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医疗大数据领域的“IMS+Oscar ”

作者:王日飞 2016-07-21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作为浩浩荡荡开进互联网医疗大军中的一员,唐海瑞也曾以为击中了痛点,推出医生工具,但是,他很快发现医院关系的难以复制,导致推广进展太慢。于是调转船头,开始构建多维度的医疗数据库,定位为“IMS+Oscar”,亦即“医疗数据+保险2.0”的综合平台。目前,公司已经针对保险公司、药企等客户开发出付费数据产品服务,预计年内可以实现千万级营收。


620178858180424237.jpg

北京一生佳医院管理有限公司 创始人兼CEO 唐海瑞


2014年唐海瑞在创办 “医生+”时,定位是医生工具,主打院后医患沟通。希望通过云服务端和移动应用端的结合,使得患者在就诊后能与医生实现准确并且专业的沟通,比如,医生的院后随访和科研工具。


想法很美好。但是,产品出来了,拿去和医院谈的时候,才发现想进医院那是太不容易了。


医生工具项目推广受阻,唐海瑞于是开始转向构建医疗大数据平台。


从医院数据转向保险数据


医生端和医院端无疑是两个获取医疗数据的关键入口。但是,医生工具项目的境遇,令唐海瑞将数据来源转向其他渠道——其中新的首选数据来源就是保险公司。


“医生端和医院端当然是非常好的渠道,医学数据非常全面但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目前“医生+”的主要数据来源还是保险公司。如果按维度来算的话,医院的数据可能是五维或者六维,保险公司的数据可能只是三维或者四维,当然,两者间每个维度的范围并不一样。总而言之,医院的数据更全面,但商业险健康数据的结构化和对终端用户的有效性和可用度更高。” 唐海瑞表示。


医院数据量很大,但不足之处就是包括很多非结构化的数据,像通过扫描存储的病历、影像资料等,都没有好的办法作结构化处理,而且,医院内不同HIS厂商不相容,数据整合也有难度。


除了技术方面的因素,能否拿到大医院的数据,特别是三甲医院的数据是非常难的,就算成功拿到几家,这种成功的“经验”也很难快速复制。


反观商业险健康数据,虽然不及医院全面,确实也有些保险公司数据也包含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但总体而言,多是结构化数据,比较好处理,不需要大量的人工清洗工作。而且有一定的历史数据积累,并且已经实现了不同医院HIS系统的数据互通互联。


最关键的一点,商业险健康数据一般都含有费用数据,一是检查费用、药费等层面有划分;其二,还从自费、医保、商保、大病保险这个支付层面作了清晰分类。而有了费用数据,可以想象的数据挖掘服务和变现空间就多了。


首先,“医生+”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后端服务,比如商业险健康数据的挖掘和加工,通过数据分析构建临床路径的经济学评价体系和DRGs(按病种付费)的体系,为保险控费和将来开发新保险产品,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模型和精算定价依据。


而在前端,第一,“医生+”可以为保险公司的参保人群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有了全面的个人健康数据作基础,再之后就可以叠加很多相关的服务,包括个人异地诊疗的控费、家庭医生的群组管理。尤其家庭医生工作难以开展,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的缺位是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再者,电子健康档案还可以叠加分级诊疗,为慢病、大病患者的就诊、康复等提供数据基础。


而在前端的第二个应用,就是帮助保险公司对健康险客户的健康状态和就诊行为进行干预和管理。目前,国内保险公司跟国外保险公司在专业能力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保险业内人士戏称“国内保险公司就像出纳:卖保险时收钱,出险理赔时付钱”,在整个产品存续期间,保险公司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客户的健康干预方面的影响太弱,而“医生+”可以基于医疗费用和患者健康数据的分析,帮助保险公司提前干预和控费。


目前,与“医生+”合作的保险公司包括人保健康、泰康人寿、英大人寿等。其中“医生+”与国内最大的健康保险公司——人保健康集团已经开启战略合作,并为人保健康集团独立研发运营移动应用“人保健康佳”, 联合支付方、监管机构和医院,为医保和商团险人群打造基于健康档案的异地就诊报案、核保控费和家庭医生群组管理系统。


抢占药企咨询业务


据唐海瑞透露,现在已经有多家药企购买“医生+”的数据分析报告。目前在国内给药企提供市场数据分析服务的典型企业如IMS,其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主要是基于一个城市的样本医院数据,再通过一个模型做线性回归的放大。举个例子,协和医院等几家医院某种药销售5万盒,然后通过模型推算整个北京市是50万盒。但是,这些数据只是药剂科库存的变化,并不一定是临床使用量,而且也不包含患者诊疗的相关费用。


