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药商业进入电商唯一之路——代运营

作者:动脉网 2017-04-18 14:45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动脉网(微信:vcbeat)注:本文作者是医药电商行业老兵,在TO B和TO C公司都有任职,按其观察,电商这一渠道愈来愈受到医药工业企业和流通企业的重视,但很多公司在具体的操作手段上还缺乏了解,故作者从实操角度对医药电商(B2B)发展和演进逻辑做了介绍,并大胆预测了新出现的趋势。

 



时至2017年4月,随着国家对B2B(B证)、B2C的审批放宽,从审批制转为备案制的落地,医药行业的电商之路跨入了新的一页。业内一致认为,备案制并不是意味着医药电商人人都可以玩,相反,审查会越来越严格,经营也会越来越有压力。那么,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药连锁以什么样的态度,摆出什么样的姿态迎接越来越专的医药电商呢?

 

医药B2B电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电子化阶段,时间为90年代初至2005年。该阶段各医药商业企业相应国家号召进行行业内的电子化办公。除了内部电子化的实现,很多医药商业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官网,进行药品的销售。但是由于国内整体的电商硬件、软件环境所限,采购方对网络采购也缺乏认同,导致线上采购行为夭折。由此,本阶段的特征是,企业内部电子化。


第二阶段,启蒙阶段,该阶段为2005年-2009年。由于在2005年第一个网上药店审批牌照的颁发,医药电商走入了大众的视野,虽然是C证,这也给一潭死水的医药电商市场带来的了不小的冲击。在海虹申请了A证以后,医药B类市场也开始萌芽。期间各种科技公司带着逐渐崭露头角,这类企业中不乏现在仍然活跃的“九州通医药网”、“金利达医药网”、“快易捷医药网”。该阶段的特征是,传统行业信息化转变。


第三阶段,被动阶段,该阶段为2009年至2016年。本阶段的特征为,网上交易化。可以这么说,真正的医药电商逐渐形成,A证平台唱主角。2009年-2013年前,国家对医药电商处在观察和试验阶段,对医药电商能否形成良性的商业模式持保守态度。在很长时间内,国家都没有放开对A证的审批,直到2013年上半年。此阶段代表性的网站有“汉宁医药网”、“药品终端网”、“我的医药网”。这些网站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开始摸索出自有的医药电商模式。而这类网站的思路还是简单的把线下业务强行搬到线上,出发点就导致了推广运营中难以跨越种种困局,“烧钱培养习惯”,“花钱买买家和卖家”。


第四阶段,主动阶段。该阶段为2017年以后,医药商业逐渐会走自营的道路。主要代表性时间就是开篇提到的“国家对B2B(B证)、B2C的审批放宽”。笔者预测,在2-3年内,医药商业企业会腾出时间,腾出资源,真正进行电商化的布局和运作,此阶段的特征为:融合。


为什么说医药商业要珍惜这2-3年的宝贵时间来真正发展电商呢?


其一、医药行业比较特殊,受国家政策影响颇大,而医药电商更是如此。两票制、营改增对行业的影响不必解释,国家的本意不仅为了规范更是为了优化产业链。在此法规执行前,行业内还在惶惶不安,然而随着成案落定,工业与商业显得异常的淡定。不要再猜政策什么时候落地,有点时间去合规、去开发新市场吧。而短期内,在成本不大量提高的基础上,最快的最有效提升销售的就是“互联网+”。


商业企业要打破那种数据为王的狭隘思想,变以服务为王的宗旨。客户依附商业公司采购的原因无非1点,那就是“服务好”。很多时候,我们讲,贵公司有多少采购用户?回答,3000家!觉得很不错!在当地排前几了。实际上,针对这3000家用户,我们需要认真研究这个数字。是3000家都持续采购?多少家贡献了销售份额的80%?实际上,有可能这3000家只是历史采购而已,客户数永远就是一个数,成功的商业公司会把数据变为销售。商业企业的渗透率价值远大于覆盖率。而电商在前期解决的就是渗透率的问题。


