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立农:移动医疗新技术连接患者和医生,糖尿病诊疗和管理更进一步

作者:高道龙 2016-09-24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9月20日下午,腾讯在北京正式发布了糖大夫二代智能血糖仪,并宣布与国内知名互联网医疗企业丁香园、国内著名医疗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等机构的系列深度合作。北大国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在会上发表了,有关糖尿病等慢性病管控的重要观点,动脉网(微信:vcbeat)为你做了整理和分享。


mmexport1474596733195_meitu_1.jpg


利用基于流行病学的糖尿病数据来预测管理疾病


糖尿病其实是数字病。比如糖尿病的诊断,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mmol/L大于等于11.1的时候,体征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一型糖尿病严重的时候还有多食,这时候要靠数字来验证一下是不是高血糖引起的症状。当血糖发生这样的风险的时候,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增加了。如果超过了这个数字,就会确定是糖尿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糖尿病,在诊断糖尿病上是不管的,只看血糖高不高。


1_meitu_1.jpg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也与数字有关。这些控制目标都是由临床实验确定的,且通过流行病学的研究。如果空腹血糖在4.4到7.0之间,非空腹的状态下血糖在10以内,大概可以推测测试者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内。血压、血脂,无论是总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还有包括主动有氧活动非常重要的指标,也都是数字。所以糖尿病的控制也完全围绕着数字去进行的。


不达标,就得修正。如果是血压不达标,可通过营养咨询、通过运动、药物,把数字移动到这里面是140、80以内,如果血糖不达标,通过营养咨询、运动、使用降糖药物,可让数字降到7以内,在这个范围内就安全了。所以内分泌科大夫的脑子里,都是用数字来思考问题的抽象思维。把这些数据一整合,年龄、糖尿病得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是否吸烟,血压值,就可以算出今后十年以内大概得某种疾病的风险有多大。


当然治疗选择也是靠数字的,如果糖化血红蛋白6.5%以内,可以不用药。超过了7%,在饮食和运动都不能很好的控制的情况下,就得用药,这些数字是直接可以触发临床的行动和决策的。最后,也是用数字来判断疗效的。如果病人不达标就采取更多的手段,让数字移动到控制范围之内。


因为这些数字来自于前瞻性的流行病学,基于人群中长时间的观察最后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际上就像占卜师用水晶球一样,用现在掌握的数据来预测未来,对患者进行教育,甚至触发医疗行为。


移动医疗推动糖尿病的治疗、管理和预防


互联网虽然增加了人和人之间的联系,信息的流动和有效性,以及信息丰富程度。但是这些并不能代替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传统关系,只是让这种关系变得更加顺畅。


医生和患者之间是指导、监测、随访关系,基于互联网的管理工具,能够让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说病人需要了解个体化的信息。以往做糖尿病患者的教育,都是讲从A到Z,这个患者刚得糖尿病就开始告知怎么注射胰岛素,有什么注意事项。实际上患者只有需要用胰岛素的时候,他才需要胰岛素的知识。所以如果有更条理、更系统,更能精准挖掘个人的需求的管理工具,及时推送给患者,可以让患者掌握更好的医疗。这需要在移动的平台上建立起新的医患关系。


另外患者之间也需要同伴交流,不但是有同伴支持,还可以形成同伴压力。如果其他病患的糖化血红蛋白比你的好,就有压力,就有做得更好的动力。这在互联网工具下怎么实现呢?比如说这个群体有一万个患者,可以把每个患者每天的血糖平均值做一个排序,他们就知道在这里大概是什么位置,这样的话可以给他们形成一个同伴的压力。


目前采用各种APP软件去帮助患者调整治疗、监测血糖的移动健康平台,可以明显的减少血糖问题的发生频率。这些都可以随着基于互联网、基于智能手机的干预模式,来逐渐地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


2_meitu_2.jpg

高血糖和低血糖出现的次数随着APP应用而减少


巡道工理论:大数据有助于医疗资源节省和个体化疾病管理


这里提出一个巡道工理论。直到现在为止,铁轨还是这么做成的,下面有枕木,为了分散压力,这里有铁轨固定在这里。这些道钉可能会松动,松动可能就会造成出轨,所以每天巡道工,每个人负责一段距离,比如他负责20公里、10公里,滑着小车,通过用榔头敲,用眼睛看的方式,检查钉子到底有没有松动。


