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医改背景下,14位专家详解医联体各方参与机构的机遇、挑战及解决方案

作者:罗美 2018-06-12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动脉网主图_副本.jpg


去年同期,动脉网在成都以“向下的力量”为主题开启了第一届基层医疗创新实践论坛。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动脉网通过不断深入地了解,发现基层医疗最基础的产业架构已初步构建完成,形成了医联体、新型诊所、社区健康管理、医药流通零售、第三方影像服务、第三方血透中心等产业创新形态。

 

为此,6月9日,动脉网在杭州举办了以“新构造”为主基调的第二届2018年基层医疗论坛,大会还邀请国家政府部门领导、国内医疗行业领袖等数百位嘉宾作主体分享,现场参会人数达1600多人次,着重探讨医联体的创新与实践。围绕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合作和发展、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等主题展开讨论。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联体作为分级诊疗落地的推手,被赋予了新时期的重任。在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跨区域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这四种医联体模式下,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如何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又紧密合作?创新企业将从哪些场景切入医联体?


各专家详解医联体、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政策


基层医疗,在我国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占比高达95%,涵盖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门诊部(所)。


随着医改政策的逐步实施,我国基层医疗的规模、医务人员数量和服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与各类高等级医院相比,基层医疗的床位供给能力、设备性能、医护人员水平还存在不足,而且城乡发展不平衡性矛盾突出。


近年,政府推出了包括医联体、分级诊疗、家医签约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即为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资源共享,改善基层医疗发展滞后的现状。基层医疗获得了新动力,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


因为我国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农村基层医疗优质资源先天短缺,导致基层医疗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凸显,所以医疗资源必须重新分配,加大向基层倾斜力度,才能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医改目标。


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增强优质医疗服务普及性方面,杭州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处长周华认为,医疗一定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才能插上它的高效翅膀,称“医疗+互联网”比较科学。做好基层的工作,必须梳理全科+专科的理念,全科是以人为核心,解决他的健康问题;专科是以疾病为中心,来解决他的疾病问题。


除了疾病的诊治以外,最大的健康问题是养老问题,一个老年人身上一定有多种疾病,若是医生把老年人身上所有的疾病治好,必须借助互联网医疗和全科+专科,分门别类给它助力。


改变医疗服务模式方面可从这四方面入手:


第一、以疾病为中心,真的要做到以健康为中心;


第二、把碎片化的医疗服务提供变成整合式的医疗服务提供,将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管理融合在一起,一体化提供给老百姓,并且进行跟踪、评估,不断推出新的干预方式;


第三、实现以人为本的整合式的卫生服务;


第四、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说,除了国家的基本签约服务包之外,还要发展针对老百姓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包。


“我相信分级诊疗成功的那一天,一定是医疗成功的那一天,一定是沿着这条路走。”周华说。


 而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卫生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苗艳青,她在安徽阜南调研他们的医共体时,发现他们给85岁以上老人提供了基因检测的服务,希望更加精准地了解其后代会出现什么样的健康问题,提前预知这个家族的遗传史,并做好预防,维护个人健康。

在苗艳青看来,国家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定位应该是按照一类事业单位管理,按照二类事业单位运行。


为什么说按照一类事业单位管理呢?因为从政府角度看,基层卫生机构是事业单位,而且是一类事业单位,也就是说各级政府应该负责基层卫生机构职工的基本工资、编制设置、基础设施建设等,这是政府托底的责任。二类的运行是指基层卫生机构要通过医疗服务提供,通过竞争来获得更多的收入。


倪荣:互联网+医疗AI技术如何助力中医医联体发展


在基层医疗领域里,中医是绕不开的专科,目前国内也有很多中医院搭建了中医医联体,比如微医、广东省中医院、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形成的全国首家中医医联体,海南医联体儋州市中医医院。


浙江省卫生信息学会秘书长倪荣表示,互联网+医疗AI技术可助力中医医联体发展。他曾任杭州市拱墅区卫生局、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党政主要负责人、创办了“莲芯健康”,研发了“悬壶台系统”,荣获“2017年全国基层卫生创新大赛一等奖”,同时他担任总设计师并主持建设了“乌镇互联网国医馆”。


悬壶台就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一个中医药应用平台,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思想,将1441条证型、1528条药物禁忌、数千条处方、上万条知识条目凝聚成一套涵盖疾病证型、治法、体质、处方、配伍的云化解决方案。有了这套系统相当于每个基层中医的背后,都有一位睿智博学的名中医,融合无数位从古到今中医大家的经验,在指导辅助开方,同时还能根据病人情况临证加减。

