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知名医学院校毕业,10年外企工作经验,这位创始人如何“掘金”千亿眼科手术设备市场?

作者: 王鑫雪 2022-04-02 08:00
犀燃医疗
企业数据由 动脉橙 提供支持
眼科高端手术设备研发商 | A轮 | 运营中
中国-浙江
2023-12-27
融资金额:近亿人民币
君联资本
查看

近年来,随着生化诊断、监护仪、冠脉支架等领域国产替代的基本实现,国内医疗器械领域企业的研发工作都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中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动脉网曾比较过2016年-2021年H1医疗器械的获批产品数量,发现境内二类器械获批数量远远大于进口二类获批数量,境内三类获批器械数量逐渐上升的同时也在整体数量上超越了进口三类医疗器械的数量,得出了“在中低端器械领域,国产基本实现替代,而在高端医疗器械方面,国产替代开始加速“的结论。

 

但是,通过比较2018年和2020年的三类器械获批情况,动脉网发现,口腔器械,骨科手术器械、妇产科、辅助生殖和避孕器械、物理治疗器械、呼吸、麻醉和急救器械的获批数量增幅位列前五。眼科器械的增幅仅为9.1%,且获批数量分别为11件和12件,与前述赛道国产替代进程的“高速”形成了鲜明对比。

 

眼科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道阻且长。但在这条不太拥挤的道路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初得市场认可的国产企业。

 

据动脉橙数据库数据,2021年,国内眼科一级市场共发生了45件融资事件,其中共有13件发生在眼科医疗器械领域。进一步细化后发现,其中有1家为眼科高端手术设备研发企业——北京犀燃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犀燃医疗)

 

成立于2020年10月,犀燃医疗是一家集眼科手术设备及耗材研发、生产、销售和手术培训为一体的眼科产品公司;核心产品包括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超声玻切及激光玻切系统等。

 

在眼科医疗器械中,犀燃医疗为何布局高端手术设备?又为何选择走自主研发这条道路?其自主研发的进展如何?除研发外,培训为何会成为其另一大重点布局?围绕“研发、生产、销售、培训”的业务布局,犀燃医疗又做了哪些准备?3月的一个上午,创始人张弛向动脉网分享了犀燃医疗的初心、布局和规划。


知名院校毕业的眼科医生,为何选择“弃”医从研?


“我是2000年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电话另一端传来张弛的声音,语速略快,似乎与医学生一贯沉稳的形象稍稍背离。

 

紧接着,张弛简短地介绍了自己毕业以来的工作经历:2005年,进入省三甲医院做眼科医生,不仅开设独立门诊,还是一名手术医生;2007年,返回学校就读研究生;2010年毕业后入职眼科知名外资企业直至2020年年底。

 

也就是说,从2000年起,张弛的人生轨迹可以被这样描绘:学校——医院(临床)——学校——药企/外企。

 

这段轨迹出现的第一个拐点是张弛选择从临床回到学校的决定,也可视为日后设备研发和培训成为犀燃医疗的核心业务布局的萌芽期。

 

据张弛透露,在医院工作期间,由于医生资源的紧缺,张弛已慢慢从一名住院医生成长为了一名手术医生,且能独立开设门诊。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弛仍然选择了回学校进修。

 

谈及于此,张弛还打趣道:“当时的我是回炉重造”。

 

让张弛下定决心“回炉重造”的,是基层医院在眼科新技术、新设备接触和学习上的滞后性。

 

“在当时,与北上广的大医院相比,基层的医疗水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很多新设备和新技术,都没有下沉到基层医院,我们根本接触不到。”张弛表示。

 

第二个拐点出现在2010年;这时的张弛,从毕业后,没有选择再回临床,反而选择进入了药企和外企工作,并在2020年选择自主创业。

 

至于没有再当回医生的原因,张弛用他的一个行业判断进行了诠释:中国缺的不仅仅是眼科医生,还有医生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一方面,企业有很多很好的产品,但医生不知道怎么用;医生有很多很好的想法,有很多需要满足的需求,但企业不知道。这就导致了企业研发脱离了医生的实际需求,基层医生也无法及时了解和学习企业最新推出的产品和技术。”张弛表示,这也是犀燃医疗创立的原因,“而从我个人来说,不再回临床,其实也跟鲁迅一样,不一定非要当医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帮助社会,推动医疗界向前发展。”

 

犀燃医疗为何选择自主研发而非进口产品经销的策略,张弛表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内眼科手术设备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国产替代成为众多眼科专家和企业共同的希冀;二是国外企业的轻视态度,激励国产企业奋起直追。

 

并且,据张弛透露,国外企业对眼科高端设备的核心技术封锁十分严格,“小到一个配件,大到一个新技术的专利原理,都处于严格的封锁状态,因此,国内眼科上游企业虽有研发尝试,却鲜少有成果问世。”

 

