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破除了申办医疗机构的玻璃门?哪有这么简单!

作者:刘伟奇 2018-06-21 17:21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6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里面要求“简化医疗机构审批申请材料”,“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公立医院部分服务可委托给第三方医疗机构”,申办医疗机构的玻璃门是不是能真的被破除?

 

一个多月前,网上风传卫健委正在研究出台“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医疗机构设置不再需要审批”,被称为史上最开放的医改政策。现在靴子落地,医疗机构的审批并没有完全放弃,只是做了部分程度优化。

 

“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除三级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港澳台独资医疗机构外,举办其他医疗机构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不再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仅在执业登记时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这条要求,没有办过医疗机构的可能不太明白到底实际意义是什么。医疗机构申办的主要流程如下图,一般要花6个月到2年。省去了《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环节,看起来节省了一大块操作流程,似乎更利于开办医疗机构了。

 

然而,实际上未必。


流程图.png

图片由作者整理


原来申办医疗机构的核心问题是场地。人流聚集的地方利于发展医疗服务,但是不好找符合审批条件的场地;人烟稀少的地方场地确实多,却不利于后续经营。


确定一个符合条件的利于经营的场地,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找到场地了,医疗机构不一定能够办得下来,那场地要不要租呢?如果不租,业主可能把场地挪作他用;如果租下,前期筹备6个月到2年的租金,自己就得硬扛着

 

按照传统做法,申办人跟业主签订一个意向性的租赁协议,付一定费用后尽快启动申请流程。准备好相关资料,尽快启动设置审批环节。设置审批的意义类似于预审,让卫健委、环评、消防、工商和行政审批部门等来场地看看,在这个地方开医疗机构是否合适,如果场地没有大问题,资料齐全,尽快拿到《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书》。


然后申办人抓紧装修、买设备、招聘人员、过环评、过消防等等,等一切都没完成了,卫健委组织专家评审团再来验收,符合各项规定了,再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可以正式营业了。


这个过程中的租金成本、装修成本、人员成本、环评成本和消防成本等都是沉没成本,如果主管部门认为不合格,不同意开业,这些成本就全打水漂。社会办医为什么困难,就是这些门槛和不确定性太高。

 

现在取消《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书》,如何解决医疗机构申办不确定性的问题,目前没有看到配套措施。如果没有预审批环节,等申办人把场地租好、人员招好、装修弄好、设备装好,才发现不符合申办条件,那才是坑人不浅,还不如老流程。

 

如果不能完全放开审批,又希望优化流程,鼓励社会办医热情,那么应该:

 

第一,明确医疗机构申办负面清单制度。需要联合卫健委、环评、消防、工商等相关部门,将医疗机构申办不能有的“硬伤”明确化,例如医疗机构配置大型放射性医疗设备,必须距离居民区和学校50米以上。负面清单明确后,所有申办医疗机构的人都对照该清单进行筹备,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如果触犯负面清单,申请不予通过是应该的;如果没有不符合负面清单的内容,卫健委就不能不予审批。

 

第二,改进医疗机构具体条件,很多医疗机构的要求和标准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应该调整。

 

第三,申办人按照要求做好开业准备后,卫健委组织评审员按照要求进行评审,如果有负面清单的内容,直接驳回;如果有未达到要求的事项,要求申办人整改;如果各方面合格,允许医疗机构试营业一个月。

 

第四,在试营业期间,监督医疗机构服务情况,主要是医疗质量和安全,以及患者体验和反馈。如果试营业期间表现通过,准予正式营业。出现问题,则应停业整顿。

 

第五,将审批标准透明化、可预期化,将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监管放在首位,才能改变“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问题。

 

通过《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可以看出国家还是极力希望鼓励社会办医的。


但政策是否得以落实,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公立医院部分服务可委托给第三方医疗机构”,公立医院已经取消药物加成、实行药品两票制,控制药占比和耗材占比,未来耗材也要两票制,在这种背景下,公立医院的腾挪空间越来越小。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并没有跟上,那么公立医院为什么愿意把挣钱的影像、检验等服务转给第三方机构呢?


公共政策需要接地气,希望不要变成“政令不出卫健委”。本次政策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刘伟奇.jpg


作者简介:刘伟奇(同心医联创始人兼CEO  )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和金融学学士,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

荣获“中关村创业领军人才”、“海淀区创业领军人才”称号。

其创办的公司同心医联被中关村管委会评为中关村金种子企业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完成第四轮投资,由中金康瑞领投。

 

本文为刘伟奇原创,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