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品牌连锁和精品诊所势头迅猛,医美APP头部平台趋于稳定,混业经营流行【2017年年终盘点】

作者:高道龙 2017-11-28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2017年已接近尾声,动脉网再次开启一年一度的重磅活动“未来医疗100强榜”和“未来医疗100强”论坛。在榜单揭晓和论坛召开之前,动脉网还精心策划了大型年终盘点专题,将陆续对2017年医疗健康各细分领域进行归纳、总结和展望,通过梳理30多个细分领域,洞悉产业全盘,为大家奉上丰盛的内容大餐。


医美是消费医疗领域发展势头最好的细分领域之一,大型品牌连锁和精品机构发展良好,品牌度不高的中型机构受困,上市资本抢夺市场和人才,同时医生也在政策鼓动下,加入到创业大军中;从技术上来看,微整形和光电项目大受欢迎, 轻医美流行,医美和生美混业经营长期存在。


那么医美产业,2017年有哪些变化?下面将对今年发生的重点趋势进行梳理。


消费理念转变,需求释放


从2000年开始,经过10年的黄金发展期,医美整形已经从一个隐私型消费,慢慢变成一种大众时尚消费了。


笼统来说,2010年以前,消费者对于医美整形的态度还是猎奇、回避和抵制,现在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虽然对于安全、效果、医生品牌和技术仍然存在担忧,中国人的整体接受度提高了。


对于少部分求美者来说,医美整形已经是一种轻奢“上瘾型”消费,每几个月就要约见一次整形医生。

 

不仅是消费者,医美从业者,在见证了行业的野蛮生长之后,也从最初的羞于跟人启齿,变成医美行业的积极推动者、参与者和变革者。

 

以女性为主体的医美“颜值经济”,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在争议中成长、成熟,其潜在增长潜力着实不可小觑。


如果要用例子来佐证的话,医美APP头部平台更美今年5月份推出的新品牌主张“人生不是天生”就非常有代表性。


QQ图片20171123205648_meitu_2.jpg

更美的“人生不是天生”新品牌主张,符合年轻人的“丧文化”


品牌在倡导品牌价值的背后,就激发了一波社会讨论。你可以坚持“自然就是美”,但是通过一些新科技手段试图改变容貌、甚至自己的命运,似乎也无可厚非。 


8月,医美APP头部平台新氧征集了十余个女孩的整形故事,并选取一部分拍成了一段视频,把她们的伤、痛、喜、悲,讲给受众听,也引发了热议。


微信图片_20171124174043.png

新氧的“勇敢改变”新品牌主张,讲述了新生代女性心声


为什么女性会考虑去微整,有受到环境逼迫吗?社会是不是足够开放?整形究竟能给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已经涉及到三观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层面了,也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今天的社会对颜值的倚重。


这是医美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医美的主力军已经是新生代的80/90后,服务方式和理念也要顺势变化。


此外,从经济大环境看,人均GDP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指标:不同的人均GDP阶段,经历、社会就自然出现对应的现象、问题和解决出路。


沿着人均GDP的变迁轨迹,每一个阶段都出现相应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产业的机会和风险,尽在其中。


 QQ图片20171123210136_meitu_3.jpg

人均GDP与产业变迁的关系


具体而言,1000美元,城镇化开始起步。3000美元,加速发展,5000美元城市发展空间全新拓展。


从5000美元开始,橄榄型社会逐步形成,社会多元化,医疗健康成为消费增长点,城市综合体和大型MALL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消费的主流生态。目前中国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高端的医美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患者教育和渠道变革


根据新氧今年8月份发布的《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2017年预计将有1400万中国人通过医美变美,较2016年同比增长高达42%,远高于7%的全球增速,中国已成为全球医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德勤2017年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正规医美疗程量(包括手术和非手术疗程)占全球总量的10%左右,为全球第三大市场。


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未来5年内增速有望维持在20%以上,预计2017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可超百亿美元。国内医美机构数量分布密度,在抢人圈地的跃进中,已经在快速接近国外成熟市场水平。


