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银川”:微医和好大夫在为什么而拼杀?

作者:动脉网 2016-12-11 14:29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8888.gif


巧了,微医和好大夫的互联网医院在过去这几天前后脚成立、开业,让人产生了无限遐(瞎)想。


微医一如既往显示出了强大的政府公关能力。在宁夏互联网医院的启动仪式上,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马力、银川市市长白尚成、宁夏自治区卫计委主任马秀珍、宁夏医科大学校长孙涛等在内政、医、商界高层近400人出席,也是一时盛况。


好大夫当然不甘示弱,不仅在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启动仪式上就获得银川市政府的实质性承诺,获得医疗机构资质和医师跨省多点执业政策保障,而且其每年一度的王牌产品“品牌医生峰会”与互联网医院的开业仪式同期举办。可以想象,届时定会医界大咖云集,好大夫必好风光。


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历程中,像如今这般擦枪走火边缘的对峙并不多见。因为之前弱小的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大多数时候只能围绕医生个体的争夺施展“游击战”,像这种围绕城市展开争夺的“阵地战”,也只有当创业公司成长到微医、好大夫这个量级才具备可能性。


但这场争夺究竟意味着什么?


好大夫创始人王航此前曾经谈到过,互联网医院能够让好大夫的收入发生数量级的增长,并最终解决盈利模式的问题。而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上线的互联网医院统计在内的已经超过40家。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他们的出现都是源于对实现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的清楚认知?


微医创始人廖杰远在系统阐述互联网医院的时候,曾提出过“3+3”要素。其中廖杰远提到的第一个要素就是“法理需求”,即互联网医疗提供在线诊疗必须具备医疗资质。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互联网医院受到如此大范围的青睐,是否因为各路玩家需要一张合法在线诊疗的“入场券”?


互联网医疗已有大约5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从医患痛点切入的在线问诊,从医生痛点切入的管理工具,从细分病种入手的疾病管理,从服务闭环切入的线上+线下,从大医疗生态切入的医疗+保险,感觉该讲的故事基本都已经讲过了。就算互联网医院,其实也是早在2014年有所尝试。那么,当医患、 医生、医药、医院等故事都讲了一圈之后,互联网医院难道已经是互联网医疗最后的故事了?


当然,大公司们已经坚定的选择了这条路,而且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金小桃也将互联网医院肯定为“一次融合创新”。可能接下来更加现实的问题是,如果互联网医院这件事真的就这么搞起来了,它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又会给现在医疗服务体系、政策甚至法律带来怎样的挑战?


狭路相逢在银川


虽然都叫互联网医院,但好大夫与微医的思路还是有明显区别。


好大夫的互联网医院没有在当地与某一家医疗机构“绑定”,而是以已经获得诊疗资质的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为载体,整合其已经积累的优质医疗资源,与银川地区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药店等基层医药卫生服务机构及天天体检屋合作,让患者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


微医取得互联网医院资质的方式是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为主体建设互联网医院的实体中心,通过互联网连接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并导入微医已经积累的医疗资源,为宁夏人民提供基于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的家庭医生服务。微医还特别提出,借助规模化优势实现药品反向定制,压缩药品流通中间环节,降低百姓的医药费用。


互联网医院会对现有的就医状况带来怎样的改变?


王航谈到过,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患者通过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可以看上全国的医疗专家。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宁夏当地的患者。而就诊、检查、开药等医疗服务,都会变成由医疗专家与患者所在地医疗机构、医生和药店通过互联网来协同完成。王航对复诊、会诊相对乐观,但对首诊则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他认为互联网医院在首诊中更多应该是分诊和转诊,而首诊可能只适合某些科室。


微医的思路则明显不同。宁夏互联网医院已经是微医旗下的第17家互联网医院,显然,它的区域化服务的属性更强。微医称,宁夏互联网医院将为当地670万老百姓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并会将微医已经积累的全国26万专家、7200组专家团队和8个专科远程会诊中心的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宁夏,提升当地的学科能力、医疗水平等。


综合现在已有的探讨,互联网医院在理论上会有这么几方面的好处:从患者的角度,方便就医,而且更方便的找到专家,甚至有可能获得健康守门人的服务;从医院的角度,扩大自身医疗资源的覆盖范围,覆盖更多患者的同时,向先生分流患者;从政府的角度,把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患者的家门,很有可能推动分级诊疗的实现,等等。


但以上这些仍然停留在理论上的可能。


互联网医院是空中医院,还是空中楼阁?


如果抛开一切可能,互联网医院带来的核心改变究竟是什么?毫无疑问,是获得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资质。因为国家卫计委在2014年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里提到,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的诊疗服务,属于远程医疗服务。


所以,互联网公司、医疗信息化公司“帮助”医疗机构建立互联网医院,再拼接上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通过互联网、手机向用户提供医疗服务。这个医疗服务可以包括病理诊断、医学影像诊断、监护、会诊、门诊、远程病例讨论等,像一个漂浮在空中的医院。


如果仅仅是远程医疗、在线问诊,事情就比较简单。可因为其中加进了医院这个主体,就让整个逻辑变得非常复杂,几乎难以理清。这里尝试做一下梳理。


理解互联网医院大体包括三个层面: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通常人们所列举的互联网医院“能够XXX”、“有利于XXX”,是属于“怎么样”这个范畴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分内容放在互联网医疗或者医疗改革里的任何话题上似乎都能说得通。稍微复杂一点的是“为什么”。