其二、行业的态势表现为并购整合,加入电商有利于提高估值。近几年,央企华润、国控、医药产业链巨头,瞄准产业链,瞄准医药行业的每一个环节,在各地布局。去年全国医药行业并购数量超过400起,并购金额超过1800亿元,海外并购案则超过200亿元,并购数量和金额记录均被刷新。从2012年至今,结合上市公司公告、咨询公司研报的数据来看,国内医药行业并购数量和金额持续增长,过去5年增长逾5倍。加入电商业务模块为了增加新的谈判砝码。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来提升行业集中度,同时还存在借壳上市、资产重组和引进海外技术及研发能力等考虑。


2017年,华润将以两票制全面实施为契机,加快空白省份的布局、深化地市网络,持续加强医疗终端的覆盖,主要通过并购实现。华润医药称将会并购与医院和其他医疗竞购客户有牢固关系的、区域性领先的分销企业。与华润医药相比,一方面上海医药在空白市场布局上正在加快脚步,另一方面,其正在寻求在医药电商方面的突破,主要依托上药云健康建立电子处方流转系统,过去一年积极扩张对接医疗机构版图,截止2016年年底新增电子处方21.7万张,同比增长了600%;全国范围内新增对接医院30家,同比增长1400%。


无论是在任何行业,资本市场对电商概念的热捧一直持续。2014年仁和的叮当快药和F2C概念提出,让短时间内仁和的股价上升了45%。上药当然也是。而在并购市场中,很多年销售2-5亿的企业都成为并购的对象。嫁接电商,并运行一段时间,取得一些数据,不失为一个提高估值的手段。


其三,整合产业资源,为己所用。提高本环节的经营效率,带动整个产业链的优化,是电商目前能给产业带来的最直观的好处。


年销售5-10亿的医药流通企业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征。这类企业掌握着本地大量的客户资源、厂家资源、医疗机构资源。在目前的医药产业背景下,生存不是问题,重在资源的不断整合与重组。互联网带给它们的是产业周边的资源。如,与金融供应链企业合作,将线上支付的优势发挥出来,节约资金压力。与大健康科技公司、连锁药店合作,共同开发院外处方资源。


市场随时都在变化,既然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何不摸着石头先过河,何况这么多年在医药商业电商领域,已经不再是一穷二白的局面了。在四川、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终端的采购意识已经养成。发挥本地服务的优势,发挥老的商业品牌的优势,自营医药电商一定能茁壮成长。


一提到自营,或许很多人又会问一个问题,不是说自营不如加入第三方平台吗?为什么还要自营?


声明一下,自营并不等于自建。自营侧重管理运作,操作基础可以在自建网站上,也可以同第三方平台系统运作,这类侧重于商城的运营、推广以及维护。自建含系统搭建、人员设置、系统维护、商城管理、内容服务等等多个整个体系的运作。


关于自建还是代运营,笔者的意见有三个。成本考虑,大家都认为电商平台提供了一个免费的软硬件平台,而自营自建需要耗费很多钱。实际上,的确,自营平台需要前期对软硬件的投入,自建采购销售系统,自建支付系统,自建数据库,自建合同和质管资料库。这部分投入需要5-10万。后期也要投入部分硬件软件的维护费。因而,从短期成本角度考虑,建议商业公司与第三方平台合作,依托第三方机构培养队伍、模式探索、网上销售。


如果从短期和费用上,我只想对医药商业说,那就这样吧,在混吃混喝中度过吧。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科技公司圈了一堆可有可无的数据后,只会把医药商业公司扔到一边。你们看一下,有几个医药商业通过第三方平台自主产生了销售?有几个第三方平台放下身段陪你走过电商之路?答案是,没有!当我们了解完目前的所有平台后发现,多么残酷的现实,医药流通电商至今还没有真正对接医药商业企业。

原因有:


