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敏盛医院行政副院长柯绍华:台湾基层医疗的现状与困境

作者:动脉网 2017-05-17 17:25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5月17日,由动脉网(微信:vcbeat)、蛋壳研究院、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基层医疗创新实践论坛”在成都召开,本次大会从产业政策、技术演进、商业模式、产业合作等角度探讨基层医疗产业发展趋势。邀请了行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并进行主旨演讲与圆桌讨论等活动。

 

本文为台湾敏盛综合医院品质暨行政副院长柯绍华所做的《台湾基层医疗的现状与困境》分享,动脉网整理了现场速记,以飨读者。

 

微信图片_20170517152557.jpg

台湾敏盛综合医院品质暨行政副院长 柯绍华




柯绍华:谢谢大家,感谢主办单位的邀请,能够有这个机会跟内地的基层医疗伙伴们共聚一堂,互相分享一些经验。台湾在基层医疗领域稍微早了几十年,一路走来我们也面临过很多问题,后来都解决了。再后来又遇到新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不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接下来用一些时间先稍微介绍一下台湾整个基层医疗百年来发展的背景,和我们如何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整个台湾的现代医疗从日治时期讲起,在日治时期,政治公共卫生与医疗现代化为战略目标,在这个时代台湾人非常不容易,台湾的顶尖的学子们几乎都是进入医科就读,累计了50多年积累,医师就成为顶尖精英,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抗日或者在日本统治下的行为,为基层医疗做很大的支撑。

 

1945年到1975年台湾医疗生态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大型医疗绝大部分是有公有制,并没有私立医院的存在,连续日治时期的50年,民营基层医疗担负偏远乡村的医疗角色,怎么在这30年,由于台湾相对来说处于比较封闭的时期,加上前面日治时代的几十年,限制了医疗的发展。

 

一直到1975年,这是台湾医疗的分水岭,大家可以知道的民营医疗体系都是在1975年成立的。那一年开始开发了民营医院的执照,不管是民营基本的累计,大型的财团医疗纷纷建立。当然在1975年到1995年这20年当中,也是台湾成为四小王的阶段。

 

我们认为站在医师的角度和医疗供给来讲,这是台湾最好的年代。因为拥有了定价权,他有非常优厚的条件可以去吸引原本在公立医院跟大型医院的人才。人才也纷纷在20年当中跳到民营医院或者基层医疗,那是整个医院百花齐放的阶段。那个阶段民营医疗的任职薪资是公立医院的10倍左右,到基层医疗更不用讲了,那在民众就医的角度那20年就很辛苦。我们常常听到负不起医药费,没办法就医。

 

所以在1995年开始实现全面健保时期。全面医保开始从1995年到现在,逐渐实行了给付定额化,各项医疗规范及保险核扣逐渐严格。大型医院逐渐被集团化、还有寡占化、托拉斯化。80%的民营医院里面的是企业办医,还有基督教医院等等占掉了台湾的绝大部分的民营医疗。剩下的基层医疗怎么办呢?活下去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逐渐转变为医美。

 

有报告称台湾医疗水平相当高,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是不存在基层医疗的问题呢?其实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第一是大医院因为某些原因急重症特别昂贵,还有基层诊所数量不断增加,大医院更是跟基层医疗诊所抢着看小病,医保基层总额制度不变,不管你是5000家基层诊所都是去分这一个大饼,这让基层医疗要进行分管的问题。所以基层医疗都在兼职做医美的行业。

 

这个是我们地区医院数量的变化,虽然总数是增加,但是中大型医院的数量在减少。所以我们台湾这几年就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是急诊做不下去就开始打烊了,甚至有些医院就直接关掉不想做了。当然台湾医疗崩坏的原因就不跟大家分享了,很快让大家看过去,其实这几年在台湾的背景后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有些问题跟大陆面临的问题是共同的。

 

这些我们从2011年一直到现在,有些问题有解决,有些问题到目前还看不到解决的曙光。所以整个台湾基层医疗的困境在什么地方?第一个是地区医院、县级医院崩坏。然后民众就一窝蜂往三级医院跑,制度设计上台湾相对来说,未限制民众直接至大医院就医。

 

县上医疗缺乏可持续之商业模式,全科医师专业化与专业医师全科化一直是台湾思考的问题,怎么来说跟大陆比较不一样,台湾是专科医生离开医生之后,往往会遇到专科医师没有担负起基层医疗全科医生的角色,台湾也尝试过培育全科医生,但是很难阻止医生追求专业化。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思考台湾基层医疗到底往哪里去?首先是利用自媒体如何扩大服务范围,或者锁定特殊的课程。云端医疗与资料库的运用,然后还有资费个人化的医疗,第二意见的提供,比如前段时间比较火的诊所,但是只做服务第二意见的提供,最后一个是整合供应链平台有效降低成本跟创造价值,这是我所在的医院这十几年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

 

其实这些年走下来我们发现基层医疗跟社区民众之间信任还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怎么样提供对民众有信任的能力是基层医疗成功的关键,那么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如何从公立体系转到民营体系,这个台湾用很大的社会成本做优质的资源医师,这个成本确实是所有民众负担的,这个转化成本如何维持社会的公益性,这是要思考的问题。在台湾的痛苦的经验,医疗机构一定会走向两极化,中间的县级医院越来越往上,整个医联体的组合,医联体的组合在未来政策上逐步去限缩。

 

所以怎么样从台湾经验可以给到大家的经验。第一是从医疗行为获取利益是不道德的,第二医疗的永续发展需要利润的持续支持。

 

我们自己的医疗体系里面,我们是一个台湾最大的医联体。我们朝着这样的架构努力,以质量和以病人为中心的信息化健康医院,在一个医控体中间,我们有这样的布局,信息管理和质量管理,我们在这边提到了,大家都做的非常不错,特别在信息管理这一块。但是唯独质量管理这一块可能未来大陆朋友在这方面比较需要着重加强的。以上是我的小小的分享,谢谢大家!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