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成都正广兴B轮融资1.6亿元,70%盈利源于全科服务,将布局多家全科诊所

作者:罗美 2017-09-11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9月11日,成都正广兴医生集团创始人段民屹告诉动脉网:“正广兴家庭医生集团获得某产业基金公司的投资,已完成1.6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正广兴是一个在全科医学的框架内,结合产学研思维的家庭医生集团。一直以来,它研究具有市场价值和购买能力的医疗服务产品,实现居民、保险、医疗机构三方共赢。


在多年的运营过程中,正广兴以可复制性和标准化建设了3个实体医疗机构,包括成都高新区南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都高新正广兴综合门诊部、成都高新管委会门诊。


正广兴2_副本.jpg


“我们将在北京、上海、重庆陆续开全科诊所,复制出更多‘成都高新正广兴综合门诊部’”。融资后,段民屹这样说道。


他放弃互联网医疗,深耕实体医疗


在众多医疗创业者中,段民屹是为数不多却又能看透医疗本质的智者。他坚信在国家大力推行分级诊疗,务实基层医疗的举措的大背景下,线下实体医疗才是真正解决医疗行业“三长一短”困境的方式。


段民屹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担任过上市医药公司高管、做过投资人。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顾湲家庭医生咨询工作室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基层组(筹)委员等。2005年到2010年期间,考察了澳洲、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家庭医生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


回国后,段民屹于2007年筹建成都正广兴家庭医生集团,3年后经过市场调研及行业内的资源整合,于2011年正式注册成立成都正广兴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彼时,恰逢互联网医疗创业大潮之际,那时互联网医疗项目被投资人热捧,创业者用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吸引资本不断下注。创业者做着一夜暴富的梦想,从妄想变成了现实。


面对众多诱惑,段民屹一直坚持做线下实体,致力于规范化基本医疗、精细化健康管理和针对性专科处置的家庭医生服务产业运营机构。


在他看来,互联网医疗兴起之时,便埋下了“祸端 ”。当时那些创业项目凭借“烧钱”、“颠覆”、“重构”获得了融资,但是医疗行业专业度高、垄断性高、政策风险高的“三高”障碍,并不是“烧钱”就能打开局面,线下实体依然是主战场。


据第三方数据机构艾媒咨询公布的信息,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约为29.5亿元;2015年增长44.7%,达到42.7亿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120.8亿元。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0.72亿人,2015年增长到1.38亿人。


看似热闹的互联网医疗,在2015年迎来了“寒潮”,曾经埋下的祸端,烧钱补贴、恶性刷单、数据造假等众多问题凸显,加剧了负面情绪蔓延。绝大部分移动医疗App只拿到天使轮或A轮融资,只有50多家走过了B轮,进入C轮的只有10多家,“C轮死”的“魔咒”也有所应验。


此后,多位投资者表示,将来不会考虑再投资移动医疗。因为他们逐渐发现,移动医疗始终盘桓在传统医疗服务的边缘,无法真正触及核心;而且移动医疗并未解决传统医疗的痛点,其社会和商业价值都难以体现。


“2015年8月,正广兴完成了来自华盖资本逾2000万元的A轮融资。”段民屹告诉动脉网。


2016年4月寒冬加剧,一份《移动医疗公司最新死亡名单》引起业内恐慌,27家小有名气的移动医疗公司宣告“阵亡”。同年5月,首家拿到A轮融资的送药O2O企业“药给力”死在融资前夜。


众多互联网医疗的创业者和投资者,都在焦急地寻找突围之路,从线上转向线下,希望找到盈利的突破口。

当这些创业者回头做线下实体,正广兴已经布局了成都高新区南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都高新正广兴综合门诊部、成都高新管委会门诊3个线下实体机构,将其他创业者甩于身后。


瞄准基层医疗风口,以家庭医生为切入点


2016年5月,国家七部门颁发了《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让“家庭医生”火了起来。


以家庭医生为主营业务方向或拓展家庭医生业务的公司已越来越多,包括平安好医生、丁香园、安好时代、邻家好医、5U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在线等。在这些平台中,“正广兴”被称为中国家庭医生落地服务的先行者。


实际上,早在1993年我国卫生部就开始筹划引进西方的家庭医生制度,并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进行建设和推广,近20年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在“低水平、广覆盖”上取得了成就。


但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中,这种“低水平、广覆盖”的基层卫生服务,尚不能满足数量众多的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的多元化需求,此类居民依然蜂拥至大型医院,造成大型医院人满为患和“看病难、看病贵”。