2017年医美融资最终.jpg

2017年医美领域融资,资料来源于公开资料整理


以往医疗美容机构超过50%营销费用被渠道分摊,互联网进来之后,在流量规则的重新制定及行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变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获客,一个是患者教育。嗅到痛点,崛起最快的是医美APP。

 

2016年是医美APP集中宣布融资的爆发期,新氧(C轮)、更美(C轮)、悦美(B轮)、美黛拉(B轮)、美丽神器(B轮),都有融资。2016年更美获得C轮3.45亿元投资,是中国互联网医美行业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融资。


2017年8月份,悦美宣布获得8000万人民币C轮融资,是业内第三家宣布完成C轮融资的APP平台。本轮融资由汉能创投领投、上轮投资人赛富投资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团队建设、高效精准的市场推广,以及扩大线下规模。 


一开始进入市场的时候,医美APP可能会从不同角度切入。当有公司摸索出行业比较顺畅且可验证的模式之后,其他企业会很快借鉴,产品越来越趋同。之前市面上有30家左右医美APP,厮杀竞争后,今年也就剩下5-6家。

 

不过,各家企业具体策略和打法可能不太一样,头部的平台,一般是不断做大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规模优势形成竞争壁垒。市场份额相对比较小的企业,可能聚焦于某个细分市场,提供一些差异化服务。

 

对于医美APP来说,产品体验层面可能也会有差异,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定位、战略和运营。


大致来说,医美APP平台主要通过内容+社区+电商或者预约转诊的形式聚拢用户,搭建B端机构、医生和C端客户沟通的桥梁。不过今年,在提高用户决策效率、医生以及医院的定位和运营模型上,各家平台也做了不少产品升级。


在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上,比如大型的器械、药品厂商、保险等,这些平台也正在做一些延伸。


但是医美APP已经完全解决信息不对等和透明化的问题了吗?动脉网以为患者教育市场矛盾依然会长期存在。


用户并不是互联网产品的专家,消费决策时间长,因此论坛、社区、贴吧、微信群、微博活跃着各种医美KOL,已经实现盈利的美呗明年重点就是,通过内部培养医美KOL提供专业内容。


新浪微博医美第一大V修志夫拥有超过280万粉丝,知乎第一大V王世虎一直在整容话题下普及整形外科基础,做好患者教育。依托互联网的趋势,打造医生的知名度。

 

直播+短视频产生的内容,某种程度上相比较整形日记和图片会更直观。直播内容主要有三种形式:探店、医生UGC科普知识以及用户实际体验,除了直播平台,医美APP平台也内嵌各种有趣味的直播,提高了用户使用的粘性。

 

今年9月,医美自媒体咋整呢呵呵获数千万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资方为五岳资本,短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娱乐形式输出医美专业内容,邀请知名整形医师和嘉宾,以脱口秀和嘉宾对话的形式为观众科普整形知识,试图缩短用户整形前漫长的咨询过程。


这类医生的顾客往往都是只认医生,全国各地的顾客都会去,而且价格也不会低。


互联网在颠覆获客和患者教育的方式,甚至新闻文章、网站、百度地图、百度电话等都是必要的渠道方式,医生和医美机构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将互联网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化。

从重视获客转为重视运营


在传统广告为王(平面、电视、PC搜索竞价等)的时代里,医美机构尤其是莆田系主要的策略是吸引更多的新客,而在那个时候,广告带来的效果确实非常惊艳,一个好的企划活动就能造势引爆,竞争并不是那么激烈。


但是现在,传统广告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弱化,搜索引擎竞价曾经是大部分整形机构都离不开的渠道,现在效能下滑,已经是鸡肋的状态,百度竞价能做到1:2的投入产出就不错了。新客获取成本越来越高,质量却大不如从前。


