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进口替代,势在必行 健康智谷“走进影像”系列第3站

作者: 动脉网 2018-08-08 15:44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健康智谷


中关村美年健康产业研究院开展的医学影像产业研究系列“走进影像”进行到第三站,8月7日下午在上海浦东凯宾斯基酒店开展以“进口替代,势在必行”为主题的论坛。本次论坛由中关村美年产业研究院与国元证券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有幸邀请到行业内的专家、上市企业、创业公司及众多投资者共同参与。

 

image.png

国元证券副总裁陈新致辞.图片来源于健康智谷

 

主办方国元证券副总裁陈新为论坛开场致辞,并介绍到国元证券在200110月成立, 200710月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是国内第五家上市券商,安徽省第一家金融类上市公司。国元证券始终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并坚持“诚信为本,规范运作,客户至上,优质高效”的经营理念,发展具有国元特色的经营模式。国元证券研究中心在2018年重启卖方研究服务,与中关村美年健康产业研究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为国元研究中心践行“产研结合”的核心研究理念做首次尝试。国元研究中心将追求产研结合,依托丰富的产业、行业、企业与专家资源,追踪行业领先者的动向,聆听产业专家的声音,从产业发展规律出发,透彻理解行业,打造以产研结合、深耕细分行业的国元特色新型卖方研究服务体系。

 

实现科技强国,核心是要发展医学装备等制造业

 

随后,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赵自林在致辞中提到,“进口替代,势在必行”正是当下国产医疗影像设备的写照。国产医学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够推动医学新技术的提高,推动医疗诊疗水平。中国已经成为了仅此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但相比于人口总量仅有中国1/4的美国,医疗器械市场保有量仍然具有一定差异,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在这一方面来看,仍然是冉冉升起的明星。

 

image.png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赵自林理事长致辞.图片来源于健康智谷

 

国家高度在近年来高度重视医疗设备发展,是建设“健康中国2030”的重点领域,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以及卫健委等各级国家部委都在鼓励提升医疗器械创新,提高国产器械核心竞争力。国家发改委将医疗器械作为高端创新发展工程领域,科技部试点“数字医疗装备研发专项”重大课题,卫健委和工信部通过深化现有影像中心,以及相关政策提升基层研发和配置,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另外,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作为4A级协会,集合了主要医疗机构的专家院士学科带头人以及企业领军人物,是一个产学研用融合的平台,能够给予行业更公允的产品市场评估、国际技术位置评价,及更权威的行业风向指导。过去4年里,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受托对优秀国产医疗器械进行遴选,针对产品的技术参数、应用评价和企业规模三个维度进行评价,指导医疗机构设备采购,并对国产优秀设备在招投标采购中予以加分,鼓励优秀国产品牌进行技术创新。

 

制造业决定民族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成为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医学装备作为制造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高端领域,需要磁声光电等多方面的配合,其难度并不亚于航天航空,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长期配合。医疗器械研发周期长,并相对稳定,门槛较高,难以在短时间突破,但依托于庞大的市场,也将会有较优厚的回报。最后,赵自林理事长寄语:“希望医疗装备的各界朋友们,达成共识,共同开拓创新,促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让进口替代早日实现”。

 

医疗影像国产替代,迎来最好的时机

 

万东医疗总经理谢宇峰在本次论坛上向与会者分享了自己在国产设备“进口替代”方面的感悟。谢总认为“替代”是一个延续了十年的话题,十年前面的五年是国产设备退缩,国家大门打开后,国外优质的医学设备引入,对国产产品实行了“替代”,使得国产品牌退守到基层市场,而国内产品去做“进口替代”直到去年才真正成为有实质性意义的行为。实现“进口替代”的契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image.png

万东医疗总经理谢宇峰嘉宾演讲.图片来源于健康智谷

 

第一,医疗机构的购买力。回望过去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医疗机构的收入快速增长,原先中低级别的医院、县级医院也有了比较可观的收入。对于医疗设备的采购也有了更足的底气。

 

