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吧,肿瘤君—— 互联网医疗在专病领域的机会

作者:黄佳 2015-09-01 08:06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动脉网思享会No.10

时间:2015年8月19日(周三)
地点:杭州青创迭代创空间
分享人:易加医CEO许逸


  • 许逸精彩观点

    一、创业“四不做”

    二、肿瘤细分市场的诱惑与挑战

    三、重模式应对重问题

    四、专病APP如何建立竞争优势

  • 五、需要一点点“情怀”

易加医-许逸

许逸,长期担任罗氏等跨国药企销售总监,推动过多款重磅肿瘤产品、靶向药物在中国的上市与市场推广。

2014年,他放弃了跨国企业高管的职位开始创业,推出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第一个专注于肿瘤的医患沟通平台“易加医”,并成功拿到了A轮融资。“易加医”覆盖肿瘤诊前、诊后的全程,致力于推动肿瘤领域的医患信息沟通和资源匹配。

许逸精彩观点


1、创业“四不做”:许逸创业是因为他看到了肿瘤医疗的痛点,他相信自己的模式能实现医生、患者、政府双赢。创业“四不做”即没有特色不做;谁都能做不做;不是刚需不做;只赚眼球不做。

2、肿瘤细分市场的诱惑与挑战:肿瘤市场是最理想的细分市场,因为它痛点众多,需求强烈;同类竞争产品不多;市场够大,增长趋势明确;有较高的壁垒;客单价高。但这又是做不好做的细分市场,因为它专业性很强;目标用户具有特殊性;肿瘤专科医生非常忙;要在功能上规避法律、政策风险;怎样盈利是个问题。

肿瘤医疗有三大痛点:1、肿瘤患者倾向于大医院就诊,找医生艰难而盲目;而医生这边求诊的患者往往并不合适,医疗资源效率低下。2、肿瘤患者离院时治疗往往没有结束,希望联络医生;而医生心有余而力不足。3、肿瘤的相关资源很多,而患者找不到对的资源;资源也找不到对的用户。

3、重模式应对重问题:“易加医”能提供患者与肿瘤专科医生预沟通的机会,先选择后看病。医生也能收治自己擅长的患者,提升效率,实现价值。“易加医”的模式重在医生邀请制、线下渠道获得用户、后台重度参与、专业的团队。

4、专病APP如何建立竞争优势:基于对医患需求深入了解设计产品;以医生为核心的推广模式; 引入交互功能,建立粘性;基于对行业深入理解的盈利模式;打造一支专业、经验丰富的核心管理团队。

5、需要一点点“情怀我之前一直不屑于谈“情怀”,觉得比较侨情,但是做到现在,我觉得情怀还是要有的。如果做一件事不仅仅是获得报酬,还能从中获得助人的快乐和成就感,才可以被称之为事业!


一、创业“四不做”


其实我跟在座的想创业的小伙伴相比只是早迈出一步,但愿是先驱,不是先烈。听说有很多对互联网医疗感兴趣的小伙伴会来,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创业过程和心路历程。我不会以讲我的公司为主,会以讲我的一些想法为主,但是这里面会拿公司来举例子。我今天的主题是“重模式应对重问题—— 互联网医疗在专病领域的机会”。

我为什么创业

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大家最近看过《滚蛋吧,肿瘤君》的举个手,掉过眼泪的举个手(举手的人不多)。好吧,再看这部电影时我是掉过眼泪的。尽管这么多年一直跟肿瘤的医生和患者在打交道,见过无数的熊顿和梁医生,我知道他们真的非常不容易,希望能为他们做些事。

我对互联网医疗感兴趣是在2013年,这时候中国的风还没起来,我看的大多数是美国的APP,但是我就觉得其中有一些模式我可以拿来用,结合我的资源,可以帮到这些医生和患者,所以当时就在蠢蠢欲动。我想到的模式是多赢的,对医生有好处,对病人有好处,甚至对政府也有好处,团队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到了40岁,觉得不做一把可能会后悔。

创业“四不做”


我想有很多小伙伴们想迈入互联网医疗这个武林,既然想到江湖上来树立一个门派,那你就要了解江湖是怎么一回事。这个江湖已经很热闹了,三大门派(BAT)大家都知道了,本身就已经非常强,而且他们网罗的这些英雄都身怀绝技。还有像小米、平安这样玩跨界的。除了他们以外,还有在各个领域扬名立万的,都是响当当的角色。已经有一些很庞大的、估值过十亿甚至更高体量的项目出现。

