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都要有血本无归的准备,投到独角兽的概率不到20% |2017未来医疗100强

作者:动脉网 2017-12-22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2017未来医疗100强”论坛,以“物种大爆炸时代”为主题,2017年12月15日-17日在北京万豪酒店举办。


从2014年的互联网医疗元年至今,互联网走过了飞速发展的三年,一些企业进入10亿美元估值俱乐部,成为创新领域独角兽。独角兽是未来的企业的发展风向标,是未来的创新领域的领导者,这些独角兽企业将如何生长,他们如何以自己的思考和动作,影响整个的行业的未来走向,下一个的独角兽又在哪里,在动脉网未来医疗100强独角兽论坛上,多位行业顶尖投资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参与本次论坛的嘉宾包括:浩悦资本执行董事李逸石(主持人)、红杉资本董事总经理杨云霞、元禾原点合伙人赵群、远毅资本合伙人高毅、君联医疗健康基金执行董事汪剑飞


346b5210-bd20-41b3-bbe7-76632a0dc14c.jpg


李逸石:2017年即将过去,私募行业出现了一些非常热点的领域,像医疗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新药研发等,在2018年,有哪些领域可能会出现一些独角兽?


杨云霞:整个2017年,红杉在医药行业的投资较多。我们从去年就已经嗅到了一些行业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新技术的发展的角度,整个肿瘤免疫治疗,在方向上已经被验证,中国比美国的速度慢一些,但在目前这个时间点,应该做系统的布局。


另外一块是政策层面的一些变化,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基因行业的格局已经形成。整个跟肿瘤免疫相关的行业,基本上是药企占主导。细胞治疗、基因治疗、肿瘤免疫的药物,我们做了非常系统的梳理和布局,这是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

 

赵群:中国的病患数量较多,牵扯到的效率主要是指医院的效率。药品的上市,在国内不是一件有效率的事情。加上CRO的成本偏低,新药研发、器械,人才的回流较高,所以我们在这一块做了一些布局。


2017年,我们在原有布局的基础上,关注了一些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医疗相结合的公司。我们希望这些产品最终能落地到市场,并与服务对接。另外,医疗服务的变化,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和布局。

 

高毅:医疗行业很大程度上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技术是推动力,包括诊疗的手段上的改变。

 

医疗还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所以任何的政策环境变化,都会直接改变一个赛道。我们更关注精准医疗,基因检测我们投过一家企业,另外我们也投过微生物组、蛋白质组、代谢等领域的检测公司。

 

从医学来看,看病实际上是一个假设条件,医生是根据你的病理或主诉情况去判断病情。所以检测手段的提高,一定会促进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


第二是医疗政策,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不仅让临床试验机构的门槛得以降低,同时还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这同样可以产生一个很大的赛道。

 

另外,我们在医疗服务上也看得较多。一个是基层医疗,选择基层医疗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医保不够了。要覆盖这么多的群众,就要往基层驱动。我们看好护理服务的领域,如护联网这种,它们将来会有很大的机会。

 

汪剑飞:生物药这块,可能要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从国家的政策来看,目前四五千家药厂,可能有一半会关门,会有一些公司整合存量,增加新量。


这么多年下来,中国积累了大量的民营资本,它们某种程度上业务做得不错,但在管理和资本上存在一些不足,怎么去改进它们会是一个机会。2018年,我们在这方面可能会加大投入。

 

从公立医院的供给侧优化来讲,大的细分科室不断地从公立医院分离出来。我们选取了几个方向,想寻求突破。

 

在政策的推动下,在公立资本的推动下,未来会有大量的医生脱离体制。中国的民营医疗服务,原来只占到11%、12%,如果占到30%、40%,在某一些细分的科室,它的能力是有可能超越公立医院的。


李逸石:一个好的企业,如何让才有机会成长为独角兽? 


汪剑飞:我们观点还是在服务,比较优秀的企业,往往处在一个比较好的大的背景和环境下。一些大的背景,会推动整个行业需求的放大。

 

归结到一点,必须是踏踏实实的创业CEO和企业家,选人的那一刻你放心了,以后的压力会小很多。

 

我们投的康达医疗是做一家代理起家的公司,它的思路是跟国外的公司合作,利用它们的一些技术,比如国外的OEM生产,来提升对产业的理解。

 

国内总体上器械还是偏检验、检查的更多一点。行业整合之后,我们希望康达能成为行业前三。

 

高毅:我觉得有几个要素比较重要,在模式上,需要有创新和探索,这是一家企业可能成为独角兽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是团队,我们投资的企业,它们在上升到一定阶段时,都会有不同的人才加入。这对创始人和团队是一个挑战。作为管理者,本身你要有足够的管理能力,能够吸引到人才。

 

第三点,跟融资的能力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企业家花钱的能力。作为企业家来讲,自然是希望融资多一点好,作为一个投资人,如果有理智,也不会白白上当。投资人总想把钱投到最有前景的企业上,企业的发展的战略,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素质,所以企业多融不必要的钱,钱用偏了,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可逆转的问题。

 

早期的公司普遍估值不高,融多了代表稀释得越多,我建议他们最好找一下投资顾问,看看到底需要融多少钱。

 

李逸石:由于政策的变革,出现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企业得到政策红利以后,怎样保证能够持续长期地发展?


高毅:我认为政策是一个催化剂,政策不应该成为企业的投机方式。总的来讲,应该是市场推动,医疗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所以我觉得应该把政策当成红利和催化剂去看待。

 

赵群:新药的投资从宏观上看,市场的政策机会还是有的。中国最近的政策对于新药非常利好。海外的新药进入中国也明显提速。

 

上市公司几乎都是仿制药为主,所以它们的毛利率非常低,二三期的药非常贵。很多新药公司,靠着投资人的钱往前走,独角兽公司不断地涌现,估值超过或者接近10亿的有很多家。从宏观环境来看,新药创新我个人非常看好。

 

新药的风口在不断地变化,我们看到很多领域,如抗肿瘤、糖尿病,包括一些抗感染方面,都有很多的公司发展得很好。

 

四五年前,我们更关注的是团队的综合管理能力。今天,我们已经看着国际市场,从临床学、生物学、化学、市场销售,我们更关注的是天使轮和A轮,更关注生物学和化学的能力。

 

李逸石:在国外“狼”来了的情况下,国内新药的投资您怎么看?


赵群:美国的A轮新药的投资,普遍是几千万美元的投资,我们中国是几千万元人民币,其实我们是相对谨慎的。尤其是两个方面,一是高风险的靶点,初期的项目很难拿到钱。另外一个是国内的头部公司,我认为有泡沫总比没泡沫好,尤其是对创业团队,要善于利用泡沫或者是投资人的周期。

 

杨云霞:总结一下,其实投资人忙活的就是三件事,一是选方向,二是选人,三是选时间。这三件事你如果都会选了,就可以做投资了。如果项目想挣钱,这三件事你没选好,可能就是血本无归。

 

我觉得每一个投资人都要有案子血本无归的准备。能投到独角兽是很幸运的,投资如果按百分比来算的话,企业成为独角兽的概率约是10%-20%。

 

所以找对方向,找对人,在合适的时点投进去,如果时间不对,你肯定是挣不到钱的,这是我们投资理念的一个总结。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