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五位青年创始人对话:如何实现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跨界转化

作者: 牟磊 2022-02-07 12:09

近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联合指导,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主办的“迎新春科学家论坛”上,图湃医疗CEO王颖奇、未磁科技CEO蔡宾、华视诺维CEO夏超然、富伯医疗CEO孔令杰、华卫恒源CEO梁健霖五人与北京水木国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吴勇一起就如何“实现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跨界转化”进行了激烈探讨。

 

97d5540cc4f63e483b50244ff8777a7.jpg 

以下为论坛实录,为便于读者阅读,动脉橙果局在文字上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五位年轻CEO与五家初创企业


83cd716a78b8f8489fe551fb0886d68.jpg 图湃医疗CEO王颖奇

 

图湃医疗CEO王颖奇:图湃医疗主要是做眼科高端仪器设备,今年是图湃创业的第五年,目前我们团队规模已经达到了150人,去年也实现了2000万的销售收入。我们主营产品已经上市的是眼科的OCT,在研和即将上市的产品还包括眼科生物测量仪、眼科手术显微镜、全飞秒激光手术操作系统和超乳玻切机等。

 

ae1f7d4f3561e8f8dcce97fc1f5afa3.jpg 华视诺维CEO夏超然

 

华视诺维CEO夏超然:华视诺维主营的是眼科精准诊疗方面的产品,主要是包括了高值耗材以及体外诊断试剂,还有对应的有源仪器,在今年我们有两款创新医疗器械的产品预期能够拿到医疗器械的许可证书。

 

23101848fee4170738b0a49302dece3.jpg 富伯医疗CEO孔令杰

 

富伯医疗CEO孔令杰:富伯医疗主要使用外骨骼技术为患者提供肢体功能的康复。目前主打的产品是手部的一个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这款产品在2021年已经拿到了我国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且已经在苏州量产,同时这款产品也拿到了美国的FDA认证。目前我们围绕手部会做更多的产品,预计今年会有2到3款新的产品,手部以及包括肢体的其他部位的产品也会陆续的推出上市。

 

6f19c55a33afafb5e7fc03ba41f3ba6.jpg

华卫恒源CEO梁健霖

 

华卫恒源CEO梁健霖:用一句话总结华卫恒源做的事情,就是我们希望利用免疫豁免技术解决目前的细胞移植领域的免疫排斥问题,还有辅助生殖领域的男性不育的问题。目前我们有三款确切的管线,分别针对类风湿关节炎、I型糖尿病和男性的无精症,这三条管线都按照卫健委或者药监局的双轨制路径在往前推进,已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

 

1b06af3e901108783d5afd414eec9eb.jpg 未磁科技CEO蔡宾

 

未磁科技CEO蔡宾:未磁科技主要是以量子磁场传感为一个核心技术,现在已在各个行业去开拓它的应用场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现在走在最前面的就是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主要面向的是心血管疾病和脑科学脑疾病检测的心磁仪和脑磁仪。

 

我们确实是处在一个非常前沿的一个方向,但我们好一点的是,我们的技术是国内唯一、世界唯二的,所以还有一个外国的标杆可以去参考一下,目前公司也是成立了还不到两年,我们刚刚在做的这一轮融资也是估值大概在12个亿左右。

 

年轻CEO如何与科学家发生“化学反应”?


华卫恒源CEO梁健霖:我们公司背后的首席科学家是清华大学医学院的纪家奎教授,在创业之前,我和纪老师是师生关系,纪老师是我的导师,现在的话也还是师生关系,当然还多了一层同事关系。在这个关系转化过程之中,我的身份从学生变成了创业者,也是经历了一个感悟、磨合的这么一个过程。


最开始我的职业选择其实并不是当创业者,而是去从政,后来刚好在毕业的这个时间点上,技术专利出来了,需要做转化,我记得当时纪老师跟我讲了一句话,他说“你是这个技术的发明人,如果你能将他转化出来,变成产品,最终用到病人身上,成就感是不一样的,就像这个孩子是你自己生的,又自己培养,你的成就感和体验是不一样的。”

 

这句话在当时非常打动我,就像一个小蚂蚁一样,在我心里面慢慢占据了我整个职业选择的方向,后面就放弃了选调去创业,最开始创业过程肯定是很艰难的,因为我和纪老师都是技术出身,其实对公司各个方面的概念都非常模糊。

