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智能诊疗如何落地?

作者:动脉网 2017-08-14 11: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文/深圳市科恒力电脑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车飞沦


在医疗人工智能方面,为此提供服务的企业很多,既有BAT这样体量的公司,又有很多初创公司、小型公司,但真正在基层医疗领域的落地应用却寥寥无几。并且这些落地应用都只单纯在宣称准确率达到多少多少,没有销售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里反映出来就是众多企业在基层医疗领域的创新能力还是不够的。


在这样的竞争中,基层智能诊疗落地获胜的关键是什么?现在主要从基层智能医疗成败三大要点、基层智能诊疗系统成功原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解决方案。


骨1.png 

(本图参考自星河互联刘玮玮的投资人如何进行AI项目技术验证)

 

>>>>

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是由这么一群人构成:有着共同的目标,相互信任,在项目实施中通过高效的组织分工、专业协作的方式,让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在项目中发挥出来,从而优势互补(既懂AI又懂基层医疗),合理地实现共同的目标。模式可以复制,人员可以挑选,但是对于一个团队而言,共同的目标这个软实力是最难复制的,团队协作将带来无限可能。


另外了解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将公司的重点从产品转向收入,对于成功建立一支销售团队亦至关重要:建立一个高素质,高执行力的可扩展、可复制、可衡量的销售流程,建立正确的形象,资源整合,共同打造生态系统。


颠覆式创新一般源自于小型创业公司,小型创业公司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就是它们正在做一些大公司认为不值得去做的事。大公司尽管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具有优势,大公司虽然可能代表市场方向(人工智能基础层和技术层的布局,例如Google发布的“知识图谱”),但在损害其赢利的创新项目上却犹豫不决,进退维谷。大公司逐步完善在技术壁垒较高的基础层和技术层的布局,小型创业公司应扎堆应用层面,拼垂直化场景,创造基于独特医疗科技洞察的优秀性差异化产品,完善落地方案,形成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例如基于同一算法的康夫子诊断符合率就稍优于百度医疗大脑。


周鸿祎认为,作为年轻的创业者,哪怕你今天很小,很冷门,没有关系,只要它对用户有价值,你就要坚持,坚持到有一天,总有时来运转的那一天。


智能诊疗系统专业证书(专利、著作权等)的取得和应用,有利于公司发挥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对公司开拓市场及推广智能诊疗系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形成持续创新机制,保持技术的领先。建立智能诊疗系统之后,创业公司也可寻找行业专家来协助验证,利用其专业形象给品牌背书,从而赢得用户的信任。

 

>>>>

技术及产品验证


医疗数据的质量至关重要,数据中存在大量的冗余数据,如果不处理好,很可能产生数据污染,清华大学教授张勤:医疗数据并不是越多越好,数据质量高才行。基层智能诊疗系统的数据源主要来自国内外权威的医学教材、专业书籍、学术论文、百度百科、药物说明书、指南、临床路径、专家经验等。但必须明确依靠高精尖仪器设备的技术、手术治疗、价格昂贵新特药等等医学数据源,都是不适合基层医疗的,适宜基层的专家经验、文献资料才是基层智能诊疗系统所需的数据源(可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建立知识库并协助验证)。


现市场上较好的自然语言类辅助诊断底层核心是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知识图谱,通过把病症描述置于知识图谱中,智能地通过知识关联的映射进行病情的不确定(概率)推理、计算和诊断。由于知识图谱构建的工程量和难度及医学的不确定性,辅助诊断现在发展较为缓慢。基于此算法的百度医疗大脑(与社区580合作 “美乐医”)一路走来并不顺,还未能用于临床,未能商业化。


张亚勤认为:“目前所有的机器学习都是越来越复杂的,大数据、大参数和大计算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无限大的计算能力,但是如果看一下自然界,它是非常简单的,包括量子物理或者化学生物其实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原理,但是要变成人工智能就必须是非常复杂的模型等才能进行精确的使用,所以未来的一个趋势一定会是更简单的学习,机器可能不需要海量的数据也能够通过深度学习来做决策,算法也会变得更简单。”


创新应取前人之所长,让核心技术登峰造极。新一代临床医学智能诊疗系统创新式对医生诊疗过程全面仿真,以诊断学中可视化流程图(一览无余,一目了然),结合“对号入座”诊断模式技术,引入基层医生诊疗推理思维,动用模糊语言规则,医生运用逻辑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进行匹配选择形成假设诊断,再通过疾病的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行验证确定诊断。(详细分解见下一篇)


