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协会会长何询:投资生物医药行业的瓶颈和机遇

作者:周梦亚 2017-09-30 09: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在消费升级和技术升级的大环境下,医疗行业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其中的改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是基于新技术的创新企业;另一类则是基于模式的医疗新服务。在新技术方向,免疫治疗、医药创新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细分领域。

 

在近日举办的2017深圳国际BT领袖峰会上,深圳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协会会长何询便就《投资生物医药行业的瓶颈和机遇》的演讲,为大家带了了新形势下医疗投资新方向的思考。以下为动脉网带来的整理报道。


QQ图片20170926175322.jpg

 

嘉宾介绍:

 

何询

 

第八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深圳市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协会创会会长、创新创业首席导师。现任江苏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未名新鹏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何询先生审评过一万多个生物医药项目, 涉及生物制品、化学药、中药、诊断试剂、医疗器械、医疗技术等;尤其精于项目早期筛选、评估及项目的后期辅导与管理。


在新技术方向,免疫治疗、医药创新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细分领域。

 

医药创新企业中,纳斯达克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是值得关注的方向。这原因有三个:

 

首先,这些企业的估值一般都比较低,美国纳斯达克企业的估值一般都在几亿到几十亿美金,与中国的创业板、新三板企业相比,属于高“性价比”的企业。

 

其次,这些企业一般都有一个在三期临床或者两个在二期临床的创新药,研发实力都不弱。

 

不仅如此,相比创业板和新三板企业,纳斯达克企业的退市比较容易,从纳斯达克退出和套现都比较公平。最重要的是,医药创新是一个全球竞争的市场。

 

无论是从产业投资、风投还是财富投资的角度来看,美国纳斯达克的项目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经过这几年医药创新的发展,国内的投资机构是有能力去与纳斯达克企业谈判的

 

在许多新技术领域,美国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所以在任何项目上,去美国FDA的网站上去看一看总是没有错的。这个项目在美国是否进入临床、进入那个阶段,这些都能为国内投资机构在调研过程中提供参考。


以创新药为例,如果美国有大量的二期、三期临床试验项目,并且有点项目5年、10年都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那么很有可能这个项目本身就走不下去了,投资回报相比不太可观。

 

1
医药创新


创新要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first-in-class,即全球范围内尚未有相同靶点药物上市的产品;另一类是me too类,根据已经上市的药物的分子机构进行改进的产品。

 

早年间中国做first-in-class的企业几乎为零,而随着这几年大量海归人才归国,国内first-in-class的新药创制开始起步。这些企业团队大多数都有海外工作背景,对国际市场比较熟悉,企业的流程也比较规范。无论是药学试验还是临床试验,这些企业都是以国际标准来进行的。

 

一类药物的投资一定要紧跟全球市场,这一类项目的投资风险较高,但收益更大。

 

更多的企业在做的是me too类的药物,比如贝达、微芯生物。这一类药物的靶点已经相当成熟,国外也已经有相应的药品上市。这些药物无非是对已上市药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改进。相比first-in-class药物,这一类药物的风险要小得多。这一类药物的投资的最佳时机是国外已经有产品,但国内尚未上市的时候。

 

Me too类药物投资需要看准国内竞争状况,谁能率先上市,谁就掌握了先机。这里的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执行能力、报批能力、市场能力、团队经验中。

 

2
免疫治疗


如果是多年前提到肿瘤治疗,许多人首先会想到化疗、放疗。而如果今天提到这个问题,相比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一定是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目前最火的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CAR-T疗法。


国内大约有200家企业,接近100个团队在做相关投资,北京、上海、广东有大量的临床项目。这个领域几乎是医疗领域投资机构的必选项目,全球大部分企业都在报批,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

 

国内还没有相应的指导原则出来,企业团队的临床申报经验和技术实力非常重要。国家尚未有政策出台,也没有相应的审批规定,但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产品申报成功,这说明在国内同样是有可能性的。

 

整个细胞治疗领域都风云正起,筹谋需要掌握先机。但CAR-T主要是针对血液肿瘤,患者市场有限。因此,在适当时机退出是比较适合的选择。

 

而在液体活检、大数据、基因治疗、RNA领域,国内有大量的企业在布局。这一领域最核心的则是技术能力,比如CTC捕获,DNA捕获,RNA干扰能力等。

 

