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创新那些事——CAR-T疗法,从希望到展望

作者:周梦亚 2017-11-16 09:33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2017年,CAR-T疗法绝对是生物技术领域最热的词汇。随着诺华和KITE的CAR-T疗法相继获得FDA批准上市,CAR-T正式进入临床商业阶段,相信CAR-T疗法未来将在癌症治疗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华兴资本今年的医疗与生命科技领袖峰会上,CAR-T疗法毫无意外的成为了讨论热点。以下为动脉网带来的整理报道。

 

嘉宾介绍


蔡大庆 (主持人)|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

李怡平 | 药明巨诺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李宗海 | 科济生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刘    诚 | 优瑞科创始人兼总裁

赵    群 | 元禾原点合伙人

 

一、行业趋势如何 


CAR-T1.png


嘉宾观点整合


中国有很多公司在做CAR-T,CD19是非常受推崇的靶点。深入理解这个领域,其实有两点需要特别关注。

 

其一,除了靶点选择外,CAR-T的工艺是决定产品疗效、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其二,质量控制。

 

CAR-T治疗过程中,质量控制是最难的。由于病人所处的疾病阶段不同,粒细胞之间的状态存在差异。基于不同状态的粒细胞,要生产出基本一致的产品,生产工艺上面临巨大挑战。

 

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如果在工艺上、质量控制上下两功夫,产品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

 

政策上,CFDA的改革力度非常大。去年年底,CFDA发布了一个针对细胞治疗的指导指南征求意见稿;今年,CFDA又发布的《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555号(医疗体育类429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到:CFDA组织相关技术部门和专家起草的《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预计可在2017年年内正式发布执行。

 

如果顺利,从年底开始所有在中国的CAR-T企业就有了一个申报标准。

 

在质量控制上,不管是诺华还是KITE,又或者其他领先的企业和科研院校,尽管各家在CAR-T上投入的成本不一样,但60%-70%的成本度会用在质控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CAR-T研究上,国内企业会有一些优势,但劣势更多一些。

 

从技术上面来讲,CAR-T起源于西方国家,技术创造方面他们可能是领先的。但同时,国内也有一些创新点,比如说第一个针对肝癌的Claudin18.2靶点的CAR-T疗法的临床试验就在国内。

 

除了看到不足的一面,国内行业还是有一些创新的一面。总体来说技术方面有很大的追赶空间,但也有机会超越。

 

制造上,国内外的差距较大。现在中国大概有140项临床试验,不是接近美国,而是已经超过了美国。但是真正按药物来申报临床的数量,中国是零。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咎于CAR-T生产方面的能力,无论是设施还是CMC技术,国内与国外的差距都比较大。

 

美国对CAR-T疗法非常狂热。CAR-T治好了一个三岁的孩子,这条消息上了纽约时报的头条,其他的药成功进入三期或者报批都没有这么高的关注度。

 

 CAR-T的最大优势,是在于这个技术给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可能。用其他药物的最终结果是多活几年,随时都有复发的可能;CAR-T疗法虽然不一定能百分之百治愈,但治愈率非常高。

 

让接受治疗的人有像健康人一样生活的可能性,这可能是CAR-T备受关注的最终原因。

 

从行业来说CAR-T又有其特殊点。纵观医药行业,一百年以前的历史都是中草药,西方也是中草药,然后化药开始出现,之后是八十年代的生物药,现在出现了CAR-T。CAR-T其实代表了一个新的药物形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许多当时的大公司都忽略了生物药,结果这个领域一下子就诞生了一批百亿千亿级的公司。CAR-T会不会就是三十年前生物药的一个再次重现?如果是,这意味着又将有一批百亿千亿级的公司诞生.

 

从投资角度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因此美国现在又掀起了一股投资热潮,CAR-T热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对于早期投资而言,很多情况下投早了不行,投晚了也不行。当下,CAR-T是一个好的创业机会吗?