如果大家之前做过软件或者硬件测试就会知道一个常识,即一切不谈测试条件的测试结论都是无意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智能诊疗系统在公开发行以前,应该在基层场景下对系统作正式研究。智能诊疗系统的算法是底层,新的算法层出不穷,百花齐放,条条大路通罗马,算法壁垒逐步降低,乃至开源,一款基层智能诊疗系统的成功落地必须要对测试条件、内容、方法进行详细的鉴别(详见下述的基层智能诊疗系统成功原则)。

 

>>>>

访谈、传播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就是说如果酒酿得好,就是在很深的巷子里,也会有人闻香知味,前来品尝。时代在变迁,在当今信息爆炸社会大背景之下,同质严重,我们不能消极地等待一个偶然的过客来发现我们的酒香,然后是漫长的口口相传的过程。 “我们要做的是,把好酒推到鼻子的有效嗅程之内。”


创业公司有了“让酒香飘得更远”的意识之后,接下来要面临的就是传播的问题了:其实传播最高的境界就是访谈,朴实中见神采,简洁中见充实。草根创造世界,一篇篇带着真诚的案例故事,一章章充满启迪的创业经验,令互联网春意盎然。对基层智能诊疗项目的访谈、传播,如何借力呢?


首先可以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代表专业、权威。既要访谈看好这个方向的行业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也要访谈看空这个方向的行业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并且多与AI及基层医疗行业专家保持沟通合作,充分沟通交换信息,得出意见和建议,从而取长补短,开发出专业、可靠、值得信赖的基层智能诊疗项目。


另外尊重专家,但亦应不迷信专家。毛泽东有一句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基层智能诊疗项目,小型创业公司开发基层智能诊疗系统的创意及落地标准也应坚守 “从基层医生中来,到基层医生中去” 。


体验式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已经逐步渗透到销售市场的任一角落。智能诊疗项目想要取得成功,必须从与基层医生发生的第一点接触开始,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来自基层医生的口碑才是最重要的,“金杯银杯,不如基层医生的口碑。”因此创业公司应注重与基层医生之间的沟通、访谈,发掘他们内心的渴望,站在基层医生体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基层医生的真实感受为准,去建立体验式服务,打造出成功的区域样板市场,从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骨2.png


>>>>

场景定位:专为基层医生定制的智能诊疗系统


猎豹移动CEO傅盛认为:人工智能的破局点是技术和产品结合。创业公司可以专注于细分场景应用,做窄品类的应用,提供解决方案,直戳行业痛点。创业公司应该不断从边缘创新,在巨头看不见或者不屑的地方进行创新,不断扩大创新的边界,从而成长为一个价值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国家对分级诊疗、基层医生、全科医生的重视,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使得小型团队有了实现高性能基层智能诊疗系统开发的可能性,也将加速基层智能诊疗系统开发产业的发展。2015年后,更是出现了百度医疗大脑、惠每科技、深圳循证医学等几家只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服务的企业。


智能诊疗系统必须要垂直的解决基层医疗领域的问题才有意义,技术要落在产品上,让更多的基层医生感受到价值。如果只是有高高在上的技术,最后没有使更多的基层医生应用,投入的技术精力就会沦为泡沫。马化腾表示:“计算能力和大数据都是可复制的,但是市场和人才是不可复制的,这是一个核心点” 。


临床医学智能诊疗系统定位:专为基层医生定制的智能医疗工具;市场化定位:中国第一款全科临床医学诊疗智能王。定位为什么重要:那句老话说选择不对,努力白费;中国还有一句老话,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都是说明了定位的重要性。


庞大的基层诊疗市场:村卫生室63.8万个,临床医学智能诊疗系统按相对低价2000元一套计算,市场达12.76亿,这还未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医务室)、医学生、药店等市场及后续生态链的商业扩展。

 

>>>>

准确性,是基层智能诊疗系统的立命之本


仿真医生思维(多种思维方法并用),提高基层医生综合诊治水平,诊断符合率高,智能诊疗系统应该在医学上站得住脚:智能诊疗系统知识库及流程必须来源于医学专家、基层医生的学识和诊治经验、独特实用性医疗见解。一定要把医学的知识和靠谱的技术手段结合在一起,很谨慎地选择数据,选择你要分析的任务。此外,还要心存敬畏,这样的话才有可能做出靠谱、能用的智能诊疗系统。


临床诊断时的误诊,是国内紧张的医患矛盾的一个触发因素。今天医生误诊率还是相当高的,关于临床误诊率的统计,尚没有相关部门发布权威数据,但国内医疗行业的共识是30%左右。很多专家都会误诊,全科医生教育培训的水准仍然不够,全科医生的误诊率就更高。


