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肿瘤诊疗“黑匣子”,「零氪」以科研级标准挖掘数据价值

作者:动脉网 2018-02-09 10:58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医疗大数据由于行业准入门槛高、前期积累时间长、个性化需求强、市场验证困难等因素影响,通常被视为大数据行业应用中难度较高的领域,医疗产业与大数据的融合应用似乎还有漫漫长路。 


作为国内较早一批探索医疗大数据应用的企业,肿瘤医疗大数据公司零氪科技已为超过500家综合及专科三甲医院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深度处理肿瘤科研级病历近200万份,帮助集成及清洗区域医疗数据超千万份,处理医学影像数据超千万份。


在获得了广泛的科研级数据后, 零氪科技2017年开始已经推出了如临床科研解决方案、影像诊疗辅助、行业洞察报告、行业决策辅助、金融支付咨询等更多维度拓展,以满足肿瘤患者“看准病”、“用对药”、“可支付”、“少风险”等多方面的医疗需求。


由科研服务起步,操练数据处理能力


众所周知,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曾面临孤岛现象严重、数据标准尚待统一、大数据技术未能有效利用三大问题。打破数据孤岛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而作为创业公司最初所能做的则是实现数据标准的统一与结构化,这也是实现医疗大数据应用的基础。 


医疗数据结构化后最直接的应用是为医院医生提供科研服务。国内新屿科技、思派网络、医渡云、医鸣数据、博识医疗云、医号线等公司都在该领域做出了尝试。


医疗临床数据的精准程度决定着其对医药行业的价值。零氪的优势在于一开始就是按照科研标准获得的高质量的临床数据。从2014年成立之初,零氪就聚焦在肿瘤领域,通过与医院合作,对病历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从科研服务切入,并把出院后患者的随访/康复数据与临床数据相对接,形成有科研价值的结构化数据。 


中国医院从不缺少患者,但缺少能从患者病历中沉淀下来的高价值数据。因为临床科室往往缺少将患者多源头医疗数据、治疗方案、用药情况、治疗效果等信息全面整合的工具,所以也就难以完成更深入的研究。“我们是要帮助临床医生从有病人但无数据,变成有病人就有数据。”零氪科技创始人兼CEO张天泽称。


零氪采用人工精准标准+机器自动化、智能化方式完成病历录入与结构化处理,并辅助医生进行科研方案设计、数据统计,最终产生科研成果。这部分业务零氪已经开展了三年,覆盖超过500家综合及专科三甲医院。


张天泽表示,由于科研课题的公益性,并不适合作为商业化的方向,而基于在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完全可以进一步扩大和推广其科研应用价值。如近期零氪与阿斯利康合作的肺癌脑转移项目,研究探索真实世界中肺癌脑转移治疗方案和疗效分析,其第一次分析结果已经入选2018欧洲肺癌大会壁报展示。


以连贯肿瘤数据为基础,研发辅助决策和智能诊疗方案


在获得科研级医疗数据基础之上,进一步向推出辅助决策和临床诊疗的智能化延伸成为必然。 


零氪科技的发展路径与美国Flatiron Health有着相似之处。在长线布局智能化临床辅助解决方案的同时,从2017年起公司也开始向AI领域拓展,而这些恰恰可能与商业化变现更接近。


据了解,零氪在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淋巴结跳跃转移及清扫的预后预测,以及药物不良反应预判、商业市场洞察、医疗保险等方面都已经初步成型。2017年4月,零氪科技正式发布了Hubble医疗大数据辅助决策系统,从医院管理、科研与临床三方面为医院与医生提供辅助工作。目前该系统已经运用到临床科室和制药企业真实世界研究,而辅助临床解决方案将在今年扩大临床科室应用范围。


“我们能够看到的并非某一个或几个诊疗环节,而是更深层和整体全面的结局。这不仅基于我们具有强大的数据积累和技术团队,而且配备了专业的临床医学团队进行需求对接。”张天泽称。零氪的优势在于肿瘤医疗大数据的纵向连贯:从基因数据、影像数据、到病理数据、手术方案、术后反应、病人随访等,形成了连贯肿瘤患者数据。所以,也不仅是从影像诊断的单领域入手,而是为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提供综合服务,给出治疗决策、相关政策决策、相关业务模式决策,零氪还通过与保险公司、DTP药房的合作,完成“可支付”、“少风险”。


除医院外,零氪也在向医药企业拓展。目前医药行业对于医疗大数据的需求在于几个方面:


一是在药品研发阶段,如何利用数据让临床研究更高效,让药品更快速的完成注册。


二是在药品上市后,如何使药品加入临床指南,成为医生诊疗的金标准;如何获得安全性评价;如何进一步拓展药品适应症,延长药品生命周期;以及如何获得药物经济学认可,纳入医保等。


肿瘤治疗效果往往存在很大的个体化差异,同类药物、同种治疗手段对不同患者有显著区别,这在免疫治疗上尤其明显。所以,药企也希望能通过医疗大数据筛选出有效目标患者,保险公司也希望能涉足肿瘤等重疾险用户的医疗管理,给出肿瘤患者最佳的医疗解决方案。要达到这些目标不仅需要患者的通用数据,更重要的是基于中国正式情况的病例数据。


张天泽认为:“通过精耕的这些大数据,我们想打开肿瘤诊疗的黑匣子,为患者、医疗机构、药企、保险公司等给出最恰当的解决方案,并实现医疗大数据公司的商业化价值。”


文章来源:36氪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