该平台目前已接入超过300家机构,全面覆盖浙江省11个地级市,累计处方量近220万张,未来将不断扩大应用范围,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应用最广的“云端中医大脑”,切实提升基层中医的服务能力。


此前,台州市卫计委办在5月12日,曾在《健康台州》》这个公众号上发布了这样的内容:对基层32家机构36个科室命名为基层医疗卫生的特色科室。倪荣发现很有意思的是,32家机构36个科室直接有“中医”两个字的居然占70%。


他一直认为中医医药的命根在基层,中医药在基层就要有自己的医生。但是基层的医生离开了大专家抄方以后,他不敢辨证、不会辨证、不敢开方,怎么办?


像在这样的科室里面,中医药要连上物联网、医联体、人工智能,未来一定大有可为。倪荣认为这样的时机很快就会到来。


分级诊疗下,县级医院和乡村基层医疗需求不同方案也不同


随着政府大力推动的新医改,创新技术与资本势能的双重叠加,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而又深远的变革。新的体系变革必将带来中国基层医疗产业的解构与重塑,基层医疗势必将成为未来医疗的流量入口,其产业的升级与跃迁遵循最初板块构造轨迹,演化、分布、构造组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


为了抢占未来医疗的新流量入口,企业也正从各个方面赋能基层医疗,有的做信息化、有的做平台、有的专注县级医院、有的专注乡村市场。各层级机构机构之间需求不同,自然也就演变了不同的商业逻辑。


首先来看县级医院,“郡县治,天下安”这个道理在卫生与健康体系同样适用,县域医院覆盖了全国9亿人口,是我们国家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所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是完善中国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之举。


为了响应国家分级诊疗的号召,2017年6月,名医主刀业务模式升级为:携手北上广顶级专家,将一流的医学技术,通过名医铸刀的方式,进行传帮带,切实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广阔的市、县一级,先后与近千家基层医院进行了战略合作,让每一位医生行好医。


名医主刀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业的移动医疗手术平台,总部坐落于上海,现设北京、杭州、天津、广州、南京、济南、成都等分部,业务覆盖全国。平台汇聚国内外优质名医资源和闲散床位资源,旨在帮助广大有手术需求的患者,在第一时间预约全国知名专家,并调动闲置床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帮助患者及时入院手术,帮助患者解决“好看病,看好病”的切实需求。


2018年3月18日,名医主刀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人民医院达成战略合作,成立了郑志教授、符培亮教授怀宁名医工作室,签订了沪皖紧密型专科医联体共建眼科。

名医主刀创始人兼CEO苏舒表示,双方合作后,怀宁县人民医院成为安徽省内唯一一家具备眼后节手术能力的县医院。


在合作期间,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郑志主任、上海长征医院骨科符培亮教授两位专家,定期在怀宁县人民医院坐诊,为医院提供各项专家、运营支持。


此后,怀宁县人民医院眼科科室总收入同比增长3.5倍,骨科科室收入同比增长1.6倍。


其次是乡村基层医疗市场,“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明医众禾创始人姜强这样笃定。他希望用互联网的技术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明医众禾成立这3年做的这些尝试,或者可以证明此路可行。姜强做了这四个能力的建设,搭建了一个医德帮诊所生态服务SaaS云平台,全面赋能基层医疗机构:第一个方面是知识与管理能力,第二个方面是药品供给能力,第三个方面是门诊检查能力,第四个是智能与远程诊治能力。
 
其盈利点来自这几这方面:在医疗全成本节约中分取收益、药品供应链管理服务收益、门诊临检服务收益、智能与远程医疗服务收益。目前明医众禾已经覆盖12个省、100多个地级市,拥有10000多人的地面服务团队,100多名医药+医疗合作伙伴,50多个全国知名药品生产企业供应商。


瞄准基层卫生人员紧缺,探索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新思路


一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海涛认为或许通过以下的方法可以破局基层人才。


第一是人事制度方面,以县级为基础,人才考核和聘任制度亟待改变,只有制度变了,才有人愿意去。


第二是在岗培训方面,动用现代互联网方法推进上下联动,专家传帮带,创新原有的对口支援模式。重点科室重点突破,让妇科、儿科,急重症中心等医疗资源下沉到县里去。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医联体、医共体,让真正的优势资源往下沉,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第三是家庭医生签约方面,有很多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在签约方式上做了创新,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管理一千个客户,提高效率,而且真正做到医患联动,让服务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但是老百姓看病仍然要不断打电话找名医,这体现出健康守门人缺位,从而患者流动格局混乱,造成了协和医院、邵逸夫医院等一位难求、一床难找。