 

首先,这项技术已经在美国被验证,无论是工艺、质量标准、还是申报注册和临床效果都得到了社会肯定。中国现在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和空间,而且是未满足的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CAR-T进入中国的前景和发展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CAR-T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目前被认证的只有一个靶点,未来进入的一批公司还可以寻找自己的切入点。

 

再者,这个市场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任何“巨头”或者“天花板”。即便是制药巨头在这个领域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可能出现百亿千亿估值的企业。

 

最后,中国市场内有几百家CAR-T的创业公司。这些差异化的的标也为投资人提供了很好的选择和议价的机会。

 

而唯一的担忧是市场的碎片化。从CFDA政策的发展趋势来看,法规与美国越来越接近。美国做CD19走出来的公司只有几家,在这么高标准的法规面前,进入市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从投资角度看的话,如果选对了标的,是有技术和法规保护的。

 

CAR-T技术是当下社会所需求的东西,只要去做,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时间解决的。


二、从企业角度看未来 


CAR-T2.png

 

嘉宾观点整合


现在CAR-T领域面临两个技术问题:一是安全性,二是市场量级。

 

CD19这一类靶点的安全性问题,比如细胞因子风暴和神经毒等。这个问题有可能会给CAR-T的市场推广形成障碍。诺华和KITE的CAR-T疗法定价分别在47.5万和37.3万美元,其中并不包括对抗副作用的治疗成本。而每个人在副作用上的花费大约是20万美元,商业化成本非常高。

 

另外是市场量级,90%的肿瘤患者所患的都是实体瘤,血液肿瘤只有10%。目前为止CAR-T疗法还没有在实体瘤中成功过,谁能在实体瘤中获得成功,谁就有可能成为千亿级的企业。

 

诺华产品上市后,国内的CAR-T管理法规也在加快。但CFDA对CAR-T的质量管理标准不会低。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谁有好的产品、高质量的产品,谁就更有机会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行业会有一个洗牌的过程,除了质量,技术是否能够脱颖而出。现在不幸的是实体瘤还没有被攻破,但同时这也意味着行业的机会。

 

前面提到了目前的成本问题,但是反观其他行业,其实很多的经历了从高价到低价的过程。

 

三十年前,生产一克单抗或者蛋白质药物可能要花几千美金,副作用也很大。而到了今天今天生产一克单抗的成本只需要100到200美金。同样的道理,现在CAR-T的成本和价格都很高,但从技术发展角度来说,未来成本是会陆续降下来的

 

对企业而言,当务之急应当全力以赴,先把第一个产品做上市。每个公司都在布局,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就会被大规模应用,成本马上会降下来。现在的工艺是一步一步人工在做,如果后续能够实现自动化,那么成本将不再是障碍。

 

CAR-T真正把细胞治疗变成了一种可能,在往后的十几二十年里,细胞治疗或许将逐渐成为主流。

 

三、监管与交流 


CAR-T3.png

嘉宾观点整合

 

过去六、七个月中,CFDA的改革力度非常大,他们也一直在跟细胞治疗的企业沟通。整个细胞治疗过程应该如何管理,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都还在一个学习的过程,里面有很多观念在转变。

 

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监管部门应该思考,企业同样应该考虑怎么样才能更加自律,用科学的方法开发产品,来证明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最近在上海成立的免疫细胞治疗联盟就是为了推动这方面。

 

四、如何促进发展 


CAR-T4.png


嘉宾观点整合


细胞治疗可能成为下一个主流的治疗方法,但这项技术的门槛非常高。换个角度来看,基因治疗、细胞治疗以及抗体治疗是这些年的三大技术产品,对多个技术同时掌握,才能做出高质量的CAR-T细胞。因此,CAR-T公司要想走的远,技术储备上需要下硬功夫。

 

从创业角度来讲,CAR-T确实可能是中国在新药研发创新上非常好的机会,因为这项技术实在太新了,中美之间也有很好的合作模式。

 

美国最早开发CAR-T,在技术上有很大优势。但美国在CAR-T研究过程中遇到了瓶颈,临床试验患者招募困难,因为大家都在做IO(Immuno-Oncology ,免疫治疗)。中国恰好相反,病人资源丰富,在加上过去十年细胞治疗的基础,在设备上有储备。

 

政策上,如果能够制定适合中国的标准,管理部门严格监管,就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行业就能够良性发展。

 

细胞治疗才刚刚开始,前景非常好。技术上,血液肿瘤的治疗已经找到了初步解决方法,针对实体瘤治疗的研究已经开始了,这个行业是非常有前景的。


>>>>

主持人总结


CAR-T在国外是严格监管的领域。加上法律成本极高的监管,加上从业人员的自律,CAR-T逐渐规范。政策上,如果能够制定适合中国的标准,管理部门严格监管,就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行业才能良性发展。


会议其他精彩内容:


半年完成24笔融资、11次IPO,医疗与生命技术创新将引领中国经济的下一个二十年


医药创新那些事——A股、港股和美股,中国医药创新企业去哪IPO?


医药创新那些事——漫谈靶向药的研发趋势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