在段民屹看来,最完善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既需要均等化,又要多元化。而政府为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医疗服务,市场满足多元化的服务。虽然近年来政府大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但是基层医疗面临缺医少药、居民不信任等问题,导致大多数创业者或者投资机构徘徊于基层医疗边缘,真正涉足的很少。


而社会资本投资方向主要为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以诊疗费用的收取作为其盈利来源,但是诊疗费的收取主要以社会疗保险的支付为主,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资的行为鲜有发生。


“其实,在基层医疗机构,我认为老百姓买的是服务,如果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最具有特色和差异化的人文服务、连续性服务,那么盈利艰难的境地将被打破。”段民屹补充道。


核心是产学研一体化,70%的盈利来自全科医疗服务


重服务,或许是正广兴成功的秘诀之一。记者走进位于成都高新区天晖路38号的成都高新正广兴综合门诊部时,刚好遇到一名70岁左右的老人就诊。从老人踏进诊所时,医务人员全程陪同她看病,医生问诊时间超过20分钟。


这个门诊部面积5000余平方米,集医疗、计划免疫、妇女儿童保健、医疗美容、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工作、个人及团队健康体检、康复、健康教育等功能为一体与其他的基层门诊最显著的区别是没有大量的输液床位,而是变成了色调柔和的家具、独立分开的儿童活动区等;也没有地位高低的全科医生,只有分工不同而已;这些全科医生不仅可以准确地判断患者有没有病、生了什么病,而且可以向患者推荐最合适的专科医生。


由于段民屹曾考察调研过国外的全科医学体系,非常注重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他分别制定门诊医生和家庭医生两套评定标准,家庭医生分为主责家庭医生、主治家庭医生、指导家庭医生和助理家庭医生,每年按客户满意度、团队满意度、科研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技能运用等多维度进行升级考评,并实行“评聘分开”制度,从而满足医生对于成长期望值的愿望,从收入成长到个人价值成长。同时与医学、护理的学历教育机构进行联合,打造“双师型”人才。


与台湾和北美医疗机构进行合作,为家庭医生团队日常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建立通路,目前和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美国家庭医生教育联盟(IPCEA)建立了合作教学关系。


完善的全科教育体系是正广兴获得家庭医生人才的源泉。在发展过程中,段民屹已摸索出了一条以落实家庭医生服务为中心,全科医学团队的连续性教育和信息系统为支撑的一体化服务体系的路径,简称为I-SEI。


正广兴3.png


目前,负责成都高新区辖区5万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卫、儿童计免服务,同时承担了管委会2000多职员、多家银行企业的员工和客户,以及多家房地产企业员工和客户的家庭医生服务,已经办理社区家庭医生各类卡2000余张,儿童家庭医生各类卡300余张,会员家庭医生各类卡1000余张。


“我们的收入70%来自会员,大多数是企业高管,他们从全国各地飞到成都,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根据会员需求,正广兴还提供了特约专家门诊和海外远程会诊、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以及境外就医帮助等服务。”段民屹介绍道。“预计2017年正广兴总收入为3000 万元左右,其中服务性占70.8%,诊疗性收入占29.2%。


1.6亿元B轮融资后,将在全国陆续开多家全科诊所


另一方面,正广兴立足于线上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全科医生教育体系的搭建、家庭医生团队的建立与培养等基础工作的开展,于2014年底落地,并向市场推出一系列的家庭医生服务产品。


在管理上,段民屹完成了家庭医生线上、线下健康管理服务的无缝对接,形成了综合管理系统和“混合云”的信息技术平台,开展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服务项目设计、质控及效果评价体系建设。


10多年的家庭医生创业之路,正广兴在实践的道路上不断调整,最终形成了以“治未病”的健康管理理念为核心,采取“检查+养护”新型体检模式。整合全球高端医疗资源,建立起一条家庭医生全程追踪、指导,导诊护士全程陪同服务的健康绿色通道,让致命疾病无机可乘,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小病、常见病及时处置,针对性专科处置帮助的全程管理体系。


全新的体系正是正广兴获得B轮融资的原因之一。“这些年,我们苦练内容,不断打磨产品,提高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各个环节已经能高度协同,具备了对外扩张的条件。”


下一步,段民屹将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布局多家全科诊所,以自营、并购或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他希望将正广兴多年总结的家庭医生服务经验,让更多人受益。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