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从医疗到化工,ITBT能为合成生物学带来哪些期许?

作者: 王婵 2022-05-09 10:00

ITBT的热火烧了一年多,合成生物学始终是热度最高的一块。这波热点拉起了一批初创公司,也吸引到了孵化机构和早期资本的关注。

 

在这个创新的赛道中,各个角色之间将如何协同合作,实现产业的整体升级?


微信图片_20220507115402.png

▲ 【VB思享会】-【合成生物学系列】第三期线上沙龙 

第一排(上)从左到右依次为:峰瑞资本合伙人 马睿博士、芯宿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 赵昕博士

第二排(下)从左到右依次为:芯宿科技首席科学家 董一名博士、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负责人 马铭驹博士、动脉新医药主编 郝翰


VB思享会「合成生物学」系列活动“DNA到工场,可写实亦可神往”的第3期《合成生物学中的ITBT,可以有哪些期待?》于4月28日晚落下帷幕。本期会议邀请到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负责人马铭驹、芯宿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赵昕、合伙人董一名、峰瑞资本合伙人马睿四位嘉宾,围绕合成生物学中的ITBT相关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动脉网(微信号:vcbeat)基于本次会议讨论,整理了其中精华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合成生物学产业需交叉人才,企业要从始建立产业思维


>>>>

动脉网:对于一家合成生物学的企业来说,在创业的早期有怎样的需求?


芯宿科技:从创业的角度来看,无非三件事:钱、人、事。首先,资本的支持是比较重要的因素,有了资本之后才能来进行后续招聘等各方面的事情,去凝聚优秀的人才,持续进行技术研发,保持技术领先。另外,初创企业还希望能够有比较好的硬件支持、得到好的产业指导,帮助我们更好的推进企业战略布局。

 

其次,对于交叉学科的生物技术公司来说,覆盖的学科类别很广,在人员招聘方面会面临一些挑战。初创企业对人才的吸引会存在一些难度。虽然我们的方向比较有潜力,在创投圈也有一定知名度,但是候选人不熟悉创投,想去初创公司做前沿研究的人尚在少数。所以我们很希望通过有影响力的平台,吸引更多有想法的、优秀的人才加入我们公司。

 

最后其实最重要的是如何做事。首先公司创始人需要在战略上有比较深刻和有深度的思考,对“内忧外患”进行提早进行预判,这包括一些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组织架构,及时做出调整甚至提前进行布局,然后快速执行。

 

>>>>

动脉网:应对于合成生物学企业的需求,目前创新中心在怎样做?


创新中心:创新中心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合成生物类初创企业所面临的高技术门槛问题,包括实验空间配套设施、环评三废、部分高价设备仪器、专项政策等。

 

首先在实验空间及配套设施方面,创新中心达到“拎包入住”的状态,为入驻企业提供配套办公环境、共享公共区域以及实验设备共享平台,有效解决初创企业缺乏先进实验设备,减轻企业初期经费压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其次,环评三废方面,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所产生的的废气、废水进行有效处理,达标排放;产生的废渣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处理机构进行合法合规处理。


最后,我们所处的光明区政府去年推出了专门针对合成生物学企业22条专项政策,从租金、设备采购、装修、研发、投资补贴等方面帮助企业以更低的创业成本将研发成果进行落地转化,打造光明区合成生物产业集群。

 

在芯宿科技强调的人才问题上,我们创新中心每年都会进行全国各地高校招聘,将企业的信息编纂成宣传手册,在每年春招现场供学生领取,让学生有机会与企业实现直接联系。另外在交叉人才方面,深圳理工大合成生物学学院,培养学生既要懂生物实验,又要会计算编程,培养出一些复合型人才。依托我们创新中心的服务体系,可以去解决初创企业招人难的问题。

 

>>>>

动脉网:投资机构如何在产业发展的最早期与其他的支撑体系共同搭建针对产业孵化的生态圈?


峰瑞资本:峰瑞其实投了很多科学家,帮助他们实现科研转化,陪伴青年科学家们从刚毕业的博士一直成长到成功的企业家。其实,早期项目孵化主要有三要素:金融、市场、技术。而对合成生物学来说,要再加一个“产业”要素。

 

其实投后管理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内容。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他们在合成生物学上有非常深的技术积累,但是他们之前都没有做过公司,对金融市场也不太理解,我们投之前甚至他们的方向、选品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时我们就需要去帮助他们。我们主要从一些“软”性的方面给到企业帮助。

 

金融上,比如给到企业金融上的帮助,成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领路人,让他们熟悉资本市场,帮助他们进行下一轮融资。

 

技术上,我们自己会去深入理解技术,包括技术发展的节点等等,再和企业一起做判断,该往什么方向走?

 

市场上,会在早期就和公司一起讨论。该做怎样的产品?我们的客户是谁?竞品是谁?未来怎么进入市场?

