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下载跨国药企的APP?

作者:Dr.2 2014-10-31 16:39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移动医疗的热潮席卷全球,500强跨国药企这帮土豪怎么会错过呢?他们开发过很多apps,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或试用过一两个。


Research2Guidance (R2G),美国的调查公司为了分析这些应用的真实情况,展开了调查。调查涉及11家跨国药企的725个Apps。


该调查显示,平均每家药企在苹果App Store和Google Play发布65个apps,而一般的医疗健康类创业公司平均只会发布1-2个Apps。其中,下载量最大的药企自己宣称从2008年至今,共获得了660万下载量和100万注册用户。


如图,我们看到BMS, Roche和Abbott 等发布的app的数量和下载量上都处于排名的平均值以下。Pfizer、AstraZeneca、Novartis和Bayer标注了“仍在尝试中”,这些公司虽然发布了很多apps,也开始重视应用市场,但是从下载量上看不算成功,例如,Novartis的前三个apps的下载量占到总下载量的22%。与此相比,Meck的前三个apps的下载量占总下载量的93%,J&J、GSK和Sanofi都可以被看作是第一梯队的,主要的下载量都集中在1-2个app上。



图片来源:Pharmacompanies have many apps, relatively few downloads


 药企开发的APP数量多而下载量低,这个问题从企业管理,市场局限等各种角度可以罗列出一系列原因:“1、跨国药企发布的apps通常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每个apps一般只在3个甚至1、2个国家发布。2、很多apps本身就不是面向大众,它的受众可能是某个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医疗机构,或者某些其他的特定人群。3、很多apps的作用只是促进产品的销售或者提供支持(类似产品使用说明)。4、这些数量庞大的Apps没有形成一个家族Apps的形式,没有统一的风格。对用户来说没有很好的识别度。”


开发一个移动医疗APP以及运营成本不可小觑,药企进入移动医疗领域,推出APP的投入成本也是巨大的,但效果非常差,甚至很多低于平均线以下。很多人认为是这些高薪人士不努力,或者营销问题等等。但Dr.2认为最重要也是最致命的原因没有涉及到,那就是商业模式里没有想明白“甲方乙方”的问题,药企行为过界了。


医药企业,其本身是提供优质的药品解决病痛,而疾病管理通常应该属于医院、医生或者别的医疗机构,从合规上说,在很多国家也不允许直接进行患者健康教育,这是由于药企的基因决定。因此,药企开发APP,从一开始就必须得小心翼翼。而药企开发APP进行整个疾病的管理,实际上等于替代了一部分医生工作,药企从中做了干预,药企的这种越界行为,在实际对外推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大阻力,事倍功半。


对内而言,这个基因问题也导致药企APP越做越苦恼。具体来说,只要是A公司开发APP,不会有任何BCDE公司或其他团队加入,共同参与生态链的建设。因为他们担心会不会其它公司用自己的流量来吞噬自己。所以由于没有任何公司会合作,只能是自己为自己循环导流,事实上变为自己营销部门的新分支,不论他怎么命名或运作。那么就要计算KPI,计算投入产出比,经常组织架构膨胀就会变成“肿瘤”。既无法扩大,又没有合作,因此药企APP天生不足,通常的结局是不死不活。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为了慈善、公益,为心中美好的事物而努力,但不会为别人买车买房去奋斗。从普通人、普通公司角度,不会为了药企,也不会为了其它商业公司的利益,而在其社区活跃,添砖加瓦,这是人性的问题,无解。


很多跨国医药公司的甲方思维非常重,自认为有钱有资源,实力强劲而小看天下英雄,Dr.2碰到至少7,8个投资经理,口气很大,说看到好的移动医疗APP公司收购不就完了?这类自以为是的投资人,他们连基本的商业逻辑和甲方乙方思维都想不清楚,投谁谁死,然后还乐此不疲地浪费母公司的钱,充业绩。这是因为只要药企一投入,就没有其它机构愿意合作,最后只能变为部门附庸,随后慢慢不死不活,再财大气粗也无回天之力,我将其概括为“黄瓜地里长不出茄子”。所以反思国内资本市场,如果“好药师”业务独立发展,可能开始会慢一些,但是会有长大的机会,但是他接受了九州通的控股,其生命周期基本上定型了,没有药店会跟他们真的合作,地下弄点潜规则那根本无关大局。靠谁谁的关系,什么资源,通常那是做小生意的思维,做大盘的不能如此!


近段时间药企e-marketing很火(无论叫digital或者MCM,不过都是为了突出某些想争夺话语权的相关人员,以示自己的独到和与众不同,刷存在感而已),然后有S同学发来信息问,“2老师,我们药企老板成立了一个新的企业,为行业内其它药企做e-marketing服务,你看该注意些什么?”


Dr.2:你不用注意,既没有你们什么事情,也没有你们的市场地位,怎么弄都是一个摆地摊的。


S同学:怎么能这么说呢?我们药企可是很有实力的,在东北这里,而且我们都有从业经验,知道药企需要什么,我认为我们很有优势,所以你还是和我们说说……


Dr.2:说了都是白说,没有你们什么事情,我问一个问题,你马上不假思索的回答我,就知道了!请问如果哈医药成立了新公司,为你企业的e-marketing营销服务,你会同意吗?


S同学:当然不同意,那怎么可能,呃……


所以这就是Dr.2的结论:你们不过就摆个地摊,洗洗睡吧,怎么弄都是白扯,基因决定的,哈哈!


而从历史上回顾看,为什么美国最大的这些移动医疗公司都没有药企控股或大规模投资呢?为什么美国最大的网上售药企业是第三方不是隶属于任何医药集团?这是什么原因呢?你以为洋鬼子都傻是吧,就留给各位500强药企的投资经理思考吧。


有这种甲方思维的人非常多,习惯拿高薪,习惯舒适的工作环境,整天就觉得自己高得不得了,动不动就说,这事是因为我们不做,如果我们做了就会怎么怎么样,那就请你做做看。而且在无情的事实打击面前,他们会找很多原因,组织架构不灵,资源不给啊,层级管理太多,合规受限等等,唯独不说自己的愚蠢。


注:

原文名:Pharmacompanies have many apps, relatively few downloads

原文作者Jonah Comstock ;

文章出处:mobi health news ;

由xunjie翻译,Dr.2综述并整理,按照新媒体稿酬最高的雷锋网,发放劳务费,欢迎广大业内人士投稿。

(本文为作者:Dr.2授权刊发,DR.2为MediCool医库软件公司董事长,微信号:1340603421)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