第二,政策推进引导国产替代进程。早在前两年,科技部和工信部就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来鼓励国产医疗器械创新和发展,而真正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还是卫健委在去年底陆续放出来的三个大招。一个是部分省市地方卫健委开始明确颁布限制采购进口设备的政策,如四川、浙江、广东、安徽等地。对于临床使用型产品,限制部分产品进口,而对于科研型产品,才准允采购进口产品。这些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落实,给予国产医疗设备很大的机会,并且谢总相信,其他省市未来也将陆续出台相应政策,更加大规模地促进国产化率。二则是大型影像检查费用的降低以及医保控费落实到检查费用。众所周知,国家的医保基金面临很大的压力,从药品费用控制,到检查费用控制,再到耗材控制,费用控制不断加强,给予医疗机构很大的压力。原先,影像检查作为盈利项目,医疗机构普遍对于医疗设备的价格没有过高的敏感度,不管价格多少,在一年到一年半之间,便能收回设备成本。而现在,影像检查费用的大幅度压缩,使得医疗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从追求设备品牌,回归到实际需求本身,更加理性地去评估进口和国产设备,寻求其间的性价比。三则是大型配置证的调整。今年以前,1.5T磁共振需要配置证,小型医疗机构往往申请不到配置证,而大型医疗机构申请到配置证则不会选择国产产品。在分级诊疗的推动下,1.5T磁共振、64排以下CT、DSA等设备都取消了配置证要求,极大地促进了中小型、基层医疗机构的采购。谢总强调,以上谈到的三方面政策,是本次“进口替代”契机出现最大的推手。

 

第三,医疗器械产品进入了技术静默期。从学术论文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使用的很多医疗设备所采用的技术都是在过去十年就已经在讨论和采用的,技术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进展。而近两年来虽然论文数量有所回升,也出现了一些前沿研究,但这些技术想要变成可以商业化运用的设备还需要将近十年左右的时间。进口产品在这个时间点上均进入了平台期,为国产医疗设备实现“追赶”提供了机会。目前,以GPS(GE,飞利浦,西门子)为首的进口品牌都在进行应用领域方面的优化,核心技术如球管、探测器等,均已慢慢实现国产,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谢总认为,已经不存在“技术代差”。

 

进口替代的核心在基层,而突破口则在三级医院


image.png

万东医疗总经理谢宇峰嘉宾演讲.图片来源于健康智谷

 

同时,谢总还认为,国产替代的核心在县级医院,而突破口则在三级医院。出于政策和性价比的要求,基层医院毋庸置疑是国产品牌的主要进攻领域。而实质上,对于基层或部分二级医院来说,采购的一台大型设备是整个医院的核心主力,对设备的要求并不低,还要求价格具有显著优势,对于企业会提出较为严苛的要求,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其实是难做的。而三级医院,通常会有多台大型设备,采购一台国产品牌来满足一般临床需求,且对价格敏感度较低,对于企业来说是更好操作的。并且,更重要的是,三级医院具有示范性作用,进入了三级医院采购目录,能够获得三级医院临床科室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带动整片区域的国产认可与采购。因此,起量市场确实在基层医院,而撬动进口替代杠杆的支点却在三级医院。

 

临床方面,国产品牌的产品越来越受到认可,并开始“破冰”与高等级医院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国产品牌在参数上、性能上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开始逐步“超越”进口品牌。国产采购的氛围也日渐升起,要知道在过去,购置一台国产品牌设备,会受到各方的质疑,而现在,越来越多医疗机构选择购买国产品牌。谢总补充到,万东医疗实行“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在过去主要专注于基层市场,而随着国产品牌观念的改变,从万东近两年的客户结构上已经发生改变,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客户数量基本持平。正如电视机一样,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改变,不再盲目追求进口。谢总更是期待到,希望国产医疗器械像国产电视机一样,早日完成“进口替代”。

 

优质中资欧洲品牌,助力国产品牌

 

随后,百胜医疗销售总监葛芬奇向与会者介绍百胜医疗对于国产替代的理解和百胜在中国的战略规划。百胜医疗1982年创建于意大利热那亚,是一家拥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影像设备企业,公司于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2017年底,云峰基金联合万东、天亿、鱼跃、上海自贸区基金、康达等共8家医疗企业和机构,共同出资2.18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9.37亿元),完成对百胜医疗的收购。收购由云锋基金领衔,占股30.7%,其他依次为万东医疗占股18%、鱼跃科技占股17.1%、天亿实业占股16%、上海自贸区基金占股12.6%,上海康达占股2%,宁波信达华占股3.6%。目前百胜医疗在全球有3个研发中心,4个工厂,全球员工一共1216名,在欧洲等地建立了14家子公司,销售范围主要覆盖欧洲市场。百胜医疗的主要产品包括超声、骨科磁共振成像和医疗IT软件。

 