 

产业上,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帮被投建立产业的思维,毕竟合成生物是一个大的产业,不完全是研发,而应该从开始就考虑生产相关的所有要素:落地选址、政策支持、原料来源等等,从而指导公司注意提早注意这些问题。

 

数据化是医疗产业发展方向,合成生物学是ITBT典型场景


>>>>

动脉网:作为一家横跨TMT、高科技和生物医药的投资机构,峰瑞怎么看数字化技术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峰瑞资本:这是峰瑞投资的一个重点,从数字化的角度出发去投前沿的生物科技,特别是合成生物学,能不能走到工业化、能不能拿出产品,以及能不能有数字化的平台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非常重视的。

 

合成生物企业的难点有二:其一,如何规模化生产制造?其二,如何选品问题?往深了说,为什么规模化生物制造困难?一是因为生物可以编程但非常不容易,二是整个生物链条非常长,不仅要构建菌株,还要解决工艺问题,做完小试、中试、大试,还要解决生产问题。为什么生物编程不容易。为什么不能像搭二极管,三极管一样把生物自下而上搭起来。还是因为数据化得不够表征数据不够,对生物系统、生物进化了解太少,对化学生物空间的探索太少,数据化严重不足。所以,合成生物学是最能够体现IT与BT相融合后能够加速生物系统数据化的一个方向。

 

在大的前沿生物概念下,峰瑞投了40多家IT+BT企业,从第一类帮助生物系统去做数据化的公司,到第二类数据拿到后做的AI计算与预测的计算生物类公司,再到数据理解后应用生物元件进行干预的DNA合成公司。

 

解决生产和工艺,未来可能也靠IT+BT。利用智能发酵罐和全过程的监测发酵状态,在这一块儿上,蓝晶微生物就做得非常好。另外像凯赛生物已经实现了全数字化工厂,我认为这就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数据化的方式实现合成生物学生产。

 

>>>>

动脉网:在ITBT的范围内,创新中心已经孵化了哪些先进项目,分布在哪些细分赛道中?


创新中心:合成生物学底层技术包括软件,DNA/RNA合成,生物体构建与自动化平台。其中DNA数据存储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创新中心孵化企业之一中科碳元,主要围绕全球大数据存储问题,聚焦DNA数据存储技术研发与业务发展,同时积极拓展DNA数据存储技术框架下的面向功能应用的DNA合成/测序全流程技术服务,打造国内第一家,国际领先的碳基数据存储企业。

 

合成所也建立合成生物重大基础设施,目前场地已经进入装修阶段,基于高通量、自动化工程生物实验平台可以实现多种实验工艺流程,将以前可重复性的实验流程进行自动化操作。以前自动化平台基本都是国外垄断的,目前合成生物大设施旨在打造一个用户的“云端实验室”和运营者的“智能实验室”二位一体的工业化合成生物研究平台,以合成生物学基础研究为理论基础,把自动化工业的智能制造理念引入到合成生物学研究中。

 

合成生物大设施预计将于2022年底开始逐步启动运营,大规模设备搭建、调试和软件研发也在紧张的准备中,并逐步开展各系统验收和试运行工作。目前已有软硬件工程师40多人,预计在2023年年底可以发展超过100个人。之后自动化平台将逐步向企业开放,初步规划会集成30多套自动化平台,为企业提供多项高通量的自动化服务,加速合成生物学的发展。

 

>>>>

动脉网:到底层的应用上,目前芯宿科技在如何将数字化技术落地到场景中?


芯宿科技:数字化是对我们非常重要的方向,我们尤其关注如何将数字化落地到整个应用场景中,实现高通量、低成本的DNA写入,包括序列的合成、拼接、纠错等等。

 

除了经典的化学合成技术,我们也布局了DNA酶合成,包括建立DNA合成酶数据库,并基于这些数据库进行DNA合成酶的优化、筛选、理性设计等。

 

在DNA合成之外,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分子的测序,实现分子层面的信息识别和读取。这些都是可以数字化赋能的地方,包括在工程化上,都可以用数字化进行程序精准控制。

 

最后,对于服务业务,在生产环节流程管理上,通过数字化优化生产环节,进行订单管理,更好地服务用户。

 

高通量DNA合成是趋势,降低成本将助推多领域发展


>>>>

动脉网:DNA合成这个卡脖子的技术领域目前的发展进程是怎样的?


芯宿科技:这个领域非常大,从技术上来说粗略上可以分为两个相辅相成的支柱,一个是DNA合成的生化方法,另一个是自动化、高通量的工具开发。

 

在DNA化学合成方法方面,国内产业链发展比较成熟,主要是利用经典的化学合成方法,关键原料国内都能自己生产,包括经典的柱式合成,可用于PCR引物等应用场景,目前也在生命产业被广泛使用。

 

如何进一步去提升通量和降低成本进而满足不同的需求,需要在化学合成的原理上进行工程化。可以采用机械方法,例如喷墨进行短链合成以及类似于晶元封装工艺进行基因拼接;也可以利用芯片来实现,比如我们正在利用集成电路进行高通量的合成,需要多学科交叉和一定的技术突破。

 

化学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在合成两三百个循环需要之后产物的纯度还是会有明显下降。因此,所以人们就会想到无模板的酶催化合成法。理论上看,酶催化合成的效率非常快、耗能非常低,具有从头合成的潜力。但从目前实际应用的情况来看,为了保证准确度采用了一系列技术方案都还存在成本和时效等方面问题,和理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是我们公司正在加大布局的方向。

 

总的来说,不同的合成路线,各有其长各有其短,都有比较适合的应用场景。

 

>>>>

动脉网:峰瑞如何看待DNA合成这个赛道的未来发展?


