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时代,康佰瑞如何用数据助推医疗实现个人健康云管理?

作者:李艳瑜 2017-07-13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无论是谈到互联网+,或是工业4.0,在传统的思想中,谈到技术,总是与男性挂钩。当马云在演讲中讲到互联网正在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技术不再是属于男性的名词,中国的女性正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为黑科技创业“女神”。

 

动脉网(微信号:vcbeat)获悉,7月10日-11日,第二届“全球女性创业者大会”在杭州举行,医生创业界和女性创业界的“网红”——北京康佰瑞健康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康佰瑞)总裁李晓霞受邀参加大会,并参与圆桌论坛。本次参会,康佰瑞健康管理机构的产品——大侠健康荣膺2017十佳女性创业案例之列。


微信图片_20170712095744_meitu_3.jpg

大侠健康荣膺2017十佳女性创业案例,上图左五为康佰瑞总裁李晓霞。


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全科医生,也是最早下海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专家之一,李晓霞先后创办三家专业化健康公司,全国辅导建设近40家健康中心,健康管理服务数十万人次,并与团队开发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开创了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深耕健康管理十三年。在女性创业大会上,李晓霞在圆桌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419241945806444642_meitu_5.jpg

李晓霞在【女性玩转黑科技】圆桌论坛上发言


>>>>

做人人可及的健康,融入生活的健康


谈到为什么创业,李晓霞感触颇深,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全科医生,创业源于此前在从医经历中,发现医生工作的低效重复和民众获得整体健康方案的高成本。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慢性病国家,在中国,一个医生一上午就要接待30-60人,医生每天要对每一个慢性病患者不停的重复叮嘱怎样运动、怎样饮食、怎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忙的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很难有精力谈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统计学数据显示,平均一个人一生要看59次医生,在中国,普通民众很难获得类似国外的高端医疗服务,李晓霞认为,普通老百姓能否享受人人平等的健康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康佰瑞就是希望能够把这些工作智能化、数据化,做人人可及的健康,融入生活的健康。


李晓霞在发言中说:“我们创业的初衷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让世界更美好。”


>>>>

为每一个用户建立自己的健康云


到2017年,李晓霞已经从医21年,在这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她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健康是需要很多钱才能买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比如慢性病,完全是可预防的。


谈到如何精准、有效的管理健康,增强用户的体验感,李晓霞提到了“大数据”这个名词。在康佰瑞的产品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源于大数据的基础。

 

李晓霞表示,现在很多的患者“到三甲医院治疗要做一套检查,到体检中心一套检查,在基层医疗机构又有相关的检查。我们的数据是分散在各个机构里面,不属于患者自己,而且没有连续性,不能对照,不能分析。”

 

医生在治疗中很容易出现“小病大治”的情况。很小的病要做很多的检查,主要是因为数据的不流通、不系统、不全面。 

 

每个人都希望健康,在将来,每个人都应该是健康的主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数据云、数据库。所以基于十几年的线下服务,康佰瑞希望通过线下服务优化流程,让医生高效,在最短的时间看到患者所有的健康信息,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精准的、最经济的、最适宜的疗法。目前大侠健康APP正是提供的这样一种服务。


701785332499982842_meitu_1.jpg

大侠健康APP个人档案管理界面


>>>>

数据颠覆医疗,也带来挑战


在谈到创业过程中的挑战,李晓霞说:“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等这些领域在其他行业都有很多创新,它们已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医学与智能的结合、医学数据和医生专业之间的结合遇到很大的挑战。”

 

一是医生固化的专业模式难以转变。医生是一个严肃的职业,对于复杂人体而言,特别是涉及到生命和健康,在行业模式转换的时候,医生首先要接受,医生不接受,用户就无法体验到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医生首先会想,通过互联网模式能够接受好的治疗吗?智能的模式能那么精准吗?能让用户感受到好的体验并得到健康效果吗?这些在医生的固有思维和专业模式中,是比较难改变的。

 

二是技术领域的人才如何去理解相对来说复杂、晦涩的医学术语,互联网和医疗两者如何更好的结合,这是一大挑战。李晓霞说:“互联网医疗的模式从线上做到线下是很困难的,单纯做线上也是很困难的,康佰瑞实现从线下转为线上的模式用了十几年。所以说,最后的被颠覆的,也可能是最难颠覆的——是医疗。”目前,对于互联网与医疗的结合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

 