 

有一段经历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们两个骑着自行车去清华科技园寻找办公场地。所以都是从慢慢的、一步步的积淀成长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包括学校、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

 

富伯医疗CEO孔令杰:我们公司其实是有两位科学家,第一位科学家也是我的合伙人,是来自于台湾地区的黄博士。我们两个是在2019年一场医疗器械的创新活动上认识的,刚好也就是在GHIC这里,当时我还在外企,刚刚从美国回来,从美国的公司来到了中国的公司,而黄博士是作为创业者参加的活动。

 

我们两个真的是比较巧合,感觉命中注定我们两个要在一起做些事情一样。在这场活动上,我们两个被定了同一个小组里面,然后我们两个用一天的时间完成了一项课题研究,当时研究的课题我还记得很清楚,就是研究单孔腹腔镜,我们两个其实都不是这个领域的,但是我们两个和其他的小组成员们一起经过一天的时间完成了这件事件。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合作,发现我和黄博士两个人都是在追求医疗器械创新这件事情,所以从2019年开始,我们一起去接触,到了2020年疫情来了,当时也是我们刚刚拿到了水木创投的投资,然后这个时候富伯要进行发展,不能因为疫情就是停滞了,所以说我就收到了我们黄博士的邀请,然后就彻底的离开了我当时工作的外企,然后加入了富伯,从此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


其实我之前我也是做技术的,来了之后也是边去学习边去执行,直到今年2021年,我们又获得了一个新的力量,就是来自于清华机械系的邵珠峰教授,从今年开始也加入我们,作为我们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在外骨骼领域进行更多的探索。

 

华视诺维CEO夏超然:因为我们做的是眼科方面的医学创新,我们的医学方面两个主要核心顾问,一个是北京协和医院的眼科主任陈有信主任,另一个是北京协和医院的赵潺教授。


我跟这两位老师是在2014年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相识,我当时还是在清华做科技成果的相关工作,我本人也是清华的工学博士,那个时候我们刚开始只是对于眼科的一些临床需求有一些探索。最开始的起点很简单,就是眼科需要有一个更新计划的诊断需求,那么过去更多的是用影像学的方法来进行一个诊疗的过程,但同样在一些疑难性的疾病,在一些特定性的病程的分层的过程中,其实需要借助于检验的手段进行检测的,但在临床上缺乏这样专有的器械能够有效的进行取样和采集。


所以这些老师他们从临床角度有了很多好的想法,但这些好的想法如何能用工程的方式来实现,他们没有太多的一个具体化的技术方案,所以找到我,我们就通过工程和医学相互结合的方法,不断地延伸我们的产品,最终形成了我们的公司。


从这一点开始起步,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和未来一些商业化的判断,所以我们逐渐的从诊断这个方向向治疗方向进行延伸,也就是我们今年马上要推出的针对于眼科的青光眼等更加富有高值性价值的器械和给药系统。这也是从医工结合切入点,不断地融合临床方面的反馈,一步一步的向企业化、向商业化方向进行尝试的一种可能性。

 

图湃医疗CEO王颖奇:我们的首席科学家是清华大学电子系的霍力教授,我本人是清华生医系的本硕,那么在读硕士的时候自己就做了一次创业的尝试,是和我当时的导师一起做了一个小的也是影像学的一个项目,当然也是交学费,由于很多原因没有做下去。

 

后来我到了也是清华系的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品驰医疗,从2015年的11月份一直到2016年的年底,大概一年多的时间都在品驰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学习怎样去经营管理一家公司,学习怎样去推进一个新的项目。

 

从品驰出来以后,我希望自己去找一些更前瞻一点的,更有挑战性的创新技术去做成果转化,刚好就在2016年年底,在清华大学的X-Lab创业交流平台上结识了清华电子系的霍力教授。

 

其实在图湃这5年的发展过程中,我跟霍老师应该说是各有分工,因为图湃是强技术推动的企业,我们最根源的企业发展动力其实是技术本身。但是在技术之外,如何去规范地运营和管理一家企业,在企业不同的阶段去做出一些正确的选择,这是CEO应该去履行的职责。

 

在过去的这些年中,我跟霍老师最重要的一个分工就是霍老师负责前瞻性的技术,以及底层技术方向上的把控,那么我是负责去找到或者聚拢一批能把技术做成产品,能把这个产品拿到注册证,能把这些好的产品在市场上做好推广销售的这样一个团队。那么其实我本职的工作是在组建团队,是在运营公司,所以我觉得首席科学家跟CEO之间应该是有分工有合作,共同来推进企业的发展的。

 

创业之中的成就和困难?