百胜在成为中资控股企业后,将会在影像领域与万东医疗做深度战略合作。百胜医疗的中低端超声产品将以万东品牌布局,以避开“非国产品牌”定义的劣势,高端超声产品仍然保持百胜品牌。百胜超声、骨科磁共振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转为国产,将进一步提升国产品牌竞争力,并将万东DR、CT和磁共振等产品以百胜品牌在全球布局。借此,万东医疗和百胜医疗都将成为全产品线布局影像设备的企业,共同助力国产品牌进口替代,并走出国门。


image.png

百胜医疗销售总监葛芬奇嘉宾演讲.图片来源于健康智谷

 

超声产品与其他医疗影像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基本不存在不适用人群,将拥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是医疗机构的基础配备。从销量的角度而言,国产超声已经实现了“超越”,而从销售额的角度而言,仍然还是以GPS为首占据大半江山,百胜的超声市场份额同迈瑞相差无几。葛总同时表示,未来超声将向着三个方向继续前进,保持较高增速。一方面,继续高频探头等技术的研发,利用探头多样化、差异化提升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专科超声越来越受到重视,国产品牌在全身机型已经没有显著代差,但专科机型仍然是进口品牌为主,未来是国产品牌将要突破的下一个堡垒;最后一方面则是介入治疗,超声与其他技术、临床需求结合,拓宽应用领域,提升超声地位,必将带来超声的进一步放量。

 

风劲好扬帆,进口替代正当时

 

中关村美年健康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江维娜向与会者们介绍本次研究院重磅推出的医疗影像设备深度行业报告《风劲好扬帆,医疗影像设备进口替代之路》。本次行业深度报告将会分为多个系列,分次发布在中关村美年产业研究院、健康智谷公众号平台以及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江总介绍到,目前医疗器械行业总体规模超过4450亿元人民币,而医学影像设备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第一细分领域。医学影像行业因为产品单价较高,市场需求广,是目前医疗器械市场内规模最大的子行业,占比为19%,市场空间达846亿元。由于在影像设备行业上市企业不多,在过去比较受到大家的轻视,不如体外诊断等细分行业热度这么高。而随着国产影像进口替代进程加速、迈瑞医疗IPO过会、联影医疗崛起及万东医疗、开立医疗等上市企业的成长,医疗影像设备行业正在孕育新的希望。

 

近年来随着政策的不断推动,国产影像有望持续高速发展,并不断提高国产替代率。从政策角度来说:1)国家不断鼓励和扶持高值影像设备创新研发,并通过加速审评审批,启动“十三五数字诊疗研发专项”国家基金等具体政策来鼓励研发热情。2)从医院采购方面来看,政策对国内医疗机构配置许可证规定放宽,将有助于国产设备需求扩容和销售放量。3)为了降低国产高值器械进入医院的门槛,国家通过“首台套”和国产优秀设备遴选目录来推动医疗机构采购国产设备。4)各地政府也相继落地相关进口限制政策,从行政角度推动限制医院盲目采购进口设备,促进国产设备销售放量,基层医疗市场将受益于分级诊疗政策,其诊疗技术和患者容量都将得到提高,而医学影像设备作为诊疗的必要硬件,需求也将同步增加。未来国产影像龙头企业随着研发能力的不断增强,有望在影像需求提高的同时,借助政策,打破市场壁垒,快速推进国产化进程。 

 

image.png

中关村美年健康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江维娜分享医疗影像行业深度报告.图片来源于健康智谷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主要由X线成像设备(DR)、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及核医学组成。DR市场近两年受益于基层大规模集中采购、增速较快,2017年预计达到1万台左右。DR市场目前国产化率较高,2016年达到72.6%,且国产DR增速较快,进口DR销售规模保持稳定。DR市场国产化率高、分散度大,万东市占率第一。

 

乳腺X线机市场规模较小,在600-700台之间,但国产化率较高,国产品牌呈现“小、多、散”的特征,产品主要集中中低端市场。目前政府和群众对于乳腺癌的重视度不断提高,随着“两癌筛查”活动推行力度不断加强、范围不断扩下并深入基层,乳腺X线机作为基础的乳腺癌诊断的主要设备,需求侧增速较快。

 

DSA属于高端医疗影像设备,整机价格昂贵,有能力购买DSA的医疗机构也有限,DSA一般配合介入手术使用,并需要进行动脉插管,对于手术医生的治疗技术要求较高,其使用主体主要为三甲大型医院或心血管专科医院,目前仅万东医疗、乐普装备、TCL医疗三家公司有能力生产DSA,但整体机器性能和核心部件配置与进口产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GSP市占率90%以上。

