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医生被上《焦点访谈》,谈了些什么?

作者:动脉网 2016-03-29 18:26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移动医疗最近可谓火得出奇,以一呼医生为代表的能挂号加号的APP,在一个月时间里,三级跳似的登上了地方台、央视新闻直至《焦点访谈》的舞台。

央视3月28日《焦点访谈》栏目针对移动医疗公司提供加号服务做了报道,节目详细讲述了移动医疗公司挂号服务的流程,并对比通过政策允许下去医院窗口直接挂号的体验,提出核心观点:

1. 加号在医生为病人看病过程中有着现实的需求,一头患者想看病却遭遇挂号难,另一头医生想要增加收入,体现自身价值。实行取消加号的一刀切政策的确会给医患双方带来很多不便。

2. 如何既灵活的给予医生加号空间,又能对加号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也考验着有关部门和各大医院的管理能力。

3.要解决加号问题,不仅需要规范医生的加号行为,还要和整体医疗改革相结合,和搭建分级诊疗体系、促进医生多点执业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医疗资源,促进医患供需平衡,让患者得到优质服务,也让医生获得更高收入。

其实,移动医疗公司提供挂号服务确实解决了医患双方的一些难题,可以分别从患者的角度和医生的角度去分析。

从患者的角度:移动医疗与公立平台本应相互补充

患者为啥喜欢用移动医疗APP,是因为在事实上,移动医疗几乎是现在唯一有效率的补充预约方式(是补充),确实解决了急需患者有效迅捷挂号的难题,有用有效。

但这种做法遭到非议。这不由让人想到了若干年前,大医院推出数百元一个的“特需号”时的情景:当时也是被媒体批的热火朝天日,还提出一个伪命题——医生都去看昂贵的号去了,谁看普通号啊?

但多年过去,普通号并未消失,而特需号也成为了一种官方高度认可的“用市场化的手段调节医疗资源”的方式。而在线加号,无疑就是特需号的民间版。

在现有体系中,最有改革动力的当属移动医疗企业。无它,因为它们必须让市场买单才能活,因此唯一的方法就是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它更关注患者利益。

而传统的挂号分配方式满意度低下的另一个原因是:不管哪家公立或者有官方背景的挂号平台,都是对医院上班时间内的诊疗资源进行分配,不管怎么横切竖切,总体的号源就是那么多,潜力已经瓜分殆尽;而移动医疗促进的,是医生在业余时间为更多一点的病人看病,提供的是增量的号源,由此而显得更有效率。

当然,公立平台输出了绝大多数的号源,但移动医疗把公立平台鞭长莫及的医生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两者本该互相补充。

从医生的角度:移动医疗提升了医生增量劳动的效率

很多的报道里,医生都被明指或者暗指和移动医疗平台“勾结”,他们的形象是模糊不清的,行为是贪图嗜利的。

这公平么?事实上,就连央视的报道中也提及,很多的医生并不排斥移动医疗。相反,有位从业50余年的医生撰文表示,加号应该是医患之间的事。他说,加号是医生的权力,是对患者情况的灵活把握、是根据患者情况(甚至包括其需要被医疗救济的紧迫程度)而做出的负责判断。

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多数的医生加号是为了更好的看病人。而且,加号可以由医生根据实情来提出。目前,所有的在线加号都需要提交病人信息供医生审核,而这个程序在公立加号是没有的。这个细节很能说明,在线加号的医生不是至少不是主要为了钱,而是为了给更需要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帮助。

医生的个体是微小的,但不应低估这些个体的善良。就像301医院的一个医生,先问病人病情,再是否从外地来,再问急不急,然后选择是否给病人加号。这样负责的医生,在加号的医生里是多数。

不同的是,以前医生加号,只能加给身边熟人、老病人或者无奈闯进诊室的病人。而现在通过网络加号,可把医生的增量劳动通过一种平等有效率的方式分发给尽可能多的人。

给创新足够的空间

目前,北京市卫计委的《通知》成了唯一试图界定此类行为的成文的官方文件。

文件的核心态度:是医生“不能和商业平台合作获得不正当利益”。

虽然,包括一呼医生在内的大多数企业都修正了自己的模式,承诺在这一文件的框架内行事,但这是一个创新空间最大化的规定吗?

其实,在线加号正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先进技术合理解决现存问题的创新尝试,是患者、医生和管理者三方效率最大化的结果。

它需要两个要素的支持:


  1. 医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为来自互联网的患者进行多点执业是效率最高的,特别是对于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让医生为了一小时的自愿加班而坐两个小时的车是不现实的;


  2. 医生在业余时间安排自己的劳动,不管和什么平台合作,都不应该被界定为“不正当得利”。


但困难的地方在于,很多观点认为医生在办公室里接受加号就是和移动医疗“勾结”,虽然医院的管理者也心知肚明,这样的方式是效率最高、也最节省医生的时间精力的;另一个困难是,当医生的服务边界由于移动平台的加入而明显扩大时,这种服务突然遇到了叫停。

其实,移动医疗只要是本着为患者谋取最大利益的角度出发,就应该得到相应政策的鼓励和支持。我们更应该关注实际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而不是只站在问题本身去看问题。

注:本文来自于读者投稿。

--------------------------------------------------------------------------------------------------------------------------------------------------

附:一呼医生声明:我们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解决“看病难”

一呼医生已经注意到了今晚(2016年3月2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一呼医生及移动医疗行业的报道,我们的声明如下:

1. 一呼医生坚决支持并欢迎央视等知名媒体持续报道、监督移动医疗行业。

2. 相关报道的取材和事实存在“时间差”。我们发现,相关报道基于早前的素材。而事实是,3月中旬,北京市卫计委出台规范网络预约的《通知》后,一呼医生积极响应,进行了大幅度的版本升级和模式调整,现在我们的各项服务完全符合《通知》要求。因此,我们欢迎媒体对我们进一步采访,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和报道一呼医生;我们也希望和行业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进行充分沟通,就移动医疗的发展广泛交换意见。

3. 我们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解决“看病难”。我们致力于通过促进多点执业、发展在线咨询和多种医患沟通方式,从根本上让看病更便捷顺畅,哪怕风雨如磐,亦初心不改。

4. 一呼医生是号贩子的天敌。我们通过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致力于消除信息不对称、改善医疗服务的供给结构,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5. 我们想告诉所有同业友商,我们的共同敌人是医疗行业的结构性顽疾和患者就医的艰难困苦,而非彼此。让我们精诚团结、共同努力,为早日解决看病难,让人们健康幸福而共同努力。

一呼医生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