互联网公司的角度很好理解,取得在线诊断资质,探索又一种盈利途径。医院的目的应该也比较明确,就是取得更多患者。但从服务患者的角度,互联网公司和医院的利益其实是背离的。因为互联网的本质是去中心化,它是要把患者挡在医院门外,通过院外干预维护健康。而医院的根本利益则是希望更多的人看病、住院,把医院的病床住满。


统一二者利益的方式当然也有,就是医院和互联网公司从在线诊疗的收入中分成。但这个问题的复杂就在于,一方面医院要计算分成收入能否抵得上分流患者的损失,另一方面在线诊疗的收入究竟是来自医生服务,还是来自卖药。如果是卖药,比较麻烦,这有可能是一种变相“以药补医”。如果是医疗服务,呃……可能更加麻烦。


如果这种在线服务不需要检查、影像而完全是医患交流,那其实基本相当于一款在线问答产品,类似丁香园推出的来问医生。这完全不必如此大动干戈。如果是比肩医院门诊的在线诊疗服务,那问题就是互联网医院略显超前。因为除了在线问答之外的其他门诊环节都没有足够的线上化,这其实极大的限制了互联网医院作用的空间。


至于经常被提到的医生有没有时间和经历,其实反倒不是问题。因为如果在线医疗的服务和支付顺利实现线上化,那么医生自然就会有动力提供线上服务。前面是“为什么”的问题,而最麻烦的可能是“是什么”的问题。这是一个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问题。


互联网医院的大规模出现,带来的最直接结果不是解决看病问题,而是倒逼监管部门立法。因为互联网医院已经触及了医疗服务的核心,并且把手伸向了公立医院。而且只有立法,才能明确互联网医院究竟是什么、能干什么。立法就意味着准入、牌照,意味着互联网医疗创业的门槛将大幅提高。如果互联网医疗有下半场,这个才是真正的分水岭。


相信业内人士都已经注意到,11月14日在四川召开了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立法、标准及安全体系研究项目研讨会。关于法律涉及的内容,国家卫计委在通稿中透露,包括行业监督、分类监管、立法引导、标准落实、安全防护、支付创新、医疗责任等。而且大家一定要注意通稿中的四个字“修改意见”。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法律草案已经完成了,出台只是时间问题。


公立医院城墙中的“特洛伊木马”?


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医疗格局就是改变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格局。这个也是国家医改政策确定的方向。公立医院改革、社会资本办医、互联网医疗、医生集团等各方面的努力,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如果是这个出发点,我们当然希望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医院上的尝试能够取得成功。但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恰恰是打败如今作为合作伙伴的公立医院。


前面的分析看,互联网医院很快实现线上诊疗还面临一些难度,“为什么”的问题也讨论不清楚。而互联网医疗的领跑者显然没有继续等,而是义无反顾的大规模投身互联网医院。所以,眼下比较现实的问题可能是“怎么样”。前面已经提到了部分关于“怎么样”的讨论,但长远看,那些有点声东击西的意思。


多年在医疗核心外围打转的互联网医疗,而互联网医院最核心的价值,可能就是终于帮助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打入了公立医院城墙内部。如果我们怀着乐观的期待,可能互联网医院在某一天,会成为攻破公立医院城墙的“特洛伊木马”。


首先,互联网医院实际上间接打破了区域卫生规划的束缚。办民营医院的人都知道,入行面临的第一道门槛就是区域卫生规划。它要求多少距离、多少面积里有多少医疗机构的存在。但现在,互联网医院作为虚拟医疗机构突破了实体的限制,也就突破了对公立医院的第一重保护。


第二,互联网医院给了医生名正言顺在线问诊的通道。它的意义不在于在线问诊,而在于提高医疗服务的频次。可能在实体医疗机构中,医生、患者一辈子只见一次面,没人会在乎对方是谁,更别说满意不满意。但互联网医院意味着,医患不仅在线下有见面的机会,在线上也有见面的机会。服务频次的提高将会倒推医生品牌意识的增强,而过往经验告诉我们,个人品牌是优秀医生自由执业的第一步。


第三,互联网医院将会给诊所、影像中心、检验中心、日间手术中心等“盟军”带来极大的支持。原来,这些机构很难从大医院获得订单。但现在,互联网医院为了追求线上化,必然需要引入第三方高效快捷的服务。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崛起,将进一步挖掘公立医院的综合垄断能力。


第四,互联网医院有可能分流医保资金,而这有可能是对公立医院最大的打击。随着全民医保的建立,医保资金成了公立医院最大的收入来源。但互联网医院提供的普通病、常见病的基础医疗服务,虽然不及住院这样的大头,但仍有可能将门诊这部分医保资金从医院分流向其他机构。


第五,互联网医院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当下就医“认庙不认人”的局面,削弱公立医院在品牌上的超强势地位。因为对互联网医院的用户,在乎的并不是宁夏、四川、上海的医院,在乎的是上面能够为自己提供服务的优秀医生。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互联网公司的市场教育,以及良好的分诊、转诊体系。而一旦这个系统运转顺畅,公立医院的品牌有可能逐渐减弱,当然不可能彻底瓦解。


以上这些当然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但我们仍然希望互联网医院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釜底抽薪,共同改变医疗现状,而不是线上线下沆瀣一气,追求短期利益,继续以药补医。


来源:36氪

原创作者:刘涌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