在这方面,可以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提升。例如,协和专家曾参与在安徽试点的“天使机器人”,就是通过技术的手段,提高医生的诊疗效果,降低签约成本,使医疗医患关系大数据化、模块化,把基层医生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临床水平通过智能的手段来提升。


名医传世创始人陈锦,他试图以“医学培训视频+SaaS平台”的方式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提供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利用培训管理平台系统性、规范化进行同质化的线上培训,再结合线下的实践操作来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技能水平巩固提升。对象是针对县一级或以下的所有卫生人员,不单单是医生。


以广东省某市为案例分析,不同等级的医疗卫生机构参加平台培训,人数达1900多,使用名医传世平台,10天可全部完成培训,并且成本为零效果可控。此后,该市卫生局把全市30家医疗卫生机构,4323人岗位人员的培训全部使用该平台并自5月份开始正式落实,人均培训任务28.57个课件任务,培训总时长超过20万个小时。卫计局及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与学员均对培训效果感到满意。

“我们于全国十多个市县进行了广泛使用,现在已有两个省明确表态了要全面覆盖,用我们的平台对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实施培训。”陈锦说。

目前平台汇集全国各地名医专家达6000余人,医学培训课程超过2600余部,以每月超过100部的速度增加及更新,涵盖医学30余个专业科室,包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传染病及疑难病症等病种诊疗及操作案例。


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路,医联体体系内的智慧升级


“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路。”这是医疗行业技术领域的创业者们一直都在努力做得事情。阿里健康未来医院事业部总监董宇表示,她在阿里巴巴集团工作了近12年,从跨境电商到天猫淘宝再到农村淘宝,在电商领域磨出了第一把剑,现在她加入阿里健康,准备磨第二把剑。

 

阿里巴巴提出Double H战略,即Health and Happiness。阿里内部有一个说法叫做履带战略,也就是阿里巴巴的不同事业部,在不同的阶段会交替向前,承担起带动整个大集团履带式向前发展的任务。健康和快乐,是阿里巴巴未来十年后的战略重心。

 

阿里巴巴集团最擅长的就是做平台。基于阿里平台19年的积累,阿里的大健康业务拥有丰富的平台资源,包括6亿线上实名用户、1400万+医药健康商品和服务、3500+合作医院、15万+药店和60+地级以上有合作关系的政府部门。

 

现在阿里健康正与阿里云、钉钉、支付宝、天猫、淘宝等携手,整合集团资源,向外界合作伙伴提供未来医院计划。

 

“我们希望,围绕医院需求,通过阿里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尖端科技、产品和服务的支持,协同阿里医疗健康生态,为医院的临床、教研、患者服务、医院管理,提供融合式的互联网大数据解决方案。”董宇说到。

 

这一整套互联网解决方案总结下来包含:临床与学术——借助AI,让医院站在临床学术的前沿;医院管理——基于钉钉强大的智能办公系统,赋予医院高效的管理工具;精准病患,树立品牌——通过我们的互联网医院,给医院筛选精准的病患,打造医院品牌形象;信用就医——通过支付宝的信用和支付的能力,给患者提供便利、普惠的就医环境;安全存储计算能力——基于阿里云在云计算、大数据方面的能力,确保医院的数据安全,提升它们的能保等级,助其实施个性化的服务。


在医联体方面,运用人工智能助力医联体智慧升级。董宇称这为“云医联体”,她认为这是链接医疗机构、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手段。


通过打通时间、空间和信息流,让跨区域、跨层级的医疗机构得以联通,帮助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提升了基层医师的医技水平,解决了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状况;同时,医疗信息的实时共享,也可以提高医生会诊的准确性、高效性;医患实时联动,高效处理疑难杂症。

 

在云医联体中,人工智能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阿里健康正在开发基于临床诊断的辅助决策系统,提炼了众多专家的经验,将其应用于基层,可帮助基层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放量优质资源,实现医联体的智慧升级。

 

董宇表示,我们已经和权威医疗机构打造了几款产品。比如提升医学研究说的医学科研大数据平台;培训考核青年基层医生临床能力的医学教育情景模拟平台;帮助放射科医生阅片的影像检测智能引擎等等。目前,阿里健康已经开始面向医联体输出糖尿病的专病引擎,未来将会输出更多可实际操作使用的智能辅助决策引擎。


