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提供“秘书化”医疗服务

作者:郑琪 2015-09-11 09: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在9月8日的2015百度世界大会医疗分论坛上,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宣布启动“医疗+互联网生态联盟”。张亚勤表示,根据百度最新发布的“秘书化”战略,百度将以更智能化的方式满足人们需求,构筑全面开放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圈。在“医疗+互联网生态联盟”中,百度会向联盟伙伴敞开用户入口,利用自己的大数据和技术优势,为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建立互联网服务能力,从而满足用户多种多样的医疗需求。

张亚勤致辞


据百度新兴业务群组商务拓展与合作总经理李政介绍,未来,“医疗+互联网生态联盟”将包括预约挂号、金融保险、医药制造、可穿戴健康设备、健康服务、医院系统、硬件服务、运营商、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的机构参与其中。目前,已有飞利浦、平安等多家企业加入联盟。

李政演讲


医疗是当前百度“连接3600行”战略中最重要的垂直领域之一,今年年初百度推出了医患双选平台百度医生,利用百度的定位技术,搜索技术及机器学习精确匹配的技术,让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医生。目前百度医生上已经开通医院近2000家,入驻医生超过13万人,日均预约量超过20000人次。(详情可参见动脉网文章:百度医生将打造连接医患服务第一入口

除了百度医生,百度医疗还相继推出百度医疗直达号、百度医学、百度医图等一系列医患工具。未来,通过“医疗+互联网生态联盟”的平台,百度医疗将可以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囊括用户就医的各个环节,通过多种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周到的“秘书化”服务。

论坛中,除了宣布“医疗+互联网生态联盟”的成立,众多政商学界代表也一同探讨了未来移动医疗的发展方向。

医疗+互联网生态联盟启动仪式合影


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副司长张锋分享了卫计委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几大重点工作:第一,积极推动新兴信息技术和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在十三五时期要编制医疗卫生的规划,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时期信息技术和医疗服务深度融合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工程和主要任务目标,进一步推动以需求为导向的相关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第二, 2013年,卫计委确立了整个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总体框架,2014年整合人口健康信息系统,从今年开始,卫计委将重点突出一些应用,特别是关系居民就医感受方面的应用,积极推动一些试点或者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包括应用发展的新途径、新业态、新模式等。

第三,特别注重多方参与的机制建设。张锋表示,整个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必定是企业医疗机构医生参与,政府来监管,社会相关行业来参加的这么一个多方参与的机制,在这点上来讲方方面面都应该有它应有的功能及定位,只有这个机制建立起来之后,卫计委进一步明确规则,确立标准,强化监管,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提供安全可信的服务。

第四,关注个案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如何更好地维护公民的隐私,如何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是卫计委考虑的重点。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编制信息化安全规划,同时强化标准和监管的实施。

对于如何保护患者隐私,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创始人高解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隐私保护和信息共享没有矛盾,互联网的电子病历才是最可靠的,以国际惯例为借鉴,病历从来都是归医院所有的,但因病历是患者的隐私,所以一旦医院或医生透露病历中患者隐私的内容则要负法律责任。而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政府主导是关键。需要政府出面提供公共的信息平台,使得数据使用方所拿到的是隐去个人隐私的数据内容。

高解春认为,互联网医疗必须与公立医院紧密结合。“在中国,70%的医院仍为公立医院,90%的床位仍在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带头做,私立医院跟着做,互联网医疗才有未来。在中国,互联网医疗不可能也不应该绕过公立医院这支生力军,互联网医疗线上线下同步已成必然趋势。”

面对业内对互联网医疗法律风险大的预判,高解春认为任何载体和方法的改变,都不会改变法律关系。承担法律的主体不会因为模式的改变而改变,过去是医院,未来还是医院。一味地强调法律风险的因素,只会让已经滞后的法律保障和规范成为互联网医疗更大的瓶颈。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