互联网医疗从美国的分类来说,据我的理解应该是有医生工具,问诊平台有、可穿戴设备,慢病管理可就太多了。我的印象中光是糖尿病产品去年年底就有89款,这是从动脉网的报告里看到的。还有医药电商,医联平台、新媒体这七大类。我们该从哪里入手?从医生端入手还是直接和医院去合作,还是我们做一个可穿戴设备,还是我们直接从用户入手,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要找的一个入口点。但不管大家从哪里入手,我来谈谈我的体会:

第一点,现在创业还是要专注,我们就只做这件事情。现在要是啥事都做,到时候你跟投资人要钱的时候,他一定会问你,你这个事现在已经有的大玩家要做了怎么办,你做得过它吗?所以我觉得现在什么都做,就相当于什么都不做,应为很难超越档在前面的庞然大物。

第二点,做的事情应该是要有壁垒的,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我有一次参加一个活动,坐我旁边的哥们儿做了一个糖尿病平台。他告诉我,他就是一个病人,病了三年以后就做了一款糖尿病平台,70万个用户,和一些血糖仪的厂家都在合作。所以我觉得糖尿病有89款产品是不奇怪的,市场虽然大,门槛却很低,这里大家要想想如果你再进去做会是什么样的状况。

第三点,就是要抓住真正的需求,要抓住刚需。我的一位朋友刘谦,不是变魔术的,是评论家,最近写了一篇文章讲到有许多移动医疗项目针对的需求并不靠谱,不少需求是想当然的,就象当年学雷锋热的时候,有的团队要把老奶奶扶过马路,有的项目是把奶奶扶回来。这类文章最近有不少,我本人也写过.大家需要重视这个问题.

第四点、是你必须要考虑商业模式。你可以暂时不赚钱,但我们总要告诉自己,一切顺利的话能怎么样赚到钱。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都赚不到钱,至少我不会做的,风险太大。

所以我有一个提法叫“四不做”,就是没有特色的事不做,谁都能做的事情不做,不是刚需的事不做,只赚眼球的事不做。所以综合起来一句话,“只做你擅长的事情”,这是我的理念。


二、肿瘤细分市场的诱惑与挑战


肿瘤细分市场的两面

这么看起来,肿瘤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理想的细分市场。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痛点众多,说这是刚需吧,我想没有人会质疑。一会儿我们再来讲痛点。

第二,竞争产品不多。为什么不多?因为这个领域的专业壁垒比较高,一些早期创业的专业背景不强的团队做不了,专业强的人还不敢迈出来创业。据我的了解,这个领域里面宣布自己拿到超过一千万投资的目前不过三四个项目。有的只做患者社区,有的主要做患者教育,真正意义上来说,肿瘤领域涵盖诊前、诊后全程信息服务的目前好像还是仅有易加医这一家。

第三,市场足够,增长趋势也很明确。尽管不是好事,但却是事实。每年有三百多万肿瘤新发病人,我估计存量病人大概在1500万左右,那么家属就近五六千万,担心自己得了病、关注自己的人怎么也得有两个亿吧,这个市场是够大的。这尽管是个细分的市场,但是有足够广阔的想象空间。

第四,这个领域有比较高的壁垒。必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人脉、团队、资源,才有可能做成。刚才已经说过了。

最后、它的客单价比较高,肿瘤患者和家属对价格并不是特别敏感,关键是你能提供怎样的服务。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也是最难做的领域。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需要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有知识、经验、人脉资源。所以就是我刚才说的不是谁都能做的事情。

第二,目标用户有特殊性,很多肿瘤患者是老年人,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就有一个挑战,他是否能操作得了。包括日常运营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像面对公众的产品一样的运营,而更需要针对特定的人群和渠道展开运营。

第三,肿瘤科的医生是最忙,最不缺病人,甚至不缺钱的医生,他们最缺的是时间。而你恰恰问他要的就是时间,让他花时间到你这里来活跃,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吧?

第四,产品的功能设置上要注意法律和政策风险。比如现在要加一个号,你能收钱吗?不能收钱,收了钱就是黄牛,穿上一个互联网的马甲还是黄牛。我们要在设计功能和模式的时候充分考虑这些法律上的风险。此外还有政策上的风险,多点执业、远程医疗等等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业务的模式和产品的功能设计。

第五,怎么让用户付钱,这是一个问题。尽管肿瘤患者对于钱相对来说不那么敏感,但是让他心甘情愿地支付,怎么付?并不容易。

另外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怎样同时满足医患两方面的需求?现在有很多项目满足了医生,用户未必有兴趣;满足了患者,医生都不愿来,该如何同时满足医患两端的需求就成为重要的课题。接下来我会从易加医的模式来跟大家分享,我们是怎么样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