  1. 1.做电商的出发点不一致。先说商业公司的出发点,很多企业在2016年前,没有精力做医药电商业务,就算接触电商其中一个原因也是为了前面提到的第二点,资本市场的估值,这样注定是被动的,也注定是不成功的。而作为医药电商公司,这一类的科技企业,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数据,为了给资本市场看报表。其结果可想而知。


  2. 2.投入的精力不一样。虽然说,医药商业商城最终需要企业自己来做。但是当第三方平台快速捞干终端资源,简单做了几场活动,就以为能帮商业公司进入电商了?可笑!前期终端是否接受线上采购,商业公司内部能否形成电商氛围,不是几场订货会能改变的。持续的、高效的、落地化的推广,对终端的恩威并济,才能形成真正的电商习惯。


  3. 3.是否适应本地化。我总结了,医药电商一直浮于表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第三方平台不能完全本地化。什么意思?产品落不了地,没有区域性畅销品种支持,你拿什么说与本地商业共同开发市场?动销落不了地,没有地推人员作为抓手,工业不信任,怎么能撬动连锁市场?


  4. 4.人的因素。语言、氛围、习惯,这些是属于社群的概念。在这个医药氛围浓烈的群,需要第三方社群经营人员具有一定的能力。第一、是医药人。懂得圈内的语言,说什么药能知道是否好卖,卖哪些渠道挣钱,怎么卖的更多,当地竞品有哪些……反问一句第三方平台操作人员,有多少懂的?这里必须要有医药圈经验的人来。第二、本地人。一聊本地某商业,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一聊缺什么品种,只要做药人都盯着看。这比发一些高大上的言论、政策更能有带动。


以上既说到了医药流通电商本地化策略,又说到了,医药商业进入电商的必然之路------代运营。


什么是医药流通电商的代运营?


帮助传统医药企业进行团队建设、系统维护、运营推广、持续辅导、发掘价值为方向的合作,统称为电商的代运营。


代运营常见于医药B2C企业中,连锁企业对代运营模式接受度较高,这主要依赖于天猫医药馆的兴起,开始是针对天猫的商城代运营,后逐渐兴起于自营网站的代运营。这类代运营机构可以是个人也可以使公司行为。由于医药零售行业的准入门槛比较低,因而具有初步B2C经验的代运营机构,快速成为医药电商B2C方面的代运营机构。在传统医药生产流通领域,电商代运营比较少见,笔者几年前在厦门见过一个机构为厦门片仔癀宏仁商业做代运营。至于结果如何,大家可想而知。


下面说一下,医药流通电商代运营的流程。首先在双方确定合作后,代运营机构应当将服务企业的业务形态、经营模式摸清楚,以便在运用线上交易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接下来,代运营机构会与委托机构各职能部门协作,并建立协作机制。如与技术部门衔接改进系统,与窗口业务员对接关于培训与下单,与业务员对接关于如何推广和教育终端,与采购部门衔接关于如何挑选活动品种。


以上千万不要以为代运营以及融入委托机构了,还有很重要的事没有做,那就是持续内部教育。上至领导班子,下至仓库管理员,都需要让电商的意识贯穿下去。在此过程中,物色适合的人选培养其为接班人。我实操过很多传统商业的代运营工作,对人的教育,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之后,就是持续不断的活动开展和内部流程优化了。


以上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且环环相扣。具体的代运营有哪些内容,我在下一篇中来详细介绍。我与下属说,代运营机构不是一个局外人,既然受雇于委托方承接业务,就需要摆正姿态,把对方的事,当自己的事,无论从电商的定位还是执行的细节,无论是领导的碰撞与采购方的说服。


最后总结下,医药流通电商需要有专业代运营团队的支持。打好基础,平稳接班,是代运营的职责。而代运营代的是什么?代的是试错的几率小,代的是人的培养!

 

洪秀海,2007年进入医药电商B2C,2009年至今在医药B2B圈,扎根医药电商多年,具有多家著名电商公司实战经验,历任于药房网、华源医药网、汉宁医药网、我的医药网等。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