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尤迪生物CEO李响:让分子诊断进入千家万户

作者:郝雪阳 2016-07-21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每一个伟大的医学成就背后,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人们去探索。有些人凭借的是对医学的执着,有些人则是因为一份责任感与担当。但毫无疑问,正是凭借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才带动了整个医学领域的进步,卡尤迪生物的CEO李响,便是其中的一员 。本文内容编辑自联想之星WILL大会中,李响的主题演讲。


1.png2.png


2000年,人类的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当时举全世界之力,耗费数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一个人的基因组检测,这便是一代测序。这个实验前前后后总共耗费了30亿美金,但也仅仅只是测出了一个人的基因组,离实际应用,尚有天海之距。


到了15年后的今天,二代测序技术横空出世,人的基因组只需一千美元就可以完成测序,这项技术的出现,不仅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基因测序所带来的好处,也使得基因测序开始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中。


罗森伯格(Jonathan Rothberg)便是这项技术的发明人之一,梦想和家庭,是促使他从事二代测序研究的动力之源。


罗森伯格17岁的女儿患有轻度结节性硬化症(TSC)又称Bourneville病。这是一种罕见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心脏、肾脏、皮肤、肺部、骨骼、眼睛和脑部等等良性肿瘤,在美国,这种疾病仅仅只发现了5万例。


他的二儿子诺亚1999年出生之后呼吸困难,尽管后来被证明没有大碍,但他还是期望能找到一种快速扫描基因的方法,那样也许就能找到疾病的根本,还可以推动制药公司针对疾病的药物研发,“所有的动力最终都是个人的,”罗森伯格说,“因为我们都想帮助我们所爱的人,如果纯粹为了学术,我可能会去创办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内驱力的存在,才促成了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


母爱,是李响投身分子诊断的原点


和罗森伯格一样,作为北大物理系、美国加州大学生物物理系的高材生,卡尤迪生物科技CEO李响决定投身分子诊断,也是由于家庭的缘故。


李响的孩子在刚出生一个半月的时候,不小心得了肺炎。在发病的前三天,一直低烧不断,把李响急的是焦头烂额。当她把孩子带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处于呼吸困难的状态。好在治疗情况良好,孩子脱离了危险。后来李响每每回想到此事,也免不了一阵后怕:“作为一个年轻的母亲,我没有任何经验,如果再发生一次,可能我就真的没办法保住我孩子的性命。”


从那以后,李响不断地质问自己,如果能够用分子诊断让她的孩子在附近的社区医院,甚至在家里进行检测,是不是就能避免这样的危险事件发生呢。


由于肺炎的影响,李响带着孩子到医院前前后后注射过不少抗生素和激素,虽然病是治好了,但难免留下了些许后遗症。“每当他再生病的时候,我就会反思自己,这也是不断激励我把分子诊断带到家庭,带到身边普及化的最根本的内驱力,我希望以后所有的儿童都能健康的成长,尤其是这些脆弱的新生儿。”这是李响作为一个母亲的肺腑之言。


带着这样的夙愿,2009年12月,李响创建了卡尤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且给公司定下了“让基因技术改变生活,让每个人都受益于分子诊断。”的发展理念。


经过7年的发展,卡尤迪拥有了全球唯一的一滴血快速核酸现场检测技术平台,并已申请二十余项国际PCT专利,走在了分子检测领域的前沿。


20150811181332761001.jpg


分子诊断在疾控检疫上的应用


作为中国首家专注研发手持型通用荧光定量PCR仪的生物公司。卡尤迪首创的“一键式一步法Mini8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以便捷快速的检测分析方式重新定义了荧光定量PCR技术。


作为卡尤迪的核心产品,Mini8 Plus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是全球首款便携式实时荧光定量PCR仪。采用领先的光电技术和开创性的便携式设计,极大的节省了实验时间和成本。同时,这还是市场上唯一一款可车载,可移动使用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仪。


3.png

Mini8 Plus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


2014年抗击埃博拉病毒期间,卡尤迪的核酸诊断的便携箱被国家送到非洲塞拉利昂现场去做检测,凭借其出类拔萃的优异性能,卡尤迪成为了唯一入选世界卫生组织WTO官方目录的分子诊断厂家,同时也是中国首家入选的核酸检测设备供应商。


2015年,国家卫计委强制推行全国普及核酸诊断在血站的应用。诊断技术成为了这次改革的核心因素。因为所有的重大传染病,包括乙肝、丙肝,都可以通过分子诊断来确诊和缩短窗口期。如果等到人体产生抗体再测,就已经是感染初期了。所以,推行核酸诊断便成了势在必行的一件事。