大机构因为品牌知名度和体量,可以每个月在竞价上投入上百万,砸户外品牌广告,以此带来顾客转化。小机构不能支撑,尤其是一二线的成熟市场,比如成都地区,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市场上的非公立整形机构超过200家。


依照中国民营医疗资深研究者黄石头(笔名)观点:“一些聪明的莆田系开始转变策略为老客为尊,以质量和服务来进一步挖掘老客的资源,试图从老客身上获取更多的优质新客。这种顺应时代的转变,也是部分莆田系医美至今能够保持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这种策略的转变,正如前文所述是因为医美的重复性消费时代已经到来。在信息逐渐透明化的大前提下,求美者对手术效果、安全性、医生品牌和服务有更多的要求,技术、形象、沟通好的医生容易形成自己IP和粉丝群,客人粘性高,甚至主动推荐给身边的亲人。


在获客上,一些偏标准化的项目,比如“三针一毛”和美疗等微整形项目,服务获得门槛低,价格便宜,低价项目主要做引流,低价也是医美市场主流化大众化的标志。


有一些项目靠个人手艺,是非标准化项目,比如埋线双眼皮、隆鼻、自体脂肪填充等手术类项目,客户基于对医生和机构品牌的信任,对价格不敏感,高价项目做利润。


这种变化在消费医疗领域,如医美、口腔表现非常明显,维护好老客户,不仅能够获得好的收入,这些具有高效传播力的求美者,对于医生口碑打造也至关重要。

 

目前,可能只有部分渠道为王的企业,只对接美容院、夜场等,给渠道50%的返点,不做网络投放,因为客单价高,甚至存在过度医疗,还活得滋润。

 

在移动互联的影响下,像虞美人、薇凯、百合,以及最近几年被曝光靠“众筹返利”模式火起来禾丽,也在深度裂变。


当非法微整形工作室、网红工作室、美容院店内手术被列为非法手术且受到官方打击之后,这种类型公司的特殊模式,吸引了大批上述渠道的客户资源,时代的特殊产物。


国家政策上,鼓励民营医院发展,同时又在加强医美行业监管,寄希望于挣新客快钱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尤其是一线城市,医美的供给端充足,效率不高、运营模式不具备竞争力机构的盈利,压力不小。


苏宁环球资本执行总裁,苏亚医美总裁贾森,在近期举行的“亚太超颜值微整形流行趋势发布会”上分享了观点:“医美本质上是带有医疗属性的服务业,只有真正为每位顾客着想,把质量和服务做到极致、价格回归合理才有未来。利用信息差赚钱、把顾客当成待宰羔羊的机构,必然会被淘汰。”


看好大型品牌连锁和精品机构


自2015年起,大量资本开始布局医美业,不仅有红杉资本、经纬、IDG、赛富等财务投资者入股医美APP,也有恒大、朗姿股份、苏宁、华邦制药、复星集团等产业资本布局医疗机构,上市资本大举进入医美后,将对医美老的游戏规则产生冲击。


被市场冠以“新三板隆胸”第一股头衔的利美康,2017年奔赴IPO。


利美康主要收入业务为整形外科,如重睑术、美容隆 鼻术、隆乳术、吸脂减肥术等,80%客户是 20-40 岁左右女性。2016年营收1.94亿元,同比增长37.36%;净利润2370万元,同比增长44.39%。今年4月完成新一轮定增,募集总金额6900万元。


医美市场真的有这么大吗?单从最近5年的数据来看,医美市场呈爆发式增长,而且医美产业延展性很强,是可以渗透到生活美容和护肤品的市场,医美机构目前的主体依然是诊所为主,大型连锁不超过100家。

 

今年,国家医疗改革的大政方针已经做出了重大调整,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医疗服务行业、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等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医生创业也是今年可看得到的趋势。


动脉网认为有两种类型的医美机构发展前景会比较不错。

 

第一种是大型的医美集团,如美莱,拥有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强大的技术优势、学术研究和资源优势,目前在全国拥有重资产的大型医院33家。


