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份影像病历,32位医学专家探索“人机协作”——2018胸外科医师年会上演AI阅片“好戏”

作者:郝雪阳 2018-04-02 10:04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mmexport1522547365304.jpg


3月31日,由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协办,零氪科技作为AI技术支持方的“我AI阅片 共智未来——人工智能辅助肺小结节诊断体验专场”活动在成都举办。

 

本次活动不同于以往的“人机大赛”,而是通过人工阅片与AI辅助阅片在效率、时间及准确率对比的结果,对未来人工智能在肺小结节诊断的应用情景进行展望及探讨,在业内属于较为新颖的尝试。

 

另外,本次活动还邀请到了来自华西医院、厦大附属医院,北大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等知名临床专家、影像专家及AI技术专家等提供技术及学术指导。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天津市胸科医院张逊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华西医院副院长刘伦旭教授等作为本次大会的见证者。

 

刘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引领未来的技术,AI正在逐渐得到验证。AI、大数据与医疗的结合,已经在肺部结节的诊断、皮肤病的诊断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成效。基层医院如果能拥有AI,就有希望获得与国内顶级专家一般的诊断水平。本次讨论会的目的,也是希望通过会议推动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mmexport1522547231547.jpg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华西医院副院长刘伦旭教授 


本次体验一共两轮,两轮体验任务一致,每轮有16位医生参与。活动所用的128份病例为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天津市胸科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的病例集中随机抽取,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孙玲医生现场为活动所用病例解封,所有病例资料由工作人员分别拷贝到主机和每位参与体验的医生面前的电脑上。参与医生根据现场抽签结果选择对应签号的电脑前,每位医生都将在13分钟内完成16个肺小结节病例的阅片,其中8个有AI辅助阅片(即人机协作),8个纯人工阅片。


mmexport1522547269290.jpg

 

或许是“人机”二字刺激到了医生,参赛选手们并没有因为这是一场体验性诊断而松懈,反倒格外投入。不少选手神情凝重,仿佛已经回到了医院科室中,正全身心投入阅片,履行自己医生的职责。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主持人开始提醒选手们剩余时间,部分没有完成阅片的医生却也丝毫没有急躁。显然,比起花费的时间,准确性才是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


mmexport1522547343179.jpg

 

两轮过后,最终的结果并未出人意料。无论是1~3厘米还是0.3~1厘米的肺小结节,人机协作组对病历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均高于单纯由医生诊断的准确率。诊断速度上,也较单纯由医生诊断的速度更快(本次活动中的AI辅助诊断系统对病例做出判断以供专家参考的时间仅4.7秒)。其中,在1~3厘米肺小结节诊断上,人机协作组较单纯医生准确率提高5.42%,时间缩短6.67%;在0.3~1厘米肺小结节诊断上,人机协作组较单纯医生准确率提高15.75%,时间缩短了25.01%。

 

对于本次比赛的结果,张逊教授表示,人工智能的真正落地点应该是基层,目的是提高基层医生的诊断水平,这是国家分级诊疗的重要一步。只是通过培训,要想让基层医生的水平提升,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此,如果可以借助AI技术,形成上级医院的会诊中心,让基层医生将影像片子传到会诊中心,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初步筛选,上级医院的专家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出诊断意见,并反馈至基层医生,从而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断水平。


mmexport1522547382193.jpg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天津胸外科医院张逊教授 


“刚才紧张的看片子,其实心都在颤抖,每天工作在不停的翻片,聚焦在那几个玻璃影上。有了AI的帮助,可以在这个环节上帮我们省很多的心。”作为参赛者之一,北京协和医院的梁乃新教授如此评价。


微信图片_20180401140702.jpg

北京协和医院的梁乃新教授


另外,他认为AI的发展应该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诊断是否存在,第二个阶段是定性。这并不仅仅意味着良恶性的判断,专家们还希望AI能够判断肿瘤的分型和突变等情况。即使不能达到100%的准确率,也能给医生很大程度上的参考意见,从而最终让患者受益。


第三个阶段,将AI融入到MDT中。不光是影像科、胸外科、内科,病理科医生也要参与。未来多学科的融合和交叉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也是我们应该积极去做的事情。


另一位青年委员,沈阳军区总医院许世广教授则表示,AI给了医生很大的帮助,让参赛者在寻找病灶时会很轻松,根据它提示的优先级来进行判断,这样大大提高了医生的效率。


微信图片_20180401140707.jpg

济南军区总医院胸外科许世宁教授


对于其中一部分片子,许教授并没有认同AI给出的提示,而是更相信自己经验判断。但从结果上看,AI的准确率仍然要高一些。他认为,医生需要在临床工作中更多的学习,尤其是跟病理进行验证,才能知道自己的对错,总结经验。


许教授还对AI与医生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AI对于医生而言是很大的助力,但它并不会替代医生。最后的结果依然是以人为导向,医生来决定最后的诊断。但毫无疑问,AI可以帮助医生提高效率,降低工作强度,降低漏诊率。如此一来,外科医生、病理科医生、影像学医生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提升自己。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此次人机协作体验活动的AI技术提供方零氪科技的首席科学家、全球早期AI研究专家之一刘晓华博士用一首诗句表达了AI与医生专家之间的关系。


mmexport1522553457449.jpg

零氪科技首席科学家刘晓华博士 


他认为,AI的优势就在于计算能力很强,并且不知疲倦。但算法再强,离开了专家的经验,再智能也只能是“人工智障”。所以要想让AI变得强大,必须要依赖于专家的经验支持。AI的每一次训练都是为了让找出结节的形状、大小与专家标的一致,按照专家们的思想进行学习。

 

在大赛的最后,到场专家们还就肺癌AI早期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国内AI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及发展现状、未来AI如何创新临床诊疗场景及落地模式探索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