对于一些新发的传染病,如H7N9,由于病毒具备变异的能力,一旦变异到比较严重的型,就会对整个公共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如果能够通过分子诊断将重症与非重症区分开,便能让医疗机构在关键时期拥有较好的治疗手段。


当然,除了广泛用于疾控、检验检疫,李响的夙愿是希望下一代仪器能够走出医院的科室,进入到连锁药店、诊所,最终进入到家庭。


分子诊断的民用场景


全球诊断企业目前全年的收入仅仅是588亿美元,而医药企业是1万亿美元,这是非常悬殊的比例。这也意味着人们小病不去医院,重病才去医院,因此往往会支付高昂的医药费用,而精准医疗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分子诊断除了在重大疫情和国家安全的应用以外,还有更加贴近于民用的使用场景。


现阶段,医院抗生素滥用成风,很多病毒性感冒根本无需抗生素治疗。如果通过简单快速的分子诊断,把病毒和细菌区分开来,并判断是否是耐药性的细菌,适用于哪种抗生素。通过快速诊断技术,将给患者的医疗体验带来质的飞跃。


另如用肿瘤液体活检做癌症的血液预后监测,如果能够在早期筛查出,甚至不用手术便可去除肿瘤。个体化用药方面,不同人不同药,是精准医疗的核心观点。个人定制化用药,便能让患者节省治疗费用,甚至避免误诊情况的发生。


除了以上几点应用之外,李响经过长期研究,还发现分子诊断对于新生儿免疫力低下,肠道基因组的对人体健康情况的反映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


李响认为:“人体的细菌包含有益生菌和致病菌,之间则是有条件致病菌,如何去发现条件致病菌的发病机制,这个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此外,不同人的肠道基因组随着健康会产生变化,甚至跟人的肥胖、代谢、情绪、抑郁症都有关联。如果能用肠道基因组监测人体的健康指标,会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国内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尚未普及


二代基因测序技术虽然适用面很广,奈何僧多粥少。目前,在全中国只有409家PCR实验室,二代测序仪只有200台,这项技术尚不普及。


究其原因,是由于两者发展的速度并不同步所导致。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半导体电子技术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目前电子技术虽已深深影响到人的生活,但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需要的不只是电子技术,还包括生物学、光学等。在这一系列交叉学科的支撑下来制造一个仪器,即使再小,也是一个制作工艺、过程都极为复杂的仪器,这也是目前分子诊断很难去中心化的原因。


毋庸置疑的是,在中国,三甲医院拥有绝对的核心市场地位,几乎所有的分子诊断都是在三甲医院检验科完成,只有少部分是在第三方临检中心和检验所来做。但无论如何,要想真正的造福于民,去中心化依旧是诊断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梦想与嘲讽之间,李响选择不断前行


李响的梦想,是让分子检测进入千家万户。但由于使用场景和需求的限制,李响的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最大的嘲笑,是理解和认识的不同。当我们想做一个去中心化产品,很多人会觉得分子检测在第三方临检中心和检验科就可以完成,你做的这个场景并不符合现有医院的需求。”李响坦言。


但在她看来,社区、诊所、家庭,所有这些应用场景在未来必然是有需求的,因此,在她的一贯坚持下,卡尤迪不断地跟社区医院、诊所进行合作,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恰逢2015年开始国家大力推行分级诊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她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


乔布斯刚刚发布3,5英寸屏的iPhone时,受到的是所有传统手机厂商的冷嘲热讽,他们认为手机就应该有按键,就应该是那个样子,而乔布斯与iPhone只是个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罢了。然而,成功往往诞生于更有远见的人手里,那时的人们对于智能手机并没有概念,但并不代表没有需求,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乔布斯是对的。


李响选择了分子诊断,正是由于她从自身的经历看到了未来精准医疗的行业需求,同时,这是一份基于母爱的事业,没有什么比爱更值得我们去追求。


联想之星是创立于2008年,目前管理着两期、总额约15亿人民币的天使投资基金。2015年,分别被清科集团、投中集团评为中国最佳天使投资机构前三名。作为联想控股的早期投资和孵化板块,联想之星植根联想30余年来的创业经验和资源积累,为创业者提供天使投资+深度孵化的特色服a务,做创业者身边的"超级天使"。


本文主讲对象为联想之星WILL大会分论坛——享医汇第二期MED TED主题演讲活动嘉宾。


QQ图片20160720180935.jpg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