峰瑞资本:做DNA合成最重要的是工程化的能力,芯宿科技在这一块是非常强的。像芯片技术应用在生物biotech领域还是刚刚开始,这是非常好的应用。我认为DNA合成是一切的基础,虽然DNA合成的市场目前在国内可能就10-15亿人民币,但是我觉得随着合成效率的增加、成本的下降,未来会有非常多的应用,带来增量市场。

 

>>>>

动脉网:马博从您个人的角度和创新中心的角度,对于孵化这样高技术壁垒的项目有怎样的心得体会?


创新中心:合成生物技术类企业的门槛都会比较高,企业需要申请科研技术专利,突破海外卡脖子技术。我们在孵化这一类企业的时候,会更加有耐心,用更长的周期去协助相关的科研成果转化。

 

DNA/RNA合成是合成生物学底层的推动技术,如何去实现大片段的组装和基因合成,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小片段的DNA。而眼下的关键就是如何去降低DNA合成的成本。快速合成DNA也是我们创新中心关注的方向。

 

医疗外合成生物学战场在化工,未来应用场景将进一步融合


>>>>

动脉网:创新中心大概有多少项目在非医疗领域?怎么看医疗与非医疗领域之间的差异化?


创新中心:其实我们创新中心入驻的一半企业都是非医疗领域的,有包括食品的、消费品的、农业的等等。但合成生物学是一个交叉学科,我认为许多合成生物公司既能做与医疗领域相关的产品,也参与开发非医疗领域的产品。

 

比如,同一套底层技术,公司既可以用它做类器官也可以用来做人造肉,我们如何把他归为医疗还是非医疗,这个界限我觉得在合成生物学会越来越模糊。即便是医药领域的企业,他们基于自身的底层技术进行长短线的战略规化,也可以做农药或是做护肤品,生产周期会有不同。合成生物并不是单纯的生物医药,它是个跨领域学科,所以最终会形成很多不同领域的产业聚集,但是他们之间又是基于同一类的底层技术。

 

>>>>

动脉网:走出医疗领域,合成生物学在更大的范围内还有哪些场景是值得期待的?


峰瑞资本:在中国,化工先行。中国的化学品占全球的40%,化工人才是美国的10倍。合成生物学有一大部分应用是在制造业,像化工的这些应用我认为会更早地在中国发展起来。

 

我们也观察到一个趋势,除了头部企业,海归和高校教授开始做合成生物学的创业,另外一些大的化工企业也开始转向合成生物学。未来将会有好几股力量相向而行,发生竞合。

 

另一方面,应该追踪分子分子本身就可能“跳”到不同领域,一家初创公司做出1-2个分子后,基于分子本身的性质就可能使公司进入不同领域。就好像刚开始想做医疗,中途做了化工,最后又做回医疗,都挺正常的。

 

>>>>

动脉网:芯宿怎么考虑自己的第一落点?未来是否有向外延展的可能性?


芯宿科技:我们芯宿是比较偏上游的、提供原料,同样也能够为医疗之外的企业提供服务。当然,医疗板块在其中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是高附加值的。可以说,感谢医疗找到和选择了我们,并不是我们特意去找的赛道。我们通过分子芯片进行合成为合成生物公司、测序公司、药企等客户提供技术产品,价值都是比较大的,面对不同的客户,我们都在寻求更多的合作和创新机会。芯宿的目的是利用高通量的技术降低短链与长链DNA合成的成本,为下游公司赋能。这是经典的ITBT结合的应用场景。


本文章仅节选了嘉宾在本主题下的部分讨论,更多有关合成生物学产业热点话题的精彩讨论请见活动回放: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视频回放。 

微信图片_20220507115844.png


 欲了解更多合成生物学产业信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进入【合成生物学】产业交流群。

微信图片_20220507115408.jpg

相关赛道 IVD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王婵

挖掘深度医疗Vx:Ana20180807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逐梦AI计算药物设计,郭炳诗博士加入星亢原neoX

“ITBT”跨界融合大热,这种新研发模式或将改写未来生物制药格局

2021 J.P摩根大会:近30家中国企业亮相,新冠疫苗、远程医疗、医改成时代趋势

专访邓子新院士:去哪里寻找我国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机会?

王婵

共发表文章387篇

最近内容
  • 国内首款耳鼻科专用“可降解膨胀止血绵”即将上市,启灏医疗已完成临床试验

    2022-07-28

  • 又一医疗AI获CE认证,人工智能企业如何掘金辅助生殖新蓝海?

    2022-07-25

  • 6万合作药店,27亿条数据,今天又一家健康大数据公司上市

    2022-07-12

上一篇

物理因子治疗系列产品全面上线 傅利叶智能拓展康复医疗全图景

2022-05-09
下一篇

易凯资本发布《2022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

202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