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诊所:互联网医疗的线下之道(续)

作者:动脉网 2016-08-16 12:33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文/ 吴翀


我们认为,国内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会分为三个阶段:

一、互联网连接医疗产业全要素的“连接的医疗”;

二、互联网提升医疗质量的“优质的医疗”;

三、医疗保险数据云端智能化管理的“可控的医疗”。


2016年,互联网医疗行业正在第二阶段负重前行,其典型模式包括互联网医院、全科/专科诊所、第三方医疗服务中心等。互联网医疗走向线下并非简单的线上流量线下变现,而是更深入地打开医院围墙,重塑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之前我们阐述了互联网医院的价值(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的线下之道),本篇则将视野聚焦到全科诊所。


互联网医疗下沉到全科诊需关注两点:抓住线下医疗入口、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医疗入口变迁


简单来说,医疗入口分为线下医疗入口和线上医疗入口,前者代表是医疗机构(日诊疗人次2100万),后者代表是搜索引擎(日检索超2500万)。线下入口主要由政府行政规划主导,按区域人口规模及经济水平规划医疗机构设置,其特征是区域化分布的“省市-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数量占比2.6%的医院机构是流量的最大入口,提供近40%的诊疗人次服务。线上入口则由互联网技术及网络效应主导,目前百度一家独大,而360、搜狗正在奋起直追。


投资者关注变量。医疗入口正在发生大变化,而互联网医疗正是最大的变量来源之一。


线下医疗入口的变化趋势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入口作用越来越大,其推动力是分级诊疗政策,这背后是国家对于医疗总支出增长的整体经济考量需求。世界银行提供的预测显示,若不进行改革,中国卫生总费用GDP占比将由2014年的5.6%增长至2035年的9%以上,年增长率为8.4%。这些增长中超过60%以上都将来自于住院服务。要真正节省这些支出,要更多地使用门诊和基层服务。


分级诊疗政策看似庞杂,实际上从流量入口角度来讲就是利用行政、医保及市场的力量把基层医疗机构重新打造为医疗入口。分级诊疗的核心方针是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核心目标包括提高基层门诊量占比,由此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疗需求的分发入口作用,特别是慢病诊疗,得到凸显。


反过来看,医疗入口的变迁也是与医院的再定位有关:“医院不再是处于服务体系核心位置的孤立机构及服务的入口点,也不再提供“一站式服务”,而是日益成为服务网络的一部分,与基层卫生机构、诊断中心和社会服务机构等供方协作。医院将成为专注于技术和专业的临床治疗示范中心,专门提供高度复杂的医疗服务以及性命攸关的急救服务,并为下级卫生机构提供人员、技术援助和培训“。


短期来看,高达近600亿元的市场增量有望从医院分流向基层:根据卫计委的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基层门诊量为32.4亿人次,占所有门诊量(56.8亿人次)的比例为57.6%, 要达到2017年65%的目标,基层每年需要增加6.03亿人次的诊疗量,按照次 均门诊费用97元计算,转移到基层的市场空间高达584.9亿元(平安证券测算)。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突飞猛进,线上医疗入口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百度作为医疗搜索入口的垄断者,在魏则西事件后,公信力被严重损害,而“百度-莆田系”的传统医疗分发路径开始瓦解。新的入口机遇出现在互联网医疗推动的线上问诊平台。2016年8月春雨医生推出全面开放在线问诊平台,并进一步发展“导医导药”是这一机遇的标志性事件。好大夫、平安好医生乃至挂号网都是这一入口的有力竞争者。(事实上在更细分的母婴领域,不少线上问诊平台已经在给传统线下母婴店开放问诊能力上有了很成功的尝试。)而随着互联网医疗企业纷纷走向线下,新的“线上问诊-基层诊所”医疗分发路径开始成型。


两大医疗入口比较


线下医疗入口

线上医疗入口

代表

医疗机构

搜索引擎

流量

日诊疗人次2100万

日检索超2500万

结构

区域化分布,集中到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占比97%以上,提供近60%诊疗人次;医院以2.6%的数量提供了近40%诊疗人次)