3
抗体药物


现阶段,美国的其他药企企业融资都比较困难,但抗体药物却是永远的投资主题。比如说目前最热的PD-1/PD-L1。 

 

抗体药物,现在美国其他药物现在一般融资比较困难,但是抗体药物永远是一个方向。比如说肿瘤用抗体把它杀掉,现在最热的是PD-1/L1。与前几年不同,现在但部分抗体都是针对T细胞,因为目前的研究趋势认为通过改变T细胞能够改变肿瘤的微环境。因此T细胞的抗体药物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PD-1和PD-L1之所以热,无非就三个原因:第一是药物的普适性,迄今为止很难有药物能对二十多种肿瘤显示出有效性;第二是尽管这一类药物只针对一部分患者有应答,但病人对药品的需求时间非常长、有的病人甚至是有可能治愈的;第三则是因为毒副作用小,无论是与化疗还是靶向性药物相比,PD-1/PD-L1的毒副作用都要小很多。

 

基于这些原因,PD-1/PD-L1在全球市场都具有极高的关注度。也正是这些原因,在非常短的时间内,FDA一共批准了6个PD-1/PD-L1药物,针对8个高发肿瘤很十几个小型肿瘤。并且,每个月都可以看到PD-1/PD-L1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大概有100家以上企业在做PD-1/PD-L1以及其他免疫制剂产品。其中,恒瑞、信达、君实、百济神州是第一梯队的领先企业。这几家企业中,至少有3家公司的PD-1产品有望在明年获批。不仅如此,像礼来、罗氏这些企业也在努力希望在中国市场能够有一定的份量,中国的企业也在更国外公司合作。

 

对中国企业而言,想要弯道超车最重要的是速度。就中国市场而言,同一类的产品,可能第7家进入的企业就很难拿到市场了。但有速度必然就要牺牲一部分治疗,这一点的把控很微妙。如果把控不好,很容易弯道超车就成了弯道翻车。

另外则是病种的选择,新药研发的前期投入比较高,如果选择市场份额较低的品种,很难让企业在市场后期持续盈利。


4
医疗器械


在医疗器械领域,目前最热当属化学发光。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做的非常好的团队,同时这个行业的热度至少还能持续5-10年。在这个领域里面,已经有迈瑞这样的上市企业,哪这个领域值不值得风投进入呢?诚然,迈瑞、安图生物这样已经有一定量级的企业会给初创企业造成压力,但如果团队综合实力足够,是有后来居上的可能性的。

 

另外则是医疗机器人。现在最有名的是辅助诊断产品,比如IBM的医疗系统。另外则是手术机器人,比如国内的达芬奇。

 

现在来讲,医疗机器人是不可能取代医生的,他们的存在更多是辅助作用。机器人也并不是全面的,比如骨科机器人就不能做牙科手术。因此,就医疗机器人来讲,单病种是原则,投资方向也要根据单一病种的市场前景来定。

 

5
新服务


在中国的医院投资中,除了连锁医院爱尔眼科已经上市,其他都没有什么音信。在中国投资私营医院很难赚钱,这是用户的市场习惯决定的。大部分人会倾向去公立医院看病,去大医院找专家。而体制原因,大部分专家都在公立医院。

 

爱尔眼科为什么可以呢?爱尔眼科主要是做眼部的激光手术,与其他专科不同,他们并不需要太多大专家,而他们的模式是可以进行连锁复制的。这样的医院,投资的可行性比较高。

 

互联网医疗中,目前最火的是远程医疗,包括远程会诊、远程挂号。这些国内的项目一部分是可以盈利的,但大部分很难盈利。互联网医疗的投资,无非是要看这个项目的技术壁垒和盈利模式。一些远程医疗的软件项目其实是没有太大技术壁垒的,关键的是本身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

 

远程医疗最关键的是医院和患者。没有一家医院或者医生能够给项目24小时站台的;而患者的用户粘性则是取决于产品本身是否符合用户需求。远程医疗的企业中,国内也有做的非常好的。通过更几个地区的几家医院合作,就能够有千百万的利润。

 

但问题就在于,这种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吗?如果不能,在其他医院和地区就覆盖不了,很难形成覆盖全国的项目。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