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创业,我们缺的是什么?

作者:动脉网 2014-11-19 13:06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当今医学正走向4P医疗时代,即预防性、预测性、个体化和参与性。”11月13日,在杭州举行的2014Bio4P智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暨医健领袖峰会上,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表示,转型中的生物医疗产业正值群雄崛起的时机,“实现智慧医疗需要注入更多的创新基因”。


与会专家们就医药创新、生物产业的发展态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会上提到,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Ferid Murad曾列出创业成功需要以下几个要素:资金(fund)、团队(team)和创意(idea)。不可否认,创新是医药创业的核心,资金和人才是必要的因素;但会上指出,我国医疗创业需要考虑的,也许并不止是资金、团队和创意。如何在现有政策下推动技术转化、甚至推动政策的改变,是我们的创业者们需要考虑的。

在引入的4180名专家中,25%都是生物医药方面的人才,其中有一半专家都投入了自主创业,另一方面,近年来各地的高新医药产业园如雨后春笋,现已建成1千多处,但在这样规模的人才和资金投入下,总体产出并不乐观。只要浏览cFDA的药品注册年度报告,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并不缺新药,每年都有众多的化学药品在排队等候审批——但药物的审批周期太长,限制了药品产业化的步伐。

除了审批的繁冗,政策的滞后性是另一个问题。朱岩梅博士举例说,目前,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已非常成熟,“唐氏综合征”检测准确率可达99%,在世界范围内62个国家及地区已检测40万例样本,但这项技术并未很好地惠及我国。出于规范化操作层面上的考虑,政策上并没有放开去推广该技术。

丁列明博士还抛出一个问题:创新、技术怎样才能更好地得到转化?丁列明举例说,吉德列公司新上市的丙肝药索非布韦(sofosbuvir)于2013年年底上市,仅一个季度销售额就达到23亿美元,2014年年度销售额预期可达170亿美元,而索非布韦的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医保愿意买单,而这点恰恰是我国创新产业缺乏的。丁列明指出,在我国,创新药市场开拓和临床应用面临以下几个瓶颈:招标难,进院难,市场推广难,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难。在商业运作模式上,我国的生物医药创业还需要继续摸索。

医疗创业总绕不开一个“医”字。专家们表示,创新、创业不能绕过医院,医院同样需要创新的服务、技术支持,需要创新性人才和经营理念。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生来表示,希望打造一个预防保健-疾病诊疗-疾病管理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由专科医生、疾病管理师和社区医生组成防治结合的团队。而这就需要创新性产业支撑。如糖尿病的管理,可衍生出可穿戴设备、检测技术、让数据与医生无缝对接的技术等问题。

论坛上还对个体化医疗产业、细胞治疗的发展做了探讨。专家们表示,生物医学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但正如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将健康产业称为继信息技术、网络革命后的又一次革命,而革命,不止有激进,也有阵痛。

(本文为医学界授权动脉网转载。作者:夏飞夷     原文链接:http://www.yxj.org.cn/article-40224-1.html)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