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幻到现实,这才是未来医院病房的真正模样?【医疗物联网专题】

作者:郝雪阳 2017-11-02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QQ图片20171102105538.jpg


在不少科幻电影中,总是有着这样的情节:一位护士拿着类似平板的仪器,通过光线一扫,患者的身体情况不费吹灰之力便瞬间呈现在仪器的屏幕上。现实中,虽然不及科幻电影那般炫酷,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智慧病房也已经悄然进入到了医院中。


联新智慧病房整体解决方案


在深圳市联新移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新)的展示厅中,记者看到了未来病房的现实版雏形。


01.jpg


联新智慧病房,是以院内物联网为基础的,为医院提供辅助诊疗、护理及管理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该病房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智能硬件、应用软件与医院现有设施及系统融合,构建智能高效的医护患综合管理平台,辅助医生诊疗及护理管理决策,让医护人员更高效安全的工作。


在这样的智慧病房中,你再也看不到身上缠绕各种线的患者;听不到此起彼伏急促的响铃声;也不会有奔波在病区的护士身影。


护士站里,白衣天使们随身携带的NDA(临床移动终端)正收到系统的智能提醒。她们从容不迫地来到整洁、安静的病房中,在床旁调出患者信息,为患者及家属耐心地讲解病情及治疗方案。患者则趟在病床上静静修养,与此同时,他的生命体征信息正被实时上传到系统中……


智慧病房如何落地?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是深圳市的一所现代化三级综合性医院。2016年开始,联新与北大深圳医院正式建立项目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智慧病房”。


据联新智能硬件产品负责人王攀介绍:“联新为医院打造智慧病房,目的是帮助医护人员更安全、高效的完成工作,把时间留给患者。医生通过移动医生工作站在床边即可便捷的进行移动查房和教学;同时全闭环智能输液管理系统、临床移动终端NDA、生命体征采集信息系统等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为护士提供更便捷的工作方式。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医护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参与到患者的治疗环节。”


全闭环智能输液管理系统:让护士更省心


微信图片_20171101202929.jpg 

上面这张图,是北大深圳医院的病房输液场景及治疗室的一角。那些悬挂在白色背板上的小挂件,是联新的全闭环智能输液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件——输液监测器。

 

这套系统,是中国首个以蓝牙物联网为基础的全闭环输液解决方案。灵动轻巧的简约式外观设计,结合高精的科技内核显得十分惹眼。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德国进口超微重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结合联新专利算法,实现精准监测输液的剩余液量,并通过蓝桥(蓝牙物联网中枢)将数据传输到护理后台。


护士在护士站通过大屏幕、电脑,或者随身携带的NDA,就可以远程查看患者输液的滴速和剩余液量。还差几分钟就该接瓶和拔针,输液有没有异常等情况,系统都会智能提醒,帮助护士们实现从医嘱下达、配液到执行全流程的闭环输液管理,从而有效地保障输液安全,提高她们的工作效率。

 

“有了这套系统后,护士在护士站接收到报警,就可以直接到病房为患者换药,不用时不时地往返病房,让我们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北大深圳医院脊柱外科护士长孙咏梅说。

 

床旁智能诊疗设备:让医护人员更高效安全地工作


在北大深圳医院的病房,生命体征的采集一改以往的人工测量、记录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脉搏血氧仪、无线红外耳温枪、无线血压仪等设备。


通过它们,护士们可以轻松采集到患者的体温、心率、血氧、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患者再也不用被牢牢固定,身上也不再缠绕电路线,护理舒适度大大提升。

 

微信图片_20171101203020.jpg


对于那些长期卧床、需全程跟踪或不愿接受身体接触式监测仪的患者而言,则可以使用非接触式智能监护系统进行监测。

 

据动脉网了解,这款由联新与以色列知名医护器械公司EarlySense双方共同开发的产品,可以实现不接触患者身体,精确测量和传输其心率、呼吸频率和离床、翻身状态等生命体征数据。

 

除了全闭环智能输液管理系统和生命体征智能采集系统,联新还围绕临床的需求开发了一系列的软硬件产品,来帮助医护人员提高效率。


04.jpg 

过去,护士往往需要多次往返才能完成护理工作,如今通过移动护理工作站,就可以一次性把常用的护理工具及药品带到床旁,同时还可以随时调阅患者信息、医嘱信息等,有效减少护士往返频次,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此外,联新也为医生专门配备了一个“智能助手”——移动医生工作站。医生通过移动医生工作站和临床医教研系统,在床旁即可快速检索了解患者病情。系统通过独有认知算法,深度挖掘医疗数据,辅助医生诊断治疗、教学和科研。


推车的移动性是产品的核心体验。传统的移动推车,在使用过程中脚轮的顺畅性以及刹车的灵便性,以及系统的开启速率都不甚理想。

 

比起传统的设备,联新的移动工作站在产品上有着不少创新点。谈及此,王攀如数家珍,首先在外形上,全车线缆隐藏式设计,整车看不到任何线缆;在移动方面,使用的是超静音防滑缠绕脚轮,推起来很省力,同时采用独有的一键刹车技术,只需要轻轻一按就可以完成刹车;此外,推车是一体化设计,能够实现一键开机和关机,因此在系统使用体验上速率和效率极高。

 

在外形上,两款产品远看十分像机器人,对此王攀表示:“我们给它们预留了很大的空间,在未来,希望能将它们向机器人形态的移动工作站演化。”

 

蓝桥,联新医疗物联网的起源


不难发现,上述北大深圳医院“智慧病房”使用的各类设备,都与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了无缝对接。而其中的关键技术,就是蓝牙物联网中枢(蓝桥)。


05.jpg


为何选择蓝牙技术切入医疗物联网?

 

据王攀介绍,在产品开发前期,公司做了大量的调研,发现与其他的物联网无线传输技术相比,蓝牙技术在适用范围、应用前景方面更具优势。


放眼整个市场,绝大部分针对生命体征或身体周边的智能设备,几乎都采用了低功耗蓝牙作为无线传输方式。蓝牙技术联盟在蓝牙技术规范中专门定义了针对健康设备的标准协议。世界健康设备联盟CHA也选择低功耗蓝牙作为人体周边网络的传输标准。这说明蓝牙不仅是物联网生态系统之一,也表明了未来几年在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

 

“除了蓝牙技术的优势,很大一部分原因基于医院的真实需求”,王攀解释,传统的蓝牙连接只能在小范围内点对点的建立连接,且无法直接与医院的数据服务器进行通信。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在医院的普及,这么多的设备如何进行数据传输? 

 

联新的解决方案是,为它们搭建一个能够同时接入多种蓝牙智能设备,并把蓝牙信号转化后通过WiFi传输到医院的数据通道。这款产品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蓝桥”,它是联新构建院内物联网的核心。

 

联新基于蓝桥打造的院内物联网平台,作为医院现有主干信息网络的补充,使得大量微小型智能设备的接入成为可能。

 

以往的可穿戴监测设备,大多数单独配备一个App,这在医院几乎不可能实现。“我们做平台,也做产品,同时让更多的厂商参与进来共建整个医疗物联网生态。”王攀说。


按照他的说法,全闭环智能输液管理系统通过输液监测器、蓝桥等设备实现了输液的智能监测。同时,蓝牙物联网平台是开放的。其他厂商的蓝牙耳温枪、蓝牙体温贴等设备,通过安全认证后,便可以实时接入,可谓即接即用。

 

可以预见,伴随着联新这样企业地推动,未来将会有各种各样的蓝牙设备加入到“智慧医院”的医疗网络中,越来越多的医院也将通过物联网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医疗领域的“万物互联”。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