肿瘤医疗的三大痛点

易加医是什么呢?是国内第一个,到目前为止应该还是唯一的一个只做肿瘤,从诊前做到诊后,覆盖整个全过程的移动医患平台。用一句话来说,我们是做推动医患沟通和资源匹配的,理念上有点像滴滴打车,有点像百度知道,还有点像珍爱网。

医患之间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公众和专业人士的信息不对称,绝大多数的痛点、看病难的根源都源于此。在诊前,大家普遍认为肿瘤诊前难点是找医生难找,找不到。但在我看来,找不准才是最大的难点。大家想一想,肿瘤如此复杂的疾病,同样一个病在不同的阶段找的科室不同,同一个科室不同的医生其实也是术业有专攻。拿肺癌举例子,早期的肺癌病人要找胸外科争取手术。中晚期的要去肿瘤内科或者要去放疗,再晚的可能就要要去中西医结合或者是姑息治疗。同样的胸外科每个都是主任医师、教授,有的医生擅长的是肺癌,有的医生擅长的是食管,有的擅长纵隔肿瘤。有些未必会体现在他们的介绍当中,那病人又怎么知道? 所以,在我看来,肿瘤就医的痛点除了医生不好找,还有不容易找对。

刚才说了肿瘤科医生许多不缺病人,他们有需求吗?有的。现实中合适的病人没找到这位医生,来求诊的患者往往并不合适,医疗资源效率低下。所以你如果能够帮医生筛选他要的病人,把医患匹配起来,医生是欢迎的。有很多团队不了解这一点,拿钱去买这些医生的资源,而你给他的患者根本不是他要的患者,这个医生是很沮丧的,长此以往,他就不愿意合作了。

再来看诊后。其实肿瘤患者在诊后的痛点更严重。肿瘤患者是往大的医院去,而大的医院只看肿瘤这个病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大医院往往做了手术或定了化疗方案,患者就回老家继续治疗了,所以这个时候患者有强烈的愿望和主诊医师保持联系,而这个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我们做过一个调查,2/3的离院患者要不到主诊医生的手机号码,1/3的患者要到了,但是电话接通的概率不是很大。这不能怪医生,中国医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患者在离开医院之后,遇到一些问题不能及时获得主诊医生的指导,或许在当地看了不是很专业的医生,就把化疗药停掉了改吃中药了。对于病人来说,没有完成一个标准的疗程是很容易复发的;对医生来说,病人复发率高会影响个人的品牌

第三个痛点就是越难治的病,需要的资源越多,但往往难以对接。很多病人到处找资源,很多资源到处找病人,两头都在找。我们做“易加医”,就是来打通这个公众和专业人士之间的信息壁垒,缓解这种要命的信息不对称。


三、重模式应对重问题


“易加医”能带来什么


具体来说,在诊前我们可以做什么?简单来说,我们为有需要的患者、家属提供了预选择、预接触肿瘤专科医生的平台,同时患者也接受医生的选择。这个接触和选择发生在患者去找医生就医之前。 就像在相亲之前,大家在网上先接触一下,一看就碰不到一块去的话,就不用见面了,免得耽误功夫,这对肿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浙江有很多患者喜欢跑到上海去看病,如果一个台州患者跑到上海去看病,他的典型经历是这样:找到上海先去肿瘤医院,挂一个黄牛的号,找到专家看了,不收。他再去瑞金医院,再挂个黄牛号找专家,满床。再去中山医院,辗转几家医院也许才能被收治 。今后的场景是这样的,患者可以在出门前通过“易加医”,约三四位上海医生先聊一聊,选择患者感觉最好的,对他最有信心的,他对你最也兴趣的医生。然后再去上海,直奔这位医生而去。是不是大大地提升了治疗效率和体验?

这个事情以前只有谁能做呢?熟人。没有那么有办法的熟人怎么办呢?以前没办法,以后“易加医”就是全国肿瘤患者的“大众熟人”。“易加医”利用专业知识和资源,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将看大病的“熟人”模式转为高专业度的“互联网+精准医疗”模式。患者找到我们,我们来帮患者对接数以万计的专家医生,不但帮大家找到,还帮患者找准。

诊后我们有一个功能是帮助医患沟通。病人再要电话的时候,医生可以让患者扫一下二维码,“到上面来找我,有事在上面留言,我有空会上去关注你的”。那么病人至少有一条通路和医生保持沟通,而又不会像电话那样可能给医生带来干扰。除此之外患者还可以在平台上自我管理,建立电子病历,填写诊疗日记。患者这头日记填写进去,在医生端就会直接生成图表。如果熊顿用了易加医的话,梁医生就可以随时通过易加医医生端看到她在院外的治疗情况了。