如果缺乏设备的基层医生误诊率在35%,人机结合下的智能诊疗系统能将误诊率控到25%以下(并且大大降低漏诊率),就说明这就是一个有准确性的智能诊疗系统。


临床医学智能诊疗系统要达成降低误诊率、漏诊率,最佳方案是让系统仿真医生思维,融合临床诊断中的多种思维方法(完全彻底的思维方法、流程推导法、模式识别法、假设演绎法、直接诊断法、排除诊断法、鉴别诊断法等)。

 

>>>>

简单易用性,与工作流集成


不要干扰医生的诊治流程,尽量避免输入点击(三分钟内诊断),诊治过程一目了然,“所见即所得”。


凡是优秀的用户体验,必定是满足人性懒惰的。易用性的智能诊疗系统就是要从基层医生的角度出发,思考怎么样真正的把它融入到基层医生现有的工作流程里面,真正帮他们快速解决临床诊治上的问题,并且降低误诊率、漏诊率。因为智能诊疗系统都不是为了纯粹技术的目的去开发,肯定是跟医生的现有的工作流程相结合,从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实现解决临床问题而又没有给基层医生增加新的负担,这显得非常的重要。


智能诊疗系统的设计者应该既懂AI又懂基层医疗,理解和计算机交谈的心理学、医疗逻辑学以及医疗知识。理想的智能诊疗系统应该把技术藏在后面,给用户一个简单的应用界面,避免过多点击,智能诊疗系统显示应该一目了然,只要几次鼠标点击即可完成诊疗过程。全景流程图式诊断一目了然,“所见即所得”。


康夫子、百度医疗大脑在此点存在不足,人机交互次数多(过多的病史、症状、体征选择判断),一次诊断流程走完头都晕了,而且很多不明的地方也一直点,误诊增加,比较符合患者自诊、问诊流程,不太符合工作繁忙的基层医生工作流程,基层医生诊治工作的思维流程应简短而实效(常见病、多发病诊断过程中的人机交互时间应控制在一分钟内完成,交互过程无输入,少点击)。

 

>>>>

实用性:有智能诊疗系统比没有智能诊疗系统时更好(辅助诊疗)


通过人机结合,智能诊疗功能让基层医生轻松成为合格的全科医生;专家权威知识和经验、相关文献辅诊及提醒,避免误诊和漏诊,提升医生的职业专业程度;提示医生临床的诊断和治疗,真正起到“记忆延伸”和“医生助手”的作用。


智能诊疗系统不仅仅告诉医生这个患者是什么病,还要告诉为什么是这个病,更要能够启发基层医生在用这个智能系统时,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的检查、治疗最有价值。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张勤博士表示:“人工智能目前虽然非常火,但是希望在这个火的过程中,人们对其真正的价值有必要的批判思维,而不是真正的迷信。”


在医学人工智能几十年的历程中,并没有一个软件能够真正运用于临床。实用主义者认为“黑猫白猫,逮住耗子的就是好猫” ,改革开放几十年,得到实惠的老百姓津津乐道、念念不忘的依然是这条“猫论” 。在医学人工智能的语境下,这句话可以被改成:“简单智能诊疗系统,复杂智能诊疗系统,聪明管用的就是好系统”。


也就是说,无论智能诊疗系统以何种方式实现诊治功能,只要该功能表现得与专业医生诊治环境下的过程、效果相似或更好,就可以说,这个智能诊疗系统拥有了在该领域内的人工智能。实用色彩表达:智能诊疗系统就是可以解决基层医生诊治问题并获得最大收益的工具系统。

 

>>>>

成本效益,一个月可回本


智能诊疗系统应该随时地可以使用:医生应该能够在方便的地方并以合理的费用使用,即使是好的智能诊疗系统,也要看基层医生是否买得起;应用智能诊疗系统应该和使用电话、手机一样容易。


智能诊疗系统只是软件基础上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切入医疗的一种工具。软件的边际成本(甚至价格)是接近于零的,所以智能诊疗系统的实际定价不应过高,尤其在基层。让基层医疗机构花费上万元、十几万元买一套系统,这不现实。


如果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现阶段基层智能诊疗是难成功的,医生不会为算法和技术买单。你必须打通各个环节,扎进里面去解决问题,从前端的数据获取,一直到处理,一直到应用系统,一直到基层医生体验,还有甚至整个商业模式,你都要想清楚,搭建好。基层智能诊疗的发展应该由行业应用来驱动,从市场需求出发,要解决基层医疗中的痛点,要让基层医生兴奋,要把梦想变成现实。缺技术、人才、设备的基层,智能诊疗能来帮助。

敬请关注下一篇:基层智能诊疗-临床医学智能诊疗系统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