另外在医保改革方面,我们在推进疾病分组方面也做了相关的工作。


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我们提倡几个字:首诊在基层,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虽然说的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


建立分级诊疗的模式,难点是如何才能让首诊在基层。我们的经验是要加强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就复兴医院来讲,全科医生有硕士,有博士,也有医院和社区之间的专家互动,所以在这方面,我们选择从居民出发,社区卫生站与附属在乐坛地区的十个社区居委会联动,周围的老百姓看病,就跟家人一样,跟医生也非常的亲近。


不仅是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和我们医院的互动也都是非常的紧密。尤其是双向转、急慢分治,我们医院和社区之间建立了急诊的绿色通道,这些机制,对我们的信息化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病人的上下联动,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还需要整个医疗系统的协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从1994年开始的,在2005年之前,我们的门诊系统和住院系统,还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直到2006年才实现了整合。乐坛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也是2005年开始信息化建设计划,2006年我们申请了市科委的课题,这也是对我们医院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2009年之前,不管课题也好,还是现有机制也好,所有的规范都是内部协调,包括和社区之间的电子病例共享,健康档案的共享,都是通过内部讨论和交流。直到2009年,医院发了红头文件,关于规范医院的社区和医院的双向转诊的流程,一个是明确流程,一个是明确职责,这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到了2011年,卫生局公布了《关于开展大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工作的通知》,于是双向转诊制度也规范了。


患者信息方面,我们建立了以健康档案、病例信息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原来的档案都是表格的填写,直到2007年社区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得到了改造。


系统流程建设方面,我们制定了几个流程:一个是医院和社区之间住院的流程,包括社区转诊的病人,由医生来判断病人是否需要住院;其次是双向转诊接诊、申请的流程,需要优势互补,医院和社区之间双向转诊,如果病人需要看专家,需要做进一步的诊治,就会进入到社区转向医院专科门诊或者是专家门诊的流程。


社区的检验检查设备和大医院的设备水平是不平衡的。虽然社区医生知道患者要做检查,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些设施,所以我们为社区补充了检验检查的设备,并且,我们跟合作开发商共同设计了社区诊疗的双向转诊的技术规范流程和设计,在和其它的社区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都依据这个流程和技术规范的设计。


比如说乐坛社区的住院患者要进行双向转诊,首先要提供一个转诊申请,然后医院这边接诊以后,就会和医院自身的号源相关联,这样的话,在医院内部就诊唯一的区别就是标识了这个病人是转诊病人,如果是门诊,则要根据转诊病人的专家门诊或者是专科门诊给出一个转诊意见。另外,病人可以把医院的检查的相关结果通过信息平台在社区卫生站上看到结果。


一个是让病人少跑路,在社区卫生站上就可以看到三级医院的结果。同时也给社区医生,全科医生提供了三级院的诊疗信息,包括就诊建议等。


我们未来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需要更细、更相关的政策和流程,包括现在提到的互联网上如何去就医诊治,医生怎么能更好的多点执业,这些一定需要相关的政策、技术手段和信息标准的支持。


此外,在共享大数据的前提下我们也不能不考虑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还有业务的连续性,无论从各个方面,都要保证所有运营的系统都要安全稳定的运行。


需求是主导,政府的政策作为支撑,技术的手段是保障。有了技术、政策和需求的落地,医疗机构在为广大的医护人员服务的同时,还要加强管理,为管理层的决策服务,更重要的是,要为广大的老百姓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郝雪阳

老猫我其实一点都不胖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专家委员呼吁将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卫项目,呼吸疾病管理或进入黄金时代

CHINC专访阿里云副总裁谢维——用中台“解锁”智慧医院

对话京东健康智慧医疗总经理王东媛,如何构建智慧医疗新生态?

9个目标6大方向,2021两会告诉你医疗健康将这样变

郝雪阳

共发表文章415篇

最近内容
  • 实地调研: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产业发展初探

    2019-08-14

  • 智慧医院趋势下,新一代仓储、物流究竟该如何建设?

    2019-07-22

  • 锐捷医疗云桌面亮相CHIMA 2019大会,传统PC或成过去式

    2019-07-09

上一篇

重山资本鲁东成:2016年1000个医疗项目中,我们就选了20家公司

2016-12-15
下一篇

上海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互联网医疗的未来是全民参与

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