我们的模式是什么?大家都说移动医疗盈利模式很难,这是事实。互联网在招募用户的时候是越多越好,人家被赠送、免费吸引进来,可是进来了又要和人收费,这是很矛盾的。我们的解决方式是区分用户和客户。医生和患者是我们的用户,基本是免费的。只要他们愿意使用,平台的价值自然就会凸现。谁是客户? 医疗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都是我们的客户。比如药企、基因检测、防癌体检、海外医疗等等。

刚才我讲过,肿瘤的相关资源很多,而且客单价较高,易加医可以通过匹配合适的资源服务来获取回报。除此以外,如果医患每天在平台上互动,患者把自己的病史和治疗日记全部录入,能攒起来多少宝贵的数据。美国有做这样业务的公司,估值去年就好几亿美金了。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价值来源。

重模式应对重问题

那么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从移动和医疗来看,有的公司特别移动,有的公司特别医疗,每家公司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位子,大家同意吧。如果从解决问题来说,有的是重模式,有的是轻模式,用轻模式解决轻问题是一种类型,典型公司是是春雨医生,如果轻的解决不了就上医院,那就得找好大夫了。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发现是肿瘤就会直接找易加医了,这个是我们希望的局面。

那么重模式重在哪儿呢

第一,普通的问诊平台是从网上获取医生,我们是邀请,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尽管成本不是太高,主要有很多的人帮忙。

第二,普通的问诊平台是用互联网运营的方式,我们是通过线下渠道获得用户。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户知道为什么要到你这儿来,可以获得什么,不像某些公司外包的地推强拉进来的。

第三,从问诊的沟通的形式上来说,在一般的问诊平台上面,很多是自发的,模式比较轻,没有客服介入。但是我们的客服、后台是重度参与的,团队里甚至有专门的肿瘤主治医师。我们有相当部分的员工,本身是具备医疗的背景的。

第四, 普通的轻问诊线上就完成了,但易加医针对的肿瘤疾病是不可能通过15分钟的电话解决的,线上主要是互相选择、互相沟通的一个方式,主要还是要到线下就医。

最后,团队不同,一般问诊平台找来的团队不需要太强的医疗专业背景,而我们的团队需要的医疗专业性非常强,所以整体来说我们的模式比较重。


四、专病APP如何建立竞争优势


如果大家也要做一个专病的APP的话,该怎么样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呢?

首先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对用户的需求真真正正有个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想当然。

第二,我们以医生为核心来推广,优先把握稀缺资源。如果这些好的医生都愿意上我的平台,我就不怕患者不来。

第三,我们引入交互的功能,建立粘性,解决低频的问题,一个医生在我们平台上,既可以管理患者,也可以和自己的同行交流,甚至交换病人;一个用户也可以和各阶段的医生保持联系。这就解决了单一问诊平台的低频问题,增加了粘性。

第四,建立一个基于对行业深入理解的盈利模式。我还是这句话,你最终要生存、发展,还是需要有盈利的模式。

第五,此类项目的运营通常比较复杂,也需要较强的医学和钻研背景。你需要打造一支有经验的专业的核心团队,并且增强团队凝聚力。


五、需要一点“情怀”


我之前一直不屑于谈“情怀”,觉得比较侨情,但是做到现在,我觉得情怀还是要有的。拿我们公司的客服来说,屋里头有一张匾,写着“感同身受”四个字。前两天我带着全公司的同事去看了《滚蛋吧,肿瘤君》的电影,回来以后我对客服的姑娘们说,你们每天的电话那头就是梁医生,就是熊顿。有时候,当患者有些特殊的要求,客服会来问怎么办?我告诉她们,就把他们当作你的表舅。你对亲戚怎样,对用户也怎样。他们满意了,你的工作就做好了。 肿瘤的患者和看肿瘤的医生都很不容易,我们只有真心真意地为他们服务,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建立起好的口碑。只有这样,公司的业务模式才能得以实现。如果做一件事不仅仅是获得报酬,还能从中获得助人的快乐和成就感,才可以被称之为事业!

感谢大家来听我的分享,谢谢!


活动预告:

我们还将在广州/苏州/南京/成都/西安等地开展线下沙龙,希望有赞助商和机构与我们联系合作,联系方式是在动脉网微信公众订阅号上写“地点+沙龙合作”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