图湃医疗CEO王颖奇:在图湃创业的这五年,对于我来说,最开心的事和遇到的困难都是与人相关。

 

先说最开心的事情,因为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要想真正做好一家企业,总是要去寻找到很多优秀的人加入到团队,一起来推动企业向前发展。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做拼图,有时候经常做这样的一个比喻,首席科学家负责把控关键技术,技术总监负责去做产品的技术实现,注册负责人、临床负责人、市场销售部负责人,每个部门都有自己专业的领域,都有自己专注的事务。


那作为CEO,其实我们的工作我觉得更像是做企业本身,企业本身其实就是CEO自己的产品,所以过去这些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有很多优秀的人才,通过不断的去游说,然后做思想工作,一位一位的挖到公司来,引入到公司来,每个人才的加入都会让我非常的兴奋,非常的开心。


当然最困难的事情也是一样的,当我们看到有很多行业优秀的人才,交流过之后,他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够加入到公司,那么这个时候我就会去反思,看看是哪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是我们跟人才的需求是不是没有做好匹配,还是说没有规划好人才本身在公司未来的一个发展路径,所以我觉得我的最高兴的事情和最觉得有挑战的工作都是在组建团队、吸引人才这个方面。

 

华视诺维CEO夏超然:我跟大家分享两点内容,第一点是我自己工作的一个感悟,作为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他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方向、钱和人。

 

就像刚才颖奇说的那样,其实CEO更多的是一个拼图者,你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不断的把很多的资源,很多的团队和对应的工作有效结合。但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其实CEO最大的困难的点就是有些时候你并不一定能够知道你自己的拼图究竟是长什么样的,通常来说我们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图景,我们对着一一对应去组建这个过程。


但是因为我们是做创新型产品的,很多的不确定性,很多的方向性是跟临床和跟相应的专家、科学家一起来共同探讨的,而科学探索这个过程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在方向这个方面,我们其实是经历过反复的、很多的验证,包括我们自己内部的探讨,包括跟科学家的探讨,包括我们在临床实践数据验证和方向性修正的过程。我们现在对外的产品管线是比较明确和清晰的,但寻找到正确的路径,这个过程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


第二点是对于医疗方向的个人化认知,因为之前我是工科出身,所以我很多面对的项目,都是这种确定性比较强的,它的产品属性比较强,但是在医疗体系里面,我感知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周期很长,你任何一个好的想法真正能够变成产品化的过程,能够变成商品,能够去应用到现金的回流过程,其实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去解决很多很复杂的问题,包括生产质量体系注册以及对应的定价,还有相应的招投标等等。而这些问题在过去我们以工科思维的方式里面,是不能够线性化解决的,如何来有效的在这样一个既是长周期,又需要各个不同专业属性配合的这样多工种融合的过程,其实是需要一个CEO不断的去学习的。

 

我作为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参与者,我会跟我的临床注册人员进行探讨,临床实验方案如何来鉴定,我也会跟我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来一起探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比如说质量体系考核和一些环评等一些具体问题。


这些过程中,其实我们也获得了包括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等多个创新转化平台的支持,这些支持我认为是在以生物医药创业为代表的这样一群科技型创业者,在发展过程十分弥足珍贵的资源,而这些在过程中提供过我们帮助的朋友,也是真心希望我们成长、不断进步的朋友。

 

富伯医疗CEO孔令杰:我认为作为一个公司的CEO,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其实是资源整合,首先我们需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资源,然后就是去跟着这些需求去发现资源,最后把这些资源做整合。


虽然作为公司的CEO,要懂所有的事情,但不会在每一个领域都很擅长,所以要去找一群在每一个方面都比你厉害的人,然后去邀请他们加入我们。所以说我的困难是在做这件事情之前,我对整个行业或者是对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注册我都不是很了解,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一个比较好的平台。