顺应时势,美莱还成立了互联网中心,研究各个互联网渠道的属性,如何更好匹配美莱的资源优势,旧的莆田系模式终将成为过去。其他大型品牌医美集团还包括艺星、伊美尔、丽都、 华韩、联合丽格等。

 

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美集团和创业医生孵化平台,联合丽格在成立四年的时间里,已经在全国主要城市开设了近30家高端医疗美容机构。


今年6月,联合丽格完成了2亿元B轮融资。联合丽格创始人李滨此前表示:“融资后,第一是强化存量业务,加速在全国的医美网络布局,尤其是成渝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第二就是继续优质医生的投资,成为中国顶尖的医美医生创业平台。”

 

9月,联合丽格第一医疗美容医院就落地开业,由国际著名组织工程专家、世界著名“人耳鼠”首创科学家曹谊林教授以及国际第二例、国内首例换脸术主刀医生郭树忠教授联袂领衔的“医美梦之队”医生集团,整体入驻联合丽格第一医疗美容医院,此轮投资方还包括新氧。


 新三板医美最终.jpg

新三板医美盈利情况,数据来源于年报,伊美尔已终止挂牌


第二种是小型的有特色的精品医美诊所,或者是专注于某一类细分项目,比如专门做鼻整形等,或者是有名医集团加持。


北京圣嘉新医疗美容医院是一家以“名医合伙制模式“为特色的整形机构,发展势头向好,由脂肪体雕专家李朕主任、颜面精雕专家张笑天主任以及脂肪微雕专家邱立东主任联合创立。


圣嘉新摒弃了医生聘任制医院的管理模式,以名医引领科室,实现了专家亲诊、技术权威、风险可控、效果承诺、服务高质等多方利益保障,形成对顾客更具个性定制和人文关护的利益规划,朝专精化方向升级发展。


这类体量多半几百平米的机构,人力成本、物业成本以及经营成本都比较低,有的甚至医生就是老板,有固定的粘性客户,或者口碑介绍来的客户,借助一些高效率的运营方式,在各地市场能占到一定份额,但是相对大型品牌连锁,它成为主流难度较大,还要看机构的市场运营模式是否具备竞争力。


在增长的过程中,很多中型机构往往濒临倒闭或者被收购的命运。


这些机构没有大型机构的资本优势、资源优势,而且管理没有制度化、人才留不住,重资产复制的模式不具备条件,很有可能在大肆抢夺人才和地盘的市场中发展受阻,或者被大型机构合并、收购以及加入到新的资本对赌中。


轻医美流行


轻医美,主要特点是轻松、便捷、简单的医疗美容方式,在专业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非手术医学手段,如激光美肤、注射填充、注射瘦脸除皱、无创医疗美容等方式,来替代传统的手术项目,实现紧肤除皱、面部微整形、面部年轻化、瘦身美体及皮肤问题治疗的目的。


动脉网了解到,激光、微整形注射,其实产生的时间比较早,最先是由民营医院接触,然后慢慢公立医院才接受。

 

新氧创始人金星在《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媒体发布会上表示:“总体来看,新氧平台上订单量最多的是微整形,达到70%。其实微整市场每年也都会有一些新的流行项目,比如水光针、热玛吉和热拉提等,而且更新迭代比较快。”

 

医美现在还是高毛利的产业,一些无医疗经营许可证的“黑市”和培训几天上岗的“黑医”,提供了滋生失败整形和暴利的土壤。


低价是必然趋势,长期来看,每一次新技术的产生和普及,一个行业的毛利率总是走低的,医美也一样,尤其是激光美肤业务。


轻医美标杆欧华医美集团,国内最早的非手术医美连锁,从成立之初就具备有鲜明的特色,致力于成为消费者的私人皮肤美容医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由创业初期的几人快速发展到业务覆盖全国几十个大中型城市,旗下机构30多家。


