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27项与医疗有关,肿瘤占5席,中医占4席,高校和医院是科研主力【附名单】

作者:王晓行 2018-01-10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1月8日,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共评选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据动脉网(微信号:vcbeat)统计,在所有获奖项目中,一共有27个项目与医疗相关。其中肿瘤类研究项目有5个,中医类项目又4个,传染病\流行病预防有3个,还有一些是关于妇科病、艾滋病、骨科、脑卒中以及细胞学研究等。


u=2331840861,2184939266&fm=27&gp=0.jpg


>>>>

肿瘤类是研究重点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国内外各种研究机构和公司重点攻克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2月公布的数据表明,每年有880万人死于癌症。


880万人是什么概念?相当于西安2015年的总人口规模。

 

目前,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六分之一。每年有1400多万新发癌症病例,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100多万。中国已成为全球新增癌症病例最多的国家。据估算,2010年因医疗支出和生产力损失而导致的癌症年度经济代价总额为1.16万亿美元。这可能是肿瘤类项目研究者最多,获奖最多的原因。

 

此次获奖的5个与肿瘤相关的项目中,有4个与肿瘤的治疗有关,1个与肿瘤的预防有关。从获奖情况看,国家对于“治未病”开始重视,尽可能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成为一种趋势。


>>>>

中医提速发展


2017年7月1日,《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地位,坚持扶持与规范并重,以加强对中医药的监管。同时在中医诊所、中医医师准入、中药管理等多个方面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创新。

 

近两年,《中医药发展规划纲要(2016-2030)》、《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等重要文件相继发布,中医药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十月中旬,国家级主管部门及地方主管部门陆续颁布了200多项中医行业相关政策和行政命令。其中,国家级主管部门颁布出台50多项,省级主管部门颁布出台一百多项。从颁布单位看,国务院、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食药监等是主要发布者,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也参与了部分政策的制定。

 

此次获奖的4个中医药项目中,有四个与中医有关。其中两个中医药、一个中医治疗、一个中医康复。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出示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中药生产企业达到381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在“十二五”期间中药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3172亿元增长到7867亿元,年均增长19.92%。

 

中医药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大风口。


>>>>

疾病预防收到重视


此次获奖的项目中,有4个是与疾病预防相关的科研项目,足见国家对疾病预防的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表明,在2012年,全球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多达3800万,其中,中国占到860万,而这其中,约有300万人因患上某些本可预防的疾病而过早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预防上多投入1元钱,治疗就可减支8.5元,并节约100元抢救费,而中国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往往有60%—80%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

 

伴随着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技术的发展,医学迎来了精准时代,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了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能够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

 

典型案例为,2015年年初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疗计划”。

 

我国也于2015年3月份召开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启动精准医学计划,一些大的医疗机构已经在精准医学的理念指导下,开始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方案。

 

当早预防、早筛查、早治疗已经具备了技术条件时,我们还缺少什么?——缺少疾病预防的意识。

 

疾病预防意识的建立与落实,不仅对个人健康有帮助,对国家医疗支出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

高校和医院是医疗的重要科研力量


在获奖的27个医疗项目中,有20个项目是由医院主导或医院参与的。只有个别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课题是仅由高校和研究机构来承担的。比如说《艾滋病病毒与宿主天然防御因子相互作用新机制的研究》整个项目完全由吉林大学来操作。

 

由医院主导医疗创新,是医生的工作内容决定的。相比于治病坐诊,发表论文,科研创新对一个医生的职业发展的帮助更大。在评职称的过程中,论文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指标。因为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医生的科研激情也要高一些。

 

9640b1e697912750eba26cc5bd598359.png

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国泰安经济金融数据库

 

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到,医生几乎每年都要交一篇论文,论文的来源只能是科研。

 

在所有的获奖项目中,19个项目有高校在参与。绝大多数情况是高校与医院共同参与来进行科学研究。

 

这种情况发生的背后,是科研创新对交叉学科人才的强烈需求。多数情况下,在合作的过程中,由高校完成技术部门工作,医院专家去做医学的部分。2017年推广开的医疗机器人产品医疗人工智能产品都是有医疗人士和理工科人士共同完成的,两者缺一不可。

 

附录: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27项与医疗相关的获奖项目

未命名_副本.jpg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