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刚教授:谈医院病理科发展瓶颈,实现供给侧改革是关键

作者:动脉网 2017-03-22 12: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文/晨晞


在医疗界,病理学被称为“医学之本”。


这是一个几乎不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科室,公众对它知之甚少,但这里出具的每个结果,都可能是病人生命的分水岭。然而,如此重要的科室在中国正沦为不受重视的“辅助科室”。


2016年底,国家卫计委陆续印发4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并就社会所关注的问题进行解读,使得资本市场对于独立设立的病理诊断中心、影像中心等医学机构的关注度持续提升。


作为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都要听病理医生的诊断结果。可以说,病理科的诊断水平决定了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那么,为什么偏偏病理这个行业在中国发展会遭遇瓶颈?中国病理事业又如何走出困境呢? 


111_副本.jpg

孟刚:安徽医科大学病理学系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病理学与法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主编。


在孟教授看来,中国病理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落脚点应该在结构设置上,并且一定要从区域性中心切进去,从区域性中心走出来,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解放和重新优化配置(以下为孟刚教授采访的实录)。


我国病理学科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 病理科发展的中国式尴尬


我国病理学科发展存在小、弱、散特点,最直接的原因是病理学科设置的“随意性”:

一、我国病理学科模式按照前苏联模式来设置,但临床又是按照欧美模式在管理;

二、我国医院行政设置有:社区、县、地市/省级四级,但设置上并未实现资源共配置;

三、国家在等级医院设置过程中,要求二甲以上医院必须有病理科。

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我国病理科在发展过程中路遇诸多尴尬。


• 从“医学之本”走向“科室之末”


中国的病理学逐渐成为边缘学科,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席卷下,包括医院和医学院等大部分行业都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然而,病理学研究所用的工具,主要就是一台显造价便宜的微镜,且病理切片,染色以及耗材等,相对很多大型医疗设备都价格低廉。病理医生辛辛苦苦做一个病理诊断,全国平均水平在100元左右,这一价格从80年代末至今,二十多年来几乎没有动过。


因此,现在医院都热衷做PET-CT,其原因就是机器本身成本昂贵,其报告价格就跟着水涨船高,出的报告简单易懂、而且责任不大,因此很多医疗机构会争着去做。


• 无创收成病理医生发展困境


据统计,全国有执照的病理医生仅九千余人,按照每100张病床配备1名-2名病理科医师计算,缺口高达4万-9万人。


因此,近年来总有媒体过度解读,高风险、低收入、没人干、没人会……成为了我国病理学的发展现状。


但其实,作为一门不直接与病人和家属打交道的医院科室,病理科相对于临床、外科、护理等科室的风险近乎为零。真正导致病理医生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在医院的地位相对较低。


一方面,病理科相对于其他科室可以说几乎无灰色收入。近年来,医院里临床、外科、检验等几大热门科室呼声越来越高,而病理科却逐渐无人问津。在医院层面得不到重视,也带来了人员配置参差不齐、人员短缺、设备陈旧、工作地点能简则简等一系列问题。


另一方面,临床科室的医生和病理科的配合逐渐存在缺失。临床医生的兴趣更多的在于开刀,比如国内某知名肿瘤医院的一名大夫,一年要开七八百台手术,他没有时间看病理图片,更缺乏和病理科的交流。久而久之,病理科室的发展就会裹足不前。


中国病理事业如何走出困境?


目前,中国的病理现状不容乐观,一个是因为病理学科设置而导致的学科随意性;另一个是因为经济效益而边缘化的临床亚专科。但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这些问题和困难都将迎刃而解。


• 实现供给侧改革是关键


病理学科导致重复医疗、医疗资源浪费等现象早已存在。长期以来,病理学科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仍旧突出。主要体现在现有病理学科服务体系布局不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合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相对缺乏、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作为医学诊断的“金标准”,病理诊断不像检验等是机器检测(只要机器经过实验室的实践认可,开机前的验证都是符合规定)可以采信。病理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诊疗方案,重要点是在质控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医疗机构与病理诊断中心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基于进一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时代背景,建立更精、更全、更专的区域性病理中心成为了解决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重要举措。事实上,这也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病理诊断中心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初衷。


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展病理亚专科建立。亚专科的建立帮助病理医生更好更快的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结合进修医师的个人兴趣和原单位实际工作需要,通过会诊、线上教学平台和医疗协作圈,熟悉相关专题的专家进行带教、答疑解惑、交流,在病理学亚专科做到精、专、强。


• 重视学科人才培养


传统病理诊断主要依靠显微镜,对病变组织细胞形态的变化作出判断。不过和其他学科一样,它有其固有的主、客观的局限性。疾病在不同年龄、性别的病人甚至是同一个病人身上的不同部位都是千变万化的,有些复杂病例在当时可能得不出明确诊断。病理切片或蜡块要求在病理科保存至少十五年,随着医学发展和一些分子诊断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十年前仅通过显微镜观察做出的病理诊断,如今通过免疫组化或基因检测看可能就是错误的。


因此,病理科对工作的严谨要求非常严格。病理医生的诊断要尽量避免差错,经验的积累对病理医生来说尤为重要。一名优秀的病理科医生,远比其他临床科室的医生成熟时间长。


要从根本上解决病理学困境,除了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上加大力度,还应在城市建立中心化的病理服务机构,以满足一些基层医院病理诊断的需要。并进一步加强对专科病理、分子病理和病理研究以及知识更新的重视,吸引青年学子投身病理事业,不断壮大病理学科人才队伍,促进我国病理学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例如,安徽省近几年就非常重视病理在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加大对病理研究的投入,积极开展病理亚专科建设,并联合卓健科技在2016年先后建立了基于亚专科的会诊、教学、质控,以及临床协同诊断的区域病理医联体平台——安徽省临床病理专科医疗联合体。


截止目前已经在安徽省发展医联体历史单位100余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远程病理诊断和疑难会诊指导,宣教病理新技术,集中样本资源,搭建分子病理检测平台,形成互联网+病理闭环。短短1年时间,借助互联网使安徽省的病理综合化能力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