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告】医院端:改革促进新市场化模式,“六标准”决定细分领域弹性

作者:曾小珊 2016-09-02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近日,方正证券发布了一份《医疗供给侧改革助力医疗服务市场化定价》的行业报告,该报告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对目前医改所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动脉网(公众号:vcbeat)将核心观点分为四大章节,于近日依次呈现。


医疗行业的本质问题是供给不能匹配需求,因此医改的核心在于医疗供给侧改革,由于医生诉求无法从市场得到解决,必须全部由公立医院满足,导致公立医院完全绑定医生,医生资源不流通,因此医疗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解绑医生和医院。打破现有格局,让医生资源流动起来,才会产生行业机会。下面,我们从医院的角度来分析医疗服务供给侧的变化态势。


1
 公立医院改革方向——降药降成本提服务


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失衡


由下图可以看出,公立医院过度依赖药品加成,患者支付的最大费用即为药费。相比之下,医疗服务的费用占比很低,而美国的医疗服务费用占比很高,反映出市场正常定价。


49.jpg


药品、检验费等费用的大幅增加,是公立医院自负盈亏后,逐利性便展现出来:


医院自负盈亏后,作为一种补偿机制,医院可以在药品批发价基础上加成,提留下来弥补挂号及医疗技术费用的不足。医院普遍“以药养医”,来维持正常经营和发展。药品价格的提高,既满足药品企业增加利润率的要求,也使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收入和折扣收入增加,结果是大处方、高价药,国人吃药多、吃药贵成为社会共识,药品费用层层攀高,社会负担日益加重。


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意识到单纯依赖药品收入维持正常运营的弊端。放开医院检验检测项目的价格:老项目老价格、新项目新价格。公立医院大量采购大型检查设备,医生的绩效与其开出的检查单数量挂钩。2000年开始,政府意识到放开设施设备配置的问题,关注大型仪器设备配置,力图通过限制准入的方式,减轻病人就医检查检验费用负担。


以上两种途径被限制之后,公立医院将目光转向医用试剂和材料。公立医院能够从药品销售中获得的有上限规定。但是医用试剂和材料则不同,收益可以达到成本的2倍,甚至是3倍以上。


50.jpg


改革方向在于降药降成本提服务


我们一直强调,医疗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才是真正能产生增量市场的改革方向,其中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便是调现下的收入结构,降低对药品加成、检验检测、医用试剂和耗材等的依赖,特别是以药养医。


因此,公立医院改革需要对供给侧降药、降成本、提服务。


医院:公立医院作为医院的主体,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大背景下,将回归公益性角色,成为社会基本医疗供给平台机构。同时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


医生:作为医疗行业的真正供给方,将与医院适度松绑,通过稀缺资源的市场化路径来寻找真正价值,实现医疗的供给侧改革。


51.jpg

52.jpg


供给侧改革带来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降药降成本提服务,医疗服务供给侧形态必然会出现变化。原本公立医院集门诊、手术、住院、医生、药房、检测等功能于一身,出于降成本的角度,公立医院会向社会开放部分业务以降低成本,在分级诊疗、多点执业以及社会办医的政策推动下,看好新医疗服务模式发展,如医生集团、第三方辅助科室、家庭医生等。


2
 高端医疗服务市场化形态


医疗行业市场化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公立医院市场化、民营全产业链医院、专科连锁经营


54.jpg


特需医疗服务


>>>>

特需医疗出现和发展


特需医疗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前身是外宾门诊以及高干病房。该服务出现的原因有两点:


用医院的高端资源解决疑难病症,满足病人超过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


作为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特需医疗服务主要面向高端客户,利润率极高,能够增加医院收入


>>>>

特需医疗服务现状


特需医疗服务的本质是将普通患者与愿意溢价的患者区分,为溢价患者提高更好的服务,收取高费用,获得高盈利。


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


1.预约门诊:更快更方便看病;

2.专家服务:由高职称高技术医师坐诊提供服务,由专人为患者提供从挂号、诊疗、缴费、取药等全程服务,对行动不便或病情较重的病人提供专用轮椅推送的门诊服务。

3.优质环境:设置独立的诊室、候诊室,配备高档设备;有些医院还可设独立的治疗室。


>>>>

上海特需医疗服务


以上海为例,上海的基本医疗资源、高端医疗资源都领先全国,其特需医疗服务也相对发达。


56.jpg


上海三级医院特需医疗服务的收入分析显示,特需医疗服务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药品费用的支出并不比非特需医疗的药品费用高,甚至还要低,说明特需医疗服务更多的体现了医疗技术服务的价格,体现了医生在医疗服务中的价值


