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2017年有多项重磅政策落地,产业增长强劲、投资并购注重价值发现【2017年年终盘点】

作者:高康平 2017-11-08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2017年已接近尾声,动脉网再次开启一年一度的重磅活动“未来医疗100强榜”和“未来医疗100强”论坛(文末扫码参与)。在榜单揭晓和论坛召开之前,动脉网还精心策划了大型年终盘点专题,将陆续对2017年医疗健康各细分领域进行归纳、总结和展望,通过梳理30多个细分领域,洞悉产业全盘,为大家奉上丰盛的内容大餐。


医药行业,作为医疗大健康产业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在2017年迎来的多项变革。


政策层面:对医药创新鼓励持续加码,多项促进政策落地执行;一致性评价深入推进,临床实验机构扩容、参比制剂发布,中国仿制药不仅要做me-too,更要做me-better;“两票制”正式实施,医药流通迎来剧变;全面破除以药养医,零加成、处方外流多地试点。


产业层面:医药制造、医药流通、医药零售稳中有升,市场蛋糕逐步扩大;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向好,营收、净利润双增;医药类企业上市热情高涨,IPO数远超以往;产业并购不断,内生性增长、外延式扩张、区域整合、海外并购,产业整合引导行业向规模化、集中化升级。


动脉网(微信号:vcbeat)拟从政策、产业、资本等维度回顾2017年医药行业发展,并展望2018。

 

政策:从研发到流通的全过程规范


纵览今年的医药监管政策,“规范”是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药物创新、一致性评价细则颁布;“两票制”+流通整治让医药流通走向规范化;公立医院“药改”走向纵深,医药零售迎来变革。

 

2017年重磅医药政策汇总

政策汇总.png

 

我们从医药产业链走向来逐步解析医药政策,首先是医药的供给。涉及医药创新、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进口药品注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物注册等,我们逐步拆解。

 

先看医药创新,食药监总局5月份接连发布四份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相关政策;10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再发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被称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里程碑式”改革。

 

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相关政策从新药研发、临床试验、所有者权益及上市审批等方向出发,鼓励创新,引导建立完整的研发上市路径,对行业影响颇深。

 

实际上,鼓励新药研发一直是行业的主基调,回溯至2015年8月颁布的国务院“44号文”,明确了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的12项任务,其中就有解决注册积压、推进一致性评价、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临床急需药品加快审批等内容,基本上确定了鼓励创新的主基调。

 

食药监5月发布的系列政策亮点包括:建立药品专利链机制、完善药品实验数据保护制度、严格规范临床数据造假行为、加强审评、临床试验机构改为备案制、支持新药临床应用等。

 

CFDA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系列政策

CFDA四连发.png

 

10月8日颁布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涉及6大方面,包括:1)改革临床试验管理,确保临床试验科学、规范、真实;2)加快临床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上市审评速度,解决公众用药需求;3)鼓励创新,推动中国医药产业健康发展;4)全面实施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加强药械全生命周期管理;5)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全力为创新服务;6)加强组织领导,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真正落地。

 

除了创新药之外,对于目前市场占比最大的仿制药,今年也有细化政策出台。包括人体生物等效性实验豁免指导原则、改规格药品(口服固体制剂)评价技术指南、现场核查指导原则等,以及参比制剂的确定和临床试验机构扩容。这几项政策坚定了企业推进一致性评价的信心,使政策落实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更高。

 

2017年发布的仿制药相关政策

仿制药政策细则.png

 

创新、以及更严厉明晰的仿制药质量评价,目的即为调整药品供给结构,逐步与国际接轨。三月,食药监发布新的进口药品注册管理规定,鼓励境外未上市新药经批准后在境内外同步开展临床试验,缩短境内外上市时间间隔,满足公众对新药的临床需求;六月,中国正式加入ICH。

 

10月23日,食药监总局发布“药品管理法”修正案(草稿),规定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对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负全部责任,同时取消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双证认证取消之后,医药生产、经营将迎来更常态化的监管和规范。

