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M重回线下,中国中小Biotech为什么参与热情空前?

作者:张珏 2023-01-17 10: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时隔两年重回线下,备受瞩目的第41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以下简称JPM大会)上周落幕。超过5000多家医疗上市企业和创新企业、超过5万名医疗领域创业者和投资者,从全球各个角落如候鸟迁徙一般前往加州相聚。


JPM大会是公认的生物医药健康行业盛事,也是全球信息量最大的医疗投资、产业交流合作大会,无数的消息在短短几天内汇合,这些消息被解读、被讨论,人们在其中寻找着有价值的信号,然后形成接下来的行业发展与投资风向标,邀请制和不菲的门票也是其特点之一。


但是过去两年内,这一切都被淡化了,受新冠疫情影响,大会连续两年都在线上举行。


虽然线上会议已经非常便利,但是见面交流不管是对于投资交易抑或业务合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很多合作的达成不是来自于日程紧密的会议现场,而是结束后的周边社交活动。JPM大会之所以价值巨大,不仅是由于它能够带来启示,还因为它为行业攒了一个“局”,所有的公司都可以在这里找人、找钱,找项目。


此外,对国内大多创新企业来说,参加JPM大会,或许更重要的是,通过现场交流,切实的感受产业氛围,消融新冠疫情三年带来的“产业信息差”。


01.


据外媒报道,出于投入产出比和疫情的考虑,参会者们比往年花费了更多时间决策是否要出席,有不少公司高管直到大会前两周才开始注册。不过,再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来之不易,大会现场氛围热烈,参会者纷纷反馈:这依旧是全球最顶级的医疗大会。


除了国外大型制药企业和明星Biotech,中国的创新药企业来了一大半,有20余家出席并发表演讲,展示了成绩并且释放了可观的未来规划。例如,百济神州表示,过去一年公司销售额增长109%,2024年开始每年将有10款新分子进入临床;信达生物则提出了4-5年内200亿元的目标,PCSK9,GLP1/GCGR等非肿瘤产品值得期待;君实生物则表示,未来三年将有近10款新药获批;中国生物制药表示要向创新全面转型,40个在研创新药有机会在2030年之前上市。


一些本土创新药企正在摸索出海道路,有一些企业已经携创新药登陆肿瘤治疗等大热领域的海外市场。想在全球舞台占据一席之地,JPM大会曝光量极高,国内公司在大会上进行品牌宣传,能够继续提升中国创新药的影响力,对国内行业发展也有振奋作用。


大会周边的场外中国活动同样值得关注,如「药明康德全球论坛」已举办到第11届,知名度不断提升。


会议期间,雅法资本在旧金山举行了「药通中国ACCESS CHINA」招待晚宴,帮助中国公司与海外BD对接,这是JPM期间最大的中国主题路演活动。


雅法资本创始人兼CEO蒋晓阳称:“和过往JPM大会中国中大型药企占主角的情形明显不同,今年有更多的中小Biotech公司高管参加。和三年前相比,也明显感觉到中国公司热情空前。2020年参加我们招待晚宴的中国药企高管大约有50人,占总报名人数的30%左右,今年,仅来自中国的报名人数就超过了120人。”


对于中国公司来说,积极地走出去、减少信息差的一方面是向外展示实力,为自身寻找更多潜在合作机会。


比如在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行业人士指出,基于风险和分层的双轨制监管模式,以及灵活和高效的临床优势,国内CGT公司发展非常迅速,甚至在过去3年追赶了美国5-10年的成果。


很多CGT公司的底层技术已经不比美国同行的差,在一些领域有从并行走向赶超的趋势,产品管线的质量也令人印象深刻。在供应链方面,国内CGT CDMO市场规模和产能也持续突破,以满足CGT产品的工艺开发和大规模生产需求。


一些中国Biotech已经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如果能借助线下场合推销自己,将事半功倍。


02.


另一方面,生物科技行业一直有令人兴奋的新技术、新突破,而最前沿尖端的变化,往往要在面对面交流中才能发现蛛丝马迹。


此前,动脉新医药在访谈FDA前新药审评专家时,对方直言,在疫情前的2019年,国内外的交流曾处于较为密切的水平,尽管能力有差距,但国内公司可以及时得知国外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动向。随着大家熟悉远程会议,他认为国内外再次出现了信息差。


“如果我们能飞到美国开会,和美国的科学家聊天,就算对方的研究是保密的,也可以嗅到一些方向。都靠读文章就晚了,一篇文章从有想法到发表至少也要两到三年的过程,等我们看到了,就不是最新的东西了。”


以AI为例,他指出,美国前十名的药企,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独立的AI部门,急需AI服务和相关人才。国内AI制药公司多数集中在Research端,找分子、找靶点,或者找合成路线。但是Development端的临床设计是国外AI制药公司的发力点,因为利用AI技术帮助药企找适应症能更快证明其价值。


未来的生物医药产业注定是全球化的,参与者显然也需要国际化视野。除了国内创业公司自身尝试和国外保持交流频率,嗅觉敏锐的政府园区和投资服务机构也已经行动起来,帮助中国医疗企业对接海外市场与资本。


例如,BioBAY在上个月疫情政策刚刚放开时,立即出发前往欧洲了解生物医学生态在这几年中的变化,在法国与当地顶级生物园区交换经验与合作意向,在德国与科研院所交流基础研究的转化机制,在生物医药重镇瑞士巴塞尔,BioBAY还举行了一场招商会。


再如雅法资本,在疫情期间联合CHBD举办了约500场全球创新药公司的线上路演后,决定再次回到线下,在波士顿和日本等海外重要地区为中国药企搭台。


回望1983年的第一届JPM大会,那时的会议只有一天,仅20家公司和大约200名与会者参加,更像是一个生物技术的“路演”:当时最前沿的生物技术和有潜力的生物技术公司在投资者面前亮相,让投资者可以了解生物技术具备的极大发展潜能,也让那些还在萌芽期的公司或技术能够得到资本的青睐和助力。基因泰克、再生元、吉利德等当今的行业巨头,都是借助这个舞台崭露头角。


我们期待,若干年后,回忆起JPM大会,我们也有一些中国创新药企走上世界舞台的故事可以讲。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