现在医生实际上是巡道工,这个病人有没有问题,问题是轻还是重,都要医生检查出来。但更高效率的方式是什么呢?现在如果在每一个道钉子上装一个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可以告诉你这个钉子是松了还是紧了,这样的话每天就可以通过传感器的信号来知道哪些钉子需要去修理,避免更大的灾难性车祸。所以患者用的血糖仪,或者以后可穿戴式的监测设备,实际上就是在患者身上装了一个传感器。而我们通过大数据可以把患者进行分层的。哪些患者可能不需要你每天看他三到四次,每天两次就行了,因为这些人是属于比较结实的,比较稳固的。最需要关注的是上面的,道钉已经松动的,需要去及时加固的。


所以只有我们基于互联网的大的数据长期的,特别是纵向的积累,才能回过头来将患者和特征相匹配,然后把患者进行分层,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管理。这样的话可以大量的节省人力,也可以使得服务更加个体化,更有效率。但如果没有像腾讯今天糖大夫所做的这样的一个大规模、大样本数据收集的工作,目标是实现不了的,所以现在还是打基础的阶段。


关于大数据的应用,举一个鲜活的例子,这是在美国的一个城市。在绿色点的人,通过实际的问卷调查和检查,发现这些人不容易得糖尿病。这些点往往是健身房,还有比较健康的餐厅。红色和紫色的点是快餐店,在中国小孩过生日去麦当劳,在美国是最没钱的人吃麦当劳,而这些人群是属于容易得糖尿病的人群。


3.png

基于大数据的高危人群识别方法


分析上面的案例,可以发现,不用进行繁琐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了,只需要去高危人群聚集区做教育,可以给他们的手机里推送一些有针对性的健康方面的宣传教育。甚至把他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进行干预。所以这一点就是目前的大数据的威力,可以在很多地方帮你忙,这个还需要发挥想象力,能够把它真正的用起来。


连接病患和医生的糖大夫开了很好的开端


为什么北大国际医院愿意和腾讯合作,因为糖大夫开了一个很好的开端。虽然市面上每个App都说它可以接收血糖仪传递的信息。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繁琐的,首先要建立手机和血糖仪之间的关系,有些血糖仪能连,有的血糖仪连不了。腾爱的糖大夫是结合在一起的,可以把血糖仪和医生联系起来,把智能手机在和医生连起来,而不是简单地把血糖仪和智能手机连起来。并且有全图文的指导,真正是老人和小孩都可以用的“傻瓜机”。它的数据是可以自动上传的,有微信的互通,所以可以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和医生、和子女、和亲友形成不同的团体,来达到不同的交流和互相促进的功能。


这个是我的学生做的一个采用腾讯一代的血糖仪做的临床观察。可以看到患者如果依从性比较好的话,其血糖监测的次数越多,在某一个时间段以内血糖改善的就更加明显。我们也在去年的美国糖尿病年会上发表了这一观察结果。有了同伴的交流支持,血糖的监测,再加上医务人员必要时间节点的关注,可以使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血糖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


4_meitu_5.jpg

自我血糖监测频率的下降趋势


有了互联网,以及现代的一些技术,就能够发挥非常多的想象力来使这个技术能够帮助病人。再举个例子,现在的药是铝箔压缩的,也就是打开一片药的铝箔的时候,通过压力,重量,或者一些传感技术应该,能得知少了一片药。这样的话服药行为也是数字化的,可以通过这个来监测患者是否每天按照你的医嘱来服药的,来监测他的依从性。医生给病人开的胰岛素,病人都是按照医嘱,餐前一分钟或者半小时注射吗?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如果有了能够记录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时间和剂量,并实时上传给医生,传给后台的处理器分析患者的行为,那时候服药情况可以完全的掌控了。


在腾讯这样一个非常优秀的互联网平台上,有广大的用户,如果再能够把医生和患者联系起来的监测技术,特别是对患者进行分层,个体化诊疗和分析的手段结合起来的话,未来一定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病人。中国的现状是病人非常多的,但大夫不够用。如果谁要是能把这个技术发明出来,证明它的价值,那时候,不只是风投公司投资你,企业、政府和保险公司也会购买你的技术,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良性的发展。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