 

“两票制”(试行)于今年年初颁布,要求“在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中逐步实行两票制”,之后各地细则陆续出台。到10月16日,西藏自治区正式发布“两票制”实施办法,至此,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均已颁布“两票制”细则。“两票制”国家版正式文件正在制定当中,将于2017年年末公布。

 

再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与药物使用相关的部分,如医药分开、处方外流、药事服务费等。今年的“医改”任务要求,在9月底前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在具体执行路径上,既有北京模式的医药、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调整,也有广东模式的药品与医保基金管理、医药流通综合改革挂钩的实施方案。

 

除了以上提到的政策外,尚有药品审批改革、医保目录调整、中医药、短缺药品供应、医药电商资格认证取消等政策,对行业亦有不同程度影响。

 

综合而言,医药本身是一个强监管行业,新政出台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医药市场的走向。但好在医药监管的延续性很强,给从业者预留了足够的过渡空间。

 

产业:增长强劲、IPO火爆


按Choice数据,截至10月25日,有71家医药生物类上市企业披露了今年前三季度财报。其中62家企业业绩正向增长,占总企业数近九成。

 

医药生物行业营收增长前20公司

医药生物行业财务数据.png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10月25日)


从板块看,生物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创新药等概念股增速较快。主要受益于生物药市场趋热、社会办医趋热、创新药审批加速等。从具体表现看,智飞生物、冠昊生物、莱茵生物等公司营收增长较快。智飞生物营收同比增长181%,冠昊生物、莱茵生物、恒康医疗、千山药机等营收增长超过60%。

 

截至10月20日,医药生物分类下有40支新股成功IPO,创历年之最。

 

历年IPO数量.png

 

从首发募集金额看,今年已上市医药生物类新股总募资超过170亿元,亦达到历年最高值。

 

历年IPO募资金额.png

 

按具体个股看,华大基因、康泰生物、大参林、金域医学、大博医疗等上市后市值超过百亿。华大基因以644.28亿市值挤进医药生物类股市值前十,大参林亦以超过170亿的市值成为“医药零售第一股”。

 

从市场反应看,资本对于新上市生物医药类股相当认可,华大基因、康泰生物上市后市值增长超过10倍;艾德生物、普利制药、金域医学亦有不错增长。

 

2017年IPO医药生物新股市值增长情况

新股上市后增长情况.png

 

医药生物新股及次新股增长主要受益于基因、生物医药、创新药、医疗服务等概念。

 

另据证监会数据,截至10月19日,还有30支医药生物类股正排队IPO。包括药明康德、盘龙药业、稳健医疗、迈瑞生物等后市潜力较大的公司。

 

医药生物类企业IPO排队情况

IPO排队情况.png

 

资本:并购趋冷、融资快速增长


2017年,资本在医药生物行业保持了较高的活跃度,全年并购融资规模超过千亿。在经历了创投“资本寒冬”及“去泡沫化”之后,产业投资更加趋于理性,向价值回归。

 

据Choice数据,截至10月25日,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发生并购事件223起,总涉及金额约490亿元。

 

此一数据较前几年有较大回落。据历史数据,2016年全年医药行业并购完成428起,涉及金额1800亿元以上。当然,该数据包括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实施主体,以及中资公司在海外的并购,与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并购数据有一定差距。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行业并购趋冷的判断。


医药行业并购回落的原因在于,此前几年的高强度并购,已挖掘出业内优质标的,并购机会减少。另外,IPO开闸,医药行业IPO回暖,也对行业并购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

 

从交易目的看,行业整合、多元化战略是上市公司热衷于收购的主要原因。另外,资产重组、业务转型、财务投资亦占有一定比例。

 

从区间分布看,大部分的并购案集中在亿级以下,1亿到10亿区间的并购案有33起,10亿以上的并购案仅有12起。

 

并购金额分布.png

 