三是医学数据的标准化的问题。不同时间、不同年龄、不同机构、不同方法检查的同一个方向的问题,出现的数据的结果都不一样。这一问题需要相当大数量的数据样本做支撑,进行数据标准化和智能分析。李晓霞表示,这也是业界普遍的难点。

 

>>>>

建议:不要让听诊器成为连接医生和患者的最后物品

 

在圆桌论坛上,李晓霞也为今后的医疗创业者提出建议。她认为,医学是对人的学科,不仅是专业和技术,还是艺术和人文,离不开医生对患者的支持。“业界有一种说法,说听诊器可能是连接医生和患者的最后一个有情之物,医学智能再发展,医生和患者都不用见面了,医生摸额头传递温暖的动作还能保留吗?”李晓霞表示,她希望的是能够通过医学智能的探索,让医生把重复性的专业知识、方法用智能化的方式解决,让医生更多地回归医学的本质,让患者更多地感受到人文关怀。

 

在对创业者的分享中,李晓霞说:“医学不能完全线上,永远不能放弃线下,要和每一个人连接。线下虽然艰难、复杂,会耗费很多精力和成本,但是我们仍然不要离开每一个患者。”


康佰瑞产品布局和规划


目前康佰瑞发布的产品中,既有针对个人用户的产品大侠健康APP,也有在医生端提供服务的医生工作站。对于如何更好地将技术与服务结合?北京康佰瑞健康管理公司产品总监杨松告诉记者,康佰瑞现在的目标,是要做整个健康管理产业或者整个行业的应用基础设施,和赋能的助推器。


 194400569057645029.jpg

大侠健康APP服务


康佰瑞想做的实际上是一种“专业工具型”服务,把目前健康管理中面临的需求和问题都能通过系统呈现出来。杨松说,“就像水电行业这样,跟其他行业的需求可以进行一个对接,实现满足其他行业的需求。我们在健康需求的基础上,给客户和医生提供专业支持工具,给健康管理行业提供全流程方案,以及健康问题解决模型,做健康管理领域的基础设施和助推器。”

 

>>>>

利用大数据、智能化,解放医生的时间和精力


在针对用户端的产品中,目前大侠健康APP可以实现用户每天的健康管理过程。日常的提醒,以及为用户提供的健康管理的方案,都可以在手机中实时呈现,系统能够充分的协助个人实时管理健康。

 

此外,通过APP可以实现医生与用户精准的沟通,联通历史和当下动态医疗健康数据,为每一位用户建立健康档案,把医生的精力和时间更多的解放出来,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支持。 

 

目前康佰瑞的医生工作站已经实现了大规模、标准化的数据处理功能,能够利用自动化的手段实现科学的健康管理。杨松告诉记者:“我们把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自动关联处理和自动导出方案结论的过程都已实现自动化操作。保证了我们提供的服务在医生个人的专业经验之上更加优化和整体,让医生与客户的交互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以此实现医生服务的专业和精准”

 

>>>>

深化健康管理内核,布局客户数据体系


谈及下一步的产品规划,康佰瑞一直的目标都是不断深化健康管理的内核。在康佰瑞的健康管理体系中,一直思考的问题是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处理所出具的方案如何做到更专业;公司如何更精准的把握整个健康管理流程。这些都要通过不断深化内核来实现,康佰瑞致力于针对病症、阳性指标和整个健康管理流程的深度挖掘,力图最优地提高系统的智能化。

 

此外,杨松还透露:“对于医生工作站,我们会把它升级成为一个健康管理的通用信息分析、响应平台,这个平台将会更多地服务于有健康服务需求的行业,利用平台的通用能力和通用工具,形成对客户的助推作用。”

 

康佰瑞将利用在健康管理十三载的积累中,以庞大的客户数据基础体系,将产品推向更智能的升级预测系统,从健康管理1.0阶段,迈向2.0时代,实现对用户身体状态的更精准地预测、推导和分析。

 

目前,在康佰瑞的商业模式里,包含了保险公司、企事业集团、社区基层医疗、体检中心、智能终端及互联网医疗5大领域。至今,康佰瑞公司已与十几家大型企事业集团签约,以及和行业平台签约赋能。服务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来自各大银行系统、金融机构、石油系统、保险行业、互联网医疗平台、健康智能设备供应商等。

 

因此,其战略发展目标是深度结合国家政策,通过医学智能、健康大数据、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模式,赋能基础医疗和健康管理,建立慢性可预防疾病的防控模式,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为中国民众的健康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