德尔美客覆盖全国23个省52座城市,接近100家诊所,提供皮肤管理、微整形、面部整形、面部年轻化、医学纹绣等轻医美解决方案,连锁品牌通过联合采购的方式,试图降低成本。洪泰基金投资了天使轮,今年8月,公司获得永利宝战略投资。


美黛拉APP在华南地区推出了线下轻医美品牌时间海科学美容。柠悦诊所不提供外科服务,只为用户提供医学护肤、颜值管理和状态提升三种轻医美服务。成立于今年年初的繁星轻医美,定位于提供皮肤医学美容和一站式的抗衰老解决方案,首家线下诊所7月在西安落地。


PhiSkin芙艾医疗源自美国,是一家皮肤管理和微创美容为主的高端医疗专业机构。今年5月,Phiskin芙艾医疗获得由君联资本领投,美国锐盛管理集团、正齐金融、拾玉资本跟投的融资。


12月,国内大型连锁医美机构美贝尔集团与万达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美贝尔集团旗下新晋轻医美品牌“SULI速丽”的所有连锁门店,将全部陆续进驻国内多家万达商业广场,成为其中常规的业态组成部分之一。


不仅如此,一些医美的细分市场同样有市场可挖。9月20日,中信产业基金宣布投资雍禾植发,战略合作后,重塑品牌策略和品牌视觉体系。


雍禾植发成立于1999年,是目前国内拥有植发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且通过ISO权威认证的植发机构,也是全国分布的规模型专业植发医院。


值得思考的是,入住商场究竟能给获客带来多大的增量,选址有没有意义?轻医美定位是否还有竞争力?在目前局部区域有些过热的情况下,可预期的情况是饱和竞争必然产生价格战,优势品牌,集合团队、资金势、模式壁垒,势必快速突围,以轻资产模式快速复制。


医美和生美,混业经营


医美就不能不谈到生活美容,美容院曾经是重要的渠道来源,这个问题不可回避,虽然现在从业者开始倡导回归到医疗的本质,其呼声也越来越高。


医美与生美融合或转型,已经是有市场验证的成功模式。生美把握住流量的入口,但是转型医美则面临医疗技术缺失、团队管理方式不规范、运营和服务模式差异等现实困难,这也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汇成咨询(医美)和美美咨询(生美)等口碑不错的咨询类企业产生。


另外,在线下连锁门店的信息化改造上,宏脉和汇成医美一直在探索医美SaaS,长期来看是趋势,但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每家业务逻辑不一样的情况下,如何做到高度标准化适用。


虽然生美在复制扩张的速度上可能更快,但是顾客的求美需求增长,对于微整等接受度越来越高,如何将二者结合达到有效互补,这个趋势会一直持续,相互渗透、混业经营是大家有可能将走的终极形态。


秀域和美丽田园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两家企业,也都有风险资本和产业基金投资。


美丽田园集团成立于1993年,已发展为横跨生活美容、医疗美容及抗衰医疗三大业态的公司。旗下拥有超210家美丽田园Beauty Farm高端美容商业连锁门店、16家CellCare专业医美门诊中心以及3家启研国际抗衰医疗中心,辐射全国65座重点城市,并不断通过复制扩张、加盟的方式扩大体量,如去年美丽田园就战投贝黎诗,今年战略投资美悦荟以及康曼等。

 

另外,美丽田园已经建立一套服务标准,在质量管理、组织优化、信息化建设和流程管理上提高效率。

 

秀域集团成立于2005年,拥有近千家全资直营生活美容连锁的,业务涵盖瘦身、美容、保健、医美微整形等,旗下医美连锁品牌春语超30家。年初,集团宣布了2017的“全新科技美容战略”,而且完成了由摩根士丹利领投、新天域、凯欣跟投的一亿美元B轮融资。


动脉网以为在品牌线下门店扩张模式上,医美毕竟是手术,不可避免会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问题,一旦发生将对品牌造成极大影响,因此扩张、加盟上比生美要谨慎。