 

CT的核心零部件国内自主研发较为缺乏,基本依靠外购。CT 的核心技术包括探测器、X线球管、高压发生器、滑环和数据传输、采集系统以及图像重建算法,目前这些核心部件占CT成本六成以上,但国产自主生产能力较弱,外购居多。2016年后CT市场保持10%以上的增速,整体保有量超19000台。进口厂商占据60%以上市场份额,但国产化率目前不断提高。64排以上CT市场由进口厂商垄断,国产品牌目前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CT占有率较低。

 

磁共振方面的技术壁垒包括五个方面,分别为磁场技术、射频技术、匀场技术、梯度技术以及成像技术。国内MRI市场增量稳定,每年1000台左右,主要客户为二、三级医院。目前国内MRI以1.5T为主,国产替代空间大,3.0T仍处于进口垄断状态。国产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为主,联影已推出国内首台3.0T MRI。

 

2017年,中国超声市场规模达到约84亿元,但市场需求尚未达到饱和,专科需求、超声延伸应用、基层需求释放都将进一步扩容,且超声每年更新市场也有望达到百亿规模。国产超声在基层市场及低端产品方面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而中高端产品日渐丰富,也逐步受到市场认可,在国家大力发展国产医疗设备的风潮下,有望进一步加快进口替代进程。

 

中国内镜市场在2017年达到约200亿元,主要由奥林巴斯、富士和宾得三家日企巨头垄断,国产企业以价格较低的硬镜为主,市场份额不足5%。随着2016年和2018年开立医疗和上海澳华推出高清内镜系统,软镜进口替代即将拉开序幕。主动式胶囊内镜作为健康检查和疾病早筛手段的推广,提升居民对内镜检查的接受度和疾病检出率,将进一步扩大超百亿市场容量。

 

总体而言,国产医疗影像设备在中低端领域已基本实现突破,竞争红海,而中高端产品由于核心部件多数无法自主研发和生产,与海外产品仍有约为五年的代差,市场主要为GPS所垄断。但随着国产企业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海外人才回流以及政策层面的推动,国产医疗影像设备有望提高市场渗透率。

 

----------------------------------------------------------------------------------------------------------------------

 

本次论坛不仅在国产医疗影像设备进口替代方面进行了深度剖析,也从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结合的角度,展望未来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前景。

 

医疗影像人工智能,是“协助”不是“替代”

 

上海胸科医院放射科主任叶剑定认为,医疗影像AI是一个大势所趋的发展方向,但目前人工智能要走的路还很长,并且人工智能的出现其本质不是为了替代医生,而是帮助医生更好地完成诊疗工作。中国的城市和乡村资源分布不均匀,而患者又可以自主选择在任何地方和医院就诊,导致大医院“塞车”,影像科医生的工作量超负荷。医疗影像AI的出现,可以帮助医生提升效率,做掉一些基础工作,节省医生的劳动力。医疗影像AI的发展不是为了“替代”医生,而是减轻医生工作量。但从这一个方面来说,我们也还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image.png

上海胸科医院放射科叶剑定主任嘉宾演讲.图片来源于健康智谷


叶主任表示早在DR从模拟机向数字机转化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人工智能”的说法,但那个时候其实相差甚远,到今天人工智能算法的提升确实为医疗影像带了新的契机,但目前也还不能算是进入了“人工智能”阶段,而是“机器辅助”阶段。叶主任认为,人工智能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算智能,计算机帮助人类进行更好的储存和记忆,确实已经无可比拟,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分别是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机器能够在图像识别上发挥作用,并不断自我学习提升。医疗影像AI在目前就好比一个人只学习了理工科,能够记忆和储存,但是还没有被赋予文科,难以与医生“沟通和交流”。

 

医疗影像AI目前仍面临一些问题,机器在数学逻辑推理方面自然占优,但在人文场合方面,没有办法引入判断。例如对于一个小型病灶,怀疑在十年之后可能发生病变,这个病灶如果存在于一个80岁的患者,就大概率不需要进行什么干预,而在年轻人身上则要采取一定治疗方案,而人工智能还不能结合病史、其他临床数据进行辅助判断。医疗影像AI还需要更多考虑人的差异化,不同人有不同表型,同病异症、异症同病以及合并症等,都会加深判断难度。另一方面,很多临床数据的采集并不标准化,CT剂量不同,机器不同,图像显示精准度、病灶大小都会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的训练也有一定问题。很多AI企业在宣传的时候,都会宣称可以对任何形式图像进行阅片,实质上,对于图像不清晰、位置不准确等原因引起的图像不标准化,影像科医生也束手无策,人工智能又如何能突破。叶主任呼吁,医疗影像AI的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影像标准,只有数据标准化了,才有可能提升精准度。

