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与智能:医疗行业迎来全新拐点

作者:动脉网 2014-11-12 14:23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疾病的管控在未来几年内,将逐渐从患病人群扩展到健康人群。不只是趋势上的变化,连医院与医疗机构自身也在思考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随着各项医疗系统的不断升级,各种智能设备的不断推出,医疗行业正迎来一个全新的拐点——便携与智能。

据来自专业机构的调查显示,未来几年各地养老产业园、养老社区将迅速兴起,对养老产业配套的掌上监护仪、一体式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和轮椅、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医疗设备需求巨大。多家机构指出,医疗器械行业未来看好的方向包括慢性病相关领域、中高端进口替代和移动智能医疗、掌上监护仪、一体式监护仪等医疗监护设备和轮椅。另外,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医疗设备对老人监控身体状况至关重要,同样需求巨大。

某医疗器械公司的高管则认为,“以前的医疗器械销售以医院为主。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医疗器械如血糖仪、血压计等简单医疗器械在家庭的普及率会提升,需求可能进一步增长。消费类医疗器械主要是针对慢性病,原来生产心血管药物的厂家可以尝试一些心血管方面的器械。”

那么,当便携化与智能化无可厚非的摆在大家眼前的时候,事实上医疗行业已经迎来了全新的拐点。

1、移动互联催生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将唱主角。有专业医师分析说,“下一个十年,从诊断、监护、治疗到给药的医药细分领域将开启智能化时代,医疗器械行业向便携化、智能化发展是趋势。”而美国科技杂志《连线》也在近日撰文力挺可穿戴设备,并认为这一技术将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重要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移动互联、可穿戴设备、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商业模式产生发酵,传统的医疗器械或被移动医疗、穿戴医疗、商业保险、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颠覆,移动互联将催生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将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2、国外已经开始建设云端管理系统,未来用药将实时掌握。据国外媒体报道,国际市场中慢性病管理便携式设备“卖数据”的盈利模式已逐渐成型。美国WellDoc提供手机和云端的糖尿病管理平台,已开始和保险公司合作,并为患者提供糖尿病管理项目。“糖尿病管家系统”在现有药物剂量、血糖波动情况、每餐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后,将诊断建议发送给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情况调整患者的用药选择。也就是说,之前统一用药的情况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根据病理情况,实时调整用药状况,使用药更加科学合理。

3、国内可穿戴市场规模进入孕育阶段,九安医疗和百度智能硬件等都开始探索。相比国际而言,国内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也十分诱人。九安医疗借助可穿戴设备渗入慢性病管理领域,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九安医疗正与天津三潭医院合作管理3000个糖尿病病人。糖尿病人每天都需要测量血糖浓度,但病人不可能一天往医院跑许多次。通过九安医疗的一款血糖仪,病人在家可以测量血糖浓度,血糖仪通过蓝牙将测量结果传到APP软件上,APP软件再回传给医院。除了九安医疗,百度也在智能硬件方面有所发展,包括百度推出的手环、血压计等都已经投入市场,将智能硬件与云计算结合,则成为百度在未来市场中巨大的机会。

与此同时,无论是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还是百度智能硬件创始人徐欢生,都在不同场合表示,未来不靠硬件赚钱,配套服务才是关键。的确,当硬件卖到足够的数量,卖的就不仅仅是硬件,而是得到了一批用户,这对于构建一套健康医疗的生态系统来说举足轻重。医疗行业也在可穿戴设备的推动下,变得更加便携与智能。

本文由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投稿:

互联网医疗中国会简介:互联网医疗中国会,由专于互联网信息领域的国家级智库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筹划。目前已汇聚中国互联网主管部门、医疗卫生主管部门、主流医院、业界企业及投资机构等政企医界核心决策者300余人,研究内容与报告,用于服务顶层决策。互联网医疗中国会将探究行业发展方向,推进中国互联网医疗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加入互联网医疗中国会:

添加微信号kosmos2046,注明“入会+姓名+公司+职务”。

入会条件:

申请人须为互联网医疗企业核心领导人及创业团队领导人。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