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告】供给侧不足,既是医改的核心又是医疗行业的本质问题

作者:动脉网 2016-08-25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近日,方正证券发布了一份《医疗供给侧改革助力医疗服务市场化定价》的行业报告,该报告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对目前医改所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动脉网(公众号:vcbeat)将核心观点分为四大章节,于近日依次呈现。


医疗行业的本质问题是供给不能匹配需求,因此医改的核心在于医疗供给侧改革,由于医生诉求无法从市场得到解决,必须全部由公立医院满足,导致公立医院完全绑定医生,医生资源不流通,因此医疗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解绑医生和医院。打破现有格局,让医生资源流动起来,才会产生行业机会。


本章核心论点:

1
消费升级驱使人们对健康产品和服务消费更多元化、更高端化;
2
目前国内医疗行业问题本质是供给不足,表现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高端医疗稀缺;
3
补偿机制扭曲导致医疗机构依赖诱导服务,也就是常说的以药养医;
4
补偿机制的扭曲是造成医院供给端不足的主要原因;
5
医改核心在于供给侧改革
6
供给侧改革核心在于解除医院对医生的绑定


一、医疗行业供给不能匹配需求

1
医疗服务需求端持续增长


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财富增长、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环境变化和生活工作方式变化,驱使人们对医疗保健需求越来越多,健康产品和服务消费更多元化、更高端化。


从需求方来看,人口的老龄化、城镇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财富的增长以及全民医保制度的推进都正在驱动医疗服务市场迅速扩容。相对于飞速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供给的增长步伐却极为缓慢,2013年卫生机构数量为2004年的1.2倍,卫生人员  1.5倍,卫生机构床位数1.9倍。13年机构个数为96.1万,床位数  618.2万张;14年机构个数为981432个,床位数为6601214个;15年机构个数为983528个,床位数为7015220个。


1.png


2.png


2
医疗服务供给不足


目前国内医疗行业问题本质是供给不足,表现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高端医疗稀缺。

供给端总量不足
我国 2013年卫生消费总额为3.2万亿元,是   2004年的   4.2倍,年复合增长率 17.2%。14年为  3.5万亿元,15年为   4.1万亿元。虽然卫生消费增长飞速,在 GDP总额中的占比仍仅为  5.6%,低于高收入和中高等收入国家水平,如果该占比能在 2020年达到卫计委在《“健康中国 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所提出的    6.5%-7%的目标,我国卫生消费市场将达到 6.2–6.7万亿元规模。


虽然医疗总费用在不断增加,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需求端仍然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从医疗卫生支出占 GDP比重、人均医生数、人均病床数可以看出。


3.png


4.png


结构失衡


问题不仅在于总量供给不足,医疗结构也不合理。目前主要诊疗还集中在公立三级、二级医院。目前国内就诊人次超过 40%集中在三级医院,超过 50%集中在二级医院,在基层医院就诊比例低于10%。


5.png


相对应的,国外医疗机构布局和分级诊疗制度的重心都在基层医院/家庭医生。


6.png


高端医疗服务稀缺,市场化不足


由于国内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国内好医院好医生都如“僧多粥少”般成为病患争抢的对象,应运而生的海外医疗、远程会诊、海外医疗中介。据专业媒体报道,2015年中国大约有3000人出国看重大疾病,年增长40%。不包括出国体检、出国整形美容。


据易观智库的研究报告,日、韩、美依托各自优势成为中国最大海外医疗旅游目的地。美国和日本因其系统性的先进技术,强大的药物和成熟的海外患者服务体系,成为患者走出去治病的首选目的地。


根据斯坦福研究机构(SRI)报告,预计 2017年全球旅游的收入规模将达到 6785亿美元,而2013年该收入为  4386亿美元,全球医疗旅游增速是旅游业增速的两倍,预计  2017年全球医疗旅游的收入将占世界旅游总收入的 16%,2013年该比例为13%。


7.png


二、作为核心供给端,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扭曲,急需改革


1
补偿机制扭曲导致依赖诱导服务


图表11是目前国内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决定潜在医疗市场,也就决定了医疗服务空间,但公立医院的收入与支出同时受到政府与政策的影响。