“医生+”的数据可以精确到每个人的用药量,而且这些数据和诊断、医院科室、就诊天数、费用等都已关联,有了基于这些医疗数据的分析,可以知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同类药品用量比例,从而为药企的市场营销、竞品分析、药品适应症扩展、制定市场策略和精准定位患者提供数据支持。”唐海瑞表示。


“医生+”已给某大型药企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该药企原以为它的核心品种药主要是用在神经内科和外科,但事实上,我们的数据分析显示这一药品更多是用在心内科,如此一来,我们的报告将帮助该企业制定更精准的市场策略。


切入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账户业务


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账户并非一个保险产品,而是一些有实力的大公司,比如国企提供给员工的一种福利,它可以在职工就医时,一旦社保额度用完之后通过这个账户来支付医疗费用。


据唐海瑞透露,公司正在与多家大型企业商谈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账户的委托管理协议。这些企业现金流都非常好,规模也比较大,员工分布在全国。“医生+”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账户的委托管理业务月流水预计2015年底2016年初就可以突破千万。


对“医生+”而言,通过为大型企业职工及家庭成员提供TPA及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不仅仅获得直接的收入,还会通过数据的分析服务对企业的健康相关支出有效控费。


“我们公司之所以定位为IMS+Oscar,就是我们一方面要建立多维度的医疗数据库,另一方面是基于这些数据提供精准保险也就是我们定义为保险2.0的业务模式。对“医生+”而言,健康管理只是我们的一个产品,我们是在做账户管理时顺带就做了。”唐海瑞如此表示。


“医生+”的日常健康管理,会对职工个人以及上下两代作有针对性的家庭健康史、遗传病史的筛查。而对需要去医院就诊的职工,“医生+”会再帮他们去做转诊、绿色通道、大病赔付、住院津贴、康复指导等一系列服务。


构建多维度医疗数据生态圈


唐海瑞透露,目前有几项合作即将落地,这些合同有望帮助公司在今年实现数千万的收入。唐海瑞也强调,“医生+”的核心业务是搭建一个多维度的数据平台,当保险公司、医院、药企、支付方等各个领域的数据都流到公司数据库,“医生+”就有望构建一个医疗数据生态圈。


244866135316344066.jpg


唐海瑞指出做为一个数据驱动的企业,每多一个维度的数据,就将产生不一样的价值。跨行业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也是“医生+”的核心优势,比如,公司的核心业务已经涉及了金融/保险、医疗、药企等各个方面,而且公司的高管团队在医药、保险和大数据行业都有很深的行业背景和人脉资源,我们才能全面开发自有数据库的价值、生产出不同行业的数据产品。


另据“医生+”股东也是医疗行业知名投资人汤国平透露,“医生+”也在瞄准IBM Watson,并已经开始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产品。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和多名AI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家合作,比如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美国计算机学会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专业委员会主席刘冰教授。公司正在开发包括智能医学图像识别诊断和神经科智能辅助诊断语音机器人等三个AI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医生+”今年初引进了两位重量级的大数据及技术专家。


一位是全球大数据专家王熙出任“医生+”首席科学家。王熙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先后在美国俄勒罔州大学数学系和加州理工学院机械系取得数学硕士和机器人学硕士。曾是Oracle早期员工,担任了Oracle核心数据库产品“Oracle Report”的总架构师。1996年,王熙创办了大数据分析公司Viador,并于1999年在Nasdaq上市。王熙负责组建了清华海峡研究院大数据中心主任,在大数据平台技术, 医疗及金融大数据应用、分析、商业化上有丰富经验。


另一位是上海百事通原CTO李智铭出任“医生+”CTO。李智铭曾获西南交通大学机械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双专业学士、硕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学博士。曾服务于华友世纪、台湾大哥大、上海百事通等通信服务和移动互联网公司,历任部门总监、CTO和CIO。此外,李智铭还有过2次自主创业经验。


唐海瑞表示:“王熙先生不仅仅是大数据行业的顶尖专家,而且他在美国和中国大数据领域多次成功的创业经历,都对‘医生+’后续的快速发展有很好的帮助,将为我们对医疗大数据的挖掘和处理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他在业内的丰富资源和人脉关系,也可以为公司今后在大数据行业的上下游相关产业链提供并购标的。而李智铭先生则是真正的Rocket Scientist,其多家公司CTO和首席架构师的经验,尤其是在国内最大的”互联网+“法律平台、上市公司百事通的经历,对“医生+”搭建强大的医疗大数据驱动的综合性健康管理平台有很好的帮助。”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