>>>>

与保险端的合作


大多大型医院的特需医疗服务都已经和商业保险对接合作。


59.jpg


a. 案例一:中国人寿守护专家特需医疗团体医疗保险

当被保险人发生约定给付范围的医疗行为时,公司从个人特需医疗账户中给付个人特需医疗保险金,同时扣除相应的理赔管理费。当个人特需医疗账户余额为零时,该保险责任终止。个人特需医疗保险金和团体特需医疗金消费模式相同,保险期间都为一年。


b. 案例二:协和医院与招商信诺

患者购买招商信诺的寰球至尊高端医疗险——突发疾病时,可致电保险公司的服务热线,让保险公司联系医院及医生——患者看病可不需要排队挂号,节省时间——该款保险可在全球医疗机构通用,无需垫付现金就能享受全部保障。


>>>>

特需医疗服务现存问题


特需医疗受到政策影响很大。而政府限于各种限制,无法对这一块进行有效监管。随着时间推移,医院的医疗资源开始难以满足所有消费。逐利性便开始引出很多问题。


1.缺乏标准化:很多医院的“专家”名不副实;大小型医院很多都有“特需服务”,但质量差距很大;


2.收入部分缺乏限制和监管:特需门诊的挂号费往往按 25%~40%提成,且这部分收入不交税。这对于医生诱惑很大;


3.服务歧视:在公立医院本身医疗资源一定的情况下,“特需医疗”在全国广泛发展挤占了公立医院的普通医疗资源,损害普通患者的利益。


4.浪费资源。一般来说,去特需门诊往往是有了疑难病症,而一些有经验的老专家退休后不再出普通门诊,或者是普通门诊的号实在挂不上,可现在的情况是,由于医院没有合理分流,任由病人自己选择,大量小病患者只要花钱就能看特需门诊,反而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中高端民营医疗


目前中国做私立医院的主要被分为两个类型:外资和以莆田系为代表的民营医院。两者目前定位不同:外资偏向高端,莆田系原先是低端,现在开始要向高端延伸。


从业务发展分析,外资医疗侧重于纵向产业链的导流拓展,莆田系则把重点放在了横向的服务拓展上,主要是成本低、利润率高的项目。


盈利方式有两种:


1.通过产业链的布局赚“医疗服务”以外的钱,即医药、耗材、设备等收入;

2.IPO上市融资。


另外,目前民营医院的主攻方向都是专科高端化,比如妇产科类。这是因为民营医疗时从各方面还无法与公立医院抗衡,先从专科这种单项服务中获得患者流量才是生存发展之道。


>>>>

外资医院——和睦家


和睦家是国内外资医院的典型代表,重点在北上广的中高端收入人群。和睦家1997年进入中国,在北京兴建第一家医院,初期投资400万美元;国内最知名的外资医院、综合型医院,特长妇产科。主要业务包括妇产科、儿科、心脏科、成人 ICU等20多项医疗服务科室。和睦家的目标人群是高端收入人群。


目前复星集团通过复星医药拥有和睦家母公司美中互利的控股权,短期不考虑和睦家的盈利情况,重点是在北上广、成都、青岛等地多开分院,抢占市场。


从和睦家的案例来看,高端民营医院短期无法完全适应中国的国情,获取高盈利。其所属的集团重点在于全产业链的布局,将医院打造为一个门户网站,目标是获得尽量大的流量,为产业链中的设备、耗材、医药完成导流。


考虑到设备、耗材、医药在高端医院收入中的占比。站在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医院本身亏损并没有关系,只要医院能够获得足够大的患者流,通过整个产业链自然能够盈利。


2016年初,万达集团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International  HospitalsGroup  Limited,简称 IHG)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万达将总投资  150亿元,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三座综合性国际医院,由 IHG运营管理并使用 IHG品牌(中文名为“英慈万达国际医院”)。