8.png



目前公立医院的症结在于:政府投入不足,医疗保险支持不够,削减成本不可行,提高价格不允许。


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想要盈亏平衡,只能依靠诱导服务。只有医生才能判定病人需要的服务项目内容和数量,当医生的判定和医院的经济补偿挂钩,收入成为判定的重要因素,诱导服务应运而生。国内常见方式有:药品加成、检验检测、医用试剂和耗材等。


9.png


2
补偿机制扭曲造成医院供给端问题


图13表示公立医院收支项及数量,补偿机制的扭曲是造成医院供给端的主要原因。


10.png


公立医院出现分化,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经营困难

补偿机制的扭曲,迫使公立医院不得不依赖药品、仪器设备、材料等途径获得收入。公立医院经营的好坏,取决于公立医院向病人卖研究源于数据13研究创造价值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报告出药品、检查和材料的能力。药品越好、设备越先进、材料越高级,则价格越高,医院的收益也就越大,给病人希望的同时也加重了病人的负担。


11.png


公立医院向病人卖出药品、检查和材料的能力,取决于老百姓对其的信任程度。老百姓的信任程度,取决于公立医院的技术水平。公立医院的技术水平,体现在等级划分上。三级医院的技术水平要高于二级医院,二级医院的技术水平要高于一级医院。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经营困难。


12.png


13.png


医疗费用增长迅速,远远超出收入增长水平,但供给缺口依然很大

各国的经济发展规律都显示家庭各项支出中食品的比例会逐渐下降,非食品支出的比例会逐渐上升,特别是医疗费用。


14.png


国内由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扭曲,一方面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远超出收入增长,另一方面这种增长是医院补偿杠杆带动,真实供给缺口仍然很大。


15.png


三、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解放医生


1
医改核心在于供给侧改革


医疗改革涉及政府、医院、医生、患者、保险、药企六大医疗要素,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我们整理了医疗六大资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其关系错综复杂:


1)政府计划经济思维,造成供需不匹配,产生寻租行为;

2)基础设施(大数据、政策等)不足,各要素无法有效流动;

3)医院和医生完全绑定,缺失市场化定价,限制供给;

  • 基本供给(基层医疗体系)

  • 高端供给(专科民营体系)

4)长期形成的利益分配机制,造成资源浪费。


16.png


医疗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才是真正能产生增量市场的改革方向:


  • 医院:公立医院作为医院的主体,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大背景下,将回归公益性角色,成为社会基本医疗供给平台机构。同时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


  • 医生:作为医疗行业的真正供给方,将与医院适度松绑,通过稀缺资源的市场化路径来寻找真正价值,实现医疗的供给侧改革。


  • 患者:随着供给侧改革,患者的需求侧将被切分得更加细致,从多年对互联网的研究看,基于用户需求的研究是打造商业模式的核心。


  • 医药:巨大的寻租空间将被压缩,药品回归治病角色。同时随着互联网化和信息化的提升,医药流通效率将大幅提升,来服务新的供需场景。


  • 医保:对医保进行控费后,引入新的买单方来匹配市场化的供需结构,引入个人健康险是大势所趋。


17.png


2
供给侧改革核心在于解除医院对医生的绑定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解放医疗服务资源,即医生。正常情况下,医生作为核心供给方,提供医疗服务。同时,医院为医生提供支持,包括平台、管理、设备并且引流患者。而国内则是公立医院深度绑定医生。医生诉求无法从市场得到解决,必须全部由公立医院满足,导致公立医院完全绑定医生,导致医生资源不流通,因此医疗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解绑医生和医院。


18.png


在现行的定价体系中,医院的收入来源除了患者外,还有政府和医疗保险,后两者的支付能力有限,导致医院如果想增加收入,只能从患者入手。因此,医院必须增加客流、提高加成费用、并且加大对设备和人才的依赖,导致资源向大医院靠拢,被现行体制绑架。


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必须将医疗费用支付给医院,因此医院控制了医生的收入,导致医生的医疗服务无法市场定价,想要提高收入只能通过医院。因此,诱导服务成了统一医院与医生利益的方式。


19.png


注:本报告转载自方正证券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