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30万次问诊,打造国内首家互联网中医院,快问中医是如何将名医IP变现的?

作者:王世薇 2018-07-27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远古时期,人类始祖穴居野外。在觅食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某些食物能够缓解身体不适,而另一些食物则会让人中毒身亡。而利用热石取暖时,他们发现以石头烘烤体表的不同部位也能舒缓一些身体不适,用骨针锤击特殊部位甚至可以消除疼痛。这就是中医最早的形态,一剂草药、一针热灸,一直沿用至今。


近代以来,战争频发、疫情不断,以外科手术见长的现代医学逐渐取代了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的中医,在人们医疗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中医却从未退出历史舞台。向老中医寻求偏方,治疗伤寒杂病是很多中国人的习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医也开始“上网”,以“新瓶”装“旧酒”,快问中医就是其中之一。快问中医通过微信公众号、订阅号、APP打通问诊、处方、送药全流程,是一家典型的互联网中医院。自20159月上线以来,快问中医已经累计完成30万余次患者问诊,成功打造100余个名医IP。近日,互联网对快问中医创始人兼CEO曾裕雅进行了专访,听他谈谈快问中医何以快速“攻城略地”。


政策集中发力,中医诊疗需求旺盛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2016-203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政策,开启新一轮政策端对中医药的集中发力。

 

2017年7月,《中医药法》开始施行,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及效果考核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

 

2017年9月,原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俗称“14号文”,规定举办中医诊所的,将诊所的名称、地址、诊疗范围、人员配备等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职业活动。开启中医诊所“备案制”时代,极大压缩了中医诊所筹备时间和政策风险。

 

此外,今年以来,哈尔滨、福建等多地出台政策鼓励名老中医开设诊所。4月,吉林省在《中医药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鼓励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多点执业。尽管在放开中医药的背后一直都有质疑的声音,中医药品注册、医师资质、诊所开设等政策扔坚持走在了现代医学的前面,形成对中医药发展的强支撑。


市场端,经过开放与规范发展,中医就诊已经构成我国医疗服务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中医诊疗人数逐年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9.16%。另一方面,中医诊疗人数在就医总人数中的占比也呈现上升趋势。


中医数据.png

2005年-2014年全国中医诊疗人次及其占比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共享名中医:打通全流程的互联网中医院


曾裕雅是学中医药的科班出生,毕业后却做起了处方药销售的工作。创办快问中医之前,曾裕雅已经在葛兰素史克和阿斯利康从事区域管理。多年在市场打拼,曾裕雅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对于首次回归“老本行”,他的解释简洁而理性,第一,中医诊断无需借助大量仪器,轻医疗模式便于复制;第二,从中医切入可避开全科平台巨头竞争。“当然,我对中医的疗效深信不疑。”基础理论及医药行业经验的积累让曾裕雅能够更客观地理解中医。


2015年,曾裕雅找来曾在腾讯做研发总监的王速瑜,开始做起了互联网中医院。快问中医将线上问诊、远程接诊、处方审核、核准发药等环节一气呵成,实现共享名中医。


流程图.jpg

图片由快问中医提供


线上问诊:患者关注快问中医的微信公众号,录入个人基本信息后即可提问医生。快问中医接入“免费咨询”、“线上咨询”、“线下咨询”、“可申请”等不同服务类型的名中医资源供患者选择。


远程接诊:复诊患者若选择“免费咨询”、“线上咨询”或“线下咨询”服务,可以实时与医生交流,医生将远程开具电子处方。其中“线上咨询”收费20~200元/次,“线下咨询”收费100~300元/次,具体金额根据不同级别的专家而定。而患者选择“可申请”服务后,快问中医则采取预付费的形式为患者联系在平台注册的医生,安排问诊。


处方审核:电子处方完成后将传送至后台及品牌供应商中药房药师进行统一审核。


核准发药:快问中医选择公立三甲医院认可的品牌中药厂作为供应商和配送方,发药环节严格控制品质和时效。其中,同城当天送药到位、省内2天、国内2~3天。


环环相扣,“三好”口碑之下打造“名医IP”


在曾裕雅看来,打通互联网中医院全流程并不困难,难点在于对每个环节的把控,在名中医、患者和平台之间建立起信任。曾裕雅认为,中医无法像西医一样做到近乎立竿见影,加上以互联网医院的形式轻资产运营,信任的基础其实很薄弱。为此,曾裕雅和他的团队围绕打造“名医IP”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


用户教育


快问中医的用户包括患者和专家。其中,患者端的年龄跨度为2岁至90岁,但其中30岁至60岁患者占比达90%,后者对互联网工具的接受度和适应能力较高。对于年长和年幼的患者,将由家属帮助完成操作。


细分市场.png

数据由快问中医提供,动脉网整理


用户教育的难点在于专家端,快问中医接入的医生资源均为已经或即将从三甲医院退休的老专家,对互联网医院形式缺乏天然的适应性。曾裕雅和他的团队就一对一拜访老专家,手把手帮助他们使用智能终端,并不定期举行集中交流会,保证快问中医切实赋能名中医,目前已经汇集了超过6000名经实名认证的老中医。


问诊管理


曾裕雅强调,快问中医从一开始就只做复诊。“中医初诊虽然不需要仪器设备,但‘望、闻、问、切’缺一不可。”曾裕雅深信,精准诊断是疗效的基础。快问中医上线3年后,国家首次定调鼓励互联网医院发展时就明确规定,互联网医院只能做复诊,与曾裕雅一开始的设想不谋而合。


在只做复诊的框架下,拳头产品的设计其实是很受限制的。为此,快问中医讲问诊的重心放在亚健康、疑难杂症及慢病管理上,并进一步针对每个细分病种患者进行差异化问诊和标准化服务。


“高诊费、低药价”是快问中医的一个特色,患者每次支付的医药费用约400元,但其中用于购买名中医服务的费用是公立医院的2~3倍。快问中医通过压缩药品费用的方式让医生工作的内在价值得到激励,调动医生积极性的同时,并未增加患者就医负担。


定期随访


据曾裕雅介绍,在快问中医接诊的10名患者中,有6人会选择以付费形式就诊,其中超过2人会产生复购。曾裕雅认为用户转化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快问中医的定期随访机制。


作为快问中医的第二个特色,平台医生会在已经付费体验过服务的用户中建立定期随访目录,由客服人员按时随访,并推出家庭私人医生服务。此外,平台会自动帮助医生建立病例数据库,记录复诊超过三次的患者。病历数据库采用智能算法运作,会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及医生的服务时效性进行有效的服务推荐。


目前,快问中医平台已经拥有超过100个月收入过万元的“名医IP”。


共享工作室:线上线下联动,完善互联网中医院闭环


谈到商业模式时,曾裕雅分享了快问中医的第三个特色,即线上线下联动。2015年12月,在快问中医微信公众号上线仅4个月之后,第一家名中医共享工作室成立。


快问中医的共享工作室以共享的形式激活闲置资源。据曾裕雅介绍,快问中医共享工作室属于中医诊所,旨在为医患线下见面提供场景。但有别于普通中医诊所的是,前者没有药房、药师、库存,并且不做治疗、不销售药品,以纯轻资产的方式运营。到2017年3月,快问中医已经成立了7家共享工作室。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快问中医了完善的互联网中医院闭环,建立起以药品销售和诊疗服务供给为内核的清晰商业模式。目前,快问中医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按照曾裕雅的计划,未来快问中医还将在三、四线城市对接超过10家公立医院,将平台注册名中医数量增加至20000名,扩张共享工作室至50家。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