从交易标的看,Gland Pharma、国药控股子公司、珠海维星实业、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等为今年被并购的最大几只标的。

 

2017年医药生物行业十大并购

并购金额前十.png

 

10月初,复星医药公告,已完成收购印度药商Gland Pharma74%股权,相关股份已于10月3日完成交割。复星医药竞购Gland Pharma前后耗时近一年,耗资近80亿元,成为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今年完成的最大一笔收购。

 

国药控股与国药股份5月12日公布的四家子公司之间的股权转让成为第二大并购案,涉及国药控股北京华鸿、北京天星普信、康辰生物、国药控股北京四家公司,涉及金额61.44亿元。国药控股和国药股份均为中国医药集团控股公司,该并购亦属于集团公司的内部整合。

 

其他如东阳光科并购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美年健康并购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公司、金城医药并购北京朗依制药等涉及金额也较大,多出于行业整合及多元化战略考量。

 

据蛋壳研究院统计,截至今年Q3,国内医健产业完成融资477起,涉及金额110.6亿美元。此一数据较去年有较大提升,去年同期水平为293起,约360亿。

 

医健产业历年投资数.png

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动脉网

 

从细分领域看,大健康、基层医疗、科技医疗、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医疗信息化、医药等是热门领域,寻医问诊、母婴孕产、康复护理等领域投资数偏少。

 

投资细分领域.png

 

从投资轮次看,上市公司定增、A轮及以后项目占比较多,合计占到总投资数的90%以上。D轮及以后项目有7例,包括好大夫在线、固生堂、辣妈帮、瑞尔齿科等。医药生物行业有松力生物、长风药业拿到D轮,派格医药拿到E轮。

 

投资轮次分布.png

 

从金额分布看,百万到千万级融资占主流,案例数合计达到279起,占到总投资数的近六成。亿元级投资数为126起,约占总投资数的1/4。数十亿级投资数较少,但总体投资额较大,前二十大投资案总涉及金额53.83亿美元,约占总金额的1/2。这说明医健产业投资偏好大型、中后期标的,成熟度高的公司更受资本欢迎。

 

投资额分布.png

 

以上投资数据针对整个医健产业而言的,在医药生物领域,总投资数为93起,其中A轮及以前14起,B轮及以后20起,IPO和定增融资较多,合计有54起,占总投资数一半以上。

 

医药生物行业融资额前二十公司包括天境生物、歌礼药业、奕安济世、健客网、瑞奥基医药等。从资本活跃度看,康桥资本、天士力、淡马锡、深创投、高特佳、启明创投等资本活跃度高,全年有多次投资。

 

2017医药生物行业前二十投资事件

医药生物行业前二十融资.png

 

综合来看,今年医健产业资本层面呈现并购趋冷、融资升温的局面。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资本在产业并购层面更加理性,多家投资公司选择“捂盘”;其二是优质并购标的减少,以IPO、战略投资、绑定上市公司等方式实现了资本对接。

 

投融资层面继续保持了高增长态势,并达到了历年来的新高。原因在于整个医健产业正处于极速变化之中,新药、基因、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等出现新的“风口”,创业公司增多,带来了投资的火爆。

 

具体到医药生物产业看,与医健行业的趋势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共性在于创新、投融资趋势保持了一致,差异在于规模更大、标的更集中,这与医药创新高投入、长周期的特性不无关系,预计未来此种趋势仍将持续。

 

2017年,是医药行业极速变化的一年,以上从政策、产业、资本层面解析了医药行业的动态,希望对投资者、创新者有一定的帮助。动脉网将持续关注医健领域、医药行业创新与变革,并与创新者一起成长。



如果您正关注“医药流通”,欢迎报名参加12月15-17日在北京举办的“2017未来医疗100强”论坛,我们将专设“医药流通平行论坛”,邀请产业知名专家与多位企业高管,探讨政策、新技术、电商如何影响医药流通领域。长按下图扫码报名。



医药流通平行论坛.jpg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