这是中国企业在医疗行业的最大一笔投资,也是 IHG首次在中国运营管理医院项目。


>>>>

莆田系民营医院


“莆田系”一般指由福建莆田人开办的民营医院,多年来主要通过百度的竞价排名来招徕顾客。


耳熟能详的仁爱医院、美莱整形整容、曙光男科、和美妇儿、天伦不孕不育、远大心胸等,绝大多数都是莆田人所开。


莆田  (中国)健康产业总会于2014年6 月成立,号称全球最大的健康产业联盟组织,旗下拥有全国8600多家民营医院会员,提供  100多万医护人员就业,年营业额达2600亿人民币。


莆田系重点更多放在成都、昆明这类二线城市。中国民营妇产科医院,莆田系占据 90%以上份额;几乎所有二线以上城市都有莆田系医院;


运营模式:1)A轮投资后再建两到三家医院扩大运营;2)进行B轮融资,一般情况下,每家医院运营两到三年就会开始盈利,长期目标还是上市。


排除魏则西等负面事件,莆田系医院在融资领域很受青睐:1)莆田系运作方式成熟,运营模式扩张速度很快,前景良好,国内缺少与之抗衡的好的投资标的; 2)莆田系医院侧重于中低端人群消费,在一起乃至目前会拥有比高端医疗市场更广阔的市场。


>>>>

连锁医疗


连锁医疗一般都提供专科服务,比如美容、儿科、眼科、急诊等,中国的连锁医疗形式与民营医院有些相似,区别在于连锁医疗提供的服务更加单一。


另外,连锁医疗提供的服务一般都是成本低、利润高、标准化程度高、对设备的依赖较高、易培训的专科,其中尤其以美容、牙科、眼科,甚至宠物科等。


连锁医院在服务内容和形式上,建立有独立于医院之外的相关主体,如检验中心、康复中心、护理中心、物流中心,实现资源共享;


连锁集团内的核心医疗机构通过流动手术、人才培训,提高连锁医院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连锁医院集团大大改善了医院整体品牌形象,方便了病人就医,节约了会诊成本。


63.jpg



连锁医疗的优势主要在于医疗资源和医师资源共享、经营模式共享、管理经验共享等资源优化配置,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短期易成型且利润很高。在保证毛利润不变甚至稳步增长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大大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民营连锁医院在未来将成为公立医院的有效补充,可以盘活整个医疗市场的机制。


>>>>

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的商业模式是各种形式中争议最大的一种。它主要牵涉到三方:政府、公立医院、社会资本。


特许经营医院出现的原因是公立医院改革太难,很多制约因素根深蒂固,民营医院由于缺乏人力资源优势难以发挥其长处。特许经营医院是由政府把握大方向,公立大型医院在医疗行业改制情况下尽量维护自身利益所做出努力的结果,它的优势在于在不破坏现有体制的前提下将社会资本引入医疗领域


64.jpg


公私医疗之间的合作有很多种形式,除了社会资本直接以股东形式进入公立医院外,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之间的合作也是多样化的合作形式之一。


65.jpg


有些公司合营医院,已经出现医生多点执业的模式:北京儿童医院建了一个新世纪儿童医院,这边医院的医生下班后就到那边的医院看病。医院既留住了医生,又保留了品牌度,得到政府的支持。


3
 投资角度,“六标准”决定细分领域市场弹性


上文分析了医疗服务众多的供给形式,除此之外,医疗专业科室划分复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眼科、康复、齿科、妇产科、体检、医学影像等,如何区分高弹性细分领域?我们认为,判别标准为:


诊疗流程标准化

医疗风险小

人工操作程度低

对设备依赖程度强于人

商业模式可复制

政策支持


从数量上来说,中国境内医院交易从 2013年起逐年增长至2015年,2015年专科医院交易规模有较大下滑;而综合医院投资规模和数量持续增长,在 2014年超过专科医院并在  2015年保持增长。从行业角度说,投资者大多数看好健康产业预期横向整合的医疗健康类 A股上市公司,包括医药、医疗器械及医疗管理投资集团等。


从专科划分来看,盈利良好可复制性强且医疗风险较小的连锁型专科医院,由于有望快速扩大规模及回资,最受投资者青睐,其中口腔与妇幼医院最受欢迎;但随着资本的涌入,这类标的稀缺,在2015年交易规模大幅下降。


注:本报告转载自方正证券


【相关阅读】

【深度报告】供给侧不足,既是医改的核心又是医疗行业的本质问题

【深度报告】医生集团:医疗服务重新定价,商业保险决定空间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