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问题“拷问”互联网医疗:成果、困难、解决方案、动向、愿景

作者:动脉网 2016-10-17 16:48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文/吴翀


自2011年春雨医生成立以来,互联网医疗刚好走过了5年时间。虽然从更宽松的定义来讲,2000年丁香园成立即可算作互联网医疗的起点。但从概念认知度和资本不断涌入的时间来看,2011年更被认定为“互联网医疗元年”。站在现在这个时点,我们藉着下面五个问题“拷问”互联网医疗。


1五年来的成果是什么?


简单一句话总结就是:连接医疗的一切。


1、医生-患者连接: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平安好医生等网上轻问诊模式,以及名医主刀、会诊帮等专家飞刀模式,看中医等移动门诊模式;

2、医院-患者连接:挂号网、就医160等线上预约就诊模式,以及后续跟进的公立医院app及微信公众号模式;

3、医生-医生连接:丁香园、医联等医生社区模式;

4、患者-患者连接:抗癌卫士、水滴互助等患者互助社区;

5、医院-医院连接:全域医疗等云会诊模式;

6、药企-患者连接:健客网、康爱多等B2C医药电商模式;

7、医院-药企连接:领健信息、药品终端网等SaaS模式。

 

连接后相伴随而来的是流量的快速增长和十亿美金估值独角兽企业的出现。其中,微医用户近1.2亿,平安好医生用户近1亿,春雨医生近9000万用户。线上预约挂号每日超70万人次,线上轻问诊日问诊量超过50万次,医药电商年销售近80亿元。平安好医生、微医、春雨医生等估值都已超过10亿美金,率先成为互联网医疗巨头企业。


2现有困难是什么?


两大困难:资本寒冬和公立医疗体制的束缚。

 

这一轮的资本寒冬始于2015年下半年,起因于国内股市的崩塌。资本开始收紧,创业企业断了资金来源,前期的疯狂烧钱模式(O2O为甚)难以为继,裁员、转型乃至解散成了初创企业的关键词。互联网医疗企业自然也难以避免。不过从行业融资总额来看,2016年Q3已经超过2015年全年,医疗作为逆周期行业影响较小。但是,寒冬下,资金都涌向了明星企业:平安好医生A轮融资5亿美金、春雨医生D轮融资12亿元、壹药网D轮融资10亿元等。此消彼长,创业创新企业开始减少,从当年新成立获得投资的企业数量这一创业活跃度指标来看,已是实打实的寒冬困境:2016年1-8月只有20家互联网医疗新创企业获得融资,而2014年、2015年全年分别是178、144。

 

公立医疗体制的束缚是医疗服务领域投资的核心困难,其核心是“体制内医生-国家医保-公立医院”的三重锁定。人、钱、基础设施都被政府掌控,市场化程度虽然随着民营医疗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但目前80%的医疗服务仍在公立医疗体系里。互联网医疗前五年的发展是靠资本驱动,不考虑盈利变现,只求冲击流量。资本寒冬下,大部分初创企业断了后续资金,而消费者的付费习惯还没有建立(以网络视频行业类比,从2004年开始发展,到2015年才开启付费时代),国家医保作为最大的单一医疗支付方更是一时难以对接支付。另一方面,“体制内医生-国家医保-公立医院”的三重锁定使得互联网医疗能提供的服务更多被戏称为“医院围墙外”的轻医疗,进一步挖掘服务付费的难度很大。


3如何应对目前的困难?


两大方向:构建闭环和开放平台。

 

构建闭环的发展路径促使互联网医疗企业由轻变重。典型的以微医的“医-药-保”ACO模式为代表,自建互联网医院、对接药店(线下药店和医药电商)、提供健康险,为用户打造一体化的健康医疗服务。另一代表是自建线下全科诊所的丁香园,自主招募和培养全科医师队伍、对接国家医保和商业保险、线上线下整合医疗服务,未来打造全国连锁全科诊所。因为直接提供核心治疗,收费来源简单明确,长期盈利看其成本-规模效益。

 

开放平台的发展路径促使互联网医疗企业变得更轻。典型的以春雨医生于2016年8月宣布上线问诊开放平台,免费为有需求的硬件厂商、App、网站、微信公众号接入春雨医生的在线问诊服务。用户无需下载春雨医生的独立App,也可以在接入了春雨医生在线问诊服务的任何平台,享受在线问诊服务。因为卡位流量入口,其盈利模式类似于百度搜索的广告模式,未来依赖于进一步的导医导药广告收入。另一类代表是母婴类轻问诊平台,如育儿问一问,向线上母婴社区、线下母婴店开放轻问诊能力,获得B端支付。


4技术-人才-资本的新动向是什么?

 

分级诊疗和针对B端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即服务)。

 

分级诊疗是2016年国家顶层设计的新医改突破口,也成为互联网医疗创新聚焦点。典型代表如诚医健康,创新三方会诊,连接专家和市县级医院医生,为患者在当地市县医院就诊提供高效和优质的会诊服务。再如全域医疗,首创精准云放疗,为市县级医院提供远程信息化质控平台、远程协作平台、远程培训平台和多中心科研平台等一整套精准放疗建设和运营解决方案,全力提高中国放疗整体治疗水平。更多的创新专科化互联网医疗公司基本也都是围绕着提高基层医疗水平的方向努力,而这些努力也因为价值明显,比较容易直接获得患者和医院的付费。


最后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广义上的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也在2016年由DeepMind进军医疗影像诊断而成为互联网医疗资本和技术界的宠儿。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应用必然也会是在分级诊疗的环境下,提高基层医疗诊断水平的方向上获得突破,相应的初创公司有九峰医疗、大数医达等。

 

针对B端的SaaS因为是给B端企业提供提高效率和其他附加价值服务,直接向企业客户收费,故而在资本寒冬环境下,格外吸引资本注意。典型例子有领健信息,针对市场化的民营口腔诊所开发“e看牙SaaS口腔云平台“,提供口腔门诊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商业保险支付对接等SaaS产品。其他各个专科领域,如中医、眼科等也都有类似项目。


5未来5-10年的前景是什么?


我们对互联网医疗未来持坚定乐观态度,认为其未来5-10年会是一个线上线下不断融合、商业健康险不断壮大进而整合医疗服务的过程。

 

如果将2011年-2015年这第一个五年划作“连接的医疗“,那么2016-2020年第二个五年则会是”整合的医疗“。这一阶段,互联网医疗将深入打开医院围墙,融合线上线下医疗服务,重塑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配合国家的分级诊疗政策,基层患者将获得更优质的本地化医疗服务。

 

2020年以后呢?可见的一个趋势是商业医疗保险的崛起(乐观估算2020年规模可达1万亿元)。届时,国家医保单一医疗支付方将转变为多层次多医疗支付方,而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控费需求,保险将与互联网医疗发生深度整合,从而达到“可控的医疗“。目前的互联网医疗两大巨头,平安好医生和微医都已经提前布局保险,分别提出HMO和ACO的整合式医疗保险模式。


本文作者是联基金的投资经理吴翀,不代表动脉网(公众号:vcbeat)观点。本文由动脉网编辑之后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关于互联网医疗,如果你也有更多好的想法和观点,欢迎与我们分享。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