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解读罕见病目录,从国家层面全面推进罕见病临床诊断与科学研究

作者: 动脉网 2018-05-23 10:41

文/中国国家罕见病注册系统


2018年5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部、工信部、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委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正式发布,这是有关部门在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加强我国罕见病管理,提高罕见病诊疗水平,维护罕见病患者健康权益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

 微信截图_20180523093013.png

>>>>

制定罕见病目录,推动罕见病研究


早在2015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组织成立了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并在北京协和医院设立委员会办公室,依托专家力量,组织制定有关技术规范和临床路径,进一步加强罕见病的预防、筛查、诊疗、用药等相关研究。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成立后,多次召开专家委员会会议,对当前发病率相对较高、疾病负担较重、可治性较强的罕见病进行了反复、深入讨论,为相关部门制定首批罕见病目录提供了宝贵的专家指导意见。


委员会办公室协调多方专家资源,依托国家罕见病注册登记系统这一拥有丰富的罕见病诊疗与研究资源的平台,大力推动罕见病注册登记与临床队列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全国性罕见病目录的制定或罕见病定义的规范提供依据,同时随着罕见病目录的正式发布,亦可促进相关疾病的大规模注册登记及临床研究。


本次首批121种罕见病目录的发布,一方面为罕见病研究团体在规范罕见病管理、提高罕见病诊疗水平、维护罕见病患者健康权益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依据;另一方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为进一步建设科研基础设施、收集罕见病患者数据、推动科研创新奠定了基础,对我国罕见病研究的长期发展意义非凡。

 

>>>>

开展疾病注册登记,推广罕见病目录应用


过去,我国罕见病研究受资源分散所限,研究能力总体薄弱,临床诊治能力很不均衡,未能将大量罕见病病例有效转化为科研优势与临床成果并造福患者。近年来,罕见病愈发受到政府和民众的重视,社会资源也更多地向其倾斜。此前,国家已将“健康中国”上升到战略高度,将罕见病研究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启动了精准医学重点专项“罕见病临床队列研究”项目,建设国家罕见病注册登记系统。


国家注册登记系统将从全国性罕见病临床研究平台角度,以覆盖全国的罕见病临床服务网络为基础,推进我国医疗领域综合运用患者个体化信息,缩短罕见病目录中相关疾病资源的积累过程,在实践中准确评估罕见病目录的应用前景。国家罕见病注册登记系统已覆盖全国,采集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和中国人群特异性,为罕见病目录后续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此外,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准入以及支付政策,是决定了患者能不能获得治疗药物的最核心因素。通过国家罕见病注册系统,将分散于全国各地的罕见病患者汇集到统一的国家性平台上,对于罕见病药品情况调研和医保支付政策的落地都大有裨益。

 

>>>>

鼓励创新与共享,提升罕见病诊疗与研究水平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罕见病临床队列研究”项目负责人、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张抒扬教授表示,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定的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具有丰富的罕见病临床诊疗资源与扎实的临床研究基础。


2016年底,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罕见病临床队列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迅速组建了罕见病临床研究的全国协作组,覆盖全国七个地区、20余家大型三甲医院,形成一股罕见病诊疗与研究的主力军。


一年多来,项目组牵头建立了首个国家罕见病注册登记平台,建设基于信息学创新技术的国家罕见病临床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已建立了150余种罕见病临床病例报告标准,针对80余种罕见病采集临床信息超过1.5万例,此外,项目组通过国内外优势资源的整合,为一线临床与科研工作者提供完整的罕见病队列研究平台,包括临床基因组学工具、综合性罕见病知识库、国际主流标准化临床术语与表型本体工具的培训及开源使用。通过创建积极连接、协同创新的新型合作研究模式,旨在推动新时代环境下我国的罕见病诊疗与研究水平快速提升至国际一流水平。

文章标签 创新药基因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动脉网

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千亿级CNS领域全面爆发,这家Biotech正在交出自己的答案

专访丹码生物邴楠:利用遗传学去寻找下一个重磅药物分子

突破AAV载体局限,尧唐生物实现LNP递送与基因编辑的有机结合

为创新药开发“专属”伴随诊断,基因检测企业当如何应对挑战?

动脉网

共发表文章7653篇

最近内容
  • 个性化诊疗论坛|重塑医疗未来,个性化诊疗新篇章的机遇与挑战

    3 小时前

  • “甲状腺结节超声辅助诊断软件”入选“医学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成果”九大亮点

    4 小时前

  • 经济周期下的非公医疗难题,第四届博鳌大健康论坛给出了解答

    1 天前

上一篇

药明康德11连板市值破800亿元,誉衡药业复牌首日涨停,两家深度合作企业借生物药将继续向阳?

2018-05-23
下一篇

2018首届Medlink峰会即将在京举行,探讨如何全面拥抱“互联网+医疗健康”?

201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