 

因此对于我来说,我感觉比较开心的事情就是我们公司选择了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GHIC)这样一个正确的平台,因为这个平台可以去补足你的短板,然后能够去协助你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

 

另外一个让我感到开心的是创新能力的持续输入,对于一家初创企业来说,创新就是生命力,所以就要求在有新的技术输入的时候,你要去找到一个新的技术来源,然后通过GHIC这个平台去对接,比如我们邵教授加入的就是很好的例子,以后我们也会做更多这样的事情。

 

华卫恒源CEO梁健霖:我觉得有三个要素,一个是投资人,另外一个是团队,还有一个是项目的进度,所以我觉得我第一件开心的事情肯定是来自投资人的认可。


然后另外就是团队,开心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如果员工跟我讲,我给他安排的岗位他做得非常合适,他觉得有所收获,能够体现他的价值;另外一点是招到优秀人才的时候,我也会非常开心。

 

最后是项目进度,我觉得这对公司来讲是非常核心的角度,公司每到一个milestone(里程牌),我都会非常开心。

 

在创业过程中面临困难的事情,可能有两个方面,第一是面对一些未知的、陌生的事情,我会觉得很难,每次都觉得自己硬着头皮要上,比如说每到一个阶段,像最开始怎么注册公司,怎么运营公司,投资了是不是要拿海外的资本等等,这些对我来说非常未知的事情,我都会觉得特别迷茫。


另外一个我觉得比较难的事情,就是当你问大家支不支持创新的时候,大家都说非常支持,但是真的你要说服一个人相信你这个创新项目的时候,你真的发现其实太新的东西反倒是一个缺点。比如说你要说服投资人给你投钱,他会觉得太新了,会问你很多问题,包括跟一些监管机构去对话,他们也会很谨慎,然后对你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你做更充分的验证实验。

 

所以在这里,我也是想呼吁我们各行各界,可以对我们这些新技术和行业能够以更加包容和更加友好的态度和政策去支持我们去做一些尝试,哪怕未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未磁科技CEO蔡宾:我觉得做医疗器械,或者是叫做生命健康,这个领域有一个特殊的场景是非常开心的,就是当我看到纯硬科技的产品,检测到了一个由现在检测手段还不能发现的疾病的患者,并基于我们这个产品,真正挽救了他的生命,或者是说延长了他的生命,这是真正让我感到高兴的。

 

因为他会让你觉得你做的事情是很有价值的,虽然我们在早期融了几个亿,但刚开始大家并不会很认可你,或者不是那么相信这样的一个技术能应用在临床上,但当我们真正看到自己研发的产品在患者身上起作用的时候,这个开心甚至超过了商业上的成功。

 

另外一个开心的点就是国家近几年来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和需求,换句话说,我们公司之所以能发展这么快,在刚刚成立时候的大家都看不懂,到现在很多投资人想投,这其实得益于国家对于硬科技、高质量发展以及全民健康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

 

那创业困难的点就非常多了,创业的过程之中,80%的时间都是痛苦的,只有20%的时间是非常开心的。但这也是我们比较特殊的一个点,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把非常不一样的技术,特别是跨界的技术拿到我们医疗器械产品里面,最后还要应用在心内科、神经内科这种高技术学科。

 

这个时候,一方面是对于这些领域的模式,以及对这个事情本来严肃性的一些考虑,确实在最开始的时候会推广起来比较困难,但是随着我们做了越来越多的实验,有了越来越多的数据以及很多客户给我们背书之后,这些焦虑逐渐都在缓解,但我个人感觉,大家做医疗的都会有这样一个痛苦的点,但现在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牟磊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牟磊

共发表文章203篇

最近内容
  • “需求”和“替代”逻辑并行,医疗行业如何逆势增长和顺势退出?

    2024-05-16

  • 业绩狂飙400亿后,这家药企计划分红10亿!

    2024-05-15

  • 上万医疗人奔赴,这场“展”到底兑现了哪些承诺?

    2024-05-12

上一篇

清华工研院院长金勤献:工科领域的突破性技术应该更好地应用在临床需求最大的地方

2022-02-07
下一篇

品生医学正式更名为“品生医疗”、启用全新品牌VI!

202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