百度垄断,但360、搜狗份额不断增加

趋势

分级诊疗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成为入口(提高占比、基层首诊)

线上问诊平台(春雨医生、好大夫、平安好医生等)成为新的入口

数据来源:卫计委


自建连锁全科诊所


互联网医疗走向线下,是为满足医疗领域的消费升级,提供更优质的基层医疗服务。目前系统性机遇在基层诊所,战略主题是“自建”、“连锁”、“全科”。


自建,是一个很重的选择。互联网医疗企业在线下诊所的探索方面原本存在自建和合作两条路线之争,前者以丁香园为代表,后者以春雨为代表(这里不考虑平安的万家医疗布局,其作为保险支付方的角色,战略路径会有不同考虑)。合作路线的优势在于轻资产模式,更适合快速复制推广。但从春雨目前剥离诊所业务,战略转型自建诊所独立发展的发展情况来看,合作存在不可逾越的困难。与自建诊所相比较,互联网医疗合作线下机构目前阶段还存在如下弊端:1) 医生来源极不稳定,由于医生还在体制内,其闲暇时间有限,在没有提供足够吸引力报酬的情况下与医生的利益绑定并不紧密;2)合作签约的民营医院多为莆田系,存在较多管理上的问题;3)医生的诊疗行为难以规范和监管。站在投资角度来看,本质上的原因还是新旧模式的冲突,传统线下医疗机构无法承载新的医疗服务模式。重资产的自建模式,是互联网医疗线下机构无法避免的起步选择。


连锁,是一个必然的选择。2016年1月第一家丁香诊所在杭州滨江区开业,7月第二家诊所在杭州西湖区开业,丁香园正式开启连锁化运营。连锁的背后是质量标准控制、统一品牌形象,而这也是互联网医疗公司打造全新互联网诊所的必然选择。目前诊所开设的宽松政策、诊所民营化的趋势、医生多点/自由执业的放开都为诊所连锁化经营提供了基础。


全科,是一个增量的选择。据丁香园估算,国内存在10万家诊所的缺口,全科诊所因为全科医师的缺乏则又重叠现有中西医结合为主的诊所升级转型缺口。美国100万执业医生里面,有一半是全科医生。而中国的260多万执业医生中,只有17万全科医师(大部分还只是取得执照却并不做全科医师工作)。定位于全科诊所,聚焦于常见病、多发病、慢病,深入家庭健康管理是互联网诊所的增量选择。利用互联网医疗企业的线上百万级医师资源平台,支持专科医师提供全科医学服务,打造诊所的全科医师队伍,是机遇更是挑战。


丁香诊所与传统诊所对比


丁香诊所

传统诊所

诊所定位

中端全科诊所,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病诊疗服务,同时建立诊疗前的咨询服务和诊疗后的慢病管理

低端中西医结合诊所,常见病为主

服务人群

诊所周边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

诊所周边人群

获客渠道

线上渠道超过一半(微信公众号和口碑推荐占比59%)

纯线下

流程

微信预约-半小时诊疗-云病例跟踪

排队挂号-门诊/住院诊疗-排队取药

人员配备

全职医生和兼职医生,中级职称副主任医师为主,工作5年以上

医生普遍学历及职称较低

收费模式

诊金制(初诊费300-500元)为主,药占比控制在20%以内

药品提成为主,药占比70%-80%

运营模式

连锁品牌化经营,初期自建,未来输出品牌及管理

自建单体夫妻店为主


抓住医疗入口切换的风口,提供符合医疗消费升级、分级诊疗支持的慢病管理及家庭健康守门人的基层全科医学服务,是现阶段互联网医疗线下诊所的重大战略机遇。连接了医生-用户-药企-保险等医疗利益相关方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为中国基层医疗体系提供真正的“价值医疗”,值得企业和投资方共同探索。


本文作者是联基金的投资经理吴翀,不代表动脉网(公众号:vcbeat)观点。本文由动脉网编辑之后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关于互联网医疗,如果你也有更多好的想法和观点,欢迎与我们分享。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