 

最后,叶主任也表达了自己对医疗影像AI的期待,希望未来能够实现影像和病理深度结合、实现精准判断,希望医生不再超负荷作业,患者不再求医困难。

 

“让人工智能从医生出发”

 

万里云总经理黄家祥先生给大家分享了万里云在影像人工智能上的一些探索和成就。人工智能这两年一直是行业焦点所在,其在医疗影像上的运用前景也令人期待,而医学影像则是其落地的重要场景。目前国内医学类人工智能共有470多家公司,人工智能影像也有40多家公司,从创业企业数量看,人工智能门槛似乎并不高,初创企业很容易就能顺利切入人工智能影像,但要真正将人工智能落到实处却十分困难,医学影像数据是典型的非封闭多元异构数据,因此人工智能影像的普适性很难达到。与人工智能研究型公司相比,万里云更注重人工智能的落地部分,从具体场景出发,更切合实际情况。

 

image.png

万里云总经理黄家祥嘉宾演讲.图片来源于健康智谷

 

万里云的人工智能一开始从肺小结节出发,因为肺小结节的检测难度相对较小,但在实际情况中,医生和病人关注的并不仅仅是肺小结节这样一个单病种,他们更关心整个肺的健康状况,因此万里云通过技术研究,发展出了即将上市的新一代“智能肺人工智能”,从肺小结节过渡到整个肺,单病种与多病种的人工智能从技术水平来说,相差甚大,标注难度也呈现几何级上升趋势。目前评价一个人工智能主要依靠precision(精确度)和recall(召回率)两个参数指标,精确度是推荐给医生的真实和疑似的比率,召回率对于假阴性非常重要,当召回率达到90%时,精确率会达到30-40%。万里云平台上的数据涵盖了体检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因此人工智能的普适性较好。

 

人工智能应用效果的提升可通过四部分实现:算法模型的优化迭代、图像数据的质量规范、医疗信息的完整补充和业务流程的合理优化。算法的优化是根据应用端对于召回率和精确度的不同要求来调整已建立模型的参数,通过数据迭代,最终实现应用端的差异性需求。图像数据的质量规范是指对于扫描位置,参数设置都要有统一的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结果的准确率。第三个是医疗信息补充完整,医疗信息不仅仅是检查的影像图,患者的年龄、家族史、检验指标等辅助信息对于最后的判定有很重要的价值。第四个就是业务流程的合理性优化,是采用前质控还是后质控,整个人工智能和医生如何组合协同,这些具体问题对于实际场景价值很重要。

 

此外,万里云也在影像人工智能上进行更多的探索,主要是智能诊断处理,包括对于医疗文本信息的处理框架,未来可以运用在相似病例的智能推荐、影像医学知识图谱和影像智能诊断模板等方面。目前人工智能主要起到标注和验证的作用,辅助医生进行诊断,而未来将由医生来主导下一轮人工智能的进化。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临床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而医生的参与将更好地帮助人工智能成长和发展。下一轮的人工智能也将从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到细分人工智能,目前肺部神经类的都是通用人工智能,下一轮通过和临床深度结合由医生主导人工智能,真正从问题出发的,通过数据源、计算能力、算法模型的支撑,更紧密地与医疗场景相结合。

 

目前人工智能落地还面临很多困难,在现有技术上要有更高进步会遇到坚硬的天花板,目前主要技术难关包括数据种类多,接入成本高、算法框架难以统一、算法学习曲线陡峭,模型开发成本高、工程能力要求高和算法模型解释性差这五方面。算法学习曲线以及固有的人工智能上升高度有限,需要结合医生,人工智能能做到80-85分,剩下部分需要医生专业知识来弥补。

 

万里云人工智能是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目前公司平台上有3000多家医院接入,每日上传病例数达到30000多份,未来公司希望通过这些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让智慧影像更好赋能基层医疗机构和健康体检机构。

 

----------------------------------------------------------------------------------------------------------------------

 

最后,来自医疗机构、产业和投资机构的专家们济济一堂,进入医疗影像设备国产替代论坛讨论环节。

 

image.png

嘉宾论坛Q&A环节.图片来源于健康智谷

 