和医美不同的是,生美的品牌连锁扩张是主流,传统的加盟可能阶段性是最优选择,但是从一个公司的长期定位和商业逻辑上,未来可预见的是运营好的一般都是直营模式。


器械耗材,巨头的角力


器械耗材处于医美的上游。器械类主要包括激光美容仪、射频美容仪、美容注射器和吸脂机等。美容器械利润更高,其主要生产厂家大多数为欧美企业,如美国科 医人、赛诺秀,还有以色列飞顿等,国内有奇致激光等。


耗材主要包括用于美型填充的透明质酸(玻尿酸)和爱贝芙(填充类胶原蛋白),用于除皱的肉毒毒素(A型)以及用于保湿修复的胶原蛋白等。优秀企业包括昊海生物、华熙生物科技、双鹭药业、东宝生物、上海其胜等。

 

肉毒毒素主要是国产的兰州衡力与进口的美国艾尔建公司的保妥适(botox),玻尿酸在生产方面,目前技术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加入。

 

2008年,高德美旗下的瑞蓝玻尿酸获得CFDA批准,成为中国第一款合规的进口玻尿酸。目前,90%的皮肤填充剂是由玻尿酸制成。2016年,全国正规医院总计卖出了1000万支玻尿酸。

 

玻尿酸结果从三四百元到万元每支不等,涵盖不同价位,比如高端的乔雅登以及低端的海薇。2016年,全球玻尿酸的市场达到17亿美元,成为一个可观的细分市场。


玻尿酸国产与进口比拼的焦点主要在胶粘剂含量方面,这也是真正对消费有影响。目前,依然是韩国品牌如伊婉暂且领先。

 

今年8月,医美企业SunCro公司宣布来自奥地利的“公主”玻尿酸Princess®自2017年第三季度起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此外,目前中国市场合规的玻尿酸主要如下,可预测未来的注册数会越来越多,对比欧洲,已经有超过100个品牌:

 

进口玻尿酸4款:瑞典瑞蓝2号、美国乔雅登、韩国伊婉、韩国艾莉薇;

 

国产玻尿酸12款:润百颜、海薇、舒颜、德蔓、逸美、宝尼达、爱芙莱、姣兰、欣菲聆、法思丽、芙媄登、玻菲。

 

今年7月份,爱美客正式发布招股书,拟登创业板。2014年至2016年,爱美客营业收入分别是7512.41万元、1.12亿元、1.41亿元,合作医院近800家。


旗下产品宝尼达、逸美以及爱芙莱三款玻尿酸的毛利率分别达到98.23%、87.8%和85.96%,低成本价和高终端价格,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现阶段玻尿酸产业的高利润,不过随着中国市场品牌多样化,产品价格和企业利润率势必会下降。

 

上游市场的整合并购是趋势,全球医美器械供应商前四位,分别是Cynosure,Inc、Zeltiq Aesthetic,Inc、Syneron Medical Ltd和Lumenis Ltd,近几年都进行了大的合并与整合。

 

今年9月份,复星医药旗下医美器械商Sisram Med,成功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其最主要的资产为旗下子公司Alma Lasers(飞顿)。

 

产品主要四大系列:1)用于脱毛的Soprano系列;2)用于多达65种FDA许可适应症的多功能多应用平台的Harmony系列;3)用于身体塑形及紧肤医美产品线Accent系列;4)用于女性私密美容使用的微创医美系列FemiLift。

 

据港股那点事报道,能量源医美器械市场在2014和2016年均为医美器械最大的分部,去年的收益达到27亿美元,预计到了2021年仍为快速发展的分部,而Sisram恰好也在做这一块。


按2016年销售收益来计算,Sisram排在全球医美器械供应商的第五位,是中国市场上能量源医疗美容器械的最大供应商。


可以推测,在中国医美市场这块热土,器械耗材作为重要且决定性一环,资本驱动下,以及技术专利和消费者对于国外品牌的信任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企业收购国外优势品牌,也会是医美产业特定阶段的一种常态。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