杏树林的首席商业官毛及介绍,他们的移动数字服务在基层医疗领域也有应用。平台上已经有102万注册医生,6.3万注册在册的医疗机构,协作群组1.5万个,注册在平台上的医生大量是来自基层医生。同时活跃度也非常高,搜索量每周达到69万,也就是每天都有差不多10万次的搜索。平台上的医生还收集了350万个患者病历。


面对基层医生记不住、不会用、没人管三大挑战,杏树林给出了一套综合解决方案,产品主要依托于"病历夹"和"医口袋"两个APP。从诊疗过程当中的诊前、诊中、诊后,帮助医生提高他的技术。


我们要介入到医生的日常工作当中去,当他有问题的时候,他可以在杏树林的平台上得到近乎实时的反馈。”毛及说到。基层医院大量的问题,比如疑难杂症的判断和检查、会转诊与用药相关问题等,都能在平台上得到答案。


投资机构眼中的医联体是连锁诊所的高级业态


资本也一直很关注基层医疗,远毅资本合伙人高毅认为, 医联体是连锁诊所的高级业态。为什么?


从业务层面来看联与连,一个是医联体,一个是连锁诊所,诊所的连锁化和医疗服务的集团化是两个不同的趋势,这两个趋势都有不断演进发展的态势。


如果从核心竞争力来看,如果是做连锁诊所,从服务的标准和规模化来讲是它的第一诉求;如果是做集团化,就希望它的专业化,另外在整个产业链上有影响力,这是它的核心能力。


如果讲医联体的联,因为现在都在变化中,我们就要想哪些联比较重要。


第一个是联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如果能记录,对医生和保险机构都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在医联体内部甚至在外部可以形成对接的能力,包括远程的会诊、转诊、远程的培训,这些有助于培养医联体内部的人员,我们知道医联体很大的一块是人才,我们这里很大一部分人是做培训的,我相信顶级医生让他长期在基层也不甘心,如果他在基层做了五年、十年,他肯定希望进修,进修到更高一层的医疗机构里面工作一段时间,所以要给他这样一个机会,这样才能形成人才梯队,才能吸引人才做这样的事情。


第三方医学检验和医生集团,都是从外部吸引人才的角度考虑。联服务方面的慢病管理、医养结合、持续随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数字健康管理系统,可以对接外部的资源做这样的事情。


支付,作为医联体的话,会比连锁诊所或者其他的业态有更大的概率和成功的可能性,能力连接到医保或者是商保,来进行医疗实践的创新。在实践中也很有意思,支付是非常关键的话题,如果支付只是覆盖范围的话,你知道患者从腰包掏钱购买增值服务的话,大家发现还是很难的。但如果有一个第三方支付体系的介入,比如说保险介入,因为他不需要直接花钱,所以从支付的便捷性和支付的意愿上,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最后是供应链,一旦形成医联体,运营的体量足够大,其实可以在后台药品、社别、耗材建立招标体系,通过二次议价来降低采购的成本。所以他认为如果医联体在这些连接上发生一定的作用,从根本上、形态上、模式创新上,跟简单的1+1=2一样发生连锁的改变,当然这里面会有很多的探索。


案例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搭建面向医联体的数据化和智能化体系


在医院端,很多大三甲医院也都在搭建医联体,比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移动医疗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副主任黄伟红介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以下简称“湘雅医院”)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西医院之一,由与美国耶鲁大学同宗的雅礼协会创建于1906年,历经110多年的发展,湘雅医院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综合医院,现由国家卫健委直属,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医疗诊治、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中心。


在搭建医联体方面,战术亮点是方式上灵活多样。合作办院方面,他们有专做康复的湘雅博爱医院、专做医养结合的湘雅未名健康谷、对接社区和区域医联体、专科联盟等,以及与美国匹茨堡大学医疗中心UPMC对接的国际医疗部。


这实际上是一个既能对接国外先进技术,也下沉到国内、省内的医院。因为湘雅的口碑和技术,湖南省外贵州、江西、广西等地不少疑难杂症患者都想到湘雅医院来治疗。

 