那,犀燃医疗是如何突围的呢?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研发与精心规划的培训体系


“最痛苦的时候,我们研发团队的成员全部待在实验室,每天工作超12小时,终于把一个比较难的核心技术给突破掉了。”谈及产品研发过程,张弛十分感慨。

 

这样的钻研精神让犀燃医疗拥有了核心研发专利3个,新型实用型专利5个,涵盖白内障手术、玻璃体手术、眼外伤手术等多个领域的包括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超声玻切及激光玻切系统等在内的多个核心产品。其中,激光波切系统为犀燃医疗自主研发。


image.png

犀燃医疗Genesis产品渲染图

 

“以往的机械式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效率和安全性较低,犀燃的激光玻切系统则将这种机械式的玻璃体切割技术转变成了光电消融技术,不仅提高了切割的精准性和手术的效率,手术的安全性也有所提升。”张弛向动脉网透露到,目前,这一技术还较为前沿,鲜少有企业能够实现。

 

犀燃医疗能够在一年时间里实现激光玻切技术的研发,首先应当归功于研发路径。

 

据张弛透露,犀燃医疗的研发得到了业内许多大型眼科医院,眼科资深教授,以及一些重点大学实验室的支持。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研发的效率,也能够保证研发方向的正确性。

 

其次,张弛与核心团队的专业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助力。

 

眼科手术设备的研发属于高度医工结合的范畴,这也就要求,研发团队中不仅要有工程背景的成员,也要有医学背景的成员。

 

恰好的是,张弛两者兼具。系统学习过眼科医学知识,积累过眼科临床诊疗经验,张弛在眼科领域的医学背景自然不容置喙。而在外企的这段工作经历中,张弛在负责市场营销与设备培训的同时,也在与外企研发工程师的交流中,深入系统地学习了眼科手术设备的构建与功能整合知识。

 

这些工作内容无疑也让张弛深入了解了一台眼科设备是如何研发、如何生产、如何销售以及如何应用的。加上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优质的客户资源,犀燃医疗明确知道临床急需的技术与难点,从而有的放矢,为临床医生量身定做手术设备。

 

并且,在实际研发中,张弛也并非单打独斗,而是找到了一位同样具有深厚医学背景的“左膀”与一位具有眼科玻切系统研发背景的工程师“右臂”。

 

最后,得益于多年的学医背景与眼科临床经验,张弛积累了丰厚的医生资源,这也使得犀燃医疗的研发始终与临床需求保持着紧密联系。

 

然而,丰厚的医生资源带给犀燃医疗的不仅仅是研发的助力,还有设备培训方面的助力。

 

与国内某些知名眼科上游企业将设备维护作为重点业务布局之一不同的是,培训医生将是犀燃医疗未来的重点布局之一。

 

背后原因如何?在采访中张弛坦言,“目前,出于成本的考量,许多企业并未提供大规模的培训服务。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当注重社会效益。并且,对于中国的眼科医生尤其是基层医院的眼科医生来说,对培训的渴望和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医生,缩短他们的学习曲线,响应国家“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村”的号召,培训业务在将来一定是犀燃的重要布局。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国内的眼科防治快速发展。”

 

并且,动脉网了解到,犀燃医疗的规划的培训路径为:企业与部分眼科医生合作,首先展开对这批小规模眼科医生的培训,再由这批眼科医生培训基层医院的眼科医生,以此辐射全国眼科医院。

 

“实际上,在对首批医生的培训过程中,犀燃医疗就把医生需要掌握的每一个关键步骤进行了规范量化,通过这些量化后的操作规范,首批医生就能够去指导新的基层医生学习新技术、新设备。这样一来,不仅缩短了医生的学习曲线,也能让他们少走弯路。”张弛表示。

 

但是,培训业务开展的基础是产品的问世。在强劲的研发实力与丰厚的行业资源加持下,犀燃医疗的产品进展如何?

 

在采访的最后,张弛表示,在2022年下半年,犀燃医疗的第一款产品Genesis将完成动物实验,明年将按计划开展为期一年的临床实验,预计将在2025年取得产品注册证。

 

眼科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仍需要时间的积淀。

相关赛道 治疗设备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王鑫雪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首发】博创生物完成天使轮融资,道彤独家投资

这类数字疗法将要起飞,数百亿美元市场规模谁将占据先机?

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眼内液检测”为精准医疗提供诊断基础|专访智德检验创始人陶勇

新一代人工晶状体材料西安造,这家企业凭什么撬动巨头垄断的眼科器械市场?

王鑫雪

共发表文章152篇

最近内容
  • 重点聚焦F端与B端市场,平安健康如何打造中国管理式医疗新样本?

    2024-05-07

  • 从为国外品牌代工到推出自有品牌,这家创立14年的企业如何实现运动医学耗材国产替代?

    2024-04-30

  • 携升级版CBCT亮相西部国际口腔展,瑞德医疗如何掘金口腔影像赛道?

    2024-04-28

上一篇

南京亿高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江北产投参股基金领投

2022-04-01
下一篇

投资降温的中国创新药,却为何不肯降估值?

202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