首先,各位嘉宾纷纷发表了自己对于未来影像设备国产化的寄语和期待,均表示国产医疗设备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

 

万里云总经理黄家祥:不论从政策还是自身努力来讲,国产设备发展都到了很好的黄金时段,未来 “产品+互联网”将使我们的设备取得国产电视在彩电行业的胜利。

 

丹阳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解胜:基层医生很辛苦,每天要面对一百多位病人,诊断医生的阅片负荷量非常重,未来人工智能将对于基层医院起到很大帮助。

 

百胜销售总监葛芬奇:从超声产品来看,目前我国日本产品市场第一,百胜在意大利是第一的,GE在美国也是第一的,未来国产产品将在国内市场真正实现进口替代。百胜目前的英文操作界面对医生不友好,未来本地化是一个必然趋势,百胜变成中资公司后希望在中国市场份额升到前列。

 

天亿集团副总裁燕霞:大型医疗影像设备全球技术发展进入了平台期,DR目前已经实现国产化,CT扫描厚度无限制变薄对于临床需求来说无意义,因为图像达不到病理水平,磁共振3.0T也达到了顶峰,目前情况很适合中国企业快速跟进,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

 

万东医疗总经理谢宇峰:国产替代不是可能性而是既定的趋势,短则三五年,长则七八年,就可以看到主流品种实现销量和销售金额双超。从细分来看,DR实现双超,磁共振、CT、超声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双超。目前国产主流设备市场自然增速在20%以上,我感觉最近几年,尤其是去年开始,迎来了行业最好的时期。

 

中关村美年健康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江维娜:进口替代趋势很明显,从葛总和燕总加盟到了国产平台可以看出人才也在回流,这是支撑国产设备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后,各位嘉宾和台下投资者在有限时间内展开了互动。

 

问:目前各地政府陆续出台相关国产设备采购规定,那么地方政府单位执行力度如何?特别是三级医院?

答:07年开始国家支持国产设备的政策陆续发布,但真正落地还是近两年开始,特别是四川地区,执行相对严格。如果医院以科研需求为由购买进口设备,一般要求有科研项目立项,流程冗长。 

 

问:医疗设备是否受采购周期影响,未来行业景气度如何?

答:从销售数据来看很不明显,行业周期性不强,基层会受政府采购政策的影响。去年上半年行业销售回落,主要原因是:1)私立医院后续投资无法跟进,影响产品采购;2)医疗设备管理办法导致半年审批真空期。中长期来看中国市场景气度较高,未来5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问:心脏彩超、骨科核磁,这些细分领域GPS为什么没有进入?

目前彩超没有政策干预,医生会选择购买功能完整的彩超,但实际操作中只用到其部分功能。这与美国方面的情况不同,美国通常一个科室配齐了所有需求,因此整体医疗器械总盘子大,同时对于细分产品要求较高。而中国由于配置证原因,拿到一个配置证之后,通常会优先考虑一个全身应用型设备。随着配置证放宽,医院开始按妇产科、心脏、骨科等专科需求进行配置。特别是妇产科和心脏专科,普适型产品难以满足需求,需要配置专门的探头、分析软件。GPS等大企业通常情况下,不会做小市场,而会盯着大市场,因此他们较少去触碰如骨科核磁共振这类细分且市场小的产品。而妇产科、心脏虽然是细分市场,但整体盘子较大,并不属于小市场,因此仍然是GPS高端产品所把守的重地。

 

本次论坛通过投研社进行转播,欢迎给观看回放。

网络回听链接:http://t.cn/RDVCBR7

image.png 

文章标签 医疗信息化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动脉网

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首发】赋能生命科学临床研究数智化,耀乘健康科技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联合好大夫在线开展世界过敏性疾病日直播义诊

Lead Medical Snared Ten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in Series A Financing

Inveox完成1700万欧元A轮融资,利用癌症诊断AI产品提高实验室效率和安全性

动脉网

共发表文章7674篇

最近内容
  • 基于模型设计之计算医学:加速心血管医疗设备创新实践【动脉严选公开课】

    7 小时后

  • 多肽药物及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 | 千亿市场规模,火热的多肽未来何在?

    1 天前

  •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大健康思享汇校友论坛暨两周年成立庆典】共话成长路,同筑健康梦

    1 天前

上一篇

【首发】金蝶医疗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发力构建以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

2018-08-08
下一篇

先是阿里,再是腾讯,创业软件3个月内联姻两大IT巨头

201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