战略亮点是“派下来、送上去、远程指导”三个渠道。比如说,他们除了对湖南基层、新疆之外,还有贵州省毕节地区的医疗扶贫。每年会派医生团队,到贵州、新疆这些地方去。


在帮扶下级医院的时候,湘雅医院会重点做一些事,比如说把湘雅医院的管理理念和学科建设的理念送下去,多做一些培训提升他们的学科能力,多培养基层医生人才。实现的路径是通过远程医联体,建构一个远程+教学+培训的医联体活动场景。他们院也将以开放的心态欢迎更多的医疗机构通过转诊或者加入培训等方式进入这样的医联体模式中。


案例二:邵逸夫医院通过医联体输出“邵医模式”,提高基层百姓就医满意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委副书记李强表示,邵逸夫医院作为一家年轻的医院,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浙江大学、浙江省卫计委历任指导下,发展非常迅速,作为一家24年的年轻医院,它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形成了一整套创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即“邵医模式”。其核心就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为此,他们还输出了“邵医模式”,2015年邵逸夫医院启动了邵医健康云平台,成为国内首批有实体医院背景的云医院,不仅整合了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资源,也对接了第三方药品配送、检验检查、金融支付和医疗保险等医疗产业资源,实现各医疗机构间信息、检查、诊疗、转诊、教学等协同,医生可在线进行远程咨询、会诊及门诊查岗、双向转诊、开具互联网处方等,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此外,邵逸夫也积极深入“双下沉、两提升”的工作,与浙江、新疆等30余家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医院模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植入到了很多的地方医院,帮助地方医院实现了管理模式的提升。实践证明,“邵医模式”是可复制的,优质医疗资源也能够通过好的方法、好的渠道下沉到基层,基层群众能够通过邵医云平台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案例三:郑大一附院基于数据交互技术的远程医疗云平台建设实践与思考


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翟运开,却是通过远程医疗模式将优质医疗下沉。该平台也是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最主要的国家级科技平台,致力于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临床转化、标准的研制与推广、产业创新平台的建设与服务、行业交流与人才培养等。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国家级平台,进一步地汇聚国内外优势的资源,积极开展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坚持开放、共享、协同发展,欢迎在座的专家、同行、企业和我们一起来共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创新发展。”翟运开这样说。     


案例四:赣榆区人民医院——基层医联体建设模式创新与探索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他们的医联体信息平台是由宸瑞科技搭建,其组织架构是以赣榆区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组建医疗联合体,实现100%的公立基层医疗机构进入医联体。联体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理事长负责制,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分离,各成员单位法人主体地位不变,相对独立运行。

 

这家医院始建于1949年,现为国家三级综合医院、国家爱婴医院、南京医科大康达学院附属医院及徐州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于2015年5月,整体迁入新院区,总占地142亩,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200张。

 

据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杜传林介绍,医院通过医联体搭建,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让信息跑起来,让群众少跑腿 。形成分工协作、分级诊疗、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技术共享五大运行机制。把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医生、护士、患者连接起来,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远程会诊、影像(含心电)、检验、病理、消毒供应五大中心,实现联网运行。

 

截取该医院2018年5月1日至2018年6月4日的数据可以看到,该系统向上转入门诊患者539人次、住院患者150人次,向下转出患者(含门诊和住院)406人次,帮下级医院读影像报告5645次,检验3838次,供应消毒器械8084件、敷料1907件、塑封类5522件。

 

今后,按照医改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医院总体部署是在目前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信息化在医联体建设中的新应用,以满足打造紧密型医联体需求。

 

一是在医联体内打造更大的信息平台,能够更好地达到信息共享、信息同城互认。续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集成PACS、RIS、手麻、院感、物资供应、财务、协同医疗等平台。推动实施医联体内医疗、财务、人事、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药品供应和绩效考核等工作信息化协同管理。

 

二是推行“互联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模式。推动电子病例与健康档案深度融合,打造医生与签约家庭互动的桥梁,基于健康诊疗数据、云视讯更好地连接千家万户,让这种即时快速的连接方式促进更好的家庭签约医疗服务。通过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平台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私人健康顾问服务,实现健康管理服务从以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为重点人群,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


推进和完善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探索推动智慧医疗在区域医疗、互联网+医疗服务、急救网络、医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推广和应用。


三是依托信息化实行“延伸处方”,医联体上级医院处方药延伸至基层,建立药品统一配备配送机制,以医联体为单位组织实施药品集团采购,并为基层机构提供药品配送服务,实现药品使用上下联动。建立慢性病“长处方”制度,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符合规定的慢性病患者,每次可开具1-3个月的常规用量处方。建立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远程药学服务系统,提高基层合理用药水平。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